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做好防汛抗旱减灾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供水安全——访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张志彤
2013-01-27轩玮,王为
防汛抗旱关乎民生福祉,关乎社稷安危。2013年,南方大旱、东北洪水、沿海强台风……面对严峻的汛情和旱情,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国家防总超前部署,科学应对,夺取了防汛抗旱工作的全面胜利。日前,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张志彤。
中国水利:请您介绍一下2013年汛情、旱情和灾情的特点。
张志彤:2013年,我国水旱灾害频繁。松花江、黑龙江发生流域性大洪水,有9个热带气旋登陆,一些地区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暴雨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南方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高温伏旱。全国汛情、旱情、灾情主要有6个特点:
一是降雨南北多中部少,洪水枯水并发。全国降雨量与常年基本持平但分布不均,东北、西北、华南部分地区较常年明显偏多,全国有340余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65条河流发生超保洪水,23条河流发生超历史纪录的大洪水;7月初至8月中旬江淮、江南等地降雨量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一些江河出现了罕见枯水。
二是松花江黑龙江洪水量级大,持续时间长。松花江发生1998年以来最大流域性较大洪水,其中嫩江上游发生超50年一遇特大洪水,松花江上游发生超20年一遇大洪水。黑龙江发生1984年以来最大流域性大洪水,下游发生超100年一遇特大洪水。嫩江、松花江干流水位超警戒历时46天,黑龙江干流水位超警戒历时58天。
三是中小河流洪水频发,山洪灾害严重。全年因局部强降雨引发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占洪涝死亡总人数七成。7月份四川都江堰100年一遇强降雨引发特大型高位山体滑坡。8月中旬辽宁暴雨导致浑河上游发生超历史纪录特大洪水。
四是热带气旋登陆多强度大,影响区域集中。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全年共生成31个热带气旋,较常年偏多5.9个,有9个登陆我国,较常年偏多2.1个,其中5个登陆时达台风以上量级,登陆地点集中在福建及其以南沿海。台风登陆之多、风力之强、降雨之大、影响区域之集中为近年罕见。
五是南方高温少雨叠加,夏伏旱严重。7月初至8月中旬,江淮、江南大部以及西南地区东部出现持续高温天气,35℃以上高温日数为1961年以来最多,受罕见高温与少雨共同影响,长江中游和西南东部等地伏旱快速发展,全国耕地受旱面积一度达9 737万亩 (15亩=1 hm2,下同),有956万人因旱饮水困难。
六是水旱灾害总体偏轻,局部灾情重。全国共有1.2亿人受灾,因灾死亡757人、失踪375人,农作物受灾1.78亿亩,倒塌房屋51.6万间,直接经济损失3 168亿元,因灾死亡人数较常年偏少七成。全国农作物因旱受灾1.68亿亩,因旱造成粮食损失2 064万t、经济作物损失404亿元,直接经济损失1 256亿元,有2 241万人因旱饮水困难,因旱饮水困难人数较常年少两成。局部灾情较重,四川省洪涝灾害死亡、失踪人数占全国的三成,广东省受灾人口占全国两成;伏旱期间湖南、贵州、湖北三省耕地受旱面积和饮水困难人口占全国的六成和八成以上。
中国水利: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履职的第一年,做好防汛抗旱意义尤其重大。在这一年里,防汛抗旱工作采取了哪些积极有效的措施?
张志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张高丽副总理和汪洋副总理等中央领导针对防汛抗旱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抗旱防汛工作,李克强总理、汪洋副总理与有关省负责同志视频连线会商汛情旱情,并亲赴灾区检查指导。汪洋副总理多次主持召开防总全体会议和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防汛抗旱工作。国家防总、水利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水利部党组把防汛抗旱作为中心工作,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在防汛抗旱的关键时刻和紧要关头都主持会商或召开专题会议,及时传达贯彻中央领导重要批示,研究安排防汛抗旱和抢险救灾工作,针对防汛抗旱重大问题和重要工程的调度运用作出决策部署,并带领工作组赶赴一线指导。刘宁副部长汛期每天主持会商,研究落实各项防汛抗旱措施,其他部领导也多次带队赴一线检查指导。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国家防总、各流域防总和地方各级防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始终把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供水安全放在首位,及时有力高效地组织开展各项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供水安全,最大程度地减轻水旱灾害损失。全年共紧急转移群众1 102万人次,解救洪水围困群众195万人次,避免伤亡36.5万人次,避免县级以上城市受淹156座,减淹耕地6 208万亩,避免粮食损失2 020万t,防洪减灾效益达2 361亿元;抗旱挽回粮食损失3 993万t,挽回经济作物损失507亿元,解决了2 007万名农村群众的临时饮水困难。2013年的防汛抗旱工作主要采取了以下6项措施:
一是精心组织安排,扎实做好防御准备。国家防总汛前先后召开全体会议、水库安全度汛视频会议全面部署防汛抗旱工作,通报了全国防汛抗旱行政责任人名单,举办了第7期地市级防汛抗旱行政首长培训班,组织10个检查组对七大江河防汛、山洪和台风灾害防御、抗旱工作进行了检查。根据汛情旱情灾情发展,及时召开紧急办公会议、专题会议和会商会,组织安排部署抗洪抢险和抗旱救灾工作。
