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散的现代临床应用概述
2013-01-25宋惠凤金火星
宋惠凤, 金火星
(江西省丰城市人民医院,江西丰城 331100)
古典医籍共十四书记有参苓白术散方,现选方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载。本方是在四君子汤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基础上加山药、莲子、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而成。具有益气健脾、和胃渗湿功效,传统是治疗脾虚泄泻或肺虚咳喘的常用代表方。现代临床已将其应用到多科疾病的治疗并取得显著疗效。现在对其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1 治疗内科疾病
1.1 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因脾虚则运化失健,湿浊内生、湿邪中阻又造成气机阻滞,导致脾气不升、胃气不降而发病。治疗应以健运脾胃、化湿行气除滞为主。王伟[1]应用参苓白术散治疗本病80例,对照组78例服用多潘立酮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75.60%(P<0.05)。徐达稳等[2]等应用参苓白术散加山茱萸、陈皮、柴胡、枳壳,气滞血瘀者加延胡索、川芎、合欢皮,湿重者加厚朴、苍术,膈下有热者加黄芩、山栀,虚寒者加干姜治疗本病160例。对照组160例患者口服复方阿嗪米特、莫沙必利、法莫替丁等。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3%、72.9% (P<0.05)。
1.2 治疗腹泻 慢性腹泻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肠内液体增多,代谢障碍而引起腹泻。中医属“泄泻”、 “久泻”范畴。因饮食失节,冷暖失调,或感受外邪致脾胃运化失常而成泄泻。治以健脾益气、渗湿止泻。李莉[3]应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慢性腹泻38例为治疗组。胀痛加木香,晨泻加补骨脂、五味子,表热明显加金银花、连翘,粪常规有红细胞加山药、葛根,有脓球加黄芩、白头翁。对照组用西药吡哌酸、多酶片、鞣酸蛋白口服,若伴脱水两组均给口服补液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11%、74.19%(P<0.05)。张燕龙[4]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制附子、白芍、黄芪、枳壳、诃子治疗40例泄泻患者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患者用诺氟沙星胶囊、复方地芬诺酯。两组均少食多餐,不食生冷瓜果,2周为一疗程。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55.3% (P<0.05)。
肝硬化性腹泻系吸收不良性腹泻。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是保持脾胃升降协调的重要条件,长期肝病致脾胃虚弱,不能受纳腐熟水谷和运化精微,以致水反为湿,谷反成滞,湿滞内停,清浊不分,混杂而下遂成泄泻。赵兴成等[5]以37例患者为治疗组,在39例对照组(给予治疗原发病如保护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利尿强心及预防感染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药参苓白术散煎服,随症加减,每日1剂,20 d为1个疗程。治疗组 总有效率91.9%,对照组69.2% (P<0.05)。
1.3 治疗结肠炎 慢性结肠炎临床上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及里急后重等反复发作为主要特征,属中医“泄泻”、“痢疾”范畴。病机关键在于脾胃功能障碍,调整和恢复脾胃功能是治疗的根本,治以健脾除湿、理气行滞。张东坡[6]治疗本病65例,治疗组以参苓白术散加白豆蔻、葛根、炒白芍、陈皮、木香。对照组予柳氮磺吡啶片口服。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85%、75.00%(P<0.05)。
溃疡性结肠炎以腹泻为主要症状,属中医学“肠风”、“泄泻”范畴。病机为脾虚湿盛,乃本虚标实之证,其标在肠,本虚在脾胃,其根在肾。故益气健脾,兼行气化瘀、祛湿化浊。李根丑等[7]应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本病63例为治疗组。伴脾肾阳虚者加补骨脂、肉豆蔻,肝脾不和者加炒柴胡、枳壳,久泻不止者加罂粟壳、赤石脂,里急后重者加木香,腹痛甚者加青皮、香附,腹胀甚者加厚朴、大腹皮,恶心欲呕者加竹茹、生姜,纳呆食少者加山楂、炒麦芽。连服6剂为1疗程,共2到3个疗程。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嘧啶,每日3次,共2至3周。两组患者均配合地塞米松,生理盐水灌肠。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5%、63.8%(P<0.05)。
