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国有林场管理及改革文献研究综述

2013-01-25刘佳支玲

中国林业经济 2013年5期
关键词:林场资源管理林业

刘佳,支玲

(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昆明 650224)

理论研究

我国国有林场管理及改革文献研究综述

刘佳,支玲

(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昆明 650224)

从国有林场的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森林资源管理和国有林场改革等方面梳理我国国有林场管理及改革的研究现状,发现国有林场在管理体制、经营机制、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森林资源管理等方面存在着许多的不适性。分析现有文献研究的不足,对我国国有林场在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评述和展望。

国有林场,管理,改革,研究进展

国有林场是我国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的基层单位,同时也是构建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的重要基地,在国家生态建设和社会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和经济社会对森林多样化需求的日益增长,国有林场的经营机制、经营方式和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国有林场及职工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严重困难,而且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了我国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和林场职工的稳定。因此,系统梳理现有文献,对于提升国有林场研究水平、促进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研究现状

目前有关国有林场管理及改革的研究在国内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主要集中在国有林场的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森林资源管理、国有林场的改革等几个方面。

1.1 国有林场的财务管理

国有林场的财务管理就是对林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的筹集、计划、使用和分配等的工作。众多学者对国有林场的财务管理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和论述:①从内部控制规范的角度进行研究。邱加荣[1]认为必须在货币资金、物资采购、木材产销、对外投资、经济合同、票据印章、场务公开上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规范制度。蔡莉、张志虎[2]认为应该重点对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货币资金、固定资产、投资借贷、成本费用、会计档案等方面进行系统规范。②从会计核算方式的角度进行研究。纪泽飞、夏守平、于淼[3]认为应该转变会计核算方式,由分权管理到集中管理,建立国有林场会计核算中心,实行“两统两权”的财务管理方式。王振芳[4]认为应该加强会计核算工作,坚持“三专两单”制度。即专项管理、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单独建账、单独核算。③从财务监督的角度进行研究。韩跃邻[5]认为应该加强林场资金分级归口管理、林场内部会计控制及林场内部审计工作。涂进营[6]则认为内部审计在货币资金管理方面、资产管理方面、在建工程管理方面、专项资金管理方面及会计基础工作和财务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因此必须认真做好审计整改和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王振芳认为应该加大重点工程资金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对林业重点工程项目的监督检查是保障项目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手段。

1.2 国有林场的人力资源管理

国有林场人力资源管理目标是为了实现林场人力资源合理分配使用而进行的人力培训教育、配置、使用及绩效评估诸环节的总和。国有林场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十分丰富,许多学者主要针对其职工的激励和绩效考评以及职工的培训教育与发展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1.2.1 职工的激励及绩效考核

国有林场的绩效考评是指国有林场对职工在一个既定的期间对其为该国有林场所做的贡献。郭向荣、侯一蕾、赛斐、温亚利[7]从绩效评价的角度,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并得出“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是影响绩效评价的主要准则、“林业业务能力”是影响工作能力的最重要的方案以及“个人目标完成的质量”是影响工作业绩的最重要的方案三个结论。刘芳歧[8]提出在年度考核中,通过德、能、勤、绩四个方面的综合考核,重视品德、强调素质、注重实绩。

激励的目的在于从国有林场既定的组织战略目标出发,着眼于职工个人或部门,通过运用恰当的手段,使组织和个人在目标、行为上尽可能保持一致性,从而达到两者之间在行为及其效果上的良性循环。因此郭小鹏[9]认为应该培植组织文化,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从而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发展。此外,他还认为应该建立合理的国有林场薪酬机制,切实落实能力与岗位挂钩。刘代汉、郑小贤、张力、奉钦[10]则认为应该通过构建薪酬制度来实现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

1.2.2 人员的培训与发展

培训是指林场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方式改进职工能力水平、提高组织业绩的一种有计划的、连续性的工作。郭小鹏认为从以下两方面阐述了国有林场应如何重视员工发展:①将教育培训作为人员开发的重点;②加强对各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工作。刘芳歧则认为应该针对现代林业工作的需要,定期组织业务培训,聘请专业人员进行对计算机、绿化大苗移植、可持续经营示范等专业培训,为林场培养人才。

