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
2013-01-24蔡林陈红张蜀
蔡 林 陈 红 张 蜀
川北医学院中西医临床医学系,四川 南充 637000
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
蔡 林 陈 红 张 蜀
川北医学院中西医临床医学系,四川 南充 637000
总结了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教材内容与课时不匹配;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中西医理论体系不同,理解认同感差;纯理论教学,脱离临床提出了从临床与科研角度向学生阐明学习中医学的必要性,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热情;中医学授课时间应该提前;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增加临床实践机会等六项具体的教改措施。以期对提高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改革
中医学是中华先贤们医药实践的经验总结,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诊疗手段和卓越的临床疗效,对人类的生存繁衍和卫生保健事业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西医高等院校开设中医学课程是我国国情和卫生保健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的重要途径。然而,西医院校的中医教学困境颇多,教学效果不好,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如何提高中医学的教学质量,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是西医院校每个中医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1 西医院校 《中医学》教育现状
1.1 教材内容与课时不匹配 目前,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最突出的问题是教材内容多,授课学时少。使用的 《中医学》教材是中医专业多门主干课程教材的缩写版,这些内容在中医院校大约要花4年时间,上课时数约在700学时左右,而中医教学在西医院校临床本的授课时间仅为l学期,总学时在70学时左右,严重存在着教材与课时不匹配的问题[1]。况且,中医理论博大精深,处方灵活多变,即使中医院校的学生学习五年后都不能完全掌握。由此可知,西医院校短短70学时左右的中医学教学,根本不可能使学生掌握中医学的知识,更不可能达到灵活运用中医理论辨证论治。因此,教材和学时的配备不合理,严重制约和影响了西医院校的中医教学。
1.2 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 尽管许多西医院校将 《中医学》设置为必修课程,然而绝大多数学生对中医学习目的不清楚,甚至认为学习该门课程的意义不大,抱着应付考试的心态听课,对所学内容不求甚解,缺乏热情和兴趣,以致出现少许学生缺课的现象。造成中医学课程如此不被学生重视的主要原因,是认为今后主要从事西医临床,在工作中不会或极少涉及中医的诊疗。即使有个别学生,开始学习中医的兴趣较浓,希望通过一学期的中医学学习就能熟练运用中医理论诊治疾病。然而,在学习中医学的过程中逐渐发现,自己既定的学习目标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实现的,于是就出现了灰心丧气、学习态度不够认真、甚至厌倦的现象。
1.3 中西医理论体系不同,理解认同感差 中医与西医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西医理论相对比较直观、易学;中医理论则相对比较抽象、难学。更何况,中医学这门课程一般安排在第3学年进行,这时学生已经较全面地接受了西医理论,形成了较稳定的现代医学思维模式,学习中医学时常有先入为主的思想,习惯用西医理论来套看中医,如将西医的 “肺”与中医的 “肺”、西医的 “肝”和中医的 “肝”进行对等,对 “肝主疏泄、肝藏血”等中医脏腑生理功能理解起来难度较大,进而认为中医是 “伪科学”,否定中医学的科学性,其理解认同感比较差。[2]
1.4 纯理论教学,脱离临床 中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科学,理论只有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升华,才能体现出理论无穷的价值。然而,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只注意理论教学,忽视了临床实践,中医见习及毕业实习早已取消;教师只是完成课堂理论教学,学生缺乏运用中医理论去诊治疾病的学习和锻炼,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只能死记硬背,这样学到的知识是 “死”的,不能运用中医理论去诊治疾病,严重的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 西医院校 《中医学》教学改革的措施
2.1 阐明设置《中医学》课程的必要性
2.1.1 临床需要 目前门诊使用中成药的概率,西医各科并不低于中医各科,中成药已广泛被西医临床各级医师使用。西医临床医生也应用中成药来治疗疾病主要是因为他们在临床工作中深刻体会到中成药可以弥补西药的不足,中西药配合使用能大大提高临床疗效。因此,西医院校设置中医学这门课程是临床工作的实际需要,而且必须重视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使未来的西医专业人员在学习西医知识的同时,也兼学中医知识,为他们在日后临床工作中使用中医药知识打下一个坚实基础。[3]
2.1.2 科研需要 有调查结果显示,在医学科研领域,有许多西医从事中西医结合的科研工作,其中高级职称者最多。这表明,高级职称者在努力带头从事中西医结合的科学研究,而且许多中、初级人员也在努力跟上。而要从事中西医结合科研工作的前提,对于西医工作者而言,首先就要懂得中医。因此,西医院校设置中医教学也是科研工作的需要,为有志于以后从事中西医结合科研工作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研究、发展的基础。[3]
2.2 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热情 在正确认识西医院校设置 《中医学》这门课程的必要性后,可以让学生明确学习中医学课程的目的。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不是让学生达到精通中医理论的程度,而是在掌握现代医学理论的基础上能灵活恰当地运用中医方法治疗疾病及开展科学研究。具体有三方面:首先是西医专业学习中医学,可以为以后的临床工作多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其次是可以运用扎实的现代医学知识研究中医的本质,促进中医与现代医学的结合,推动中医发展;其三是通过研究中医,可以推动现代医学的进步。这样,就能够提高学生学习中医的思想认识,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中医学的兴趣。
