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素描静物在写生中的质感表现

2013-01-28赖小佳潮州市文化馆广东潮州521000

大众文艺 2013年13期
关键词:表现性静物质感

赖小佳 (潮州市文化馆 广东 潮州 521000)

前言

如果说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根本,那么素描静物写生就可以说是根本中的根本。因为素描静物写生是针对造型艺术中最为基本的元素展开研究,例如比例、透视、以及物体形体结构上的规律,还有表现出线条运用、物体质感、空间关系等等。这正是在素描中别的内容无法体现出来的。

作为继几何形体素描训练后的更进一步的基础训练,静物素描其所体现的范围十分广泛,静态的人、桌子、建筑物、餐具、静态风景等都能用来当做写作的素材,而且这也是色彩静物的前提训练,这在许多院校专业考试中都被作为了高考科目,特别是一些设计类院校,在入校后仍然把静物素描作为基础训练之一。对于静物素描的绘画能力不单单是美术高考的必然要求之一,也是一切学习美术的人们的必须要掌握的能力。

静物之间也是存在差别的,其分为很多种类。例如光滑的瓷器、柔软的棉衣、带毛的毛毯等。对于形体质感的表现,是艺术表现以及绘画造型的关键的要素,我们可以利用色调、线条和笔触的对比变化来展现质感。素描静物在写生中的质感表现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质感

在进行素描静物写生的时候,绘画者必须首先要对所要绘画的静物进行深入观察,进而利用自己的素描能力将其展现出来。

质感是感受客观事物质量的依据。是人在欣赏某些造型美术作品时,对造型物表面的质地如金属的坚硬,玻璃、陶瓷的光泽,呢绒的细软,人体皮肤的细腻以及如量度(如大小、长短、多少、宽窄、厚薄、轻重及其对比关系等)的感受所达到的程度。它是通过模仿客观对象的视觉与触觉的感受来塑造物体的,如光滑、生涩、柔软、刚硬、透明、混浊、细腻、粗重等。越能逼真地再现客观事物的不同的材质,其质感就越高。再现造型艺术的关键特征之一就是非常真切的把造型物的量度以及质地表达出来,这不光是作品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形式美的关键因素。美术家往往通过各种美术手段制成作品中物象的质量感,以加强物象的真实性和艺术表现力。质量感的获得有赖于美术家熟练地运用物质材料和掌握美术造型技巧。

二、素描在静物写生中的质感是如何表现的

1.质感的表现

在艺术作品中,质感的表现是动人的基础。在一幅缺乏质感的绘画作品中,观者会感觉空洞,缺乏真实感,自然少了观者与绘画作品之间的共鸣,作品也就不会感人了。因为好的素描能唤起、激发人的心灵,净化人。而主题思想的表达和情感的表现又必须依靠再现性元素形式来展现。所以写实素描中的再现性要素与表现性要素二者之中的任何一方都不宜偏废忽略,只强调其中一方面。因此,它们之问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素描所表现的问题是非常丰富的,不仅要对物象的再现,也要对精神内涵的追求和挖掘。正如英国的画家培根所说:“真正的画家不是按照事物实际存在的样了来画它们,而是根据他们对这些事物的感觉来画他们。”

引进,可以使绘画内容变得十分丰满。更为欣赏者与画家提供了再造想象、参与创造的空间,这使得欣赏者与画家的审美情趣被很大程度上吸引过来,让绘画与现实的距离保持在一个很好的范围之内。作品是否有质感,关键因素是艺术家意识形态的注入以及材料工具的选择。材料和工具其本身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因为画家情感的注入以及质感的引进就变得不同。拿米开朗基罗的天顶画《创世纪》其中上帝点化亚当来说,指尖一点,他立即就变成的一个有生命的人。这就代表着质感所承载艺术内涵空间的的延伸。质感语言的进步并非前辈大师画面效果的复制,也并非成功模式的累加。它的价值展现在艺术作品的时代性以及创造性上。质感不光光是质感本身,而是一种精神表达的方式;不单单是形式,还是艺术本身内容的展现。艺术家只有将其本身对自然、社会以及人生的领悟及各种内心感情,真切的、细腻的融入质感之中才可以创作出有着强大生命力的作品来,以致挖掘出质感的巨大潜能,使其变为推动现在素描静物写生不断前进的动力。

2.素描在静物写生中的质感表现

在素描静物写生中,点、线、面的形状、明暗、质感等艺术元素,像是音乐中的节奏和音符,通过画面上的虚实起伏变化,演奏出一场美妙的旋律。就像俄国抽象大师康定斯基认为的那样:画家其实与音乐家做着同样的事,都在追求“内在精神”。对于写实素描,我们要充分调动隐藏在具体物象上的抽象形式因素,更注重艺术的表现力。结合自己的气质和特点,把握各种要素的表现性特点,组织画面,表达白己真实的情感。素描是一种将感受付诸表达的过程,赋予画面质感,是一种观念和精神的产物。

