因材施教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2013-01-28泸州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四川泸州646005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 四川泸州 646005)
因材施教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针对学习的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即针对不同的人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以达到提高学习者能力的目的。因材施教作为重要的教学原则之一,是由春秋时期的教育家孔子创立的,并早已在两千多年前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孔子由自然界的现象联想到人的智力也有高低之分,“性相近,习相远”,针对不同智力、不同习性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教学,才能使他们都获得进步,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钢琴教学只有结合学生的个体情况因材施教,以人为本,让学生积极参与和配合教学活动,才能促进教和学的和谐发展,才能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意识和情感从根本上得到提高。
一、 钢琴教学中因材施教的意义
1.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教育是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下,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钢琴教学作为一门集合了弹、奏、练、情、听、唱等多元素的学科,面对音乐禀赋差异、技能娴熟不等、学习能力差距的学生,更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为培养学生的个性、技巧、能力和综合素质提供动力。一方面,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根据钢琴教学的要求,以及自己的兴趣爱好,制定钢琴学习计划,自觉自主进行钢琴学习;另一方面,教师要深入了解和观察学生钢琴学习的基础和潜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对其进行帮助和指导,按照他们的天性和禀赋给予展示的舞台。
2.体现以人为本的钢琴教学理念
当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就是要培养人格完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以人为本的钢琴教学理念就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在钢琴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尊重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我要求,采取不同的措施,按照钢琴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进行教学,使学生的思想品德、智力水平和身心素质都获得长足的进步,并形成自己的个性特长。
3.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源泉,对于钢琴教学而言,因材施教是孕育创造力的有效方式。教师要积极开发学生的“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和求知欲,激发学生无穷的创新热情。在钢琴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和塑造学生的个性特征,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接受程度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同时,钢琴教学中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氛围为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条件。
4.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地球村,作为地球村的居住者,我们需要随时保持和外界的紧密联系。在钢琴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合作式教学,常见的如举行搭档表演、分组比赛、集体竞赛,这些有目的的因材施教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自尊、自立、自强、自信的自我意识,克服目前大多数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这种团队意识的培养,有助学生适应群体社交,有利于学生正确地看待自己和评价他人,也有利于学生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二、钢琴教学中因材施教的应用
1.选择适合的教材
因材施教不仅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教师更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性格特质、兴趣爱好以及学生所具备的技能技巧、表现能力、音乐感觉和钢琴基本功的掌握情况,帮助他们选择适合的教材。技能技巧较娴熟的同学,可以为其选择世界闻名的钢琴曲教材,如《梦中的婚礼》《天空之城》《蓝色多瑙河》《水边的阿狄丽娜》等,或选择体裁丰富的作品供其学习,如圆舞曲、奏鸣曲、进行曲、叙事曲,这些乐曲教材有利于磨练和增强学生的技艺。喜欢本土风情和传统民乐的同学,《二泉映月》《夕阳箫鼓》《牧童短笛》和《百鸟朝凤》是他们的最佳选择。基础薄弱的同学可以从《哈农》《车尔尼钢琴基础教程》《钢琴基础教程》等练习曲开始,夯实基本功。
2.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常言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也就是说,对一个学生有效的教学方法未必对另一个学生同样有效,这是因为学生的客观个体差异决定的。在钢琴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在促进学生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同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互动教学
互动教学又称合作教学,主要是指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师师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生生互动)。师师互动就是根据教学任务和角色,把若干教师按其能力和特长组成一个教学小组,再进行合理分工。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整合教师资源,有利于教师之间优势互补,也有利于教师之间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在互动教学中,一般以生生互动为主,把不同性格特质、技艺手法、学习方法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引导学生以相互合作的精神完成学习目标,并根据小组成绩给予一定的奖励机制。这种互动式教学为因材施教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学生的共同成长。
