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应用型生态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

2013-01-25刘美华伊力塔温国胜

浙江农业科学 2013年2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课程体系教学内容

刘美华,陈 健,伊力塔,俞 飞,温国胜

(浙江农林大学 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 临安 311300)

根据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中远期对生态学专业人才有很大的潜在需求空间,特别是对生态技术型、生态管理型人才需求数量将会明显增加。2010年,浙江农林大学生态学本科专业获得教育部批准,成为浙江省内第1所开设生态学本科专业的高校。该校生态学专业侧重于生态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培养具备生态规划、生态工程设计与生态修复技术的专门人才。但是,由于浙江农林大学现行的生态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参考相关院校的生态学专业,以理论教学为主,不能适应当今生态学专业的特点和社会对生态技术型人才的实际需要,不利于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改革现有生态学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探索最佳的教学模式是当前生态学专业十分必要和迫切的需求。生态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优化,对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以及培养高素质的生态学人才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将对高校学科专业结构的优化发挥重要作用。

1 教育现状

1.1 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问题

课程教学体系是教学过程中课程相互间的分工和配合,其结构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日益加剧,全球变化对人类生存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使得社会对应用型生态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急迫。生态学专业培养的学生要求具备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熟练应用专业知识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环境资源保护与管理、生态规划和区域环境生态修复等相关技能。但是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的生态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在分析和解决与本专业相关的生态问题时,表现出的能力与社会期望有一定的距离[1]。生态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系统性、连贯性较差,专业特色不显著,导致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支离破碎,使学生毕业后面对生态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抓住问题的本质。学生在这个专业毕业后,看不出有特殊的专业技能和特别的专业素养。

生态学专业既需要掌握有关系统分类、形态解剖、生理生化等与生命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知识,又需要学习水、大气、土壤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学生有相关的理科基础知识[2]。但这些知识只是生态学专业课程学习前所要求的知识准备,并未真正涉及到专业课程,却已经占用很多的教学资源,真正用于专业课程学习的时间有限。这就要求专业课程的设置必须内容明确、层次有序,结构系统完整,能够保证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达到生态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1.2 课程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由于生态学是一个综合性专业,内容广博、交叉较多,教学资源有限,教学过程中容易导致教学内容浅层平铺[3],缺乏系统考虑,教学组织杂乱,使学生难以形成生态学特有的思维方式。目前全国高校本科生态学专业在教学内容上,普遍课程定位不明确,课程之间内容重复过多,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4-5]。特别是在开设 《生态学》后,继续开设的后续课程,如《城市生态学》、、《植物生态学》、《森林生态学》、《环境生态学》等课程,与《生态学》存在很多内容上的重复。这些教学内容的重复,不仅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还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此外,目前生态学本科专业的课程内容很多都关注直观的生态后果,对生态过程和生态机理探讨得较少。对于认识生态学过程和内在机理的学科,如:进化生态学、生态系统生理学、生态毒理学、全球变化生态学等内容是近几年来的新方法与新理论,在教材中所占份量很少,这些内容的缺乏,会引起学生在解决实际生态问题时所需的知识和理论的缺乏[6],在涉及具体问题分析时,无从下手。

优化本科生态学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对各课程间层次、深度和课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系统整合,使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优化,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中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最新的生态学方法和技术,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学体系的改革

浙江农林大学新建的生态学专业,方向是生态工程技术。原来传统生态学专业的课程体系显然不适应新的专业方向,而且全国各高校还没有这一方向完整的课程体系,也没有可借鉴的经验。针对这一现状和生态学专业的特点,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目标的要求,建立新的课程体系。新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建立既可借鉴原来专业课程体系的部分内容,但不能完全照搬。针对这种情况,应对适应现代发展要求的新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新体系和教学考核方法进行优化。

2.1 课程设置和理论教学内容的优化

课程设置过程中,主要从生态学基础领域和针对性较强的应用领域中遴选知识点,确定整个生态学专业本科阶段的基本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点形成知识群,相关的知识群整合成知识领域,针对不同的分支学科,一到多个知识领域构成课程体系;由此可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实现课程教学内容的无缝衔接,同时可以避免重复,提高教学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以培养生态学 (生态工程技术)人才的具体目标为依据,将整个专业模块分为3大模块:专业核心模块、专业限选模块和专业任选模块。其中,《恢复生态学》、《生态规划》、《生态工程技术》、《水土保持学》作为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限选模块分为基础课模块(《植物学》、《土壤学》、《测量学》、《植物生理学》、《景观生态学》、《普通生态学》、《森林生态学》等),生态规划与设计模块(《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图像处理与应用》、 《计算机辅助制图》等)和污染控制模块(《城市生态学》、《水污染控制工程》、《清洁生产理论与实践》等)。各模块针对不同知识领域,配置相关课程,避免重复的教学内容。

2.2 实践教学内容的优化

实践教学是生态学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不亚于理论教学。目前除对理论课程进行整合外,对实习实践课内容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一些重复的或者相似的实习内容合并在一门实验实习课中进行,各门课的实习教学大纲也进行相应的调整。如:增设生态学实验的参观实习和实践,在基础课模块增加《生态学综合实习》;专业核心模块增设《生态规划综合实习》和《生态恢复与生态工程设计》。目的是增强生态学专业的实践性,为学生提供一个运用专业综合知识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

2.3 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优化

改革教学方法,逐步摸索一套适合生态学(生态工程技术)专业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包括直观式、参与式、案例分析、教研结合、双语教学等,将教学研究和改革的成果逐步用于教学实践中。考核体系能够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对于有实验实习的必修课,普遍采用课程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 (平时作业、课堂参与等)、课程论文或课程设计成绩、实验成绩、实习成绩、结业考试成绩。避免以一次期终考试定优劣的局限性,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学习、积累。对于选修课,考核方式可灵活选用平时成绩、课程论文或结业考试成绩。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做到“学中做、做中学”,提高教学效果。

3 小结

浙江农林大学通过对生态学 (生态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优化,极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大大促进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科研项目的积极性。说明优化教学体系在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段昌群.生态学教学理论探索与实践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方晰,田大伦.“生态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2(7):62-63.

[3]王惠,王晓军.非生态学专业“生态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25(6):93-94.

[4]武正军,马姜鹏,梁士楚,等.生态学系列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研究与实践 [J].科技创新导报,2009,28:16-17.

[5]吴庆标,赖家业,庄嘉,等.生态学专业教学改革与思维创新 [J].广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增 1):76-77.

[6]章家恩,骆世明,秦钟,等.我国高校生态学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方向探讨 [J].应用生态学报,2009,20(7):1630-1634.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课程体系教学内容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虚拟教学资源建设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资源网建设的探讨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