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毛兔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2013-01-25白永平彭江红彭广能
白永平 彭江红 彭广能
(1.乌兰察布职业学院生物技术系,内蒙古乌兰察布 012000;2.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四川雅安 625014)
1 基本情况
2009年4月13日,李某从长毛兔养殖厂购买了15只长毛兔,饲喂7 d后陆续开始发病。
2 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患兔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精神萎顿、多数减食或食欲废绝、呼吸急促、眼结膜炎、鼻镜干燥,部分病兔鼻腔流粘液性或脓性分泌物,用前爪揉擦外鼻孔、步态不稳、四肢抽搐、挣扎、呼吸急促、不愿活动,长者数小时、短者突然死亡;临死前体温下降,全身震颤,尖叫数声后死亡。
3 病理变化
鼻孔周围皮肤发炎,鼻腔粘膜充血、红肿,有粘性——脓性分泌物,喉头、气管及支气管粘膜充血,气管内含有红色泡沫状粘液;肺出血、气肿、水肿;胃肠粘膜呈出血性炎症;各脏器的淋巴结出血、肿大;肝肿大、有灰白色、针尖大小的坏死点;心肌、心内外膜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
4 病原分离和鉴定
4.1 镜检
采病死兔心、血、肝涂(触)片,进行美兰和革兰氏染色,有两极着色的革兰氏阴性球杆菌。
4.2 分离培养
取送检兔的肝脏、肺脏、肾脏、心脏等器官分别接种血平板作细菌学培养,37℃培养24 h,长出单个、湿润、圆形、微隆起的露珠状菌落,菌落不溶血,长出的菌落经纯培养后染色镜检确定为革兰氏阴性、两极浓染的短杆菌、卵圆形或近球形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SS琼脂培养基和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上不生长;能使三糖铁琼脂培养基变黄[3]。
4.3 生化特性
将分离菌株的纯培养物接种生化反应培养基,其结果能利用葡萄糖、蔗糖、果糖产酸不产气;可发酵甘露醇、山梨醇和木糖;不发酵乳糖、鼠李糖;不利用山梨醇;不液化明胶;甲基红、V-P和尿素酶试验均为阴性;靛基质、过氧化氢酶、氧化酶和硫化氢试验均为阳性[4]。
5 动物致病性实验
将10只健康小白鼠随机分为2组,第1组为试验组,接种从病兔中分离到的细菌(浓度为1ⅹ107个/ml)0.2ml,第2组为对照组,接种灭菌的生理盐水0.2 ml/只,进行动物致病性试验。将动物隔离饲养并观察实验结果。结果表明:第1组小白鼠在接种分离菌后12h全部死亡;剖检可见肺脏的充血、出血等败血症变化。第2组小白鼠未见异常症状,剖检后,内脏器官未发现有肉眼可见的病理变化。取2组小白鼠内脏器官作细菌培养,结果在第1组小白鼠可见如上述菌落生长,第2组小白鼠无菌落生长。
6 防治方法
加强兔场的隔离措施,并远离鸡场和猪场,以防止本菌的带入。引进种兔时须进行严格检疫,并隔离观察30 d。兔舍要有良好的通风设施,避免应激因子的产生,患兔要进行扑杀、深埋。兔舍和笼具可用20%石灰乳等消毒剂进行消毒。对假定健康兔立即注射兔瘟、巴氏杆菌二联苗,2.0ml/只,皮下注射。全群兔用恩诺沙星饮水,病情严重的家兔肌注硫酸链霉素,每只兔每次1万~2万IU/kg体重,2次/d,连用3~5 d。采取上述措施后除有3只病情严重的兔发生死亡外,其余家兔再没有发生死亡,该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7 小结与讨论
巴氏杆菌病是家兔常见的一种危害性较大的呼吸道传染病,各种年龄的兔均可发生,但以幼龄或体质虚弱的兔更易感染。多数病例属于慢性型,甚至本身不显症状,成为带菌者。病兔及带菌兔是本病的传染源,可将病传染给其他健康兔。该病的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冷热交替、气候多变的春秋季节以及多雨闷热潮湿的夏季发病较多,一般发病率为20%~70%[2]。
7.1 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细菌学检验及生化反应和动物致病试验,诊断为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致。
7.2 病因分析
该养殖户所养的2 000多只长毛兔未发生巴氏杆菌病暴发流行,而李某所购入的15只都发病,笔者认为可能是由于新购入长毛兔在长途运输、天气炎热、环境与饲养管理改变等各种应激条件下,加上注射疫苗使其抵抗力下降,造成存在于呼吸道的巴氏杆菌大量繁殖导致发病。
7.3 预防
定期注射巴氏杆菌灭活苗能有效地控制该病的流行,对发病兔群要及时隔离治疗或淘汰。本次治疗结果显示,用链霉素肌肉注射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1] 王永坤.家兔传染病诊断和防治[M].北京:中国展望出版杜,1985.
[2] 李峰.兔巴氏杆菌病的防治体会[J].中国养兔杂志,2003(5):67-69.
[3] 陆承平主编.兽医微生物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4] 甘肃农业大学主编.兽医微生物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