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政策 增投入 重管理农村水利发展再上新台阶——访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司长王爱国
2013-01-27张金慧,周玉
2013年,农村水利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以及部党组关于大力发展民生水利的总体要求,克难奋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取得重大进展,成效显著,为保障农业生产、改善农村民生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作出了新贡献。日前,本刊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司长王爱国。
中国水利: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作用功不可没。请您谈谈今年农田水利建设开展的情况。
王爱国:2013年,我们按照部党组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大兴农田水利建设的部署,落实措施,强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新进展。
大兴农田水利政策效应得到突出显现。一是投资持续增长。通过加大各级财政投入、落实土地出让收益计提及统筹等政策性资金、扩大民间资本投资领域和范围等,以公共财政为主的多渠道投入稳定增长态势明显,不少省份各级投入过百亿元。二是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各地认真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1号文件,切实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因地制宜地细化强化支持农村水利的政策措施,仅2013年就有12个省新出台了促进农田水利、节水灌溉、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纲要、条例或办法,这么多地方采取强力有效的政策保障支持前所未有。三是组织发动加强。各地把农田水利作为强基础、稳增长、保民生的着力点,作为市县乡及其相关部门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指标,党政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并带头参加水利兴修劳动,人大、政协也采取专题询问或调研督查等方式,强化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指导和监督,24个省份坚持不懈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竞赛活动,激发、调动县乡政府和农民群众参与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积极性。
农田水利重点工程建设加快。一是按照中央到2020年基本完成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任务、加快实施大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和加强重点涝区治理的目标要求,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强化进度控制和质量监管,2013年又有50处大型灌区、153处中型灌区和50处大型灌排泵站完成规划投资任务,统筹灌区渠系配套,解决农田灌排“最后一公里”问题,19处新建灌区建设进展顺利。二是根据区域特点和近年旱情,突出西南山丘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节水灌溉、河塘清淤整治和一般中型灌区改造,继续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三是抓好冬春水利兴修。去冬今春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投资3 382亿元、农民投工36.63亿个工日、机械投放2.94亿台 (套)、土石方量111.11亿m3,均超额完成计划任务,是近10多年来成效最好的一年。
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发展势头强劲。一是把节水灌溉作为转变发展方式、促进资源永续利用和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革命性和根本性措施来抓。结合《国家农业节水纲要》和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进一步落实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发展节水灌溉中的责任,强化各方资源整合,共同推动节水灌溉发展。二是有力推进分区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强化水资源论证,加强实施方案审批把关、项目建设对口技术援助和监督检查,继续实施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西北缺水地区、华北地下水超采区投入力度加大、发展速度加快,长江中下游水稻种植区、东部和西南一些地区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区规模化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积极性普遍增强;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增效示范和牧区节水灌溉饲草料示范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规范,投资和建设力度加大。全年可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 300万亩(153.3万hm2)以上。三是各地涌现了一批好的典型。如新疆、山东、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广西崇左市、河南许昌市等地,节水灌溉形成了政府推动力度大、社会支持氛围浓、企业和群众参与积极性高的喜人局面,区域性、大规模发展态势明显;再如江苏常熟、河北张家口、新疆昌吉、内蒙古通辽、陕西洛川等地,结合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实行了工程及取用水专业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管理。
中国水利:《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要求“十二五”时期全面解决2.98亿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目前时间已经过半。请您谈谈2013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情况以及工作亮点。
王爱国:到2015年全面解决规划内的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是一个硬任务,是中央兴水强农惠民政策的一个着力点和重大举措,也是水利部门大力发展民生水利的生动体现和实际行动。2013年,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管理和改革各方面工作成效显著,亮点纷呈。
抓住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饮水安全保障责任这个关键。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农村饮水安全“十二五”规划要求,会同有关部门与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签订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责任书,敦促各地逐级落实了资金筹措、工程建设、运行管护、水质保障和水源地保护等责任。广东、山东、重庆等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逐级签订了农村饮水安全责任书,其他省份水利部门逐级签订了责任书,为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促进工程良性运行提供了强力组织保障。
