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球虫病的防治
2013-01-24张新报
张新报
(平凉市崆峒区畜牧技术服务中心,甘肃平凉 744000)
鸡球虫病是养鸡业生产中较难防治的寄生原虫病。是危害幼鸡的一种急性流行病,以3~6周龄的幼鸡最易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对养鸡业的威胁很大。球虫最适宜生长的温度是22℃~30℃,卵囊一般18~36 h形成孢子,温度在4℃以下时,卵囊停止发育,过去在春夏季节发病最多。现在养鸡场大都实行集约化生产,人为控制环境的程度越来越高,球虫病季节性流行的规律已不明显,大多数鸡场四季均有发生。
1 症状
急性型:病雏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羽毛耸立,头蜷缩,呆立一旁或拥挤在一起。病鸡排血便,肛门周围羽毛被排泄物污染。病鸡在发病后6~10 d死亡。雏鸡死亡率达50%以上,严重时全鸡群覆没。
慢性型:病程约为数周至数月,以4月龄~6月龄的鸡或成年鸡发病较多。临床症状不明显,常常只看到少数病鸡有症状表现,病鸡的冠和肉髯苍白、贫血,食欲逐渐消失,进行性消瘦,羽毛松乱和污秽,不爱活动,下痢时有时无,粪便中一般不见血液。病鸡双腿无力,有的发生瘫痪,不能站立,死亡率较低。
2 诊断
本病多发生在温暖季节(规模换程度较高的鸡场可四季均发生),以3周龄及1.5月龄的雏鸡易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病雏衰弱和消瘦,鸡冠和黏膜苍白,泄殖腔周围羽毛被粪便所粘连。运动失调,翅膀下垂,排出血便。剖检时可见盲肠和小肠有病变。根据这些特点,即可怀疑为球虫病。最后确诊,要检查出虫卵。检查方法是:取少量病鸡肠病变黏液,放在清洁的载玻片上,滴上生理盐水混匀,盖上盖片,镜检。
3 治疗
3.1 球痢灵
主要用于球虫第二代无性周期的裂体增殖。毒性小,安全范围较大,用0.0125%~0.062%浓度连续喂服10d,无中毒症状。对鸡的生长发育、增重及产蛋没有不良影响。
3.2 癸氧喹啉
这是全球惟一被欧盟、美国、日本和中国批准使用的化学型抗球虫药。与目前中国允许使用的兽药饮料添加剂,无任何配伍禁忌,毒性小,耐受性好,使用推荐量的80倍仍安全,代谢快,停药3d后,各组织中残留药物浓度低于1ml/m3。
3.3 氨丙啉
可以抑制球虫的硫胺代谢,阻止裂殖子形成,对有性繁殖和子孢子有一定抑制作用。对柔嫩、毒害等艾美尔球虫有显著的防治功效。给鸡以0.0125%~0.025%浓度混饲,以0.006%~0.024%浓度饮水,连喂1周,此后以半量饲喂2周。
3.4 氯苯胍
每1000kg饲料中加入33g氯苯胍拌匀,喂服1个月~2个月,对堆型、巨型、和缓、毒害、柔嫩、布氏等艾美尔球虫,均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4 预防措施
4.1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卵囊随粪便排出体外,经孢子化生殖后污染场地、饲料或饮水而感染其他鸡。因此,切实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除粪便,清洗笼具饲槽、水具等。加强饲料及饮水卫生管理。防止粪便污染是预防球虫病的关健,圈舍、食具、用具用20%石灰水或30%的草木灰水或百毒杀消毒液,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和饲养密度。
4.2 预防或治疗球虫病时必须清楚料中是否含球虫药
以免重复用药引起鸡中毒,治疗时采用穿梭用药、轮换用药和联合用药等方法,尽量避免和减缓产生耐药性。
4.3 免疫
目前用于球虫免疫的活苗有早熟、中熟、晚熟及早、中、晚熟系联合球虫苗4种。
4.3.1 滴口法
用吸管滴口,能确保100%免疫,但对大鸡场实施有些不便,目前仅适用于肉用种鸡场。
4.3.2 喷雾法
适用于设备先进的孵化室。将球虫疫苗喷到雏鸡身上,当其梳理羽毛时可把卵囊食入。此法需要大量卵囊。
4.3.3 喷料法
将疫苗均匀喷洒在饲料表面,让鸡自由采食。食欲正常的鸡均可获得免疫。此法适用于大鸡场。
4.3.4 饮水法
将疫苗均匀悬浮于水中,供鸡饮用,方法简单易行,但难以做到100%免疫,也有部分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