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事故致因研究国外文献评述*
2013-01-26荆全忠张福俊
荆全忠 张福俊
(1.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管理学院,北京市海淀区,100083;2.山东科技大学图书馆,山东省青岛市,266000)
煤矿事故致因研究国外文献评述*
荆全忠1张福俊2
(1.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管理学院,北京市海淀区,100083;2.山东科技大学图书馆,山东省青岛市,266000)
重点对有关煤矿事故致因研究的国外文献进行了回顾,包括人为因素、技术因素和社会因素等相关研究成果,以期对我国煤矿安全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有益的线索。
煤矿事故 致因 国外文献 综述
经过十几年的严格治理,我国煤矿的整体安全状况有很大改善,全国煤矿事故率及死亡率逐年下降。煤矿事故死亡人数从2001年的5670人下降到2011年的1973人,百万吨死亡率由5.07下降到0.564。但是,从横向对比来看,我国煤矿的安全水平依然很低,死亡率仍然远高于国际先进水平。1996年以来美国全国煤矿每年事故死亡人数基本控制在40人以下,平均百万吨死亡率只有0.03。可见,我国煤矿生产的安全工作依然任重道远。近几年的治理整顿只不过减少了 “人祸”造成的安全事故,因设计和管理不善形成的系统性缺陷是目前发生煤矿事故的重要原因,一个完善的、本质安全的煤矿生产系统尚未形成。
国外对煤矿生产安全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时期,虽然世界上很多产煤国家都经历过煤矿事故多发的阶段,但是经过不懈的努力,煤矿安全事故己经得到有效控制。美国、澳大利亚等主要产煤国家基本上都已消灭了重特大事故,煤矿已是比较安全的一个行业。因此,了解国外学术界对煤矿安全问题的研究成果,对于我国进一步提高煤矿安全水平、构建本质安全型矿井,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煤矿事故是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只有了解事故成因,才能为防止事故发生提供依据。因此,事故致因分析是研究及解决煤矿安全问题的起点和重点。
1 人为因素研究
人为的因素对复杂的人机系统,特别是对高风险系统可靠性、安全性的重要影响已被人们所共识。目前国内外事故研究中普遍引用美国安全工程师H·Heinrich的研究结果,认为存在着 “88∶10∶2”的规律,即100起事故中,88起事故纯属人为,10起事故由人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综合造成,只有2起事故是人为的因素难以预防的。人为因素(个体与组织层面)成为事故中公认的首要、关键性因素。人为因素对煤矿安全的影响也是国外研究文献的主要内容。
J·Leigh等人对煤矿事故中的个人及环境因素进行了研究。他们按受伤员工的年龄、工作经验和职业以及伤害性质、受伤部位、引发伤害的事故类型、发生事故时从事的活动、班次类型、事故中涉及的设备、事故地点、伤害补偿、损失的工作天数等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讨论了各种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的相对重要性。Brynley P·Hull的研究结果表明,涉及矿工身体受伤或恢复的因素 (如年龄、受伤部位等)以及影响车辆和环境对矿工转移集中度的因素 (如事故类型),决定了伤害的严重程度。轮班时间、以前的工时、事故煤矿的地点、职业、工作经验、任务频率和采矿区域等因素与损伤程度关系不大或不重要。J·Maiti等人也根据个人特征和工作场所特征对矿工伤害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矿工个人的和工作场所的特点都对伤害的发生有着重大影响。
Bennette和Passmore发现有经验的老矿工以及大矿的工人伤亡率比较低,而采煤方法、煤层厚度与死亡率不相关。Butani S.J.也研究了煤矿事故与矿工年龄及经验的相关性。通过分析发现,经验与煤矿事故的相关性更为明显。也就是说,不同年龄组的工人有着相同的伤害率,而按经验分组的工人却不同。一年或以下经验的员工受伤的风险大大高于平均水平,而具有1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员工受伤风险低于平均水平,这对每个年龄组以及所有年龄组都是相符合的。
David Laurence调查研究了安全态度与安全业绩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一个安全行为模型。虽然这个模型还处于初始阶段,但已在安全行为和安全业绩之间建立了一种关联,为经营者和管理者制定更好的规则和规章提供了指导。Brian L·Quick等人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研究了煤矿工人的听力保护行为,发现矿工的态度和主观标准决定了听力保护装置的使用,而且穿戴保护装置的意图能预测听力保护行为。Maiti等人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工伤的决定因素,发现情绪不稳定和个人不满是影响煤矿安全的主要原因。他们认为行为安全方法有助于减少事故伤害。
Paul和Maiti认为对职业安全的研究可分成个人和组织两个角度。他们通过案例对煤矿事故中的行为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的工人相比,事故组工人有更多的工作不满、消极情绪和更强的冒险性。这些变量对事故的发生有着重要影响,除了直接影响到工伤事故,消极情绪和工作不满还会让员工采取更加冒险和不顾安全的行为。研究还表明,一个缺乏经验的工人受伤的可能性与有经验的工人一样大。这意味着经验虽有助于工人了解身边的危险,但是,要避免即将发生的危险还得靠行为。这些发现有助于安全方案包括安全培训的设计,应该改变仅仅依靠工程控制和管理监控来改进安全的老观点,要重视对人的行为因素的管理和控制。
