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频电凝切除消化道息肉治疗体会

2013-01-27陈义文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3年5期
关键词:圈套电凝电切

陈义文

(武警安徽省消防总队门诊部,合肥230000)

消化道息肉以往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前常采用开腹手术摘除,近年来由于内窥镜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已取得显著疗效[1],现将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消化道广基型息肉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选自武警安徽总队医院2008年7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住院胃肠息肉患者,共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13~81岁,平均年龄51岁。其中食道息肉1例,胃息肉3例,十二指肠息肉3例,结肠息肉21例,直肠息肉1例。单发息肉26例,多发息肉4例;属广基或无蒂息肉的20例,长蒂或亚蒂息肉的10例。息肉体部最小直径0.5cm,最大直径3.5cm,息肉基底直径均<1.5cm。术前已取活检15例,术后病检11例,病理诊断腺瘤息肉5例,增生性息肉10例,炎性息肉11例,未行病检4例。28例在门诊行胃肠镜检查诊断,2例因下消化道大出血急诊入院而行肠镜检查诊断。

1.2 器械准备 日本潘太克斯EG-2930K电子胃镜及EC-3830FK电子肠镜。日本奥林巴斯光学工业株式会社产OLYMPUSCLV-U40高频电凝/电切治疗仪及息肉圈套器、高频电凝探头、电极板。

1.3 术前准备 (1)患者提前1天入院,或术后入院;(2)胃息肉患者禁食8h,肠息肉患者行肠道清洁准备;(3)患者均行心电图和出凝血时间检查;(4)术前肌注消旋山莨菪碱或丁溴东莨菪碱20mg,必要时静脉麻醉;(5)向患者说明手术方式,取得患者配合。

1.4 治疗方法 手术患者左侧卧位/HE和或仰卧位,先用0.9%氯化钠注射溶液涂抹于肢体相应皮肤上,然后将电极板粘上。检查高频电凝/电切治疗仪的灵敏度,并将电凝器/息肉圈套器连接到治疗仪上,将治疗仪输出电波调至最佳位置(常用15~25V)。治疗方法根据息肉部位,大小不同而定。运用PENTAX电子胃/肠镜插于食道/胃/肠腔,寻找息肉病变处,将息肉至于视野的6点及12点处,与电凝探头/圈套钢丝呈垂直状态,术者与助手配合好,可防止息肉脱落,收紧过程中切记用力过猛,以免息肉被机械性勒除而出血。>2.5cm的息肉尽量充气使肠腔处于最大扩张状态,以免引起肠壁损伤而穿孔。>3.0 cm的息肉,圈套器无法全部套住可分次分块凝切。一般两次可以将5 cm内的息肉全部摘除。两次间隔时间为1个月,因溃疡面愈合时间为1个月。广基大息肉在基底部黏膜下层分点注射1∶10 000肾上腺素-0.9%氯化钠注射溶液,每点注射0.5~1 ml至基底部隆起,一般注射2~6 ml,使黏膜层与肌层分离再行切除。息肉摘除后镜下观察残根1~2 min,看是否有出血,少许出血可镜下注射冰0.9%氯化钠注射溶液加去甲肾上腺素;出血较多者可插入高频电凝探头以电凝止血或镜下注射凝血酶。如确无出血后尽量吸尽腔内气体,将息肉回收送病理组织学检查。术后即予腹透,观察有否穿孔现象,并禁食4~12 h,予输液补充水、电解质。必要时可给予止血、抗炎治疗。临床观察1~2 d,无出血、腹痛等症状即可正常工作。

2 结果

本组30例患者总共有息肉42枚,切除44次。有28例为一次性切除成功,占93.3%。另有1例直肠近肛管处的息肉切除时产生疼痛而终止,改行骶麻后切除,有1例患者3枚息肉中有1枚直径约3.5 cm,第1次切除未成功,而行第2次切除,这2例患者于术后2周复查,其肠镜均见红色瘢痕形成。术后所有病员住院观察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腹痛、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3 讨论