1.4 治疗慢性酒精性胃炎 酒精性胃炎属于中医“胃脘痛”、“痞满”、“嘈杂”等范畴。赵柏庆等[8]在对照组口服H2受体阻滞剂法莫替丁的基础上辅以中医补脾益气、降逆和胃法,应用参苓白术散化裁治疗本病40例。如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加蒲公英、黄芩、黄连。症状缓解时间比对照组缩短,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5.00%、77.50%(P<0.05)。
1.5 治疗胃与十二指肠溃疡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属于祖国医学“胃脘痛”、“心下痛”等范畴,其病因与情志所伤、饮食失节、脾胃虚弱有关。辨证分型以脾虚夹湿型为主,治以益气健脾、渗湿和胃。谢五民[9]应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本病30例,若脾胃虚寒者加干姜、肉桂,肝胃不和者加元胡、川楝子、八月札,脾胃湿热者加佩兰、荷叶、茵陈,若吐酸、嘈杂者去白术加海螵蛸。对照组16例服用雷尼替丁。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75.00%(P<0.01)。马立华[10]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本病100例。腹痛明显者加生白芍,刺痛者加三七,反酸嘈杂加瓦楞子,严重加吴茱萸、黄连,恶心、呕吐者加竹茹、半夏、生姜,纳呆者加鸡内金、焦三仙,遇情志波动加重者加柴胡、生白芍、香附,口苦、舌质红加栀子、黄芩,黑便者加白芨、三七,内热伤津加沙参、麦冬、石斛,去党参、白术。中药一日一付水煎服,4周为一疗程。一疗程结束后,基本方作蜜丸,每次服9 g,2次/d。对照组口服雷尼替丁,每次150 mg,2次/d,4周为一疗程。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6.0%、80.0% (P<0.05)。
1.6 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学“咳嗽”、“痰饮”、“哮喘”等范畴。董世忠等[11]采用对照组24例患者口服氨茶碱、必嗽平及常规西药抗炎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使用西药的基础上服用参苓白术散加半夏、莱菔子、大枣治疗本病24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1.67%、70.83%(P<0.05)。
1.7 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肌疲劳 呼吸肌疲劳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常见,肺脾气虚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的主要病症。脾主肌肉,补益肺气、健益脾土治法能使肌肉之主强盛,提高呼吸肌耐力,改善肺功能。席崇[12]在对照组38例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补脾益肺”法,予参苓白术散治疗本病40例,结果治疗组呼吸衰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呼吸困难的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及其他指标都明显优于对照组。
1.8 治疗中晚期强直性脊柱炎 脾虚失健、气血生化不足是强直性脊柱炎后期的主要病机,本病因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气血生化不足,终致筋骨经脉失于濡养而发。脾主健运,化水湿。治以健脾益气、利水除湿。左芳等[13]应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本病52例。和服用西药柳氮磺氨吡啶的对照组治疗结果比较,总有效率分别是94.23%、86.67%(P<0.05)。
1.9 治疗肠炎
1.9.1 治疗放射性肠炎 中医学认为放射性肠炎属湿热下注,初期以实证为主,目久则脾虚中阳不举,若有血便还会出现血虚,最终导致脾肾双亏[14]。本病类似中医学的“泄泻”、“便血”、“肠癖”、“痢疾”等病症范畴。治疗宜健脾益气、清热解毒利湿。赵凯红[15]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黏液便、里急后重、肛门灼痛加白头翁、马齿苋、秦皮,腹痛加乌药,大便带血加槐花、仙鹤草。每日1剂,水煎成300 mL,上、下午各服150 mL。对照组采用诺氟沙星、蒙脱石散剂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61%、65.38%(P<0.01)。
