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异嗜癖的综合防治措施
2013-01-25
(天津市宝坻区八门城畜牧兽医站,天津 301800)
在生猪饲养过程中,养殖户经常遇到异嗜癖,特别是在光照时间不足、气温低的冬春季节该病高发。猪异嗜癖造成生猪厌食、生长发育不良,给养殖户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1 病因
饲养管理不当、环境因素、疾病、营养等诸多因素均可引起。饲养密度过大、同一圈舍猪只大小、强弱悬殊、争夺位次是异嗜癖的诱因。舍内温度过高或过低,通风不良及有害气体蓄积,猪舍光照过强,猪处于兴奋状态而焦躁不安,猪受到惊吓、天气的异常变化等均会引起猪只不适,引发啃咬等异嗜。当猪只患有虱子、疥癣等体外寄生虫时,可引起猪体皮肤刺激而烦躁不安,患处摩擦出血后,对其它猪只产生吸引,发生咬尾。猪体内寄生虫病,特别是猪蛔虫,刺激患猪攻击其它猪。猪只饲料中的各种微量营养成分不平衡,如日粮中钾、钠、镁、铁、磷、钙、维生素的缺乏或者不平衡也会引起异嗜癖。
2 临床症状
猪异嗜癖多以消化不良开始,随后出现味觉异常和异食。临床常见咬尾、咬耳、舔食墙壁、泥土、食尿、拱地、啃木棍,有闹圈、跳栏等现象。母猪有食胎衣、仔猪等情况。患病猪生长受阻,皮毛粗乱,严重时与同群猪互相啃咬尾巴或耳朵,相互咬斗是异嗜癖中较为恶性的一种,咬尾最常见。被咬猪尾部脱毛出血,猪群进而对血液产生异嗜癖,危害逐步扩大。被咬猪常出现尾部皮肤和皮毛脱落,影响增重,严重时可继发感染骨髓炎和脓肿,若不及时处理可并发败血症等,从而导致死亡。
3 防治措施
3.1 加强饲养管理
猪异嗜癖应防治结合,预防为主,对症治疗。在饲养过程中,应加强管理,合理布控栏舍,保持圈舍清洁,控制适宜的通风和光照,尽量避免驱赶和换料等人为应激。饲养密度适宜,同一圈舍猪只个体差异不宜太大,应尽量接近。饲养密度不宜过大,猪的饲养密度一般应根据圈舍大小而定,原则是以不拥挤,不影响生长和能正常采食饮水为宜。冬季密度大些,夏季稀些,一般饲养面积以肥育猪0.8~1 m2/头、中猪0.6~0.7 m2/头、仔猪0.3~0.5 m2/头为宜。饲料配合力求营养均衡,满足其营养需要。饲喂应定时、定量,饮水清洁,饲槽和水槽设施充足,避免抢食争斗及饮食不均。另外,可在猪圈中投放玩具,如编织袋、链条、皮球、旧轮胎以及青绿饲料等,分散猪只的注意力。对仔猪断尾是控制咬尾的有效措施。断尾时间最好在3日龄左右。
对有异嗜癖的猪只,应及时挑出单独饲养。咬尾症的发生常因个别好斗的猪引起,如在圈中发现有咬尾恶癖的猪,应及时挑出单独饲养。可在猪尾上涂焦油,或用50度以上白酒喷雾猪体全身和鼻端部位,3~5次/d,一般2 d可控制咬尾症。同时,隔离被咬的猪,对被咬伤的猪应及时用高锰酸钾液清洗伤口,并涂上碘酒以防止伤口感染,严重的可用抗菌素治疗。
3.2 对症治疗
猪异嗜癖的治疗应在查明病因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改善饲养管理,酌情改变饲料结构,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保证适当的钙磷比例,定期驱虫。
对有啃墙、啃圈习惯的猪,可喂红土或烧砖用的页岩粉末,以补充铁、锰、锌、镁等多种微量元素,或在饲料中添加兽用多维,用量视产品规格和病情程度而定。对爱啃砖头、吃煤渣、饮尿的猪,在饲料中添加0.5%~0.8%的食盐,但添加量不宜超过1%,以防食盐中毒。发现病猪应立即隔离,防止其他猪只模仿。对被咬伤的猪应及时用高锰酸钾液清洗伤口并涂上碘酒,以防止伤口感染,严重的辅以抗生素治疗。对吃胎衣和胎儿的母猪,除加强护理外,还可在饲料中添加调味消食剂,如食盐、大蒜、白糖、碎陈皮以及市面出售的一些调味剂等来改善猪的异嗜癖:也可用土方,以河虾或小鱼100~300 g煮汤饮服,1次/d,连服数天。对患慢性胃肠疾病的猪,治疗主要以抑菌消炎、清除肠内有害物质为原则,并结合补液、强心措施。对于患寄生虫病的猪,应及时用左旋咪唑或敌百虫等驱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