盯紧解决6 000多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建设任务这个目标。针对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难度越来越大、建设成本攀升等问题,督促各地严格按照规划和项目管理要求,提前完成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编制、报批,提前落实配套资金预算,提前做好招标投标等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中央投资计划下达后能够迅速开工建设并及早发挥效益。为解决投资不足问题,重庆、广西将农村饮水安全人均综合投资标准由 530元/人、590元/人分别提高到810元/人和749元/人;安徽和山东以政府投资吸引社会资金,有效缓解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投资不足矛盾。全年完成农村饮水安全投资339亿元,其中中央投资225亿元,大力推进城镇管网向农村延伸和规模化集中供水,建成集中供水工程4.99万处,顺利实现了解决6 343万农村居民和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的年度目标。目前“十二五”期间已解决1.88亿农村人口和2 617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占规划的63%,全国集中供水受益率达到73%。江苏、山东、江西、湖北、广东等11个省份的区域一体化供水或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加快推进。
突出提升饮水安全水质保障能力这个环节。针对前些年实施的部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未按规范要求配套净化消毒设施、水质检测设备和能力不足、未合理划定水源保护区和饮水安全工程保护范围等问题,水利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计生委和环境保护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从能力建设任务、量化考核指标、检测频次、运行经费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指导各省编制了总体建设方案,2014年将启动第一批县级水质检测中心建设,为保障水质安全奠定基础。开展了农村生活排水专题调研。
中国水利:农村水利投入大,建设任务重,管理难度大,保证其建得成、管得好和长受益是关键。请您谈谈2013年在强化农村水利管理改革上采取了哪些举措。
王爱国:为规范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提升管理水平,确保质量效益,促进工程良性运行,2013年,我们除抓好规划等基础工作外,还着重强化了项目建设监督、基层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
加强项目监管实现多方位。全年制定出台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农村饮水安全等管理制度21项。对23个省份的饮水安全和25个省份的小农水重点县进行了稽察和督促整改,通过“飞行”检查、专项督导、信息化跟踪、约谈通报,以及强化农村水利项目稽察、督促整改等措施,进一步强化重点项目和关键环节的有效监管。强化绩效考核,不断完善小农水重点县、饮水安全和灌区改造等项目绩效考核办法,并兑现奖惩,有力促进了地方资金落实和项目规范建设。
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取得新突破。督促各地按要求出台了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文件,确保2013年年底前如期完成了乡镇(流域)水利服务机构建设任务。全国已建基层水利站29 040个,在岗人数达129 967人,12个省份还实行了村级水管员制度。全国80%的县成立了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机构,21%的县建立了县级水质检测中心。
提升基层农村水利建管能力出现好势头。一是巩固规划统领地位。指导各地进一步完善县级农田水利规划,推广成立县级农田水利规划委员会的经验,强化规划的基础指导、刚性约束以及对项目和资金的整合作用。二是加强基层能力建设。已有86.7%的基层水利站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各地多渠道筹资改善乡镇水利站工作条件,并对村级水管员进行补助。全国36%的县建立了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基金。鼓励和支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成为小农水项目建管主体。三是加大培训力度。部相关部门组织对基层培训2 500人次,各地普遍制订培训计划,落实资金,依托大专院校加大培训力度。
中国水利:请您谈谈2014年农村水利工作的思路与重点。
王爱国:2014年农村水利工作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开拓奋进,克难攻坚,推动农村水利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
围绕四项机制创新,着力深化农村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适应新型工农关系以及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要求,加快建立健全农村水利投入、组织发动、建设管理和运行管护四项机制,推动农村水利持续健康发展。
抓好四个体系构建,着力谋划农村水利长远和全局。抓紧开展农村水利改革发展战略研究,进一步健全规划、政策制度、监督管理和基层水利服务等4个体系,夯实农村水利科学发展基础。
突出六项工作落实,着力推动农村水利取得新进展。一是夯实规划法规基础工作。完成灌溉发展规划、牧区水利规划等全国性规划的审查审批工作,力争出台《农田水利条例》,完善相关标准、制度和政策措施。二是完善灌排工程体系。加快推进大中型灌区配套和泵站改造,进一步加大以“五小水利”为重点的小型灌排工程建设力度,确保到2020年基本完成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三是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提高工程投资和建设标准,优先实施城镇管网延伸,大力发展规模化集中供水,强化水质保障和水源保护,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十二五”规划目标如期实现。四是大力推进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全面推进东北节水增粮、西北节水增效、华北节水压采和南方节水减排等分区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全年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 000万亩 (133.3万hm2)以上。五是切实加强监督管理。强化项目建设信息化管理、监督检查、绩效考评、奖优罚劣,以及农村水利行风建设和干部队伍党风廉政建设,切实规范行业指导和项目建设跟踪监管。六是强化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及其标准化建设,大力扶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和发展灌溉试验站、灌溉排水公司和农村供水设施设备维修等专业化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