Stephen E·Johnson等人针对工业起重作业中的伤害问题,研究了起重作业中工人安全行为的形成机理。根据计划行为理论,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因子分析的方法,考察了影响安全起重行为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结果显示,知觉行为控制和意图对安全起重行为有显著影响,主观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意图。态度不能有效地直接预测安全起重行为,但能通过影响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来影响行为。计划行为理论能有效解释安全起重行为,也可用于解释许多其他安全行为。
2 技术因素
影响煤矿安全的因素是多个方面的。S·Mallick和K·Mukherjee认为,可以根据分析目的将影响事故发生的因素分为两类:一类是固有的、难以干预的因素,如矿井深度、煤层厚度、瓦斯含量、工作面数量等;另一类是变化的、可以控制的因素,如支护类型、装配水平、机械化程度、工人劳动时间等。运用多元统计的方法研究这些因素与煤矿事故率的关系,并根据重要因素对煤矿进行分类,提出判断煤矿安全潜力的标准。
M·Sarietal根据土耳其2家不同类型的煤矿的事故数据,统计分析了采煤方法对生产率和安全生产的影响。结果显示,机械化开采对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率都有促进作用。然而,机械化矿井中生产率要比安全性提高得更加明显。通过对伤害类型的比较发现,最危险的地点在传统矿井中是采煤工作面,而在机械化矿井中是掘进面。因此,机械化矿井中生产工人的伤害较少。在两类矿井中,中年矿工的事故率都比较高。
Vladislav Kecojevic等人对露天矿爆破作业中飞散石块与爆破区域安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由于缺乏有效的防护、撤离不及时、对爆破区域的道路看护不够等原因,爆破飞石造成大量事故 (占68.2%)。
企业规模与事故风险也有一定关系。Beaumont认为在所有行业中,小企业往往比大企业事故率高。Karen Page从企业和矿井2个角度研究了规模和多样性对煤矿事故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较大的煤矿比小煤矿更安全。Karen Page认为这是因为大公司倾向于拥有更多备用资源,而且拥有各个领域的专家,这些来自一个单位内不同领域的不同想法很可能会产生更好的安全守则,有助于降低企业内的事故率,而且大企业更易吸引监管的注意。这些结果有助于企业高管和工程师们合理地安排企业活动以减少事故。
这一观点在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实践中也得到了证实。近年来,国家积极推进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在整顿关闭不合理、非法小煤矿的同时,积极推进大型煤炭集团的组建,煤炭企业向大型化、集团化和集中高效生产模式发展,成为煤矿安全状况整体好转的重要原因。目前仍然偏高的煤矿事故及死亡人数,有70%来自尚存的13000多处小煤矿。
3 综合研究
William Graebner回顾了美国煤矿安全发展与政治经济改革的历史,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各利益团体在煤矿安全问题中的不同行为动机,认为是多种因素组合在一起,才造成了美国煤矿的悲剧。20世纪初期,由于体制、经济和意识形态的原因,煤矿安全在美国没有受到足够重视。缺乏监管、安全投入不足、经营者和矿工忽视甚至抵制安全措施、工会组织从来没有把安全作为谈判内容等等,导致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恶劣、事故高发。Price V.Fishback对这个时期美国煤矿的死亡事故率进行了定量分析,使人们对煤矿劳动力市场的竞争程度和立法改革的效果有了认识。矿工们能随意流动可以避免去更危险的矿井工作,矿工的高收入使他们不至于在工资降低时被迫拿生命去冒险。工会组织提高了工资却没有使事故率降低。
有少数文献研究了经济因素对事故风险的影响。Jan Boone等人分析了经济衰退对安全生产的影响,认为衰退时期事故率下降是因为对事故的隐瞒而不是现场安全性的提高。该理论是基于这样一种想法,报告事故会提高工人被解雇的概率。经济衰退时期失业率很高,工人就会有意减少事故报告而避免被解雇。
Stefano Mainardi运用12个发展中工业化国家的数据研究了采矿业中收入与工作事故风险的关系,结果显示,采矿业相对于其他经济部门的收入差别与事故风险无关。
Tom Dwyer指出安全管理正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近年来社会学把工人对工作及其危险的理解纳入到事故分析中,使事故研究和理论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同时,后工业化技术给安全工程提出了新的挑战,还没有足够的知识预防一些重大事故的发生。因此,工效学 (ergonomics)在创建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安全工程在未来必将快速发展。
4 结论与启示
