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乐棉洋石刻、宫记

2013-01-28黄嫦兰广东省五华县博物馆广东五华514400

大众文艺 2013年13期

黄嫦兰 (广东省五华县博物馆 广东五华 514400)

长乐、今(广东省五华县),地处广东东部,韩江上游。历史悠久,古迹众多,北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建置以来,已有九百四十年历史。近年,笔者有幸对棉洋镇的文化、古建进行了深入调查,对长乐知县谳语碑、公约禁约碑、棉洋联寨严禁示碑、文昌庙禁碑等石碑、古建筑进行了考查,碑、宫中主要记载了当时长乐县棉洋镇的历史社会、文化等状况,现整理出部分碑记,不足之处请方家指正。

一、政务类

(一)长乐知县谳语碑

碑现立在广东省五华县棉洋镇坑口村刘氏宗祠门口,刻于清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碑用麻色花岗岩石板刻成,高1.57米,宽0.6米,厚0.13米。碑文为阴刻楷书,题横排,文竖排,全文442字。碑文说的是当年长乐知县李必其处理棉洋坑口大坡圳争水纠纷一案的经过和判决内容。大坡圳始筑于明末清初,全长十数里,灌溉面积达数百亩。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由刘琮经理筹集资金。将泥圳改为灰墙圳,引水更畅。现仍存。

碑记全文如下:

长乐县廉明李太爷谳语碑

审得监生刘琮贡生刘锡昌刘栋职生刘鹏生员刘用光监生刘生刘鸣嵩等控张圣才张圣道张圣德谋契霸占圳水一案缘土名石涧有坡圳一道灌荫刘姓族内田种叁拾余石原系泥圳乾隆二十四年刘琮等族内筑为灰圳张圣才等有田相近圳旁欲图占荫遂以势横绝荫等事赴控前县亲诣勘明张圣才等之田另有别水灌荫何得混争着差锁押张圣才回县究结而张圣才不悛将原买罗弘忠田契照式另写添入大坡圳水灌荫字样晓渎不遵前县批准复讯未结。

本县到任刘琮等复以为谋契霸占等事具控前县当批查案差集讯据罗弘忠等坚供所卖与张圣才之田源有曾管坑水灌荫契系笔所书并未载有大坡圳水字样当堂令罗弘忠写字比对笔迹不同且查大坡圳旁现有刘罗各姓田亩甚多俱系小溪曾管坑黄竹坑三处之水灌荫其为张圣才换契投税占荫无疑至张圣才所缴远年老契查验所盖之印甚是模糊再三究结据供自祖传下不知其伪该契更难凭信张圣才换契混争本应究处姑念俯首伏辜从宽薄责以儆所缴伪契二纸均行销毁取具张圣才日后不得霸占混争该圳之水遵依附卷余审无干即行逐释此谳

乾隆二十六年五月十一日

(二)公约禁约碑

公约禁约碑在五华县棉洋镇棉洋村委会右侧刘氏宗祠门口左边,清嘉庆八年仲春立。碑用花岗岩石打制,高1.13米,宽0.7米,厚0.1米,下设石碑座,上沉刻楷体禁约六条,竖行排列,加上前言后语,全文共223字。现照录如下:

公约禁约

大宗祠为奉先重地务应整洁蔗足以昭诚敬尚敢亵慢照规公罚毋得瞻狗

一禁起拳馆习学拳棒

一禁戏班铁匠木匠及杂色人俱不得许其借寓投宿

一禁堆秧堆禾堆谷堆秆系牛及堆放一切杂物 下马厅同

一禁开场聚众赌博

一禁武馆习武虽系正业但舞刃棳石恐致毁伤墙壁亦一体严禁

一禁砍伐木祠封围树木

以上各款犯者祀香人宜立即告知族正会集族内绅耆罚钱三千元归众如祀香人狥隐即依所罚之数并罚祀香人如祀香人已告知族正瞻狥置若罔闻者即依所罚之数并罚族正有不遵罚者不许入祠。

嘉庆捌年仲春谷旦立

(三)棉洋联寨严禁示碑

此碑在棉洋镇洛阳围发现,始刻于清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碑用两块青灰色长形石板打磨平整后拼合而成,长1.83米,宽0.93米,碑文字体为楷书,沉雕,题为横排,正文竖排,分刻在两块碑板上、唯第一块前言部分上半部被后人铲去部分文字,以至残缺,余禁条部分皆完好无损。现共存567字,上列长乐县洛阳寨、柏安围等16个围寨寨长、族长联合签署的二十条禁令。

禁碑强调:“倘有窝匪肆窃,交结疯丐,借端图诈以及穿墙……必严拿究惩”。

据《长乐县志》记载,清嘉庆七、八年间,乡间农民造反频繁,永安(今紫金县)“会匪围城、剽掠乡村、长乐骚动”大都会匪在潮属聚党抢劫,潜回本乡”活动。清统治者为维护其统治地位,在各地实行保甲制度,以镇压农民反抗。这块禁碑的发现,就是铁的历史见证。

现将全文照录如下:严禁示碑

……据生员曾大标陈梁山等具呈词称切国法……里比联户口错出耕田而食莫非食德丁……而守分则职业皆安生等共沭大化之涵濡……为窃滋害生涯或有诱奸匪舞扰地方且或……社也欣逢仁廉莅任慈爱赤子除盗安良生……良法亦略效同并守望之意而相与儆戒焉爱……出示严禁以振风规至条规簿序

