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符文彬教授针灸治疗强迫症经验总结

2013-01-25樊志奇周嘉欣徐书君温秀云许晓虹符文彬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502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年9期
关键词:内经素问情志

樊志奇 周嘉欣 徐书君 肖 瑶 温秀云 许晓虹 符文彬(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020)

强迫症(OCD)是一种以反复出现的侵入性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同时存在的临床常见精神障碍,普通人群终生患病率高达2% ~3%〔1〕。本病至今病因不明、治疗困难,是精神科门诊的前四位疾病之一。90%以上的患者需长期服药,药物治疗的缓解率仅为40%~60%,OCD已成为明显导致社会功能残疾的难治性精神疾病之一,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疾病负担〔2〕。符文彬主任医师专门从事抑郁相关病症的临床、教学、科学研究达30余年,对该病的治疗有着深透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本文就治疗该病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1 临床重视从心胆论治

中医学中没有“强迫症”的病名,相当于古文献中提到的“郁病”、“脏躁”、“百合病”等范畴。中医学对情志疾病认识很早,将精神活动称之为精神或为神。《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表明情志由五脏所化生,与气血阴阳关系都很密切。《素问·宣明五气论》曰:“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可见《内经》把精神活动与五脏六腑以及整个生命活动联系起来。张机所著《金匮要略》言:“百合病者,……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识之疾,而身形如和,其脉微数”。百合病出现的神志恍惚不定、语言行动、感觉等失调,与OCD的临床症状十分相似。明代《医学正传》首立了郁证之病名。

《内经》认为,人是通过心来认识自身和世界,所谓“所以任物者谓心”,正是由于这种“任物”的功能,认识到“心”不仅仅是人躯体功能的主宰,也是用以认识反映自身和世界的意识情感的主宰。《素问·举痛论》云:“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卷之十九明集·杂证谟·郁证·论情志三郁证治》:“凡五气之郁,则诸病皆有,此因病而郁也;至若情志之郁,则总由乎心,此因郁而病也”。《内经·灵兰秘典论》言:“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内经》还认为“心藏神,主神明”。所以,无论是郁病,还是其他的精神情志疾患,都与心有着最为密切而直接的关系。《素问·六节脏象论篇》言“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内经》云“胆为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若胆盛,则表现为多虑而犹豫不决,因而产生强迫性的盲目多谋虑,但却得不出肯定的决断的表现,即所谓的强迫性思维和强迫性行为。胆气虚亦可对正常事物、环境产生不可理解的恐惧感,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心下澹澹,恐人将捕之”,从而与OCD的发生相关。由此可见,OCD的发生与心、胆等脏腑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3〕。

2 注重调神

“治神”首见于《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中言“粗守形,上守神”;《灵枢·本神》“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都说明了“治神”在针灸中的重要作用。符师在针灸过程中,全神贯注,认真体察针下的感觉,同时密切注意病人的反应,随时调整针法。真正诠释了“动,用针也;务,专其务而心无二也。适,至也;变,虚实之变也。观之以静,察变之道也”。留针期间,嘱患者通过鼻道缓慢深呼吸6次,休息1 min后,再深呼吸6次,同时放松全身,直至出针,可以起到缓解紧张情绪,改善神经症状的效果。此外,符师还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精神放松,心情愉悦。患者情志的过度异常会引起气机紊乱,进而导致脏器的病变,脏腑的病变亦会造成气血循环的阻滞,而影响到情志的变化,形成恶性循环。调神可以使全身气机处于和谐调畅的状态,从而使人达到远离疾病的目的。