1.9.2 治疗慢性肠炎 中医学认为慢性肠炎属“下痢”或“泄泻”的范围。多因内伤久病,脏腑器官功能低下和器质性的病变所致。治以健脾利湿、温补脾肾、利尿渗湿。甘德春等[16]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口服整肠生,每日3次,每次两粒,早中晚餐前30 min服用。治疗组38例加服自制参苓白术散加减合剂 (原方去山药、莲子、桔梗,加秦皮、黄连、车前子)。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7%、85.3%(P<0.05)。
1.9.3 治疗霉菌性肠炎 霉菌性肠炎是由霉菌侵袭肠道黏膜引起的一种溃疡性伪膜性肠道炎症,长期使用抗生素和激素而导致的霉菌性肠炎具有明显的“脾虚”和“湿盛”的病机特征。西药治疗疗效差。中医治以益气健脾、行气和胃、清热渗湿。张西平[17]应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本病,湿热盛加白头翁、黄连,气虚加黄芪,阳虚加附子,腹胀加枳壳、厚朴,久泻加诃子、罂粟壳,纳差加焦三仙、鸡内金。34例患者治愈18例,治愈率52.60%,显效9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为94.10%。
1.10 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肠激惹综合征常有腹痛不适、腹胀、肠鸣、腹泻等症状,多由脾胃虚弱,运化无权,水谷不化,清浊不分,混杂而下所致。李春涛等[18]将8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参苓白术散组和帕罗西汀组。参苓白术散组服参苓白术散,帕罗西汀组口服帕罗西汀。疗程均为1个月。两组治疗临床症状比较疗效明显差异 (P<0.05)。
1.11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李海波[19]应用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且临床症状不甚明显,肝功能检查ALT、AST反复轻度升高的41例患者。原方去莲子加陈皮、枸杞、五味子,失眠多梦者加郁金、酸枣仁。治愈 (肝功能检查无异常)17例,占41.00%、有效18例,占44.00%。
1.12 治疗慢性咳嗽 咳嗽多与脾肺有关,脾肺气虚,痰湿内困。慢性咳嗽属中医学“久咳”、“久嗽”、“顽固性咳嗽”范畴。治以健脾补肺、除湿化痰。赵立新[20]应用参苓白术散加紫菀、浙贝治疗本病50例,兼肺气虚者加黄芪、防风,兼肝气不舒者加香椽、佛手,兼肾虚而喘者加五味子、淫羊藿床治愈30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治愈率60.00%,总有效率96.00%。
1.13 治疗化疗放疗后白细胞减少症 癌症病人化疗及放疗后白细胞减少症较多见,多属中医“虚劳”范畴。本病所表现为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周身失养所致。治疗上应以健脾益气和胃为主。屈岭[21]应用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本病63例患者为治疗组,恶心呕吐重者加半夏、竹茹等,化疗后口干、咽燥、干渴者加沙参、麦冬、白茅根、金银花等,食欲差者加炒麦芽、焦神曲、鸡内金等,腹寒腰膝酸软者加肉桂、桑寄生、枸杞子、菟丝子等。对照组予沙肝醇、利血生、维生素B口服。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6.83%、74.07%(P<0.05)。
1.14 治疗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属于中医“水肿病”范畴。病机多为脾肾气虚,健运失司,固摄无权,精微下泄,血瘀水停。治以健脾渗湿,利水消肿。陈跃飞等[22]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人参、茯苓、生白术、淮山药、白莲肉、芡实、紫苏叶、蝉蜕、丹参、陈皮、炙甘草)水煎,每日1剂,分两次口服。观察期间均停服强的松等糖皮质激素和抗凝、降脂西药。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1个疗程。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15.6%、81.3%。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的主要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 (P<0.05)。
