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议当代文学的现实境遇与可能出路——评王贵禄著《前瞻性批评:消费时代的文学与影像》

2013-01-28李天英天水师范学院甘肃天水741000

大众文艺 2013年10期
关键词:文学创作指向底层

李天英 (天水师范学院 甘肃天水 741000)

王贵禄著《前瞻性批评:消费时代的文学与影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1月版)对1990年代以来渐次进入消费语境中的当代文学做出了客观冷静的分析,并就当代文学的前景作出了种种分析与预测。该著在解析中国式消费文化的形成及其对文学艺术产生重大影响的前提下,将消费时代的文学活动区分为两大板块:其一是顺应消费文化指向的文学活动,其二是与消费文化指向相悖逆的文学活动。这种区分使人们对消费时代的文学易于形成整体观念,从而清晰把握消费文化冲击下文学的可能向度,也使我们认识到文学在消费语境已发生重大转折,文学与现实人生要构成一种历史关系,文学要恢复其独立的身份,文学要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影响,还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在该著看来,所谓“顺应消费文化指向的文学活动”,包括文学创作活动和文学研究活动两个方面。这里的文学研究活动,指为消费文化在文学领域的出场和通行进行理论导引与理论阐释的文学研究活动。这些研究活动采取的是迂回战术,即不直接言说消费文化的“好处”,而是从解构与消费文化相对立的文学现象——如左翼文学、延安文学、十七年文学等入手,完成了其使命。这些研究活动实际上都遵循着这样的内在逻辑:A和B是对立的,如果A是错误的,那么B是正确的;反之,如果B是错误的,那么A是正确的。根据这一逻辑关系,我们可以看出,这些研究活动就是要取得这样的结论:既然以反帝反封建和追求民族解放为精神主旨的左翼文学、延安文学、十七年文学是错误的,那么,以消费文化为指向的文学就是正确的。消费型文学是一种不承担社会道义的文学,它放弃了文学创作追求深度的传统,并企图对主流文学进行全面的颠覆。消费型文学1990年代以来在中国文坛形成了持续的冲击,经历了“下半身写作”“上半身写作”“美女作家”“美男作家”“巫幻书写”“小女人写作”和“日常生活叙事”等几个思潮阶段,这样的阶段划分有助于研究者对消费型文学的认识产生相应的层次感。作者据此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在消费型文学的强烈冲击下,20世纪中国主流文学传统开始分崩离析,当代文学某种程度上已走向了无深度、平面化、去中心的歧途,而这与研究者对消费型文学的放纵与宽容不无关联。

作者指出,所谓“与消费文化指向相悖逆的文学活动”,也包括文学创作活动和文学研究活动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是该著研究的重点。这里的文学创作活动,该著中主要论述了底层文学和西部文学。该著用较大篇幅论述底层文学,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1)底层文学的出现天然地携带着强烈的意识形态指向,它代表了一种尚未泯灭的社会良知与乌托邦意念,是在中国的市场意识形态催生了一个彻底世俗化的社会之后,一种反消费文化的文学实践。(2)底层文学在新世纪的崛起具有重大的文学史意义,首先在于延传了中断多年的左翼文学脉流;其次是对新时期以来文学技术主义路线的一次必要的校正与修复;最后是它接续了现实主义文学的理念与传统,坚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文学精神。

该著通过对“与消费文化指向相悖逆的文学研究活动”进行深入的再反思,得出了这样几个结论:(1)对于当前的文学研究者来说,恢复和重构宏大叙事是关键,我们要重构的宏大叙事,必然是与社会的演进相联系的、关注底层前途命运的宏大叙事;(2)新世纪文学要想走出消费文化冲击后的低谷,就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现实主义,而引导新世纪文学走现实主义的发展道路是文学研究者的重要使命;(3)当前的文学研究者更应该关注和阐释民族文化精神在文学实践中的兴衰与更替。

