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对新民歌评价的调查与统计分析

2013-01-28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西南昌330031

大众文艺 2013年13期
关键词:民歌问卷传统

(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江西南昌 330031)

一、设计思路

如今的大学生群体喜欢追求时尚、完美以及彰显个性,可是爱美并不意味着他们拥有了正确的审美观。“新民歌”这种“母语”在当代传承的新的表现形式,笔者认为它的教化意义是不容低估的。

二、调查问卷的研究方法

调查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根据调查问卷的内容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整张问卷设计得让大学生们答卷简易、快捷,这样他们乐意配合,易吐真情。问卷调查时间:2012年6月12日。问卷调查报告采取的是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了4个样本(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79份),其中包括文科类大学生296人,理科类大学生183人。

为了检验本问卷的可信度,笔者在本调查完成后的三周后对部分调查对象进行了再次测查,结果显示:第一题的信度系数比为98%,第二题信度系数比为93%,这充分证明本研究结果是可靠的。

三、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文采用开放式问卷,抽取的是江西师范大学、南昌大学、湖南怀化学院以及山西长治学院四所普通高等大学非音乐专业的在校大学生作为被试对象。

本研究的选样既考虑到了学科、系别、年级的不同,又考虑了地区分布,学校性质的不同,因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四、问卷分析

(一)内容

本调查问卷是大学生对“新民歌”认识状况的调查。主要包含了大学生喜欢音乐的类型、对传统民歌的态度、对新民歌的了解状况、了解新民歌的途径、喜爱或不喜爱新民歌的原因、列举所知道新民歌的曲目与歌手名称、新民歌对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意义等问题来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分析

1.大学生对音乐的喜爱程度与喜爱类型

根据调查,479份有效问卷中,喜欢音乐的大学生占到了99%。对于选择喜欢什么样类型的音乐时,99%的大学生都喜欢欧美及港台风格流行歌曲,喜欢西方古典音乐的占据20%;喜欢中国传统民歌的占据21%;喜欢戏曲音乐的人数为9人,约占0.18%,喜欢音乐剧的39人,约占8.1%;喜欢中外歌剧的21人,约占4.3%;选择“其他”的有15人,约占3.1%,其中有人在“其它”这一栏中填写了喜欢“东北二人转”。这也充分表明当下大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偏爱已远远超出了对“高雅”音乐的接纳。

在各个学校组织的文艺演出中,大学生们普遍喜欢观赏“流行音乐音乐会”,有216人选择了它;喜欢聆听“钢琴音乐会”和喜欢欣赏“民族器乐音乐会”的比重大致持平,分别是108人和97人,比例显示为22%,20%;选择喜欢欣赏“新民歌音乐会”的有58人,比例大致占到12%。

由此结果我们不难看出,音乐是影响大学生心灵的一种无可取代的手段。随着文化教育的逐渐普及,大学生的艺术品位也在不断提高,对美的内涵的理解也在逐渐丰富起来。目前新民歌虽然无法像其它音乐类型一样被大学生了解,但它以融入现代性和大众性的民间文化形式出现在大众审美视野中,用大学生学喜闻乐见的形式来灌输传统民歌,已逐渐得到了当前大学生的喜爱与接受。

2.大学生对传统民歌的认识

479名调查对象中,问及对传统民歌的态度时,表示“比较重要”的占据绝大多数,有308人,约占到总数的64%;而表示“无所谓”的有101名,占到21%;另有37人表示“很重要”,约占到8%;只有33人表示“不重要”,约占7%。但在问及对传统民歌喜爱程度时,60%的大学生都表示“不喜欢”,只有16%的选择了“喜欢”,选择“讨厌”的也占据了6%的比例。

由此可见,大部分大学生在主观意识上都能意识到传统民歌的重要性,也较为喜欢相关的人文活动,但从审美角度上较为排斥其枯燥的音乐表现方式。大学生中大多数人都能认识到中国传统民歌继承和弘扬中国民族文化,蕴含的情感和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和灵魂,可是由于在家庭、社会还是学校教育当中都很少真正接触传统音乐,自己对那些年代久远的传统民歌自然不能正确感知,自然“不太了解”。

3.大学生对新民歌的认识与看法

问及对待新民歌了解程度时,只有5人选择了“非常了解”这一栏,绝大多数大学生表示“听说过,不是很了解”,选择这一栏的有226人,占据47.1%,选择“听说过,有些了解”的也有很大一部分,占约39%,另外,选择“从未听说过”新民歌的也占到了相当大的比重,有61人,其百分比约为12.7%。

在问及对待新民歌的态度时,其中喜欢新民歌的大学生占到了61%,说明新民歌对当今大学生还是非常具有一定影响力。新民歌较传统民歌而言增强了其可听性,也扩展了民歌的审美维度。新民歌以其富有时代气息的多样化形式,优美而似曾相识的旋律加上独有的民间韵味受到了当代大学生越来越多的喜爱。

在问及对待新民歌看法时,共有81名大学生认为学习新民歌的意义“十分重大”,340人选择了学习新民歌的意义“重大”,43人对学习新民歌的意义选择了“不知道” ,只有15人认为“意义不大”。

几种现象表明:新民歌正在逐步走进大学生的视野,发挥了日益重要而不可估量的作用。新民歌之所以能更多的被大学生所接受,是因为从音乐的角度上来说,年轻人更喜欢听新民歌。传统民歌因其历史原因、流传因素等特点,就新民歌而言有着它相对的局限性,我们应该去芜存菁,把它的优点在新民歌种不断承传、发扬,对于它的不足我们在新民歌当中给予摒弃。

民歌是一个民族音乐的母语,我们唱民歌就像说中国话一样。当我们在给大学生普及音乐艺术教育的时候,新民歌在里面占有的成分应当是相当足量的。这才能使我们的音乐审美教育既有普遍性又有层次性。这样从审美角度来说,既让大学生们喜爱了音乐,同时又是我们母语的一种当代的传承。

[1]周世斌.音乐教育与心理统计基础[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张大均.对大学生审美意识的调查分析[J].心理科学,1993(8).

猜你喜欢

民歌问卷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穿花衣 唱民歌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