1.15 治疗尿毒症合并营养不良 尿毒症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普遍合并有营养不良。尿毒症合并营养不良的患者中医辨证大多数以肾、肝、脾虚为主,证属脾胃气虚兼痰湿。临床上采用益气、健脾、养胃、渗湿、化痰、理气为主。余新跃等[23]将门诊60例患者分成治疗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充分透析、优质高蛋白饮食治疗基础上根据辨证给予参苓白术散治疗。对照组单纯予充分透析、优质高蛋白饮食等治疗,不给予中药治疗。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营养指标比较差异有显 (P<0.05)。
1.16 治疗中晚期胃癌 中医学认为肿瘤是由正气亏虚留滞客邪,气滞血瘀、邪毒积聚而成。现代医学认为肿瘤发生与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有关[24]。李自强[25]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黄芪、党参、白术、茯苓、莲肉、山药、白扁豆、当归、升麻、柴胡、薏苡仁、陈皮等)配合化疗治疗本病56例为治疗组,方中党参含人参皂苷具改善自主神经功能,增强食欲,抗疲劳,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26],黄芪含有多糖具有较强的解毒和增强人体免疫功能,能升高白细胞,并能提高网状内皮系统功能,增强T细胞、LAK细胞、NK细胞、IL-2抗癌活性[27]。对照组单纯采用化疗:以5-氟尿嘧啶+顺氯氨铂 (DDP)或5-氟尿嘧啶+卡铂 (CBP)化疗,28 d为1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中药参苓白术散,每日1剂,连服3个月。两组治疗结果总有效率分别为70.37%、44.82%(P<0.05)。
1.17 治疗脑血栓 脑血栓属于中医“中风”范畴,以气虚为主,兼见血瘀、痰浊、阳亢之象,尤以脾虚血亏、痰、瘀阻络型常见。治以活血化瘀、益气健脾化痰。刘耀东等[28]应用参苓白术散加山楂、陈皮、泽泻、川芎、丹参、红花,治疗本病35例为观察组。对照组32例患者使用西药注射剂低分子右旋糖酐、丁咯地尔针和口服阿司匹林片。脑压高者静脉点滴甘露醇,血脂高者口服洛伐他丁。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00%、81.00%(P<0.05)。
2 治疗五官科疾病
2.1 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中医学认为中浆属于中医眼科内障眼病“视惑”、“视瞻昏渺”、“视直为曲”、“视瞻有色”的范畴。脾虚失运、水湿内困、痰瘀阻滞皆为本的主要发病机理。治以益气健脾、渗湿利水。潘家权等[29]应用参苓白术散随症加减治疗本病34例43眼,渗出较多者加三七,视力恢复较慢者加枸杞子。和服用西药复合维生素B片、肌苷片、地巴唑片、维生素E烟酸酯胶囊、三磷酸腺苷片的对照组的治疗结果总有效率分别是97.70%、51.3%(P<0.01)。
2.2 治疗慢性鼻窦炎 慢性鼻窦炎属于鼻—鼻窦黏膜病变,主要症状是鼻塞、涕多、嗅觉障碍、头痛,属中医“鼻渊”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脾胃虚弱,抗邪乏力,运化水湿失职,湿邪困阻于鼻窦所致。在治疗原则上更注重于调理脏腑的虚损,以扶正祛邪为基本大法。朱镇华[30]应用参苓白术散随证加减,去薏苡仁、甘草,加黄芪、白芷、辛夷,湿热偏重者加黄芩,治疗本病112例。对照组104例患者服用鼻窦炎口服液治疗,总有效率分别是96.64%、78.85%(P<0.05)。樊治军等[31]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本病60例为治疗组,涕多加乌梅、诃子、苍耳子,鼻塞较甚加辛夷、蝉蜕、苍耳子,喷嚏较多加僵蚕、蝉蜕、苍耳子。60例对照组患者予鼻窦炎口服液治疗。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分别为93.34%、63.33%(P<0.01)。孙昌文等[32]将124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8例,应用参苓白术散进行治疗,涕多者加乌梅、诃子、苍耳子,喷嚏较多者,加僵蚕、蝉蜕、苍耳子。两周为一个疗程,1~3个疗程。对照组56例用鼻炎灵口服液进行治疗。两组均用0.5%~1%麻黄素生理盐水滴鼻,每天3次,用药7 d。比较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有效率为89.28%(P<0.01)。
2.3 治疗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鼻炎临床以鼻塞、鼻痒、打喷嚏、流清鼻涕为主要症状,属中医“鼻鼽”的范畴。鼻鼽病因病机主要是肺、脾、肾三脏虚损,正气不足。治宜健脾益气、固表散寒。韦子章[33]应用参苓白术散去砂仁加荆芥、蝉蜕、黄芪、细辛、防风,清鼻涕量较多者加益智仁、乌药、乌梅,畏寒、肢冷者加熟附子,治疗本病50例。和服用盐酸西替利嗪片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3 治儿科疾病疗