3 重视八脉交会穴、背腧穴的应用

八脉交会穴是指四肢部通向奇经八脉的八个穴位。八穴与八脉相会通,所以此八穴既能治本经病,又能治奇经病。八脉交会穴在临床上应用甚广,李梃《医学入门》说:“八法者,奇经八穴为要,乃十二经之大会也”;“周身三百六十穴统于手足六十六穴,六十六穴又统于八穴”,强调了八脉交会穴的重要意义。八脉交会穴对脏腑经脉的治疗具有提纲携领的作用,诚如窦汉卿所说:“八脉始终连八会本是纲纪”。OCD多为多脏受累,单取几条经脉穴位不能解决问题,而八脉交会穴为一穴通调数经,且上下两穴合用,可交会上下经气,调整多个脏腑,达到整体调节的目的。外关为手三阳三焦经的络穴,因其别走手厥阴心包经,故针刺此穴可以泄热、除烦、镇静,调理神志疾病;又通于阳维脉,与三阳经相维系,适用于治疗由邪郁少阳而致的虚怯、惊恐、多虑等精神情志疾患。足临泣为胆经俞穴,通于带脉,与肝、肾、冲、任诸脉关系较为密切。为胆经水湿风气的向外输出之处,针刺此穴能调理肝胆之疾。外关与足临泣为八脉交会穴之配穴,两穴相伍,对少阳经脉风热火邪、气结郁火引起的诸病都有清泄作用。从现代医学角度看,针刺八脉交会穴能通过调节交感神经紧张度的大小来控制血管的收缩与紧张状态,从而改变脑部血供,改善精神疾病患者的某些行为异常〔4〕。

背腧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腧穴。《难经·六十七难》:“阴病行阳,…俞在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病治阳”。这些均说明背腧穴可以治疗与其相应的脏腑病症。符师临床常选用四花(膈腧、胆腧)、心腧、肝腧等穴。《针灸聚英》明确指出“四花乃膈俞、胆俞”,并引“难经曰,血会膈俞…。胆者肝之府,藏血,故亦取俞是也”。司徒铃教授认为膈俞为八会穴之血会,属阴,心主血,且膈腧通过胸气街与心相通,故艾灸膈腧能行血活血宽胸,可以治疗心病;胆俞为胆腑之气在背部输注之部位。《医学见能·诊法》有“胆者,肝之腑,属木。主升清降浊,疏利中土”,故胆俞具有疏利肝胆、升清降浊之功。以上诸穴,或艾灸,或刺络放血,或埋针,可以起到调和气血、养心安神、疏肝利胆、调畅神志的作用。

此外,符师擅用百会、印堂。中医认为,“脑为元神之府”,“心者,神之舍也”。督脉“入络脑”、“上贯心”,总督六阳经,与总任六阴经的任脉一源而歧行,故可以协调周身之阴阳,使五脏六腑阴阳平衡,气血旺盛,循经上荣于脑,促进脑发挥“元神之府”之功能。百会位居巅顶,为督脉所过,故有通督调神,提升阳气、醒脑开窍、宁心安神之效。且督脉与肝经会于巅顶(百会穴),所以针刺百会可以助于肝胆气的调达与疏泄,进而调畅神志。印堂为经外奇穴,亦为督脉所过。两穴相伍,共起安神定志、益脑醒神之功。

4 重视疗效的加强与巩固

符师治病遵循三步阶梯原则,即一针二灸三巩固。“针”为针刺。“灸”指艾柱灸,即以艾绒或以艾绒为主要成分制成的灸材,点燃后放置在穴位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达到治病、防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符师认为强迫症为正气已虚,复感邪气所致。治疗上应补益正气以治其本。《灵枢·官能》云:“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阴阳皆虚,火自当之…”。《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寒者热之,劳者温之,损者益之”。故治疗OCD宜灸之以增强正气,加强疗效。“三巩固”是指埋皮内针以巩固疗效。皮内针法是后世医家根据内经“浮刺”与“久留针”相结合发展而成的,是皮部理论与输穴理论相结合的具体运用。《素问·离合真邪论》篇曰:“静以久留”。皮部既是外邪入侵之所,亦是机体驱邪外出之处,皮内针通过长时间刺激皮部及输穴,不断地促进经络气血的有序运行,激发人体正气,调整经络脏腑功能,有效地延长治疗时间,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复发。

1 李书平,郑 烈.宁夏回族自治区城市居民神经症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3):160.

2 张心保.精神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17.

3 吴大真.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精神病的良方妙法〔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285-303.

4 刘利霞,王 卫.八脉交会穴在治疗精神疾病中的应用〔J〕.湖南中医杂志,2011;1(27):89-90.

猜你喜欢

内经素问情志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情志护理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内经》“脾(胃)-脑”神识系统的理论滥觞及内涵延伸
Discussion 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from “Cold-dampness and Insidious Drynes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Oral Oxycodone Hydrochloride Prolonged-Release Tablets Related Constipation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试论多纪元简对金漥七朗《素问考》的借鉴和袭用
《内经》之“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新解
移精变气法在情志病治疗中的运用探讨
关于《内经》“七损八益”研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