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防治《行动计划》对煤炭行业的影响
2013-01-26本刊评论员
文/本刊评论员
大气防治《行动计划》对煤炭行业的影响
文/本刊评论员
9月12日,国务院发布了被称为我国有史以来最为严格的大气治理行动计划——《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争取用五年时间使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提出将继续控制煤炭消费总量;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力争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通过逐步提高接受外输电比例、增加天然气供应、加大非化石能源利用强度等措施替代燃煤。
作为国家层面的指导计划,《行动计划》目标明确,措施周密,强调进一步降低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这在一定程度上将限制煤炭需求增长的空间,使得煤炭市场的复苏更具不确定性。另一方面,《行动计划》鼓励洁净煤等清洁燃料应用,明确提出支持煤制天然气、煤层气供应,这在一定层面上将对煤炭行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产生积极影响。
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或加剧产能过剩
一直以来,煤炭都是我国的主体能源。近几年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石油、天然气以及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比已经降至67%左右。《行动计划》对于煤炭消费总量的控制做出具体要求:到2017年,我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降低到65%以下。尽管在数字上只有两个百分点的下调空间,但是结合当前煤炭产能过剩的现状,所产生的影响不可小觑。
2000年,我国煤炭产量为12.9亿吨,到2005年增长到23.5亿吨,此后几年,我国煤炭产量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到2012年已经达36.2亿吨。产销量的增长不仅为企业带来了效益,同时,也助长了行业内外的乐观情绪。近些年来,一些煤矿以及非煤企业纷纷抢占煤炭资源,扩充产能,“十五”期间,我国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2253亿元,年均450.6亿元。到了“十一五”期间,相关投资猛增至12489.7亿元,其中年均投资额达2497.94亿元,超过了“十五”的总和。“十二五”期间这一数据再度攀升,2011年、2012年分别为4907亿元、5286亿元。近两年,煤炭市场需求降低,销售遇冷,固定资产投资急踩刹车,但是产能建设超前的问题已不可避免。
《行动计划》对于煤炭消费总量设置了65%的红线,同时将关闭取缔大量高耗能企业,在抑制需求的同时,无疑将加剧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局面。对于企业而言,要更加理性地看待煤炭市场的复苏,从大局出发,加强自律意识,降低未来煤炭产量的增长目标,科学组织生产,合理控制产量,努力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实现由产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发展的转变。同时,要积极延伸产业链,提高煤炭在企业内部产业中的转化率,促进产业整合升级,走出一条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值得注意的是,《行动计划》要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新建项目禁止配套建设自备燃煤电站,并通过逐步提高接受外输电比例等措施替代燃煤,随着相关区域小型机组和高耗能机组的淘汰,火电项目将加快向坑口电厂、煤炭产地转移,这或将对我国煤炭开发布局以及煤电一体化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面临新的发展契机
多年来,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一直是煤炭人的梦想。《行动计划》再次强调要大力推进煤炭清洁利用,提高煤炭洗选比例,指出新建煤矿应同步建设煤炭洗选设施,现有煤矿要加快建设与改造,要求到2017年,原煤入选率达到70%以上。
目前我国许多新建煤矿都配套建有洗煤厂,相应地洗精煤在炼焦、化工、冶炼等行业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整体而言,我国的原煤入洗率还处于较低水平。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12年我国原煤入选能力为21.5亿吨,入选率56%,这与《行动计划》所提到的70%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在我国煤炭主体能源地位长期不会改变的前提下,发展洁净煤技术是实现煤炭生产、消费和政府管理各方多赢的一种选择。对于煤炭企业而言,应坚持围绕国家清洁煤技术战略,在现有基础上,加大自主创新和科研攻关的力度,不断完善工艺设备,探索更为切实可行的洁净煤技术工业化发展道路,改变原煤入选率低的现状,发挥洗选加工在节能减排中的重要作用。
在推动增加清洁能源供应方面,《行动计划》还明确提出要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利用,加大天然气、煤制天然气、煤层气供应,制定煤制天然气发展规划,在满足最严格的环保要求和保障水资源供应的前提下,加快煤制天然气产业化和规模化步伐。
煤制天然气的能源效率高,耗水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处于煤化工的低端。近些年来,国家有关部门一直对煤化工项目的审批保持谨慎,《行动计划》对大型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表现出明确的支持态度,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正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据有关机构预测,按目前全国煤炭用于转化比例为24%测算,预计到2020年,全国原料用煤比例将提高到40%左右。其中,煤制天然气占当年天然气消费量的12%左右;总油品替代量5000万吨以上,占油品消费总量的10%左右。今年以来,已有20多个煤制气项目获得了“路条”,预计未来一段时间还将有10多个拟建项目陆续通过审批。煤炭企业应抓住国家加大煤炭转化相关政策支持的机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煤炭由单一燃料向原料与燃料的并举转变。
进口煤市场秩序将进一步得到规范
《行动计划》不只在控煤方面施以重拳,同时,也针对进口煤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禁止进口高灰分、高硫分的劣质煤炭,研究出台煤炭质量管理办法。
目前我国褐煤进口量占全球贸易量的比重接近95%,相当于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出口褐煤都进入到中国。褐煤是成熟度最低的一种煤,其挥发分含量接近或超过40%,水分、灰分含量较高,直接燃烧效率低,同时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大。我国进口的褐煤几乎完全被电厂用来和其他煤进行配煤后直接燃烧,对空气和环境的影响很大。在空气质量不断下降的背景下,对直接以锅炉燃烧为目的的褐煤进口十分有必要进行限制。
今年上半年国家能源局召集煤炭、电力相关企业开会,征求《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拟限制低热值煤炭进口,并对进口商设定准入门槛。但由于一些燃煤企业的反对,相关政策迟迟没有出台。《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了禁止进口高灰分、高硫分的劣质煤炭的政策基调,有望推动商品煤质量管理政策尽快出台,这对提升我国煤炭质量、规范市场以及促进相关领域的节能减排具有积极意义。
“让煤炭成为低碳未来的一部分”。美国政府不久前发布最新的气候变化行动计划,在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同时,附做了这样一句表述。这是对煤炭企业的一个期许,也是对于煤炭未来的一个描述。我国煤炭企业同样面临着发展转型的历史性时刻,当前形势下,必须清醒地看待煤炭行业所面临的困难和机遇,坚定信心,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积极调整发展战略,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努力打造中国煤炭工业升级版,在治理大气污染的行动中发挥积极作用,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厉克古伟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