3.质感表现的素描手法

质感对素描节奏改变的描述效果非常好,反光能力较强的东西跳跃感、节奏感以及动感也都非常强烈,容易拨动人们的情绪。反光能力较弱的东西则非常委婉、柔弱,有利于安抚人们的情绪。我们可以从许多画家的素描作品中看出来:画面中的水平线、垂直线、中斜线、向心式、三角形、圆形、立方形等构图要素,能整体地体现崇高、兴奋、轻松、沉闷、危险、绝望等象征图式,造成画面的紧张感或舒展感等感受。画家们在绘画过程中,几乎很少仅仅只利用一种元素来展现作品,而是经常利用很多绘画元素来展现一个作品。但是尽管运用了很多绘画元素,却不混乱,因为有一个绘画元素作为其主要展现元素,来构成作品的基本形式感。这一选择应取决于作品内容所反映出来的主要倾向。我们从质感展开分析:

美术作品常常需要利用一些特定的材质来来充分表达其中心思想,材质本身的审美性能会对其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形式造成直接影响,也就是说材质对于绘画作品的展现和带给观赏者的感觉是起着一定作用的。在静物写生的过程中,要想完成非常好的结构素描,就必须把明暗作为考虑之外的事情,而始终把线作为贯穿其作品的表现手段。使得比例、透视以及结构能够更加的深化。去除掉影响整体效果的部分舍掉,把不能被展现的部分与能够看见的部分连接起来,完美的展现物体的结构。描绘人体明暗时,可以从明暗交界线着笔,先画暗部,留出亮部。画暗部时,开始线条要密一些,从物体的暗部到投影以及较暗的背景一起画,这样就可以达到气韵连贯。然后再描绘出暗部的不同的调子,与交界线挨的很近的调子应重些。

深入刻画结构素描:深层次的展现物体的结构,把物体的特征以及细微的小细节。淋漓尽致的展现物体的表现力,线条要充分展现疏密、粗细、强弱之间的对比,以及表达情趣、意境等等。

深入刻画明暗素描:从全局出发,反复比较,深入观察,精心深入地描绘物体的质量感、明暗变化、立体感和空间感。要利用各种方式描绘出丰富的内容,表现深刻的、能够触动人们心灵的效果。最后进行整体调整,从整体关系出发,强调突出重要部分,明确黑自灰关系,加强对比,主次分明,加强艺术感染力。不仅如此,还必须要对对象进行必要的扩大、提炼,尽量的使作品能够更加完美。

阿思海姆在其杰出的著作《视觉思维》中有几段话很是值得我们深思:“艺术是人类取得活动空间的基本手段,产生于人类理解自身和理解他生存的世界的需要”。“艺术不管作为一种目的还是作为一种手段都是与科学相当接近的。”“一旦我们认识到创造性思维在任何一个认识领域都是知觉思维,艺术在普通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便变得十分明显了。”

或许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够运用素描更好地展现出静物写生的质感。

总结

我们应该对于静物素描的写生重新认识。对于素描静物写生中的表现性要素与再现性要素也要有更深层次的把握,这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缺一不可的。目前,素描静物写生中的再现性因素研究者对此比较关注,而对于表现性因素的研究则比较忽略,造成作品只是着重表像,不能深刻打动观赏者,不能触动人心。因此我们要用实际客观的出发点重新认识,不能忽视作品的表现性要素,其应该与素描的再现性要素相互借鉴、互相配合,以更加饱满的情感去感动观赏者。在进行艺术创作时要与个人的性格与感觉相结合,充分掌握各种因素的特点,要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素描中的各元素不同的表现手法和不同的形态对于人们的视觉造成影响的同时,也传递了不同的情感信息。这些表现性因素怎样才能在素描作品中被充分展现出来,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是现今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1]范潇.素描风格中线的转变[D].中国美术学院 2008.

[2]覃道义.素描表现形式嬗变中的情感表达[D].中国美术学院 2008.

[3]全玲.对写实素描的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 2006.

[4]游峭.以素描的名义[D].重庆大学 2006.

[5]李向兵.素描的再认识[D].安徽师范大学 2006.

[6]邹荣华.论素描的色调[D].西北民族大学 2006.

[7]谢爱.论西方素描对现代中国画造型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 2007.

[8]方子虹.结构素描:方增先素描造型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 2007.

[9]罗龙.从“迪塞诺”造型观念看中国当代素描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 2007.

猜你喜欢

表现性静物质感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表现性教学提升策略
高中说理性文言文表现性评价案例设计
中国当代表现性水墨人物画的特色与发展
潘明达作品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静物写生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静物(节选)
能打造光泽透亮质感的妆容
浓郁质感色来袭 这个秋冬有色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