3.1 治疗小儿慢性迁延型菌痢 细菌性痢疾是小儿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由痢疾杆菌所致。属于中医“胃肠病”、“久痢治脾肾”范畴。脾主运化,久痢必受累,治以健脾益肾。苏锦海[34]应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偏肾阳虚者去苡仁加补骨脂、以益智仁易砂仁,脾阳虚甚者加附子、干姜,腹痛较甚者加白芍,湿热症状较重者加黄连,治疗25例患者为治疗组。以使用抗菌素 (氟哌酸胶囊、庆大霉素注射液)等西药治疗的23例患者为对照组。治疗结果总有效率分别为96.00%、60.90%(P<0.01)。
3.2 治疗小儿腹泻 婴儿慢性腹泻辨证多为脾虚湿盛所致。脾胃虚弱、纳运乏力、湿滞中焦、水谷不化、清浊不分,故见肠呜泄泻。治宜补益脾胃,兼以渗湿止泻。陈正堂[35]将156例婴儿慢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12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治疗采用参苓白术散加石榴皮、车前子、陈皮。每日1剂,对照组治疗采用小儿止泻安冲剂,每次3 g,每日3次。治疗均5 d为1疗程。治疗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4%、36.4% (P<0.01)。张化庆等[36]将120例小儿迁延性腹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根据血气生化与血气检查结果,确定每日的补液量、种类、速度,纠正电解质紊乱及脱水状态,同时加强饮食管理。治疗组在前者方法的基础上,使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对便次较多 (日达7次以上者)加用赤石脂、乌梅,食饮不振加木香、鸡内金、焦三仙,脱肛加升麻、柴胡。治疗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73.3%(P<0.01)。李刚[37]采用参苓白术散加陈皮、大枣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62例。湿重呕吐、苔黄厚腻者,去大枣,加法半夏、藿香、佩兰芳香化湿,腹泻次数多且以后期为主可加五味子、诃子、赤石脂收敛止泻,腹胀明显者加厚朴、大腹皮、木香行气除满,纳差者加神曲、麦芽消食助运,面色少华、舌淡红者加炮姜、葛根温脾止泻。治愈56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为100%。
3.3 治疗小儿多涕症 多涕症是淋下清涕,清白而稀,形同冷水,涕量极多,冬天更甚[38]为主的病症。小儿为稚嫩之体,脾气未健,肺气未充,脾失健运,精气不能输布,肺失清肃和宣发,造成湿浊滞留,停聚鼻窍,而成多涕症。治宜健脾益气、补肺化浊。魏英斌[39]将门诊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口服参苓白术散加减。对照组口服小儿鼻炎片,两组均7 d为1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75.0%(P<0.05)。
3.4 治疗小儿厌食症 厌食是指小儿较长时期见食不贪,食欲不振,甚至拒食的一种病症。中医学认为厌食的发生主要与脾胃等脏腑有关。治以益气健脾,消食化积。焦建平等[40]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本病,脾胃不和加鸡内金、神曲,脾胃阴虚加沙参、麦冬,每日1剂,水煎分3次口服,10 d为1疗程。总有效率为93.4%。
3.5 治疗新生儿幽门狭窄 新生儿幽门狭窄以患儿呕吐、腹部包块、膨胀及营养不良、脱水等为主要表现,属中医“溢乳”、“呕吐”范畴。多由先天禀赋不足及孕妇孕期生活调理失当而致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而致。王磊等[41]应用参苓白术散适量,姜汤、枣汤调服,分数次温服。治疗本病5例,3 d内症状缓解,2周内治愈,半年内随访无复发。
4 结语
参苓白术散主治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无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等脾虚夹湿之证。适用于脾胃气虚夹湿,也可用于肺损虚劳诸症,为“培土生金”治法的常用方剂。此方应用广泛、疗效确切,临床经过辨证施治,无论外感或内伤诸证,只要符合中医药基础理论,可加减运用此方,皆取良效。但使用中需注意,泄泻兼有大便不通畅,肛门有下坠感者忌服,不宜同时服用藜芦、五灵脂、皂荚或其制剂和感冒类药,不宜喝茶和吃萝卜以免影响药效。
[1]王 伟.参苓白术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80例[J].陕西中医,2007,28(9):1152-1154.
