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浙江省衢江区千里岗自然保护区可行性分析与对策
2013-01-27钱汝明徐定炎何阳鹏张行法
钱汝明 徐定炎 何阳鹏 张行法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林业局 324012)
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可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地方级自然保护区。
衢北地区的千里岗山区,由于其独特的自然、社会环境,至今仍保存着分布面积比较广、林相比较完整、植物种类极为丰富的天然阔叶林(原始次生林)。经咨询省内有关专家意见,认为该地区现有的森林资源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符合申报建设省级自然保护区的要求。为了切实保护该地区自然生态系统,加快推进生态区建设,建议政府依法划出一定区域范围申报建设千里岗省级自然保护区。
1 拟建保护区基本情况
千里岗省级自然保护区拟规划建设区域面积124189 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22353 亩,占总面积的98.52%。涉及灰坪乡全部5 个行政村即上坪田村、白塔新村、灰坪村、龙山村、沙坑村,和上方镇地处千里岗山脉南麓6 个自然村,即仙洞村大黄连自然村、皂角源自然村,郑家新村张坑自然村、流坑自然村,金牛村下西坑自然村及龙祥村焦坑自然村。其中核心区为灰坪乡上坪田村、白塔新村,面积42163 亩,占总规划面积的33.95%。
保护区有林地面积117775 亩,灌木型经济林3992 亩。其中阔叶林及针阔混交林面积48570 亩,占39.9%;针叶纯林17428 亩,占14.3%;竹林50330 亩,占41.3%;经济林面积5522 亩,占4.5%。森林覆盖率高达98.05%。
2 建设自然保护区有利条件分析
2.1 森林生态系统典型
该保护区生态系统以天然阔叶次生林、针阔混交林、人工林,以及在此林相中生存的动物、其他生物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虽然过去曾遭到人为干扰,但破坏程度较轻,经过一段时间修复,尚可恢复到原有的自然状态,能保持较好的自然性。该生态系统在植物区系组成上,兼具南北特点,是联系华南到华北植物的典型过渡带,其中有些是我国和浙江省仅有或稀有的种类,其原始状态的大片天然次生林,林相结构复杂,生物资源丰富,起源古老,区系成分复杂,珍稀动植物繁多,是保存生物物种的天然基因库。
2.2 物种资源丰富
该保护区内生态系统在其所处的气候带和地理景观带上具有高度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具有极为重要的保护价值。根据浙江农林大学李根友教授及省林勘院副院长、教授级高工陈征海等考察,该地区植物资源种类极为丰富,有木本植物700 余种,隶属于90 科279 属。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南方红豆杉;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榧树、樟树、浙江楠、楠木、花榈木、厚朴、凹叶厚朴、毛红椿、长序榆、榉树等10 余种;并在大麦源首次发现新物种——浙赣舞花姜的分布。同时,该地区野生动物种类估计有100 余种,其中主要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麂,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穿山甲、金猫、鬣羚(野山羊)、大灵猫、小灵猫等。
2.3 自然景观独特
该保护区山水风光自然,景色优美,有海拔千米以上山峰18座,其中衢北第一高峰“黄茅尖”海拔1388 米;境内石灰岩广布,在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了以溶洞、天坑、落水洞为代表的喀期特地貌。负有盛名的有天坑、白塔洞、里青洞、金鸡洞、两头洞等,其中以白塔洞最负盛名,具有很好的旅游开发价值。2012年8月,华东户外攀岩嘉年华活动在此举行,来自全国各地以及西班牙、澳大利亚、波兰、加拿大等国的140 余名岩友共聚此地,被誉为华东最好的攀岩天堂。
2.4 人文遗址稀有
该保护区境内灰坪乡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红色旅游资源极为丰富,被列入2011-2015浙江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60 个重要景点群。1936年,中共开婺休中心县委书记严开良率一支90 人组成的游击大队,依靠当地的槽工和山农开辟了千里岗游击区。1985年经金华地区行政公署批准,灰坪乡被划为革命老根据地乡,1990年原衢县县委在上坪田村建成中共衢遂寿中心县委第二区委旧址纪念碑,现又被列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2.5 生态屏障作用明显
该保护区地处浙江母亲河钱塘江一级支流芝溪的上游,不仅直接供给灰坪乡、上方镇及周边村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也直接影响衢江及其下游水量。保护区的森林对制造氧气、净化空气、吸附尘埃、消毒杀菌、防止风沙、调节气候、维持整个地区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据环保部门监测,保护区大气质量和水质均达到一级标准,噪声达到特殊住宅标准。
2.6 人为破坏日趋减少
该保护区范围内交通不便,人口密度小。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村富余劳力基本实现转移,农民经济收入多元化,对森林资源的采伐依赖逐步弱化,森林资源遭受人为因素破坏现象逐渐减少。同时,保护区前期已区划界定省级以上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51819 亩,占林地总面积的42.35%,一直以来都实行严格的保护,为恢复该地区生态系统到原有自然状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7 周边经验值得借鉴
与该区同处中亚热带东部的开化县,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启动古田山自然保护区建设,2001年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顺利通过专家级评审。目前,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成为中科院植物所、浙江大学及国际生态组织进行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基地,极大地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目前,地处千里岗山脉北部的淳安县也已着手谋划申报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他们的相关经验都值得借鉴。如果条件成熟,还可以与淳安县联合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8 申报条件基本具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十条规定,凡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建立自然保护区:(一)典型的自然地理区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以及已经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够恢复的同类自然生态系统区域;(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三)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域、海岸、岛屿、湿地、内陆水域、森林、草原和荒漠;(四)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五)经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需要予以特殊保护的其他自然区域。拟建保护区符合上述第(一)项、第(四)项之规定,可以申报建设省级自然保护区。
3 建立保护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然保护区实行严格的保护为主,严禁任何林木采伐等活动。目前,拟建设区域的林地、林木权属均为农村集体所有,且有大面积毛竹林、杉木林。根据自然保护区建设最基本的要求,核心区内的当地居民需要整体搬迁,不可避免会遇到林地、林木的补偿及人员安置等问题,估计处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同时,林地、林木补偿及人员的搬迁安置也需要大量的财政资金投入,资金如何解决也是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4 建议
(1)区政府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由区政府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各乡镇开展工作。同时召集区决策咨询委、区环保分局、区财政局、区林业局和其它相关部门及灰坪乡、上方镇组成的政策调研机构,积极做好与省政府及省环保厅、省林业厅等部门对接,充分了解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可能性及相关政策;并深入到乡镇开展调研,积极探索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林地、林木补偿、人员搬迁等政策处理办法。
(2)落实专门用于申报的工作经费。由区财政单列经费预算,专门用于申报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所必需的科学考察、总体规划及日常工作经费等开支。
(3)做好涉及林地和人员的补偿及搬迁安置工作。由灰坪乡政府、上方镇政府全面负责保护区内林地、林木的征占用补偿及人员搬迁安置的政策处理工作。
5 结论
浙江省衢江区北部千里岗山区具备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基础条件,为了切实保护该地区自然生态系统,加快推进生态区建设,建议政府依法划出一定区域范围规划建设千里岗省级自然保护区,并尽快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