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期妇女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研究进展
2013-01-24黄萍
黄 萍
(广西钦州市妇幼保健院,广西 钦州 535000)
产褥期妇女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研究进展
黄 萍
(广西钦州市妇幼保健院,广西 钦州 535000)
产褥期指的是胎盘娩出后直至女性全身器官(乳腺除外)恢复至未孕状态的这段时间,一般需要42d。女性身体各个系统在此期间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产妇角色也发生了变化,产后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受到身体、心理、社会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为提高女性产褥期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需要采取多种干预措施。
产褥期;妇女;健康状况;生活质量;研究进展
子宫随着宫内膜再生和宫体纤维恢复而收缩,42d后可恢复至未孕时的大小[1,2];同时阴道腔黏膜皱襞再生,紧张度得以恢复,盆地肌肉和筋膜开始恢复弹性;乳房也在神经体液调节作用下开始分泌乳汁;孕期增加的心排血量和血容量在产后3周内恢复孕前状态;胃肠肌张力和蠕动下降,加之产褥期产妇多卧床休息,活动量较小,盆底肌和腹肌比较松弛,极易发生便秘;膀胱在分娩时受压易引起黏膜水肿,肌张力下降,会阴伤口疼痛,产妇易发生尿潴留[3];产褥期产妇体内孕激素和雌激素水平恢复至孕前水平。本文就有关产褥期妇女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研究情况详细报道如下。
1 产褥期产妇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1.1 产褥期存在的生理问题
产褥期产妇经历分娩压力之后,精力消耗过大,身体非常虚弱,而身体各个系统在此期间开始恢复,可以说此时产妇经常会感觉精疲力尽,需要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精心的护理。以前,大家认为“坐月子”不能通风,要戴帽穿袜盖被等,禁食蔬菜水果等生冷食物,不可洗头洗澡等,严重影响产妇身体健康[4]。产褥期虚弱的产妇极易发生以下并发症:①恢复不良:子宫恢复不佳、恶露时间延长或异常、便秘、痔疮、尿潴留;②感染:阴道炎、外阴炎、盆腔炎、子宫内膜炎、附件炎等;③其他:晚期出血、贫血、休克、中暑等。这些并发症若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生殖系统的正常恢复路径,还会导致后期子宫脱垂、不孕、盆腔炎症、产后出血等,严重者可能导致产妇死亡[5]。WHO曾报道部分发展中国家产褥期的产妇死亡比例高于孕期和产期的死亡比例之和。其中产后出血占死亡原因的第一位,每年约有15万女性死于产后大出血,90%以上发生在分娩后4h内[6]。我国此项调查结果表明产妇死亡原因中54%为产后出血,其中产褥感染发生率为5.1%[7]。
1.2 产褥期存在的心理问题
产褥期妇女雌激素水平下降,社会角色转换为母亲,心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怀胎十月经历妊娠和分娩的艰辛痛苦之后,新的生命降临,产妇心理上一时不能接受,甚至会感到迷茫。同时各种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因素都会影响产妇的心情。产妇还会担心婴儿的生长、家庭经济负担、产后康复情况等[8]。在偏远农村地区,婴儿性别差异也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妇女情绪。有研究表明生男婴的妇女神经症筛选得分低,SCL-90因子分接近正常范围;而生女婴的妇女神经症筛选评分较高,SCL-90因子分与正常水平差异显著(P<0.05)。另外生女婴的妇女产后抑郁因子分很高,其中一半以上妇女觉得前途迷茫,表现出沮丧、焦虑的情绪[9]。这些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负面心理情绪同样会严重影响妇女产褥期的健康和生活,同时还会抑制乳汁分泌,甚至造成精神障碍。研究表明产后1年是妇女精神疾患高发期,与未孕女性相比,精神疾患危险程度提高至20倍以上[10]。又研究表明情绪浮躁的发生率约为30%~75%,是一种常见的产褥期精神障碍;育龄妇女中产后抑郁发病率约13%,年龄小的初产妇发病率可高达26%,这类抑郁通常在产褥期内发生,需要专家进行干预治疗。产后神经病是最为严重的精神障碍,发病率较低,约0.1%~0.2%,需要住院进行治疗[11]。因此,产褥期妇女的心理健康一样非常值得大家重视。
2 产褥期产妇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情况
近些年来,人们开始研究产褥期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于是,健康不再只用发病率或病死率来衡量,而是增加了更多的概念。生活质量也被用作反映人们生活状况的一个指标,包括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其中自然方面指产妇的生活环境,社会方面包括文化、卫生、教育、服务、治安等多方面。它也是个体或群体自身对生理、心理、社会的良好生活适应状态的综合感受指标,通过幸福感或满意度等来表示[12]。
