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义乌市适度规模经营的探讨

2013-01-25吴忠良

浙江农业科学 2013年2期
关键词:义乌市效益实体

吴忠良

(浙江省义乌市种植业管理总站,浙江 义乌 322000)

邓小平早就提出了中国农业发展的两次飞跃思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第1次飞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农村第2次飞跃的必经之路。为了适应义乌市土地流转的现状、市场经济需要和农业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度规模经营应该是多种多样的类型并存发展。义乌市各地依据其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农村经济条件和经营者的管理水平,规模经营形成了各具特色、规模不一、类型众多的不同模式。在现有的文献中,土地生产率 (单位面积产量)、劳动生产率 (单位劳动力日产量或产值)和资金生产率 (投资效益率)是3个最为常见的衡量农业规模经营优劣的主要指标。阮文彪提出土地、劳动、资金综合衡量指标[1]。规模经营多大才算适度,是一个动态性概念,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应当因地因人制宜,而不能教条化[2]。从目前义乌市规模经营的现状来看,其前提指标是要具备经营一定的土地面积,但规模经营是否适度的最主要指标还是要看其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资金生产率的水平是否处于高位。

1 现状及问题

目前义乌市适度规模经营的类型以种植大户承包、专业合作组织生产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主。农户承包一般以3.33~33.33 hm2为宜;专业合作组织生产规模应由联合体的销售能力和各成员的生产实力所决定;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模依据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等条件,有利于示范带动作用为准。当前适度规模经营存在如下问题。

1.1 土地延包不确定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在一定范围内,农民实现了非农就业,获得了较为稳定的收入,土地流转意愿十分强烈。在土地流转工作中,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有效地保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取得了较好的业绩。但土地流转中的流出和流入方的互找对象,自定费用等问题,使土地延包问题一直困扰着规模经营的巩固和发展。

1.2 补贴发放不利于保障性生产

各级财政年年都按照一定的条件,经政府有关部门验收考核,向符合条件的粮油等规模种植大户发放财政补贴,但涉及面不大。由于按照规模经营实体种植面积进行适当经济补贴的扶持政策体系不够完善,给农作物规模经营的保障性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1.3 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少

水利设施的老化失修,大大削弱了其对农业生产的保障作用,也相应增加了生产成本。因义乌市财政投入有限,只能向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规模经营实体倾斜,而绝大多数规模经营实体都必须由自身增加农业投入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影响了其他生产基础设施的投入。总之,因资金紧缺,承包期受限等原因,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所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入的力度。

1.4 经营成本支出逐年增多

由于当前土地流转租金过高,使用的农药、化肥价格上涨过快,特别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规模经营实体的总成本成倍提高,直接影响了规模化的进程和生产效益的提高。

2 措施与建议

2.1 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制定扶持政策

农业受自然条件和市场经济的双重影响,在总体上是比较脆弱的。因此,积极、稳妥有序地加快土地流转步伐,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发展,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推进农村城镇化、逐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有效途径[3]。要针对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扶持政策,促进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

2.1.1 积极稳妥地制定出土地延包的相关政策

由于规模经营实体上一定规模,高效益生产,必须具备相应的多种基础条件。如水果从种植到产果,再到盛产,获得最大的生产效益需要一定的年限。因此,生产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土地延包的问题。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土地使用权的转让价格由供求双方自愿协商,保障了双方的利益。据统计,义乌市到2010年底土地流转总面积达到1.13万 hm2,占义乌市耕地面积的60%。做好土地延包工作责任重大。规模经营实体迫切需要政府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制定出财政补贴等措施并用的保护性政策,积极做好土地延包工作,以促进规模经营的发展壮大,定期改造生产基础条件,实现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

2.1.2 扶持农业政策要有针对性

国家财政惠农补贴资金应向规模经营实体倾斜,省市县各级财政均应给予适当补贴。通过扩大补贴范围,实施开发与保护并举的政策,提高再生产能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如地方财政拔出一定的经费用于按水果等农作物种植面积为标准,给规模经营实体适当的补贴,以确保保障性生产政策的延续。针对性连续性强的扶持政策,必将有助于保障农民的收益,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的提高,增加产量,提升农产品质量,进一步增加农民的收入。

在制定向中小企业倾斜政策的同时,建立健全扶优扶强的政策,设立专项扶持资金,用于扶持规模较大,技术水平较高,增长潜力较大的规模经营实体,促进适度规模经营的快速发展,培育成为现代农业的主力军。

2.2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

针对目前规模经营基础设施少、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差的现状,规模经营实体应该积极向各级财政部门申报农业生产所需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同时使规模经营实体不断增强资金投入的能力,改善生产条件,为适度规模生产奠定必需的基础条件,以确保顺利生产,生产出高品质的安全农产品。

2.3 增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强化科技服务

农业规模经营效益的产生主要源自先进农业科技的应用。提高适度规模经营的科技水平,就必须从抓技术培训,加强技术指导,开展农资服务,实施项目带动等方面着手,强化农业服务体系建设,自上而下步步推进,使生产经营者全面掌握有关科技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自身素质。只有运用现代科技从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中要效益,从科学有效的经营管理机制中要效益,才能不断壮大规模经营实体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全面实施科技行动,为生产经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4 提高生产的标准化专业化水平

规模经营克服了分散种植的品种杂而乱及田间管理、农药化肥使用、收获储藏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弊端,使资源浪费、管理不到位、农药污染等问题得到了极大改善,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但要真正做到及时有效地实施各项生产管理措施,符合高效益生产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要进一步提高规模效益,必须积极推进生产的标准化专业化,规模生产的从种到收各个环节,都必须做到标准统一,实施到位,做好田间档案记载,便于动态跟踪监管,确保农产品生产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2.5 积极为规模经营实体提供后续服务

各级相关部门要切实做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体的生产保险业务,以保证其在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时的基本收入,提高再生产能力。在农资供应、订单农业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方便,让他们真正得到实惠,稳定并不断壮大规模经营实体,进一步提高农业的产出效益。

2.6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市场组织化程度

规模经营有效地克服了分散经营存在的农业生产要素配置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低下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规模出效益得以显现。根据当前规模经营实体的发展现状,要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必须提供有效的产加销一体化服务,真正与市场有效对接,才能使生产成本、经营成本、管理成本降下来。只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不断壮大规模经营实体,做到生产与销售的有效衔接,才能做大做强自身产业,不断巩固与发展规模经营,提高农产品的产出率,减少生产销售成本,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1]许庆,尹荣梁.中国农地适度规模经营问题研究综述[J].中国土地科学,2010(4):78.

[2]张晶,程宝华.试论当代中国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历史必然性 [J].科技致富向导,2010(4上):61.

[3]鲁素梅.浅淡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对策及建议 [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11):61.

猜你喜欢

义乌市效益实体
义乌市廿三里街道社区学院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实体书店步入复兴期?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
义乌市教师优秀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