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涉水安全与紧急救援
——岸上紧急施救

2013-01-25

中国全科医学 2013年36期
关键词:落水者绳索救人

冯 庚

岸上紧急施救是指淹溺者尚在水中时,岸上的其他人对其提供的救援,及时的救助对淹溺者至关重要。淹溺发生后患者是否发生意识丧失是其预后的分水岭,如果发生意识丧失,患者的预后及治疗难度将大大增加。国际红十字会及红新月会2011年急救与复苏指南指出,意识丧失的淹溺伤病员比有呛咳反射的伤病员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更大[1]。因此,如果发现有人突然落水或在水中失态(如惊恐、挣扎、呼唤等)而后淹没在水里,1 min左右不见其头、面部浮出水面,就应立即展开救援。

1 救援前的准备

1.1 强调救援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所有的救援者必须明确:救援者自己的安全必须放在首位。只有首先保护好自己,才有可能成功救人。否则非但救不了人,还有可能葬送自己的生命。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而且生命是平等的,必须摒弃以前提倡的“舍己救人”的论点,提倡“保己救人”,在自己的生命得到安全保障的前提下方能去救别人。

施救需注意以下几点:(1)尽可能呼唤多人参与救援,救人者的数量如同“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人多力量大,同时可以相互照应,提高救援的安全性,因此发现有人淹溺时应尽可能多地叫人来参与救援。除非万不得已,应尽量避免单人施救,尤其应避免单人独自下水施救,以免发生不测时无人帮助。(2)不要盲目下水:因为水情不同,水下可能有很多未知因素,故即使是会游泳者甚至是游泳健将也不要盲目下水。2007-10-23,一群孩子在葡萄牙旅游胜地托内尔海滩游泳时发生意外,当时很多家长和游客立即跳入海中营救,但因风浪较大,加之不懂得营救知识和自救方法,有4名家长不幸遇难。类似的情况不胜枚举,故不要盲目下水救人,不要以为游泳技术很好的人不会被淹死。应尽可能采用岸上救助法,下水救人是万不得已而为之的最后措施。(3)禁止不会游泳者下水救人:救人与送死是两回事,但不少人对如此简单的道理却无暇顾及,明知自己不会游泳却不假思索地盲目下水救人,殊不知这样非但救不了人,反而会增加损失,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岸上营救的方法有多种,对于不会游泳的人来说应高声呼叫他人援助或采用其他岸上救助的方法,决不能盲目下水救人。(4)禁止儿童下水救人:无论儿童是否会游泳,他们的心智及体力均无法胜任抢救淹溺者的工作,因此必须禁止儿童下水救人。平时应大力宣传这一点,让所有的儿童都明确救助淹溺者时有巨大的危险,千万不要拿自己的生命冒险。既往盲目下水救人的儿童被淹死的事件屡屡发生,应该引以为戒,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重演。(5)救援时如发生意外情况,应及时终止救援。如果救援者在救人时感到严重不适,如感到极度疲劳、水温过低、呛水、头晕眼花、胸壁憋闷、呼吸困难、四肢僵硬等,此时应立即放弃救援,赶紧实施自保和求援,切勿继续勉强救人,以免葬送自己的生命。

1.2 及时呼叫专业救援人员 专业救援人员的技能和装备是一般人所不具备的,因此发生淹溺时应该尽快呼叫专业急救人员(医务人员、涉水专业救生员等),让他们尽快到达现场参与急救以及上岸后的医疗救助。

遇到下述情况时必须及时呼救专业人员:(1)在水情复杂或有危险的水域,如湍急的河流、水下有危险生物、严重低温水域、夜晚发生的溺水以及存在任何原因使一般人的救援不容易成功救助时,都应呼叫带有特殊装备(如救生艇、潜水设备等)的专业救援人员。(2)落水者未及时被救出,入水时间超过5 min者需要呼叫专业医疗急救人员。(3)淹溺者为疾病患者、高龄者或儿童,这些人被救后往往需要医疗支援。从理论上讲,溺水有很多后续合并症,因此只要发生了真正意义的淹溺,患者都需要去医院接受进一步诊疗,故需要呼叫救护车。