在内镜下治疗方法中,高频电凝治疗消化道息肉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广泛采用的方法,内窥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息肉切除术是利用高频电流通过体内时产生的热效应,使组织凝固、坏死来达到息肉切除、止血等治疗目的[2]。其并发症主要为出血、穿孔、电凝术后综合征。但对基底直径<2 cm的息肉是较为安全的,对于直径>2 cm息肉,其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文献报道为11% ~16.1%[3]。术后迟发出血也有报道[4]。近年来有人在息肉切除前先在息肉蒂部注射肾上腺素溶液[5]或用结扎圈金属夹等套住息肉蒂部然后切除,以预防出血[6]。我们开展的息肉高频电切,无一例并发症发生,我们的体会:①无蒂息肉较大息肉(直径>2 cm)圈套器不能套住,在基底部注射肾上腺素-0.9%氯化钠注射溶液,保证摘除时不伤及肌层,预防术中即时出血及迟发出血。同时操作时应注意息肉圈套器套扎的部位与息肉基底部保持一定距离,套扎后将圈套器稍向肠腔内提起,以远离基底部,同时要避开有液体的肠腔之后再操作,这样可减少因电流回路造成的肠穿孔等并发症;②无蒂息肉电凝时间不能过长以免损伤肌层及浆膜层引起术后腹痛;③大息肉可采取分块斜行电凝电切摘除。直径大于2 cm的息肉电凝电切并非绝对禁忌。通电前应确保所切息肉不能与肠壁接触。圈套器无法全部套住者可分块分次摘除更安全[7-9];④并行PT检查排除有出血倾向因素,⑤严格掌握电凝功率与熟练操作技术,主要为电凝功率过大造成组织穿透过深与圈套部位距离基底太近有关;⑥由于息肉容易癌变,并且有些早期消化道癌症以息肉形式为表现。故在切除前对息肉与早期癌症进行鉴别非常重要。鉴别的方法主要是进行活检,本组30例患者在术前有15例进行了活检(占50%),术后有11例进行了病检(占 36.7%),4例拒绝病检的患者,与其健康意识及经济条件有关。由于活检的阳性率受到病变深度、操作医生的判断与活检技术、取材大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已有许多学者采用黏膜提起征及内镜下染色来协助鉴别诊断。

高频电凝/电切消化道息肉因其有效、安全、简单、痛苦少、适应范围广已成为消化道息肉首选的治疗方法。

[1] 邓碧珠,邓文波.内窥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胃肠息肉156 例总结[J].甘肃中医,2004,17(6):15.

[2] 卞红磊,赵发.高频电凝切法治疗大肠息肉出血的预防[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4,7(3):207.

[3] 林三仁,傅贤波.胃肠疾病的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69-370.

[4] 江应平,何正在,郭良忠.大肠息肉高频电切术后迟发性出血四例报告[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2,19(1):60.

[5] 陈隆典,王金茹.大肠息肉摘除前注射肾上腺素溶液的效果观察[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9,16(3):161.

[6] 徐富星,内镜诊治消化道息肉的进展[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9,16(3):133-134.

[7] 母恩银.内镜下电凝电切胃肠息肉346例分析[J].中华腹部疾病杂志,2002,2(1):33-34.

[8] 吴志强,殷健,陈立新,等.内镜诊治大肠息肉394例结果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9,16(3):175-176.

[9] 徐富星.下消化道内镜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93.

猜你喜欢

圈套电凝电切
肾镜联合电切镜外鞘治疗膀胱结石临床效果分析
篮球
套圈就是圈套
一字之差产生的“圈套”
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严重鼻出血的疗效
内镜高频电切大肠息肉术后护理干预对策的研究
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双极电凝止血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
胆道镜下高频电切技术在肝内胆管狭窄中的应用
圈套
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与改良Madigan术治疗不同体积BPH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