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分析

2013-01-24张瑞明耿喜娥

中国医学创新 2013年21期
关键词:胃肠道胃肠肿块

张瑞明 耿喜娥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以往多归为平滑肌肿瘤。Mazur等于80年代首次提出,GIST起源于胃肠道间质细胞(Cajal cell),后来,Miettinen又将其定义为原发于胃肠道、大网膜和肠系膜的梭形细胞或上皮样细胞的间质肿瘤,是一种具有恶性潜能的非定向分化的消化道间叶性肿瘤[1-2]。本文旨在探讨胃肠道间质瘤16层螺旋CT的影像学表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06年9月-2011年12月的25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男17例,女8例,年龄45~82岁,均在40岁以上,平均63.5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并且有较完整的CT资料。本组病例以上腹部不适就诊者14例,腹胀及腹部隐痛2例,呕血3例,恶心呕吐4例,查体发现2例。

1.2 检查方法 CT扫描机用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16。让患者仰卧位,由肝脏顶部到会阴水平连续螺旋扫描,管电压、管电流分别为120 KV、160 mA,层厚5 mm,准直器宽1.5 mm,进床速度24 mm/s。

2 结果

2.1 CT表现 CT可清晰显示间质瘤的三种生长方式:腔内型、腔外型及哑铃型[3]。良性胃肠间质瘤多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缘清晰,周围脂肪间隙清晰,良性肿块平均大小约3.1 cm×4.4 cm,平扫可见肿块多为等密度,强化后可见均匀强化;较大的大于5 cm的肿块的中心可见液化坏死区,但对周边的组织器官是挤压性的改变,强化后可清晰显示肿瘤的边缘。恶性胃肠间质瘤多为不规则形或分叶较为明显,边缘模糊,周围脂肪间隙显示不清,强化后见不均匀强化,肿瘤中心多见液化坏死区域,肿瘤对周围的组织器官是明显的侵犯,肿瘤的大小2 cm×3.2 cm~18.5 cm×8.6 cm,平均7.0 cm×6.3 cm,且腔内型生长的肿块边缘容易形成溃疡.本组病例中胃间质瘤16例,肠道间质瘤9例,以胃部发生最高,占64%。

2.2 手术病理与CT诊断结果对比 25例患者经CT诊断后,均进行病理检查,可见胃肠道间质瘤多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组成,以梭形细胞为主[4]。排列呈漩涡状或栅栏状.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CD 117均为阳性;CD 34 18例为阳性,7例为阴性,符合胃肠间质瘤的病理改变,与CT诊断的符合率为100%。

3 讨论

3.1 GIST的临床特点 食道至肛门的胃肠道均可发生GIST,包括网膜、肠系膜、腹膜及后腹膜等,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非上皮性肿瘤[5]。GIST的生长特点是悬垂式,多数肿瘤局限。多为单发,恶性间质瘤的转移方式多为血行转移,转移部位多见于肝脏,依次是腹膜、网膜,淋巴结转移少见[6]。GIST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人群总发病率为14.5/100万[7]。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腹痛、腹胀、腹部不适、腹部肿块、呕血、便血、偶伴发热等。肿瘤好发生于胃部,本组资料大部分与文献一致。

3.2 GIST的影像学表现 (1)胃肠间质瘤的不同CT表现主要依靠其大小、侵犯范围及发生的时间。胃肠间质瘤多为孤立的,边缘清晰的软组织肿块。胃肠间质瘤为富血供肿瘤,CT增强可清晰显示肿瘤内的血管和肿瘤的供血动脉。本组资料可清楚显示肿瘤实质部分动脉期、门脉期强化呈现递增的趋势,平衡期强化未见明显减退,延迟期稍有减退。由于肿瘤内的血供不足,肿瘤内部很容易发生坏死、液化、囊变,表现为不规则的低密度区域,另钙化比较少见。可有肝、肺及腹腔淋巴结转移。(2)较小的胃肠间质瘤成息肉样外观,多在做CT扫描或内窥镜是偶然发现,内窥镜在诊断小的胃肠间质瘤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CT增强扫描显得极为重要,强化后可见小的胃肠间质瘤呈现明显均匀强化,边缘清晰。小的息肉样的胃肠间质瘤大多为良性。(3)本组25例患者的CT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相符合率为100%,这说明,在胃肠间质瘤的诊断上CT基本就能明确诊断,但是一定要注意胃肠间质瘤恶变的征象,比如瘤体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内见大片坏死区域,强化后边缘明显强化,周围组织器官侵犯,可见增大的淋巴结以及腹腔积液等。

总之,GIST可做的影像学检查较多,如X线,B超,CT,MRI以及内窥镜检查。但螺旋CT有良好的组织对比度,是GIST最常用和最有价值的检查手段之一。同时CT检查有以下诊断及治疗价值:(1)明确向腔外生长的肿块与胃壁的关系及生长方式;(2)了解肿块的大小、形态、范围及边缘轮廓,为手术方案的制订提供可靠依据;(3)判断肿块是实性还是非均质性及有无液化坏死、钙化;(4)了解胃壁与肿瘤的解剖关系;(5)明确肿块对周围组织器官的挤压、浸润及是否存在远处转移。另CT检查尚可弥补内镜和消化道造影对胃肠腔外型间质瘤诊断的不确定性。

[1]戴瑜珍.胃肠道间质瘤病理特征研究进展[J].安庆医学,2006,1(1):47-48.

[2]Miettinen M,Lasota J.Gastrointetinal stromal tumors-definition,clinical,histological,immunohistochemical,and molecular genetic feature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e[J].Virchows Archiv,2001,438(1):1-12.

[3]北京医学会普外科专业委员会.北京市23所医院2000年至2004年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诊治情况的调查和回顾性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47-49.

[4]Nilsson B,Bumming P,Meis-Kindblom J M,et al.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The incidence,prevalence,clinical course,and prognostication in the preimatinib mesylate era:A population-based study in western Sweden[J].Cancer,2005,103(4):821-829.

[5]方松华,罗叶旋,孟磊,等.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2,21(4):280-282.

[6]唐业斌,王辉,黄建军,等.胃肠道间质瘤的MSCT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24(9):1438-1441.

[7]顾雪梅,盛剑秋,孙曦.腔外型胃肠间质瘤的螺旋CT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8,18(9):1029-1032.

猜你喜欢

胃肠道胃肠肿块
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胃肠外科患者临床效果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1例并文献复习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前行胃肠减压的影响
柘木提取物对胃肠道肿瘤的抑制作用
胃肠病糊上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