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TRIZ理论的创新问题求解模式

2013-01-26陶国彬

家电科技 2013年2期
关键词:舒勒阿奇子系统

陶国彬

在知识经济时代,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都认识到了创新的重要性。早在1982年,日本就提出“创造力开发是通向21世纪的保证”。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二流人才的分水岭”。江泽民同志指出:“创造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不竭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为了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高等院校应当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

一、TRIZ理论的应用优势

传统的创新方法,如试错法、头脑风暴法等,在促进科技进步过程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是这些方法存在明显缺憾。试错法是纯粹经验的创新方法,依赖于个人的经验和知识领域,而且创新过程没有方向性,因此效率十分低下;头脑风暴法是对试错法进行改进之后产生的,虽然相对于试错法有了一定的改进,帮助克服思维惯性,但头脑风暴不控制思维过程的缺陷常常使得问题进入漩涡,长时间无法得到解决,效率仍然不高。TRIZ理论是前苏联发明家根里奇 ·阿奇舒勒于1946年提出的,阿奇舒勒在分析了世界近250万份高水平的发明专利基础上,综合多学科领域的原理和法则,建立起了这一创新理论。TRIZ理论揭示了创造发明的内在规律,掌握这些规律,能够帮助人们在发明创造、解决技术问题时,克服创新的盲目性、经验性和偶然性,TRIZ理论是目前世界公认的引导创新的最佳工具,学习和掌握TRIZ理论是快速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与传统的创新方法相比,TRIZ有以下优势:

(一)TRIZ总结出创新的规律性,使得创新过程效率提高。创新并不是灵感的闪现和随机的探索,它存在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运用TRIZ,使得解决创新问题过程变得不再盲目,有效避免了反复探索工作,研究者能够根据这些规律,从各领域创新实践中产生问题解决方案,使创新过程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二)TRIZ帮助打破思维定势和知识领域界限。TRIZ理论中提供了诸如九屏幕法、尺寸-时间-成本(STC)算法、小矮人法等一系列科学方法,帮助人们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打破思维定势,激发创新灵感,从更广的视角看待问题。并且,TRIZ是基于知识的方法,提供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启发性知识,完全打破了知识领域界限。

(三)TRIZ能帮助预测产品的技术发展趋势。TRIZ理论总结出了技术系统的八大进化规律,对于产品的开发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让决策者清晰地了解到产品的进化趋势,提升产品的竞争优势。

(四)TRIZ具有良好的普适性。TRIZ理论包括的具有普遍性的创新方法和规律,是经过对大量发明的分析、研究、提升和总结来的,TRIZ能够被广泛应用到不同领域。

二、 TRIZ理论及其应用框架

TRIZ理论包含着许多系统、科学而又富有可操作性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和发明问题的分析方法。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TRIZ理论已经形成解决创新发明问题的成熟的九大经典理论体系,具体包括:技术系统八大进化法则、最终理想解(IFR)、40个发明原理、39个工程参数及阿奇舒勒矛盾矩阵、物理矛盾和四大分离原理、物质一场模型分析、发明问题的标准解法、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科学效应和现象知识库。

正确理解和熟识TRIZ理论的九大经典理论体系,学习掌握TRIZ理论的矛盾解决方法和求解步骤以及应用方法是进行TRIZ理论应用的关键。在应用TRIZ理论求解工程问题时应遵循如下步骤进行:

(一)写出技术系统的名称。

(二)定义技术系统的主要功能。

(三)分解技术系统的各主要成分(子系统)并说明功能。

(四)分析技术系统存在问题,定位问题所在子系统,对问题进行准确的描述。

(五)分析技术系统应改善的特性,并确定欲改善的工程参数。

(六)分析伴随技术系统的改善而被恶化的特性,并确定欲恶化的工程参数。

(七)确定系统的技术矛盾并进行描述。

● 根据欲改善的工程参数和被恶化的工程参数说明系统的技术矛盾;

● 如果所确定的矛盾的工程参数是同一参数,则属于物理矛盾,采用分离原理解决;

● 对技术矛盾进行反向描述,分析技术矛盾确定的合理性。

(八)利用阿奇舒勒矛盾矩阵查找解决技术矛盾的发明原理。

● 根据改善的工程参数、恶化的工程参数查找阿奇舒勒矛盾矩阵,确定推荐的发明原理;

● 按照发明原理的名称,查找对应发明原理的详解。

(九)逐一讨论推荐的发明原理应用的可能性(如果所查找到的发明原理都不适用于具体的问题,需要重新定义工程参数和矛盾,再次应用和查找矛盾矩阵)。

(十)确定最理想的解决方案,并评价系统的理想化水平。

三、TRIZ理论应用实例

(一)存在问题技术系统的物理描述

一个车间得到一份订单,对大型金属零件进行热处理。要进行该工作,吊车司机必须从炼铁炉中调出通红的铸铁,将其运到一个油槽上方并将其投入槽中。

工作几天后,吊车司机找到老板抱怨说:“这样干我很难呼吸。我的控制室离房顶很近,所以从油槽里升起的烟雾都向我飘来,我不干了!”