国外对安全事故原因的理论研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西方国家工业生产较早,对工业事故的系统研究也比较多,提出了多种事故致因理论来阐明事故发生机理。这些理论成为煤矿企业进行安全管理、预防和控制事故发生的理论基石。整体上看,由于世界先进产煤国家基本上消灭了重特大责任事故,现有文献在分析煤矿安全问题时重点是从微观探索事故和因素之间的关系,比如技术类型、企业规模、生产班次以及矿工个体特征、态度、经验、行为等因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研究对象分解得非常细致;从研究手段来看,现场调查取得第一手数据以及定量研究方法的应用使得结论更有科学性和说服力,提出的对策也比较具体、操作性较好;研究的系统性很强,在煤矿事故致因研究中,国外文献在对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细化的同时,也重视因素之间的关联研究,推动了安全管理理论及安全工程学科的发展。
相比之下,虽然近年来国内关于煤矿安全问题的研究内容广泛、成果丰富,呈现出视角多元化、方法精细化的趋势。但从具体研究的结果来看,国内有关煤矿事故致因的研究存在定性分析多、定量研究少的问题,研究的系统性不够。煤矿安全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型系统,煤矿安全的影响因素分布在多个层次、多个维度,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一个大而复杂的因素群。由于研究角度各异,很多文献侧重于从微观层面分析与安全直接相关的一些或个别因素,比如较多地分析了 矿工素质、技术、监管、经济、地质条件等因素对煤矿安全的影响,缺乏对安全系统进行全面分析,很少研究安全系统影响要素的内在联系及其交互作用,模糊了对安全系统的有机整体性和全局性的认识。由于基础数据缺乏,很多文献对问题的分析往往是泛泛而谈,研究结论的说服力不强。因此,了解国外有关研究现状,对于我们将来的煤矿安全问题的研究和实践工作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1]张力,魏振宽.煤矿事故得人因失误原因及控制[J].中国煤炭,2004 (7)
[2]Heinrich,H.W.Industrial Accident prevention:A scientific Approach [M].New York:McGraw Hill,1980
[3]J.Leigh,H.B.Mulder,G.V.Want et al.Personal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coal mining accidents[J].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ccidents,1990 (3)
[4]Brynley P.Hull,James Leigh,Timothy R.Driscoll et al.Factors associated with occupational injury severity in the New South Wales underground coal mining industry[J].Safety Science,1996 (21)
[5]J.Maiti,A.Bhattacherjee.Evaluation of Risk of Occupational Injuries among Underground Coal Mine Workers through Multinomial Logit Analysis[J].Journal of Safety Research,1999 (2)
[6]James D.Bennett,David Lynn Passmore.Correlates of coal mine accidents and injuries:A literature review [J].Accident Analysis & Prevention,1984(1)
[7]Shail J.Butani.Relative risk analysis of injuries in coal mining by age and experience at present company[J].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ccidents,1988 (3)
Foreign literature of coal mine accidents causes
Jin Quanzhong1,Zhang Fujun2
(1.School of Management,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Technology,Beijing,Haidian,Beijing 100083,China;2.Library,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Qingdao,Shandong 266000,China)
Literature reviews of the causes of coal mine accidents in overseas countries have been studied.Causation factors including human factors,technology,social and others which are related to this research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coal mine safety in China.
coal mine accidents,cause,foreign literature,summarize
TD90
B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2010YG07)
荆全忠 (1968-),男,山东肥城人,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管理学院,博士,副教授,从事管理科学与工程、安全管理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责任编辑 孙英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