该著对“与消费文化指向相悖逆的文学活动”的理论分析同样能给人良多启示,其对消费语境中“与消费文化指向相悖逆”的文学创作活动的概括,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该著从深入思考底层的前途命运的初衷出发,联系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发展史和马克思主义社会分析理论,对底层文学创作做出了富于深度的定位。而关于西部文学的论述,显然不同于单纯的地域文学研究,正如马超先生对该著所概括的那样,作者“由对西部人的生存状态的思考,到对更广大的底层的人生命运的思考,原本是合乎逻辑的延展,而这种延展使他的学术视野随之拓宽,他不再满足于从‘西部’的视角观察西部文学,而是能够从消费文化语境、文学史、地域文化等形成的综合视角以研究西部文学在当下的意义。这样的研究不仅给日渐式微的西部文学研究注入了新的血液,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说,也给我们‘发现’了消费时代的精神高地。作者于其后的论述中极注重形成某种‘比较’,这一方面让我们看到了西部文学在消费时代必然的‘另类’表现,另一方面又给我们反思被消费文化所同化的文学提供了一种现实的参照系。”可以说是对该著关于西部文学研究的理论创新的准确把握。

具体的研究方法上,该著主要采用了“社会历史研究法”和“审美批评研究法”。近些年来国内学者勤于绍介,引进了不少西方文论成果,如精神分析研究法、原型研究法、结构研究法、接受美学研究法等,为我们的研究创造了契机。该著对新方法的采用是慎之又慎,但绝不是封闭,而是灵活采用新方法,在需要的情况下将其有鉴别地加以运用。由此形成了该著研究中独特的方法,即以社会历史—文化批评、审美批评等方法作为研究的主要方法,同时还辅之以原型批评、现象学、结构主义、符号学、人类学、民俗学等研究方法,形成了交叉互补的研究体式。使“比较”的方法渗透在研究的整体过程中,突破了以往研究中对于消费文化的单向度观照,取得了不俗的研究效果。

总体来看,无论是对顺应消费文化指向的文学创作活动,还是对与消费文化指向相悖逆的文学创作活动而言,该著都能从具体的创作现象出发进行理性的分析,而从这种分析中得出的结论对指导作家创作无不具有其特殊的意义。譬如,对“巫幻书写”“小女人写作”和“日常生活叙事”的总结,以及对这些创作中迎合消费文化的东西的深入透视,都意在提醒作家反观自己的创作。该著对底层文学的创作也提出了针对性极强的建议,像如何从左翼文学实践中汲取资源,如何使作家与底层大众在情感和思想上取得一致等。该著对西部文学的重新定位等也有助于西部作家明确自己的创作实践。该著对1990年代以来文学批评功能转型与蜕变等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客观分析批评语境变迁的前提下,提出返回文学本身、凸显批评的思想性、建构中国化的批评话语等主张。这些主张对批评者的批评实践活动无疑具有值得重视的警示与启迪的意义。作者坚信,文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推进文学的发展,也在于更好地使文学参与到社会历史的进程中来,这就需要研究者在自己的研究活动中,关注那些现实主义文学、那些表现底层命运前景的文学和那些体现民族文化精神的文学,并研究这类文学在消费语境中如何得到发展和提高。

注释:

1.马超.消费时代文学何为?——评王贵禄著〈前瞻性批评:消费时代的文学与影像〉[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2年第3期.

猜你喜欢

文学创作指向底层
航天企业提升采购能力的底层逻辑
梅卓文学创作论
科学备考新指向——不等式选讲篇
中年级“生本写作”教学的“三个指向”
读友“读友杯”全国少年儿童文学创作大赛之短篇文学创作比赛征文启事
读友“读友杯”全国少年儿童文学创作大赛之短篇文学创作比赛征文启事
曹文轩的文学创作作品
回到现实底层与悲悯情怀
中国底层电影研究探略
略论“底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