李向云通过回归分析方法初步探讨了影响产褥期妇女生活质量的因素,结果显示产褥期妇女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非产褥期妇女。齐玉梅等研究了不同访视方式的妇女生活质量有显著区别,其中电话和家庭访式结合的产褥期妇女生活质量最高[13]。目前,我国产后保健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偏远地区的基层卫生机构还是不能提供完整的产后服务,2003年我国城市妇女产后保健只达到了46.5%~71%,平均产后检查2.1次,农村妇女产后保健率更是低至40.5%~61.5%,平均检查2次[14]。另外我国产后访视率也相对较低,访视次数偏少,访视时间安排和访视技术均不成熟,加之健康宣教和宣教力度欠缺等诸多因素,导致我国产褥期妇女营养保健知识匮乏、保健水平低下、保健意识更是薄弱。产科医护人员也因为精神疾病诊断知识的缺乏而经常不能及时发现产妇的精神疾患,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机。以上这些都是我国目前产后保健所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大大影响了产褥期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3 讨 论
产褥期妇女身体各个系统变化非常大,虽然属于生理范畴,但因子宫内存在的创面,乳腺分泌旺盛,护理不当极易发生感染等[15]。产褥期需要严格注意卫生,加强护理,使身体尽快恢复。经过临床及实验研究证明为保障产褥期妇女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营造良好的休养环境,注意卫生,勤换衣服和被褥等,保持室内通风;②注意情绪变化:经历了妊娠和分娩的激动、紧张情绪,产妇精神压力很大,需要采取措施尽量放松,释放压力;③饮食:分娩时产妇体力消耗过,身体内各器官都处在恢复期,产妇的肠道消化能力却下降,同时还需分泌乳汁喂养新生儿,因此饮食营养尤为重;④警惕产褥期发生尿潴留;⑤产后检查:定期进行检查,观察子宫复旧程度以及恶露变化情况。若合并有感染,恶露有臭味、子宫有压痛感,应进行抗生素治疗控制感染[16];⑥推荐母乳喂养,并进行正确哺乳指导。按需哺乳,产后24h内,每1~3h哺乳1次。产后后1周是母体分泌乳汁的过程,哺乳次数应加大,下奶后一昼夜应哺乳8次左右。最初哺乳时间只需3min左右,以后逐渐适当延长。让新生儿吸空一侧乳房后,再吸吮另侧乳房;⑦产后适当活动,进行锻炼,有利于子宫加快收缩和恢复,帮助腹部肌肉和盆底肌肉尽快恢复张力,恢复持健康的体形,有利于产妇身心健康。当然产后适当休息也很重要,休息时最好侧卧,尽量少仰卧。产后12h可坐起并下地简单活动。查后24h可以不用器械做一些简单的锻炼。如俯卧运动、仰卧起坐、仰卧屈腿、仰卧抬腿、会阴部和臀部肌肉收缩运动等[18]。综上所述,产褥期妇女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受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且目前我国产妇保健状况不够令人满意,我国已经开始着手这方面的研究,也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还有更多有待研究的课题亟待解决。产褥期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除了影响产妇自身之外,还严重影响到整个家庭乃至社会的人民素质,因此,大家要引以重视,积极参与产褥期妇女保健的工作。
[1] 张颖.产后访视的现状及展望[J].中国妇幼保健,2008,16(23):2237-2238.
[2] 齐玉梅,王生峰.产后访视提高产褥期妇女生活质量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7):2441-2442.
[3] 丁郭平.产褥期妇女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7):210-211.
[4] 张旭琴.产后访视对母婴健康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 9(4):835-836.
[5] 蒋智君,卿娟.助产士家访对产妇产褥期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9):183-184.
[6] 温大翠,李清文,李慧玲.产褥期深静脉血栓患者心理现状分析及护理对策[J].西部医学,2010,22(4):771-772.
[7] 张淑艳,高海英,张继青,等.心理干预对产褥期精神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学与哲学,2011,32(11):62-63.
[8] 白薇.健康教育对产褥期妇女恢复和生活质量效果体会[J].中外医疗,2012,31(20):143.
[9] 王立芳.产后康复治疗和保健的重要性[J].中外妇儿健康,2011, 19(3):136.
[10] 侯永梅,胡佩诚,张咏梅.初产妇产褥期的生活质量评估及影响因素[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8):1143-1144.
[11] 付小丽.探讨产褥期妇女的康复治疗[J].医学信息,2010,23(12):3589-3590.
[12] 何宝云,马岚,李平.浅谈产褥期妇女康复治疗及合理营养[J].医学信息,2011,24(7):4815.
[13] 高珊.护理健康教育在社区产妇产后保健中的意义[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10):338-339.
[14] 聂晓霞,张保红.产后康复按摩对产后护理质量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17):83-84.
[15] 高兰英.产后康复按摩260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咨询,2011, 3(1):116.
[16] 谢晓璇.产后康复干预措施对产后康复的促进作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3):113-114.
[17] 万春花,徐爱萍,成晓燕,等.产后康复干预措施对产后康复的影响研究[J].当中国妇幼保健,2010,(25):3705-3706.
[18] 蒋蕾,颜春荣,林艳,等.影响产后康复理疗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1034-1035.
R714.6
A
1671-8194(2013)11-00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