1.3 充分准备和利用救援物品 救援物品包括救援所用的绳索、救生圈、救生衣及其他漂浮物(如汽车内胎、木板、泡沫塑料等)、照明设备、救援船只、医疗装备等,良好的救援装备能使救援工作事半功倍地完成,应学会就地取材,寻找并使用这些物品,其效果要比徒手救援好得多。特别是游泳技术不熟练或不熟悉水性的救助者,最好携带救生圈、木板、绳索或小船等有自我保护作用的工具,这样既提高了救援效率,又保障了救援者的安全。

1.4 救援前与淹溺者充分沟通 得不到淹溺者配合的救援不但很难成功,还能增加救援者的危险,因此救援者首先要与淹溺者充分沟通,这一点十分重要。沟通的方式可以通过大声呼唤,也可以通过手势进行,主要沟通内容有:告诉淹溺者救援已经在进行,鼓励淹溺者战胜恐惧,要沉着冷静,不要惊慌失措,放弃无效挣扎;还可以告诉淹溺者水中自救的方法,如向下划水的方法、踩水方法、除去身上的负重物等;同时还要告诉淹溺者听从救援者的指挥,冷静下来配合营救,这样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救援方式及注意事项

每种救援方式都有各自的特点及适用情况,采用正确的救援方式十分重要,其原则是优先采用不接触落水者的方式,同时尽量避免单人下水营救。

2.1 伸手救援 指救援者直接向落水者伸手将其拽出水面的救援方法。适用于救援者与落水者的距离伸手可及同时落水者还清醒的情况。使用该法救援时存在很大的风险,救援者稍加不慎就容易被落水者拽入水中。因此,救援者应该尽可能使用木棍、绳索(如裤带)等物品让落水者抓住,尽可能避免自己的手与落水者的手直接接触,以免发生意外。

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如下:(1)救援者首先侧身站在较稳固的平面坚固物体上,并且确认自己站稳后才可救援,特别要避免正向面对落水者,同时要防止脚下可能发生的打滑现象,以免被落水者拽入水中。(2)当牢固抓住落水者后,救援者要缓缓回拽,千万不要动作生猛,以免造成伤害。提拉落水者时,救援者务必尽量降低自己的体位,重心向后向下,最好趴在地上或能用另一只手抓住稳固的物体(如坚固的石头、树枝等),确认自己站稳后才可伸出手让其握住,然后将其拉出。如果距离稍远,伸手达不到时,可用脚去拖救,如此可增加拖救的距离。一旦确认落水者牢牢抓住救援者脚部时,立刻拖其回岸。注意:救援者在拖拽时如果重心太高或重心靠前就容易被落水者拽入水中。此外,仅有救援者的提拉很难将落水者救出,此时应鼓励落水者冷静配合,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3)如救援者所站的地方不稳固或容易打滑(如斜坡、沙地等),此时应首先采取措施固定自己,如用脚或其他物品在地面上形成一个小坑以增加阻力,或将自己固定在稳固物体上(如用绳索将自己固定在大树或坚固的岩石上等),然后再伸手救援。(4)如有数人参与救援,可以手拉手纵向一字排开救人,这样就能避免被落水者拽入水中。注意:如果是在风浪较大的河中或激流中救人,就不能采用该法,因人的握力有限,遇到激流或大浪冲击时往往无法握住他人的手,由此造成更多的人落水。

2.2 借物救援 该法是借助某些物品(如木棍等)把落水者拉出水面,适用于救援者距落水者的距离较近(数米之内),同时落水者还清醒的情况。

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如下:(1)救援者应尽量站在远离水面同时又能够到淹溺者的地方,将可延长距离的营救物如树枝、木棍、竹竿等物送至落水者前方,并嘱其牢牢握住。此时,要注意避免坚硬物体给落水者造成伤害,应从落水者身侧横向移动交给落水者,不可直接伸向落水者胸前,以防将其刺伤。(2)在确认落水者已经牢牢握住延长物时,救援者方能拽拉落水者。其姿势与伸手救援法一样,首先采取侧身体位,站稳脚跟,降低身体重心,同时嘱落水者配合并将其拉出。(3)在拽拉过程中救援者如果突然失去重心时,应立即放开手,以免被落水者拽入水中。尽管救援者丧失了延伸物,但避免了落水,保障了自己的安全。此时应再想办法营救。