恳叩德教……等情到县当批据禀同并守望共相儆戒此该……发还在词合行出示严禁为此示谕该保甲……徜有窝匪肆窃交结疯丐借端图诈以及穿墙……严拿究惩该保甲务于经营地方常川巡查如敢玩纵一并严究各宜凛遵毋违特示计开禁条 一禁穿墙盗牛猪犬鸡鸭等项 一禁窝盗分赃 一禁私接贼赃 一禁盗割田禾 一禁窦贼入乡 一禁毒害牛猪犬 一禁偷薯瓜小菜 一禁开场聚赌 一禁采茶入乡 一禁烂徒持凶 一禁藏匿奸匪 一禁乡中图赖索诈 一禁欺骗乡民 一禁白日盗嗮衣服等项 一禁外乡匪类烂恃强招摇撞骗一禁挟嫌姤害 一禁恃强欺弱倚众欺寡 一禁盗砍风围山林竹木一禁乞丐游民夥群入乡扛尸图赖吓骗 一禁麻疯花子乞食图赖 今将各围寨长族长姓名开列于左洛阳寨长曾清瑞曾和如族长曾隆麟曾粤锦柏安围寨长曾云霄陈桂凤曾兰秀古兰章鸡笼寨长曾辛生湖秋塘寨长刘发奇陈桂儒族长陈珍生北斗寨长陈泮长刘敬先双下寨长陈拔云陈毓华族长陈元旺横径寨长陈世隆曾壬麟宫背寨长杨承兴杨友德塘口寨高砂粉塘杨梅塘马脚岭寨长杨南安陈毓杨刘良骥宝元老虎径寨长刘桂生李昌才绿坑径寨长徐凤隆湖里寨走马寨长陈有柏陈纯贺

嘉庆八年癸亥岁仲夏月吉旦立

(四)文昌庙禁碑

碑嵌在位于棉洋镇群星村天柱山汾塘屋背文昌庙正门外右墙上。刻于清咸丰初年。碑用青灰色花岗岩石板磨光后刻制,高67厘米,宽35厘米,阴刻竖行排列楷书体碑文共258字,内容首先申明文昌庙是文明之地,然后开列出六项禁规,禁戒不文之举,以促使“人文日盛,花水长兴”。

全文照录如下:

自来识斯文者爱斯文者敬斯文敬斯文者然欲爱敬斯文先禁戒不文诚以文帝文神也文庙文地也入斯室者文人也置斯地者文具也而或杂以不文之事不文之器物其何以肃人心而妥神灵俾文笔经天文萧纬地乎爱集合约议禁规祈各父勉其子兄劝其弟恪守良规共护文庙蔗人文日盛天文日开而花水长兴江山锦绣齐光矣所有禁规开列如左

一禁奎楼上不许闭人睡目并门内外不许堆禾放杂器

一禁庙门外不许綯牛并花子歇宿

一禁不许妇女入庙烧香

一禁不许人求问花会

一禁庙内杂物不许人借

一禁闲人无事不许擅言有分混杂嘈闹

以上有犯者香祝务要声明经众公罚偿香祝徇情一经查

明即与犯者同例

合众共启

二、古建筑

(一)福寿宫

在棉洋镇绿水村与陆丰县交界处的观音坳上,建于清乾隆年间。坐北朝南,前为拜厅,后为神殿,亭殿相连,平面呈“凸”字形,均为石筑。亭用缠龙圆石柱抬梁,举起方形攒尖顶建筑,四角翘起,顶置石葫芦。柱高1.97米,径0.25米,亭面宽2.6米,进深2.6米,高3.3米。殿用石砖砌墙,石板盖成硬山顶,石板上面再加一层流水灰瓦。内设石神坛,供奉观音神像。神台额阴刻楷书“慈德光照”四字,台案正面浮雕腾龙图案,上置石香炉一具。殿面宽1.9米,进深1.7米,高3米。另在宫前置石香炉一座,长0.62米,宽0.35米,高0.8米,上刻活泼小石狮两只。此宫建筑结构独特,石雕工艺精湛。

(二)德源宫

在棉洋镇溜沙村燕子岩,建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坐东北向西南,前亭后殿布局,亭殿相连,平面呈长方形。

前亭为悬山顶建筑,用四条圆石柱础承托的石柱举起石梁,左右梁上再用砖砌山墙,顶盖灰板瓦。前柱为圆形,后柱为八角形。梁架上彩绘花鸟山水。亭面宽2.7米,进深2.8米,高3.3米。后殿为石砌山墙,硬山顶,亦用灰板瓦覆盖。殿面宽2.3米,进深2.1米,高3.1米。内设石神坛一座,供奉五显大帝,上置石香炉一只。殿额阴刻楷书“德源宫”三字,前檐彩绘山水花鸟,殿堂彩绘腾龙图,两旁山墙内侧批灰浆,上面分别写有修宫芳名录和签解。

(三)喜雨宫

在棉洋镇罗城村天柱山山顶。建与清代。宫为石筑,平面呈“凸”,前为拜亭,后为神殿,通面宽4.56米,进深4.8米,高3.1米,面积约20平方米。前亭为硬山顶,屋脊置石葫芦一只,石鱼二尾,内用四条梅花石柱举起石梁构架,墙用石砖错缝砌筑,地面用石板铺平。神殿内置神坛,左右各置一条石雕缠龙柱,坛上置石香炉一只,中供四海龙王,左供铁板和尚,右供谢圣仙娘。此宫右侧有一米的岩石地面,有一小石臼,据《长乐县志》载为铁板和尚用过的药臼。相传宋时铁板和尚领兵驻扎天柱山,劫富济贫,反抗压迫。朝廷派邹太尉引兵进剿,铁板和尚用此臼捣制毒药,通过暗流于毒水嶂流出,毒死不少来犯之敌。谢圣仙娘为当地明末义军女首领,英勇善战,后受伤被俘,昂首就义。朝廷敕封她为英烈相女,民众作为神灵祭祀。此宫为民众祈雨之所。1994年9月,列为县级文保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