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奶犊牛溶血病的诊治体会
2013-01-25
(甘肃省武山县畜牧兽医局,甘肃天水 741300)
新生犊牛溶血病是哺乳母牛对胎儿的红细胞或红细胞血型的抗原刺激产生了特异抗体,犊牛吃初乳后抗体被直接吸收到血液中,与相应的红细胞结合,发生抗原抗体免疫反应,造成红细胞大量破坏的溶血病。笔者临床工作中,遇到过3例母源性溶血和2例异源性溶血,治愈4例,治疗效果较好。
1 临床症状
犊牛未吃初乳前一切正常,但吸吮初乳不久即发病。表现为精神沉郁,头低耳聋,反应迟饨,倦怠少动,可视粘膜苍白、黄染;尿少粘稠,轻者黄色,重者呈浓茶或血红色;呼吸、心跳加速,嗜睡或惊厥,角弓反张;一般2~6 d死亡,死亡率较高。
2 诊断
根据发病时间和溶血、贫血、黄疸以及血红蛋白尿等特殊症状可以初步诊断。特别是血、尿检查血液稀薄如水,不易凝固,淡红黄色,血浆变红。
3 治疗
3.1 输血疗法
犊牛可适当输血,输血应注意配血试验或试输少量血,以保证输血安全。
3.2 辅助疗法
3.2.1 及时补充葡萄糖液 可静注10%~25%葡萄糖液250~500 ml,以补充营养,保护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
3.2.2 注射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可以抗休克、抗过敏,抑制抗原抗体反应,减少红细胞崩解,减少毒素对机体细胞的损害,增强骨髓造血机能;药用氢化可松l00~200 mg或强的松50~100 mg。
3.2.3 对症治疗 根据病情,注射肝精保护肝脏,注射维生素B12、铁剂增强造血功能,补充维生素C增强抗病力,强心及对症治疗。
3.2.4 发病后立即停止吃初乳 可进行人工哺乳4~7d,待母乳变成常乳后再行吃乳,或与其他出生日期接近的同种幼畜交换母畜哺乳;或寄养于其他性情温顺乳汁充足的母畜处代养;也可以每隔l~2 h挤弃1次初乳,3~4 d可恢复吃乳;若挤不净或不挤,1周后可恢复吃乳。
4 典型病例
4.1 母源性犊牛溶血病
4.1.1 发病情况 2009年5月4日中午武山县滩歌镇奶牛饲养户的1头刚出生的犊牛发病。经过了解该犊牛于早上8点左右出生,出生后体质良好,吃奶正常,中午喂奶时病牛卧地起。
4.1.2 临床症状 病牛精神沉郁,反应迟饨,四肢无力,无法站立,头颈弯向一侧;体温38.4℃、心率62次/min、呼吸29次/min;口鼻发凉,耳尖四肢冰凉,结膜黄染,有淡黄色积尿。
4.1.3 诊断 根据畜主诉说和临床症状确诊为新生犊牛溶血病。
4.1.4 治疗 原则以强心、补液、排毒及增强体质输液为主。
第1组药液:10%葡萄糖250 ml,维生素B120 ml,维生素C10 ml,安钠咖10 ml。
第2组药液:5%葡萄糖250 ml,10%乌洛托品30 ml。
第3组药液:5%碳酸氢钠100 ml。
上述3组药液缓慢静脉滴注。第1组输完后心跳,逐渐恢复至正常,呼吸较为平稳;第2组液输完后精神好转,口、鼻、舌温恢复正常,体温39.8℃;第3组液输完后20 min,该牛有饮欲,给以温开水1 000 ml,下午能够起立做自由运动,精神转好,一切正常。用药,1次/d,连用3 d。
4.2 异源性犊牛溶血病
4.2.1 发病情况 2011年8月16日下午3时许武山县城关镇奶牛饲养户的1头出生4天的犊牛发病。经了解,该犊牛出生后体质良好,吃奶正常。10点钟吃了其他新生犊牛剩下的奶后卧地不起。
4.2.2 临床症状 病牛头颈弯向一侧卧地不起,精神沉郁,头低耳聋;体温38.7℃、心率65次/min、呼吸31次/min;口鼻、耳尖四肢冰凉,眼结膜黄染,口腔黏膜苍白。
4.2.3 诊断 经问诊和临床症状观察,初诊为新生犊牛溶血病。
4.2.4 治疗 原则以强心、补液、排毒及增强体质输液为主。
第1组药液:10%葡萄糖250 ml,维生素B120 ml,维生素C10 ml,安钠咖10 ml。
第2组药液:10%葡萄糖250 ml,50%葡萄糖50 ml。
第3组药液:5%葡萄糖250 ml,10%乌洛托品30 ml。
第4组药液:5%碳酸氢钠150 ml。
上述4组药液缓慢静脉滴注。病牛傍晚精神转好,一切正常;次日连用上述药物1次。愈后护理:(1)换用异源牛奶哺喂病牛。(2)加强饲喂程序,做到定时、定量,勤观察。(3)每天注射维生素B12和乙酰辅酶A 1针连用1周。
5 诊疗体会
新生犊牛溶血病在临床上很少见,病牛能够治愈全因发现早、诊断准确与治疗及时。养殖户给新生犊牛哺喂初乳后应勤观察,发现异常应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