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体会
2013-01-24张维珍
张维珍
(长春市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吉林长春 130111)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有病毒引起的雏鸡的一种免疫抑制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以损害法氏囊等淋巴细胞为特征。它的特点是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发病日龄8~140d都有,但以20~50日龄居多。发病季节多集中在4~10月份。
1 病因分析
1.1 饲养管理
1.1.1 饲养密度过大
有的饲养者为了便于操作把本该放30(15日龄之内)只的小笼,里面放了50~70只,造成发育不良,生长不整齐,给法氏囊的发病创造了条件。
1.1.2 通风不良
有的饲养场,为了达到保温的效果不敢通风,致使舍内没有新鲜空气,或缺氧,或有氨味,技术管理人员在舍内会感到极不舒服。这是引发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极重要的因素。
1.1.3 温度过高或过低
温度过高或过低引发应激反应,进而引发该病。
1.2 免疫操作
首免在4日龄时进行,并且用强毒疫苗,这对法氏囊本身是很大伤害,并且,此时鸡雏体内还有很高的母源抗体,这种做法不科学。有人选择法氏囊苗滴鼻也是错误做法。
1.3 应激反应
比如断喙过大,球虫病,肠炎等等。
2 危害
发病后,不单是患病鸡只死亡,带来直接经济损失,最主要的是亚临床感染,产生免疫抑制,致使机体对疫苗的免疫应答降低,对其他疾病的易感性增高。
3 防控措施
3.1 加强饲养管理
对于易感日龄的鸡舍温度要稳定,以适宜为度。密度要适中,一般60 cm×187 cm的育雏笼,1~7日龄30只左右、60日龄左右18只/笼以内为宜;同时要重视通风换气,断喙时不要做疫苗。
3.2 建立有效的生物安全体系
3.2.1 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
法氏囊病毒对自然环境的抵抗力很强,一旦污染鸡场,病毒会长期存在,难以消除。所以对环境的消毒和空舍是控制法氏囊病的重要措施。要严格按照如下程序进行,即清扫→清洗→喷洒消毒→熏蒸消毒。
3.2.2 做好免疫接种
我们已连续3年使用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在鸡雏7~10日龄接种,不再使用其他法氏囊活苗,效果非常理想,即保护了法氏囊增强了机体的免疫力,又改变了传统方法免疫过多,应激过大,免疫程序不好变通的问题。如果不用此苗,使用冻干苗最好不用强毒的,免疫日龄以12~14日龄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