(2)讨论教学
在钢琴教学中,能调动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学生主观能动性最好的方式就是讨论教学,它能最大程度地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讨论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设置讨论主题,推荐参考阅读和查阅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在这样的交流学习过程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比如近年来饱受争议的钢琴家朗朗:作为世界闻名的钢琴家,朗朗一年有120场演出,如此密集的演出到底有利有弊?这样的话题一抛出来,立刻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他们在课外时间,主动查阅各种资料,并在讨论课时展开激烈的争辩。最后,老师总结道:作为一名优秀的钢琴家,不管演出多少,最重要的是保持音乐造诣上的不断进步。掌声固然重要,但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努力才是成功的关键。这样的讨论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乐于参与其中,并能很容易地达到教师因材施教的目的。
(3)创意教学
钢琴教学既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在因材施教过程中,不能拘泥于固定的模式,应创造性地应用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和个性发展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比如,两个勤奋好学但是性格差异较大的学生,一个内敛型,一个外向型。内敛型的学生安静稳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喜好追求完美,在钢琴学习中,喜欢演奏高雅、深沉的乐曲,演奏技巧细腻、清新,音色圆润,但遇到节奏明快、变化较多、热情奔放的曲目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不够干脆利落,缺乏年轻人的朝气和魄力。外向型的学生乐观开朗,喜形于色,动作敏捷,喜欢演奏节奏较快,充满生气和活力的乐曲,但容易犯急躁的毛病,且技法缺乏内敛型学生的细腻、柔和。对于这样两种具有明显特质的学生,当然要创新性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在鼓励他们保留原有优点和特色的基础上,鼓励内敛型学生多去尝试和挑战速度较快、富于激情的乐曲,激发他们内在的热情;而给外向型学生除了选择一些细腻柔和的乐曲练习外,更需要创意性地选择一些适合弹奏和演唱结合的乐曲,充分展示他们的兴趣和特长。
3.选择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
(1)班级教学模式
班级教学模式又称集体教学模式,在实际操作中即为“一对多”,一个教师对多个学生授课,也是目前钢琴教学中的主要模式。这种班级教学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组织纪律性,教师采用相同的教材,讲授相同的内容,以同样的进度,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最大程度地做到了公平。在讲授基础知识,特别是钢琴理论的时候,教师经常会采用班级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但是在主张个性发展,鼓励创新能力的今天,这种限制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钢琴教学的需要。
(2)小组教学模式
在钢琴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施行因材施教,做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结合,除了基本的班级教学模式以外,教师更侧重于小组教学模式,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划分小组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临时小组,二是同质小组。临时小组一般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随机分配,这样做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取得较好成绩,每个临时小组成员都会积极展开思考。同质小组成员一般较固定,教师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和学习效果进行分组,便于教师有层次有步骤地安排教学和指导。小组教学模式既能照顾到全班同学,又能兼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促进学生勤于思考解决问题,通过交流合作增进友谊,挖掘学生的个人潜能,因此小组教学模式是因材施教在钢琴教学中取得较好效果的基础。
(3)个别化教学模式
个别化教学模式就是“一对一”教学模式,是班级教学模式和小组教学模式的补充。“一对一”教学模式其实更符合因材施教原则,但是在目前的教育条件下,很难做到真正的个别化教学,这就要求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完成这一任务。学生在钢琴学习中,由于对音乐的悟性、兴趣爱好和技艺的差距,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个别辅导,并在此过程中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度过钢琴学习中的困境,使优秀的学生更加优秀,使后进的学生变得优秀,使有鲜明个性和特点的同学特质更加明显,从而实现钢琴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总之,在钢琴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把握学生的个性发展,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因材施教,不仅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更要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
[1]熊静文.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提高高师钢琴教学质量.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12
[2]彭丽华.浅谈因材施教原则在高校教学中的运用.中国科技信息.2005.12
[3]邓光年.因材施教原则在高师钢琴教学中的运用.河西学院学报.2004.03
[4]宋晓丹.论因材施教原则在高师钢琴教学中的应用.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6.04
[5]冯之力.论钢琴教学因材施教.昌吉学院学报.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