2.3 授课时间宜提前 在西医院校,中医学课程大多安排在大学三年级。此时西医的基础课都已经学完,学生已经形成了固定的西医思维模式,加之中医理论本来就抽象深奥,使学生感到难懂、难学、难记忆,进而失去了学习兴趣,没有积极性。西医学校中医学这门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联系不大,不受其他课程制约,可尝试将课程提前至第一学年。主要是可以避免现行中医课安排在3学年学生学习西医后,再学中医,脱不开定势思维,总要利用西医的思维来理解中医,这样是不利于掌握中医整体思维和辨证论治的方法。
2.4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4.1 改进教学技巧 中医学这门课程中需要记忆的内容比较多,要想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并熟记这些知识点,教师必须在上课技巧上多下功夫。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趣味教学方法帮助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中药学教学中,“穿山甲王不留,妇人吃了乳长流”等,这些趣味教学方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加深了理解、记忆。又如在方剂教学中,汤头歌诀也时因拗口难以掌握,而形象的趣味记忆法可以化难为易,如小青龙汤,可记为“少将为妈甘心下跪”,其中少 (为白芍)将 (为干姜)为(为五味子)妈 (为麻黄)甘 (为甘草)心 (为细辛)下(为半夏)跪 (为桂枝),通过运用趣味法记忆,使中医学中枯燥的理论、概念变的生动有趣,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
2.4.2 增加实验教学 中医是实践医学,应该增加实验教学的方法,来丰富和发展教学手段。通过实验教学,能够使中医学中原本抽象、深奥的知识变得直观、易懂。如脉诊,理论看似简单,实质上是最难学、最难懂的。因此,必须要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而且要细心揣摩、研究才能掌握。通过脉象模拟手实验教学,能够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切脉方法,训练切脉技能,体会常见脉象的指感特征,使之能在短时间内掌握中医常见典型脉的诊脉技术。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中医教学中脉诊的难度,能够较大幅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2.4.3 运用多媒体教学 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感官功能,直观而又生动地把疾病的临床症状及诊疗方法等等,系统地传授给学生。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想象力,引导他们多动脑,勤思考,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合记忆。这种形象生动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对中医理论比较枯燥、难以理解的看法。比如舌诊教学中,我们把临床上收集到的各种典型的舌像一一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4]
2.4.4 运用病案教学法 病案教学是一种医学实践教学方法,能将中医学课堂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在中医学教学中利用病案举例讲解疾病,利用病案引导学生对病案进行诊断及治疗,使学生学会如何进行临床思维,能提高学生辨证论治的能力,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和临床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5]
2.5 优化教学内容,充分理解教材精髓 在授课学时没有办法增加的情况下,只有优化教学内容,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首先,要根据教学基本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删减,对各个部分的学时数进行适当调整。着重讲解中医基础理论部分,中药、方剂、针灸、内科的学时数可适当减少学时。授课过程中一定要保持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和完整性,始终贯穿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两个基本特点。其次,针对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重点精讲与本专业有密切联系的内容。如临床医学专业,侧重于讲解四诊技能和辨证处方规律,让学生理解从中医学角度该如何去诊断和用药。
对于授课教师,一定要深刻领会教材精髓,传授最简单、最实用、最有效的知识;要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去解释晦涩、抽象的中医概念;要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横向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要结合现代中西医结合的新进展及解剖、生理、病理知识去进行分析、阐述,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学习、理解中医学。
2.6 增加临床实践机会 中医教学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必须强调恢复和加强临床实践这一环节,改变目前只学理论,没有实践,理论与实践严重脱离的倾向。在临床见习和实习过程中,由学生自己收集病史、分析、处方,然后由带教老师点评,指出学生的不足。让学生了解中医的理、法、方、药在临床中是如何一线贯穿的,逐渐让学生掌握中医辩证论治的规律和方法。这样,中医学的应用对同学们而言不在是遥不可及,从而更坚定了要学好中医学的信心,激发学习中医学的兴趣,这样就能提高教学质量。
[1]武文慧,彭树良.中医学教学目标定位探索 [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4):83-84.
[2]郑学宝,王伯章,刘强.如何深化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改革 [J].中国中医药,2005,3(6):46-47.
[3]周阿高,夏翔,丁玉熊等.西医院校开设中医学课程的必要性研究[J].中医教育,1999,18(6):18-20.
[4]廖伯年.谈谈西医院校的中医教学[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7,22(4):403-405.
[5]林霞,金波,谢英等.“PBL一案例一传统整合教学法”在临床法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0,25(4):390-393.
R-0
A
1007-8517(2013)14-0046-02
2013.05.12)
川北医学院教改课题资助(课题编号:11-06-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