1.3 国有林场的森林资源管理

森林资源管理就是把有限的森林资源有效地配置到各个生产环节中去的决策活动。学者针对森林资源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森林采伐管理和木材流通管理两方面。

1.3.1 森林采伐管理

森林限额采伐是指依照法定的程序和方法,通过对国有林场范围内的森林、林木进行科学测算而确定,并经国家批准的对森林资源采伐消耗的最大的限量。李秋娟、李兵兵、刘明和黄选瑞[11]认为限额采伐管理应该按照是否已经编制森林经营方案而区别对待。陈悦[12]则认为采伐限额管理应分为培育性采伐和商品性采伐两种。

森林采伐作业管理是限额采伐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人们常说的“山上管严”的核心内容。吴稳珠[13]认为应该加强木材伐区采伐作业管理,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要降低伐根高度,执行量尺造材,充分利用原条的全部长度。

1.3.2 木材流通管理

木材流通是指木材及其制品在一定的交换关系作用下,由生产领域转移到消费领域的一种经济行为。林华忠[14]提出木材产销采用包产包销的经营方式。该方式可有效的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木材生产成本。陈丽萍[15]针对木材销售和收款管理存在没有严格执行款到发货的原则和没有签订相关的销售合同或合同内容不规范等问题,提出了建立销售合同管理制度以及坚持款到发货原则等一系列措施。

1.4 国有林场的改革

1.4.1 国有林场改革发展问题

通过近些年的研究,我国的专家学者认为我国国有林场改革发展存在如下问题:①管理体制不顺,林场权益受损;②职工待遇较低,社保无法办理;③政策界定不清,职工身份不明;④基础设施落后,制约林场发展;⑤国家投入不足,债务包袱沉重。

1.4.2 国有林场管理体制改革

1.4.2.1 国有林场管理体制弊端

姜清山[16]认为目前我国国有林场森林资源产权主体不明确、国有林场行政管理体制不适应以及国有林场性质定位不妥当是三个当前制约和影响国有林场建设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田明华、王自力、李红勋[17]认为目前我国国有林场的体制具有定位不明和管理主体不明确的问题。孟庆国、王丽[18]则提出现有国有林场管理体制的所有者主体缺位、主管部门责权不清和管理权与经营权混淆两个弊端。

1.4.2.2 国有林场管理体制改革建议

针对国有林场管理体制的一系列弊端,姜清山提出应该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清楚的森林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理顺和健全国有林场行政管理体制以及调整和完善国有林场性质定位。田明华、王自力、李红勋认为国有林场转型的唯一路径就是将国有林场转变为企业。孟庆国、王丽提出应该建立森林国家所有、分级管理的体制和推进资产化管理、建立森林资源的利益机制两个意见。

1.4.3 国有林场经营机制改革

1.4.3.1 国有林场经营机制弊端

周桂兰、李军、于忆东认为目前的国有林场在充分发挥职工劳动潜能方面,还没有把职工的能力与收益挂钩,从而直接影响了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李巍伟[19]提出目前国有林场结构单一,机制僵化。劳动、人事、分配等管理机制僵化,缺乏活力,劳动生产率低下。

1.4.3.2 国有林场经营机制改革方式

付继涛、王源[20]提出对优化配置国有林场的多种经营项目,实行“国有民营”;在保证所有权的情况下,一定程度地放活经营权,落实森林资源管护承包责任制;允许林场职工进行一定的生产经营活动。高树杰、刘宇清认为应该进一步深化劳动、聘用和工资的三项制度改革,建立职位和工资随着能力而动的运行机制。

1.4.4 国有林场经营模式改革研究

贺超、姜冰润[21]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剖析了重庆、山东、辽宁、湖北和浙江5省(直辖市)8个国有林场解困的具体做法,比较了不同改革模式的绩效,提出了国有林场改革的现实路径,即在现行体制框架内对具体经营项目先行采取非国有化的经营模式改革,进而推进本体制的改革。