因为在处理小零件时,烟雾本来不成问题,车间里的通风设备就可以满足要求;现在,在处理大型部件时,烟雾成立主要问题。因为处理过程不能改变,老板面临一个典型的管理局面:想出一种办法解决问题,但他不知如何解决。

(二)利用TRIZ理论求解过程

1.技术系统名称:金属零件处理系统。

2.技术系统功能:进行大型金属零件的过油处理。

3.技术系统分解

(1)系统部件:油槽、金属零件、吊车、吊车司机、烟雾、空气

(2)技术系统可分解为五个子系统,子系统物-场模型如图1所示。

子系统1:S1为金属零件;S2为油槽中的油;F为热场;子系统2:S1为油;S2为空气;F为热场;子系统3:S1为吊车司机;S2为烟雾;F为机械场(扩散);子系统4:S1为金属零件;S2为吊车;F为机械场;子系统5:S1为吊车;S2为吊车司机;F为电磁厂(控制)。

4.关键子系统的确定

子系统2和子系统3皆存在技术矛盾,子系统2的技术矛盾为根本问题,子系统3的技术矛盾为衍生问题,因此关键子系统为子系统2。

子系统2和子系统3物-场模型皆为有害效应完整模型(见图2)。

有害效应完整模型的一般解法(见图3、图4)。

子系统3技术矛盾的解决方法:

(1)加防毒面具(方法1)

(2)加鼓风机(方法2)

子系统2技术矛盾的解决方法:考虑加盖子(隔离油与空气)

5.技术矛盾描述

当炽热的金属零件被放到油槽中,油槽中油被加热冒出浓烟(与空气反映),污染环境。

6.技术系统应该改善的特性以及对应的工程参数

(1)技术系统应该改善的特性的物理描述:去除或减小烟雾,改善环节。

(2)技术系统欲改善的工程参数:物体产生的有害因素。

7.技术系统被恶化的特性以及对应的工程参数

(1)分析:根据有害效应完整模型的一般解法,无论加物体还是加场,都会增加系统的复杂度,对于加盖子的方案,将影响运动物体(盖子)的重量。

表1 技术矛盾1查找阿奇舒勒矛盾矩阵结果

(2)技术系统欲恶化的工程参数:系统的复杂度(运动物体的重量)

8.查找阿奇舒勒矛盾矩阵

(1)技术矛盾1(物体产生的有害因素—系统的复杂度)

①查询阿奇舒勒矛盾矩阵结果如表1所示

②推荐原理说明

a周期性作用原理说明

● 用周期性动作或脉动代替连续动作;

● 如果行动已经是周期性的,则改变其频率;

● 利用脉动之间的间隙来执行另一动作。

b分割原理

● 将物体分割成独立的部分;

● 使物体成为可组合的(易于拆卸和组装);

● 增加物体被分割的程度。

c多孔材料原理

● 使物体多孔或添加多孔元素;

● 如果一个物体已经是多孔的,则利用这些孔引入有用的物质或功能。

③分析推荐原理可行性

a周期性作用原理分析:盖子周期性开合作用(效果不理想)

b分割原理分析:整体——各个局部——液体——气体(待选)

c多孔材料原理分析:选用孔状物做盖子(不可行)

(2)技术矛盾2(物体产生的有害因素—运动物体的重量)

①查询阿奇舒勒矛盾矩阵结果如表2所示。

②推荐原理说明

a周期性作用原理说明,前面已经讨论过。

b变害为利原理

● 利用有害的因素,来获得有益结果;

● 将两个有害的因素相结合进而抵消有害因素;

● 增大有害因素的幅度直到有害性消失。

c动态特性原理

● 使物体或其环境自动调节,以使其在每个动作阶段的性能达到最佳;

表2 技术矛盾2查找阿奇舒勒矛盾矩阵结果

● 把物体分成几个部分,各部分之间可相对改变位置;

● 将不动的物体改变为可动的,或具有自适应性。

d惰性环境原理

● 用惰性气体环境代替通常环境;

● 在真空中完成过程。

③分析推荐原理可行性

a周期性作用原理分析,前面已经讨论过。

b物理或化学参数改变原理分析:固体盖子——液体盖子(待选)

c动态特性原理分析:改变相对位置——动态盖子(不确定)

d惰性环境原理分析:使用惰性气体做盖子(待选)

9、确定解决方案,并评价解决方案的理想化程度

有上述分析可知,发明原理分割原理、物理或化学参数改变原理、惰性环境原理对问题解决有帮助,可以采用在油槽和空气接触面加入液体或惰性气体(动态盖子)来解决技术矛盾。系统的复杂度没有增加(或增加很少),但有害因素得以彻底清除,该方案理想化程度很高。

四、结论

TRIZ理论是创新发明问题的求解方法,其理论内容包括九大经典理论体系和若干分析方法,如何有效地利用好TRIZ理论,为发明创新服务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TRIZ理论九大经典理论体系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TRIZ理论应用的一般框架,利用该框架可以高效的使用TRIZ理论进行创新问题求解和评价,为TRIZ理论的应用提供了基础,有助于TRIZ理论的研究与推广。

[1] 根里·奇阿奇舒勒著,林岳等译.实现技术创新的TRIZ诀窍[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 杨清亮.发明是这样诞生的-TRIZ理论全接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 赵新军.技术创新理论(TRIZ)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舒勒阿奇子系统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舒勒伺服动态联动激光开卷落料线交付
阿奇霉素在小儿百日咳的应用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阿奇,出发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舒勒亮相CIMT2017:360度呈现金属成形领域、全系列系统解决方案
儿科临床应用中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的探讨
舒勒“天津伺服技术中心”奠基仪式举行
阿奇霉素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