[2]徐达稳,夏建华,朱建清,等.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32-33.
[3]李 莉.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腹泻38例[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33(3):28.
[4]张燕龙.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久泻40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7,23(9):563.
[5]赵兴成,张茂电.参苓白术散治疗肝硬化性腹泻[J].中国社区医师,2011,2011,13(1):101.
[6]张东坡.加减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结肠炎65例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7,7(4):48.
[7]李根丑,彭全利.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3例[J].陕西中医,2008,29(1):51.
[8]赵柏庆,林少琴.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酒精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甘肃中医,2010,23(2):30-31.
[9]谢五民.参苓白术散治疗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疗效观察[J].河南中医药学刊,2002,17(6):49-50.
[10]马立华.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4):119-120.
[11]董世忠,周凤展,申艺冬.参苓白术散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24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11):1959.
[12]席 崇.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肌疲劳的临床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35-37.
[13]左 芳,刘 维,王 慧.参苓白术散治疗中晚期强直性脊柱炎52例[J].天津中医药,2007,24(3):207.
[14]李佩文,贾立群,朱世杰,等.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中西医维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4.
[15]赵凯红.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放射性肠炎26例临床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14(24):82,86.
[16]甘德春,单 鸣.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慢性肠炎72例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0,5(2):159-160.
[17]张西平.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霉菌性肠炎34例[J].河南中医,2008,28(11):10.
[18]李春涛,邬美萍,王立恒,等.参苓白术散治疗4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0,12(1):78-79.
[19]李海波.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1例[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9,9(1):43,63.
[20]赵立新.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慢性咳嗽50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8,24(5):286.
[21]屈 岭.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白细胞减少症63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7,16(9):1137-1138.
[22]陈跃飞,谢 冰,蔡 奕.加减参苓白术散治疗肾病综合征32例[J].中国中医药,2010,8(13):120-121.
[23]余新跃,丘永平.参苓白术散治疗尿毒症合并营养不良30例[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145.
[24]董英辉,王敬然,乞国艳,等.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2006,14(12):1607-1608.
[25]李自强.参苓白术散加减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27例[J].陕西中医,2011,32(1):4-6.
[26]崔朝阳,林欣潮,李乃卿.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59例疗效观察[J].中医杂志,2001,42(5):289-291.
[27]王润田,单得思,李巧霞,等.黄芪提取物免疫调节活性的体外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6):453-455.
[28]刘耀东,郭春丽,孙丽萍,等.参苓白术散治疗脑血栓67例[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8):79-80.
[29]潘家权,卿安蓉,李 赣.参苓自术散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34例43眼[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18(3):273-274.
[30]朱镇华.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鼻窦炎112例[J].湖南中医杂志,2003,19(4):39-40.
[31]樊治军,彭宏彬.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慢性鼻窦炎60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0,32(5):694-695.
[32]孙昌文,张海龙.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08,6(2):213-214.
[33]韦子章.参苓白术散为主治疗变应性鼻炎50例[J].陕西中医,2008,29(7):832-833.
[34]苏锦海.参苓白术散治疗小儿慢性迁延型菌痢疗效观察[J].中国农村医学杂志,2004,2(6):29-30.
[35]陈正堂.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婴儿慢性腹泻112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8,43(3):138.
[36]张化庆,潘朝云,沈文强.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60例[J].宁夏医学杂志,2010,32(7):660-661.
[37]李 刚.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J].山西中医,2007,23(4):36.
[38]千 千.干氏耳鼻咽喉口腔科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08-210.
[39]魏英斌.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小儿多涕症60例[J].河北医学,2010,16(2):254-255.
[40]焦建平,曹向红.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小儿厌食症60例[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5):154-155.
[41]王 磊,郝 云,付晓影,等.参苓白术散治疗新生儿幽门狭窄 5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2(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