2 评述及展望

从分析总结已有研究可以看出,国有林场分类经营以来,我国研究国有林场方面的专家学者日益增多。从研究内容上来看,多数研究还主要是描述性分析,研究内容和深度有限,多为调查报告及工作总结的形式,在国有林场发展模式方面的系统研究还比较薄弱,因此,在当前国有林场改革的大背景下,深层次地分析国有林场新的财务、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森林资源等管理方面的问题,探讨科学有效的发展模式,其研究对推动我国国有林场走出困境,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有效的结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1]邱加荣.刍议国有林场内部控制规范[J].林业财务与会计,2005 (5):32-34.

[2]蔡莉,张志虎.加强国有林场财务管理的对策探讨[J].现代企业文化,2011(35):120.

[3]纪泽飞,夏守平,于淼.国有林场加强财务管理及规范会计核算的探讨[J].绿色财会,2011(12):21-23.

[4]王振芳.浅谈国有林场的财务管理[J].现代营销,2011(4):71.

[5]韩跃邻.浅谈国有林场加强财务监督的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18):72.

[6]涂进营.认真抓好审计整改进一步规范国有林场财务管理工作[J].绿色财会,2012(7):33-34.

[7]郭向荣,侯一蕾,赛斐,等.我国国有林场职工绩效评价体系研究:以河南新县国有林场为例[J].林业经济,2012(12):38-42.

[8]刘芳歧.如何做好国有林场职工管理[J].甘肃林业,2011(3):29.

[9]郭小鹏.加强国有林场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J].中国林业经济, 2010(5):56-61.

[10]刘代汉,郑小贤,张力,等.国有林场人力资本管理机制设计原则---以广西为例[J].林业资源管理,2005(6):40-42.

[11]李秋娟,李兵兵,刘明,黄选瑞.河北省国有林场森林采伐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北林果研究,2011(26):255-259.

[12]陈悦.有关国有林场的采伐管理研究[J].绿色科技,2011(5): 85-86.

[13]吴稳珠.加强国有林场木材产品管理的对策[J].绿色财会, 2010(7):28-29.

[14]林华忠.探索集体林区国有林场木材产销方式[J].林业经济问题,2004(24-3):190-192.

[15]陈丽萍.加强国有林场木材销售和收款管理的思考[J].绿色财会,2011(11):20-21.

[16]姜清山.国有林场经济管理制度初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18):31-35.

[17]田明华,王自力,李红勋.试论我国国有林场体制改革[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4):11.

[18]孟庆国,王丽.阜新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0(6):57-58.

[19]李巍伟.国有林场应担负起林业建设的重任[J].安徽林业, 2010(5):25-26.

[20]付继涛,王源.建设现代林场是新时期国有林场改革的战略目标[J].甘肃林业,2012(6):24-26.

[21]贺超,姜冰润.国有林场非国有化经营模式案例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2(2):78-81.

[责任编辑:路实]

A Review on Management and Reformation of State-owned Forest Farms

LIUJia,ZHI Ling
(Southwest ForestryUniversity,College of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Kunming650224,China)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research status of the oumanagement and reformation of state-owned forest farms by studying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forest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the reform of state-owned forest farms.Then,the paper pointe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state-owned forest farms on management system,operating mechanisms,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forest resource management.Therefore,the paper summarized significance and existingshortcomingofthe current research,and prospected the future developmental tendencyin this field.

State-owned Forest Farms,management,reformation,research progress

F313.23

A

1673-5919(2013)05-0010-03

2013-09-02

刘佳(1990-),女,江西抚州人,硕士研究生。

支玲(1958-),女,四川三台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从事林业投资项目评价与林业政策研究方面研究。

猜你喜欢

林场资源管理林业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The Last Lumberjacks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林场起火了
山西省两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八步沙林场人的新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