二是加强会商研判,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国家防总、水利部密切监视汛情、旱情、险情和灾情变化,先后16次召开异地视频会商会,发出80多个通知,有针对性地部署防汛抗旱防台风工作。共启动应急响应22次,其中Ⅱ级响应4次,先后派出170多个督察组、工作组和专家组,商财政部安排特大防汛抗旱经费(含汛前应急度汛资金)55.89亿元,组织各地从中央防汛抗旱物资仓库分24批次向有关地区调运价值1.3亿多元的防汛抗旱物资,支持地方防汛抗旱工作。
三是强化科学调度,及时拦洪削峰和抗旱补水。国家防总及各流域防总、各级防指科学调度骨干水利工程,充分发挥其防洪抗旱减灾作用。科学调度东北地区尼尔基、丰满、白山、察尔森等大型水库拦蓄洪水60亿m3,其中尼尔基水库将嫩江上游超50年一遇洪水削减为不足20年一遇,白山、丰满水库将松花江上游超20年一遇洪水削减为一般洪水。通过外交渠道协调俄罗斯减少其境内水库下泄流量,缓解了黑龙江干流我方的防洪压力。调度三峡、小浪底等水库为下游抗旱补水,实施了引江济太、引黄入冀和珠江枯水期水量统一调度,保障城乡供水安全。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做好转移避险和堤防防守。各地把确保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全力做好转移避险和堤防巡查抢护工作。各地利用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发布预警4.4万次,发出预警短信1 811万条,组织船只回港避风87.4万艘次,全国累计转移危险地区群众1 102万人次,其中转移山洪灾害危险区人员282万人次、台风影响区人员629万人次,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四省(自治区)累计投入320万人次参与抗洪抢险,有效处置险情9 100多处,紧急抢筑子堤320多km,确保了堤防安全。
五是加大投入力度,多措并举做好抗旱工作。国家防总及时会商研判抗旱形势,适时启动应急响应,强化重要骨干工程的科学调度,并派出工作组和专家组深入重旱地区了解旱情、协助开展抗旱工作,及时调拨抗旱物资,会同财政部下达7.84亿元专项经费,用于392个县级抗旱服务组织设备的购置,目前全国2 144支县级抗旱服务队设备购置工作基本完成,并在抗御高温伏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是注重新闻宣传,强化舆论引导。国家防总积极做好防汛抗旱新闻宣传工作,围绕防汛抗旱焦点,共向中央主流媒体提供《汛旱情通报》150多期,主动接受中央媒体采访,及时通报最新汛情旱情和防汛抗旱减灾行动情况。对各省级和流域机构防办的新闻发言人进行了培训,组织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主流媒体开展了“防汛备汛行”采访活动。
中国水利:请您谈谈2014年的工作思路和重点。
张志彤: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战略部署的第一年,也是全面推动水利改革发展的关键一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汛抗旱的部署,按照水利部党组要求,切实做好防汛抗旱各项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供水安全,尽最大努力减轻洪涝和干旱灾害损失。
一是全力做好水旱灾害防御。组织开展汛前检查,修订完善方案预案,做好应急队伍和物资准备。密切监视雨水情和汛旱灾情,加强会商研判,及时启动应急响应。组织各地强化江河洪水、山洪和台风灾害防御以及水库安全度汛、城市防洪和抗旱工作,科学进行工程调度和险情抢护,提前转移受威胁群众,确保群众生命安全和供水安全。
二是及时修订完善方案预案。重点组织制订《黄河防御洪水方案》,抓紧制定《长江防御洪水方案》,组织制订(修订)和批复《珠江洪水调度方案》《漳卫南运河洪水调度方案》《黄河水量调度方案》《淮河水量调度方案》以及《2014年度长江上游水库群联合调度方案》《长江三峡—葛洲坝2014年汛期调度运用方案》等。
三是继续强化山洪灾害防治。进一步加大山洪灾害防治工作力度,继续开展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的补充完善、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和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完成《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2013—2015年)》确定的2014年建设任务,逐步建立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山洪灾害综合防御体系,从根本上提高山洪灾害防御能力。
四是组织实施《全国抗旱规划》。《全国抗旱规划实施方案》已上报国务院,批复后将尽快组织实施。重点加强小型水库工程、引调提水工程、抗旱应急备用井等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确保旱区居民基本生活用水,保障基本口粮田作物生长关键期的用水需求。在有条件的地区,大力推进抗旱重大骨干水源工程建设,逐步完善抗旱供水保障体系。
五是全面推进洪水风险图编制工作。主要开展全国重点防洪保护区、蓄滞洪区、重要防洪城市和部分中小河流等57万km2洪水风险图的编制工作,完善洪水风险图编制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加强洪水风险图成果应用研究,组织制定全国洪水风险图编制中远期规划。
六是切实加强防汛抗旱能力建设。协调有关部门加大投入,指导各地按照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方式,加大防汛抗旱应急队伍建设力度,探索实行防汛机动抢险队、抗旱服务队和物资储备仓库“两队一库”的发展模式。进一步加强防办能力建设,督促各级防办落实组织机构、人员队伍,完善法规制度、体制机制等,继续推进社区、乡镇等基层的防汛抗旱机构建设,健全防汛抗旱指挥体系。
七是加快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全面开展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工程建设,重点进行各类信息的采集平台、计算机网络、移动指挥平台、数据汇集和应用支撑平台等的建设,完成中央投资建设任务。指导督促各地落实项目建设领导责任制,尽快落实配套资金,及时解决工程建设中的难点问题,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进度。
八是深入推进抗旱基础工作。继续开展重要江河、湖泊、重点水库旱警水位(流量)的确定工作,为抗旱指挥调度和应急减灾行动提供技术支撑。加强墒情监测站点建设,完善旱情监测网络和预警系统。深入开展旱灾评估标准研究,完善旱灾影响的评估方法指标体系,为抗旱指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