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瘟流行情况与防控措施

2013-01-24郭枫梅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3年12期
关键词:免疫抑制种猪猪群

郭枫梅

(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朝阳 122300)

1 流行特点

(1)流行范围广,散发性流行,以温和型、非典型猪瘟为主,很少见到以往的典型猪瘟。

(2)免疫力低下,免疫猪群发生猪瘟越来越多见。其原因是疫苗质量差,免疫计量不足,免疫程序不科学,母源抗体干扰,持续感染和先天性感染的存在,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影响及药物的影响等,故免疫猪群仍可发病。

(3)10日龄以内的哺乳仔猪,断奶前后~60日龄的保育猪发病率较高,育肥猪和种猪少发。

(4)种猪繁育障碍,妊娠40日龄感染猪瘟病毒多发生流产、产死胎或木乃伊胎;妊娠70日龄感染猪瘟病毒可产下弱仔,表现为先天震颤、皮肤发绀等,病后多于2周内死亡;妊娠80~90日龄感染猪瘟病毒时产出的仔猪,除少数发病死亡外,多数仔猪能成活6~11个月,但呈现先天性免疫耐受,形成持续性感染带毒猪,终生带毒并长期向外排毒。

(5)持续性感染,又称隐性感染或潜伏感染,这是繁殖母猪发生猪瘟的一种主要形式。母猪有一定的免疫抵抗力,不表现明显的症状,但带毒并向外排毒,可经胎盘传染给胎儿或水平传染给健康猪只,是猪瘟发生传播的重要传染源。感染后造成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使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和弱胎。

(6)混合感染与继发感染增多。由于持续性感染,仔猪先天性免疫耐受,对疫苗免疫应答低下,所以常见阳性猪群与蓝耳病、猪丹毒、猪肺疫、猪伪狂犬病、弓形虫病等混合感染,并多继发链球菌病、大肠杆病、仔猪副伤寒、气喘病及附红细胞体病等,以致病情复杂化,防治效果不佳,增大了发病率和死亡率。

2 临床症状

2.1 繁殖障碍型猪瘟

主要发生于生产种猪,其本身呈隐性感染,无明显临床症状,能通过垂直传播危害胎儿,导致胚胎死亡和仔猪的存活力下降。隐性感染的母猪和带毒仔猪的血清中猪瘟抗体的效价低于保护值;同时,带毒猪对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很弱,多次接种猪瘟疫苗后,其抗体效价仍不能上升到应有的水平。根据感染猪日龄的不同,可分为2种类型。

2.1.1 带毒母猪综合征

怀孕时感染猪瘟强毒,母猪本身不出现症状,但病毒可通过胎盘侵害不同时期的胚胎,产出木乃伊胎、死胎和弱仔。有的仔猪出生后表现精神沉郁、震颤、间歇性腹泻;有的则发生呕吐和运动失调,皮肤出现斑块,皮下水肿等,病仔猪常在2~3 d内死亡,致死率很高。

仔猪的病理变化与典型猪瘟有相似之处,但病变程度较轻,典型病变很少出现。种猪虽然不表现临床症状,但病毒可引起生殖系统病理变化,卵巢病变,卵泡结石化,并有进行性加重的趋势,导致繁殖障碍,实验室查毒检验卵巢及输卵管有病毒存在。

2.1.2 后期侵袭性猪瘟

感染了低毒力毒株的怀孕母猪所产的仔猪。仔猪出生后的一段时期内表现健康,在哺乳期内生长良好,一旦断奶后,仔猪即连续出现病状,表现为体温升高至41℃左右,厌食等,顽固性腹泻,粪便由褐色变为黄色,后期由于肛门失禁,粪便沿着后肢淌下,恶臭,病猪迅速消瘦,下腹部及耳根皮肤呈紫红色淤血。

病理变化为胃肠道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大肠段有溃疡,全身淋巴结水肿、充血、出血,部分病例肾皮质裂缝、小点状出血,膀胱粘膜呈现小点状出血。病程长多半在1月左右,自愈后易成僵猪,断奶后仔猪病死率高,成年猪死亡率低。实验室查毒检验可检出猪瘟病毒。

2.2 非典型(温和型)猪瘟

由低毒力病毒株引起,也可能发生在猪瘟免疫接种制度不健全的地区及免疫抑制性疾病较严重的猪场,主要经水平传播,各种日龄的猪均可感染,但以青年猪和肥育猪较为多见。病猪病情发展缓慢,呈散发流行,死亡率低。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不明显,病程较长,常与其他疫病混合或继发感染。

3 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

3.1 持续性感染

(1)种猪群存在带毒猪,造成仔猪胎盘垂直感染。

(2)带毒妊娠母猪所产死胎和存活带毒猪的污染。

(3)猪瘟与其他疾病混合感染。猪群在某一时期感染了高致病性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Ⅱ型、仔猪副伤寒、喘气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等。

3.2 免疫耐受和免疫抑制

3.2.1 传染性因素

猪群在某一时期感染了或体内携带蓝耳病、猪圆环病毒Ⅱ型、猪流感、猪瘟、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猪喘气病病毒等。

3.2.2 营养因素

缺乏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3.2.3 药物因素

(1)四环素类抗生素:T淋巴细胞是土霉素的靶细胞,因此,应避免长期在饲料中使用土霉素。

(2)氨基类抗生素:大剂量的链霉素等有抑制淋巴细胞转化的作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对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的转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3)糖皮质类激素:糖皮质激素有明显的免疫抑制作用,地塞米松可引起淋巴细胞死亡,减少淋巴细胞的产生,但是在临床上由于糖皮质因素有良好的消炎作用,因而被广泛使用,若使用剂量过大或长期应用,会造成难以觉察到的免疫抑制。

3.2.4 有毒物质

(1)真菌毒素中毒:霉菌毒素如黄曲霉素和赭曲霉毒素A等不仅对免疫系统有损害,使胸腺、脾脏萎缩,导致机体免疫抑制,还可抑制IgG、IgA的合成,影响抗体产生,增加猪群对猪瘟、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等敏感性,且死亡率高。

(2)重金属元素:如镉、铅、汞、砷等可增加机体对病毒和细菌的易感性。

3.3 其他

疫苗质量不高,疫苗管理不科学,饲料质量有问题,环境污染,滥用药物等均可造成免疫失败。

4 猪群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1)自繁自养,培育健康的种猪群,切断猪瘟恶性循环链。

(2)控制消灭传染源。

(3)做好平时的预防措施,做好免疫、消毒、加强饲养管理,及时进行抗体检测等方面的工作。

(4)对无猪瘟发生的猪场,抽检种猪群是否有带毒猪。

(5)对可疑发生猪瘟的猪场,超前免疫(0~70日龄),即0日龄首免,35日龄、70日龄在进行二免和三免。

(6)对发生猪瘟的猪场,封锁疫点、处理病猪、紧急预防接种、彻底消毒。

(7)净化污染猪瘟的猪场,检出并淘汰带毒种猪。

5 体会

及时掌握当前猪病的动态,做好猪群防疫保健,加强饲养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定期查毒是控制消灭猪瘟的关键,除此之外,还应坚持自繁自养,切断猪瘟传播链。

猜你喜欢

免疫抑制种猪猪群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部分地区种猪跌破2000元/头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病因、发病特点及防控措施
2020年种猪进口或创历史新高
防控猪群免疫抑制的技术措施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丹参总酚酸对大鼠缺血性脑卒中后免疫抑制现象的改善作用
猪群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