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田黎明水墨人物画中“光”的运用
2013-01-28字艳芬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与体育系云南临沧677000
字艳芬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与体育系 云南临沧 677000)
中国绘画的发展历史悠久,它独特、鲜明的艺术特色的形成是由我国特定的历史环境、文化底蕴和民族心理等情结造就的。这也让中国画艺术在东方和世界上自成体系。数千年来,艺术家们一直孜孜不倦地投身在其艺术实践和理论的研究,形成了以笔墨的运用为核心的中国形式的审美美学观,并且中国绘画追求的是一种“平面性”视觉审美效果。长期以来对于中国画的创新研究,大多数的画家们都更多的关注在“线造型”及墨色的“韵味”变化中的探讨,而“光”的运用与表现更多的体现于西方绘画中,是对物象体积塑造及空间表现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当代中青年水墨人物画家田黎明的水墨人物作品中,他追寻中国文化平淡天真的美学理念,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创作法则,在水墨人物画中运用了“光”的表现方式,并以天人合一的人文感知来体验自然、社会、人的精神境界。
田黎明在自己的水墨实践研究中,让纸、笔、墨自由地相互交融,偶然在纸张上获得一种具有“光斑”的笔墨感觉。这种“光”仿佛像游泳时身体在水波中浮动。他并把这种“光”的感觉进行扩散性的处理,使它被强化为画面中的一种语言符号,并在他的艺术创造实践中不断渐变“光”的表现。
田黎明的代表作品“阳光下游泳的人”这个系列的题材绘画中(分别以创作于1990年、1993年及2010年的作品为例),我们可以看到正是由于阳光的照射与水的作用,形成了一块块的光斑,这些光斑洒落在人的脸上、身体上、水面上,让波光粼粼的水与人物自然混为一体,充分展现出人与自然融合的画面,把画家发自内心对大自然的追求,用光与影的形式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同时在这一系列题材的创作中,“光”的语言符号也在不断的演变。
此外,田黎明在水墨人物方面的研究和探索还吸收了西方印象派的“光”与“色”的艺术效果,但他并没追求西方绘画中以“光影”表现三维空间的纵深感,而是把“光”处理成平面化效果,这样的处理方式才使得“光”在画面中的运用不会削弱中国画的特色。在具体的绘画表现中他任然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底蕴,让中国画的那种宁静、飘逸和洒脱感,在他人物画创作中得以保持,同时呈现出中国画的韵味和书香气。同时他在画中对“光”的表现也不相西方绘画那样的刻意,而是通过用笔的变化和用墨色的浓淡不同融染和烘托所造成的对比手段,使传统的中国画带给人们一种心理上的暗示和联想,使人能感到画面有“光”的存在,有“光”的闪烁,有“光”的跳动,这就是中国画的“意象”表现的“光”。
如作品《雪域净土》(2001年),我们能观看到光的符号有分解和整合的能力,他利用扩大“光”的表现,让“光”在画面中与人物形成较强的虚实对比。此时的“光”既让人物有置身于白雪皑皑的雪山环境之中的感觉,同时“光”在人物、牦牛及远山之间虚实的穿插表现,“光”的白既表现雪,又表现雪天下的强光,同时也营造出画面深远的空间感。
作品《雷锋》(2001年),将人物置于一棵树下,阳光照射过来,人物身上洒满了光斑,同时人物背后的光线效果处理,也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虽然作品中对人物的塑造采用写实的笔法,但由于“光”的介入,让人物形象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用“光”的表现寓于雷锋这位无私奉献的人,他是接受党的阳光的哺育,同时也散发出他的光与热。田黎明用富于魅力可亲的形象“雷锋”,代替了伦理的说教,用图式形象在视觉形式中蕴含的哲学支撑来打动人心,能够带领欣赏者从这幅作品寄托的文化精神中寻求到人生的信仰。
作品《过马路的男孩》(2004年)人物置于画面中央,张开的双腿与身体形成三角的形状,带给人一种视觉的平衡感。田黎明先以大笔触的淡色块画出人物身体和做行走状态交叉开的双腿,再在淡色中间画上墨色,增强人物的轮廓线条的感觉。人物身后远处的高楼、行驶的车以浓淡相间的墨色,以笔触感较强的用笔方法,一笔连一笔的横向表现出来,笔触与笔触之间自然形成的空白感与地面、天空大面积的留白,形成鲜明的对比,配合人物的三角形态表现,给人有一种强烈的运动感。此外,虽然画面都以平面的形式塑造物象,但在光与影的衬托及街灯的表现下给人带来了空间的进深感。
作品《在都市中行走》(2006年)画面整体呈现灰蓝色调,一位都市装扮的女孩站在都市中。画面中女孩头部和身体背后与城市高高耸立的楼群、穿流急驶的汽车为背景,从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田黎明对光影处理的主观意象较明显。田黎明通过画面中巧妙的留白体现出空间的深度以及远近虚实的层次关系,并将“融染法”“连体法”和“围墨法”的手法并用于画面,将水墨线条与光影、色彩融为一体,使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清新亮丽的形式美感。同时通过女孩时尚简朴的装束和略经修饰的发型与背景中具有急促行驶的汽车形成鲜明的对比,既体现出都市人对自然朴素美的追求与向往,又体现出在都市的繁忙、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人们对心中那份圣洁、干净,不染尘浮的精神境界的向往。
通过对上述田黎明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分析,由此可见,从田黎明1988年画的小溪系列到阳光下的游泳者,又到雪域净土、雷锋、都市人系列等,这些作品中光的感觉和变化是随着时间的经历而产生的,与其说这是他对绘画的一种形式的寻找,不如说是他对生存过程的一些体验。画家并非没有表现抽象意念的冲动,只是把这种冲动藉另一种特有的艺术“光”表现出来,使个人情感的宣泄得以表达出来。并充分地表现出个人灵性、气度、学养和创新的意境。所以说田黎明的画有不动神色而引发无尽想象的魅力。
[1]何辉.承传统没骨笔法 创意象阳光画派——田黎明的国画艺术[J].《艺术市场》,2007年12月.
[2]樊桦.浅谈田黎明绘画中的光与影[J].《当代艺术》,2012年9月15日
[3]田黎明.名家风格与技法——田黎明 走进阳光[M].广西:广西美术出版社,2001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