2.3 抛物救援 指向落水者抛投绳索及漂浮物(如救生圈、救生衣、救生浮标、木板、圆木、汽车内胎等)的营救方法,适用于落水者与救援者距离较远且无法接近落水者、同时落水者还处在清醒状态的情况。

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如下:(1)抛投绳索前要在绳索前端系有重物,如可将绳索前端打结或将衣服浸湿叠成团状捆于绳索前端,这样利于投掷。此外,必须事先大声呼唤,与落水者沟通,使其知道并能够抓住抛投物。(2)抛投物应抛至落水者前方,如为河流淹溺,应留有一定的提前量,以免砸伤落水者或落在淹溺者后方,这样还得重新投掷,浪费了时间。(3)所有的抛投物均最好有绳索与救援者相连,这样有利于尽快把落水者救出。此时,救援者也应注意降低体位,重心向后,站稳脚跟,以免被落水者拽入水中。

2.4 划船救援 指运用救生船只划到落水者身边的救援,该法适用于宽阔水域的淹溺并且有船,而且最好由受过专业训练的救援者参与营救。此时,要注意营救船只必须具有一定的规模,如是小舢板或小型橡皮艇等极小型船只,救援者必须受过专业训练,否则在拖拉落水者时容易导致翻船,酿成更大的事故。如果营救船只过小且水温不低时,可嘱落水者不必上船,抓住船帮,然后救援者划船回岸即可。

2.5 游泳救援 也称为下水救援,这是最危险的、不得已而为之的救援方法,只有在上述4种施救法都不可行时,才能采用此法。

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1)最好由水性好同时熟悉和了解水情(如流速、水温等)的人下水。此外,救援者还要评估自己的体力及身体情况,倘若自己能力不行,则应另寻它法,千万不要勉强下水救人,否则会造成双重的不幸。(2)最好有双人或三人同时下水营救,这样既可以在水中相互帮助,又能降低救援危险。(3)下水救援者必须有熟练的游泳技术,并应尽可能脱去衣、裤、鞋、袜,最好携带漂浮物如救生衣、救生圈、粗木棍等,并将其给淹溺者使用,这样可以增加救援的安全性,也使救援的难度降低。(4)救援者尽量从背面接近淹溺者,用一只手从淹溺者腋下插入握住其对侧的手,也可托住其头部,用仰泳方式拖向岸边。如果淹溺者已经下沉至水底,救援者应潜入水底接近,然后由背后拖腋将其带出水面。往回拖带淹溺者过程中的关键是尽量使其头、面部露出水面,使其尽快得到氧气供应。(5)淹溺者为了求生,会拼命挣扎,见到附近的人与物会出自本能地去抓抱,以达到使自己上浮呼吸的目的,而且一旦抓住任何人或物时则决不放手。因此,救援者必须防止被淹溺者抓住。当接近淹溺者时,可采用阻挡防卫法。即当淹溺者欲抓抱时,救援者身体侧转,用单手接触淹溺者胸部,将其推开。如果距离岸边很近,可以抓住淹溺者的手腕,用侧泳的方式将其带回岸边。(6)应在现场创造足够的后续支持条件,如增加人力、寻找救生圈、绳索、小船及专业救援人员等。既往经常有这种情况:有人下水去救淹溺者,岸上一群人在围观而不去寻找救援物资,结果当救援者发生意外时却无法得到帮助,最终导致救援者在众目睽睽下遇难。还有一些情况,当把淹溺者从水中救上岸时才发现没有医务人员,此时再打电话呼救,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应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帮助,以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1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ed Cross and Red Crescent Societies.International first aid and resuscitation guidelines[EB/OL].http://www.ifrc.org.2011.

猜你喜欢

落水者绳索救人
最佳时机
绳索
救人命的灭鼠药
推理:绳索比长短
诸葛瑾救人
解开干部身上的“绳索”
《我不是药神》:神不存在,能救人的,只有人
海上救援无人机
海豚为什么会救人
我打心底里佩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