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下的《健康评估》课程建设探索

2013-01-24郭晓娜刘现辉

中外医疗 2013年34期
关键词:健康评估评估课程

郭晓娜 刘现辉

1.黄河科技学院,河南郑州 450063;2.河南省中医院,河南郑州 450002

1 背景

课程建设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最重要的教育教学基本任务之一,是教学改革的核心。 随着健康观念和现代护理模式转变,为护理对象提供高质量的“以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指导”的系统化整体护理已广泛开展。

健康评估是护理程序的首要环节,“没有正确的健康评估,就没有正确的护理诊断、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1]”。 作为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健康评估》 是衔接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护理专业知识的桥梁,学习效果直接关系到临床护理课程的学习。 由于受诸因素制约,目前尚存在不如意之处:课时紧、内容多、难度大;教材实用性有待提高;跨学科知识联系不紧密;教学与临床脱节等。针对以上情况,在对国内外相关专业及课程深入调研基础上,该院汇集了护理及临床专业背景的教师共同参与到课程建设中,通过实验、比较分析、综合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系统、科学的探索《健康评估》课程建设的模式,取得满意效果。

2 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

从教学资源(课程设置目标和教学目标、教材建设和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实验指导、实践教学硬件建设、网络资源建设等)、教学团队、教学工作(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和评价等)等方面深化课程建设。

2.1 教学资源

2.1.1 课程设置目标和教学目标 坚持“融培养学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一体,融素质教育与业务培养为一体,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的教学思想为指导,强调课程建设对转变教育思想,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改革所起的作用。 要求学生能运用交谈技巧采集护理对象的健康史,独立、全面、系统地进行身体评估、心理和社会评估、掌握心电图机操作、熟悉正常心电图和常见异常心电图、正确进行标本采集、整理分析健康资料并选择相应的护理诊断、正确书写护理文书,为学习专业课程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教学活动和临床实践,帮助学生认识护士价值,为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的专业信念、知识与技能基础。

2.1.2 教材建设和教学内容 选用由河南科技出版社出版、 王荣俊主编,该院教师参编的针对高职高专医学专业的《健康评估》规划教材。 该教材切实体现学科培养目标以及发展的需要,增加了实用性和可读性,在学时匹配上亦符合课程计划要求。

为充实教学内容,参阅教研、教改论著,查阅健康促进、健康教育知识,对健康评估相关知识进行更新。 除护理诊断与思维相关知识的学习需求仅48.00%外, 其他方面的内容学习需求率均在60.00%以上, 功能性健康型态评估的学习需求排第1 位,占86.67%。 护理人员对功能性健康型态评估、体格检查操作技能、健康评估整体知识、心电图识别、体格检查理论知识五大模块的学习需求均高于健康评估记录、问诊、实验室检查结果识别、护理诊断与思维四大模块[2]。 授课时,教学内容体现护理专业特点。如:①适当增加对功能性健康形态评估、心理与社会评估内容。增加压力和压力应对评估、人际交往能力评估、情商评估等心理评估内容,增加人文关怀、伦理判断、病人权利、多元文化与文化休克等社会因素的评估。 ②适当减少身体评估学时,强调典型临床体征的表现及技能操作, 突出与疾病诊断及护理工作直接相关的内容。 ③减少影像学和心电图检查课时,护理人员能配合医疗人员观察、判断病情,作出合理护理诊断即可,更符合教学目的。 ④强调实验室检查常用检查项目标本的留取及注意事项,更能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⑤护理诊断部分可考虑在相关章节授课结束后,以临床病案或医院见习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

2.1.3 教学大纲和实验指导 结合护理教育特点进一步修订教学大纲:遵循符合教学计划要求;处理好科学性与思想性以及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关系;结合科学体系和教学法特点,建立严谨的学科体系;既要相对的稳定性,又要不断更新等原则。 《实验指导》实用性强,每项检查有目的要求、方法、器材、时间、内容、评分标准及报告等。 启发学生对临床护理问题的思考,强化学生临床知识和技能。

2.1.4 实践教学硬件建设 继续秉承理论与实践并重原则, 保证实践环节专项资金用于教学设备和基本技能训练用物购置、教师进修学习,保证实验室环境、配套设施的建设、实验用具完全满足专业教学和综合实训需要。 建立护理实践教学中心,可供技能训练的模拟病房和具有多媒体教学功能的技能实训室、 心肺模拟实验室。 临床实践环节依托教学实训、实习基地,良好的科研氛围和条件,先进的整体护理工作模式、丰富的病例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评估技能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条件。

2.1.5 网络资源建设 建立以校园网为平台,《健康评估》 课程为载体,丰富网络资源,完善资源库建设。 及时将课程内容更新,提供理解课程所需的相关链接。 网络资源具备的学习、讨论交流、考试测验、结果分析等功能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2.2 教学团队建设

打造专兼结合、双师素质突出、结构合理、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优秀教学团队。 成立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并组织实施。 加强师德建设,引导教师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鼓励教师外出进修、参加学术研讨会、攻读学位或出国做高级访问学者,更新教育理念,深入教学改革。 加强医护间的学习,注重课程间的交叉和融合,分工明确,个人教学内容少而精,团队相互沟通协作。 实现“传、帮、带”相结合,促进青年教师发展的“导师培养计划”,使其尽快掌握教学水平、学术进步和科研钻研方法。

2.3 教学工作

2.3.1 教学方法和手段 理论教学中,采用:①多媒体式:根据授课内容(如面容、呼吸音、心音等)发挥多媒体优势,使课堂教学直接延伸到临床第一线,在有限时间提供更多、针对性更强的教学资料。 摆正教师与课件的位置,适度使用多媒体技术,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3],使学生当堂消化所学,也便于做笔记复习。 ②直观式:借助实物、挂图、标本模型、动作等具体形象教学,调动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和记忆[4]。 如在讲解体表标志、叩诊手法时,请学生配合,边讲边演示动作要领;用心脏模型体现心电向量环的空间立体性及心电轴方向; 让学生互听心音,体验第一、第二心音区别。③启发式:引用具体情景或案例,学生思考后再引入所讲授部分的知识点,鼓励通过物理、化学、生活经验等知识促进学习迁移。 如可借用吹气球的情景,更容易理解肺泡呼吸音的肺泡张弛时间关系。 ④案例式: 理论结合实际,利用适时的、适度的提问引出案例。 实验室检查学习中,利用化验单,结合病人健康史、身体评估和其他辅助检查资料,养成严谨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⑤角色扮演式:暂置于他人的社会位置,增进角色理解,更有效地履行自己角色。 如在健康史采集学习中,进行患者、护士、家属等角色扮演,教师进行指导。 临床见习时,模拟护士角色,收集病人的一般情况和病史,进行查体、提出护理诊断、了解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 ⑥模拟讲课、专题讲座等组合式:实行“教与学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建立 “以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的新型创新教育教学方式。 让学生设计、执行,重视学生需求,适应个性化发展。 ⑦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教学:与医院合作进行课程开发, 根据岗位工作需要选取内容,以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的理念,体现“教、学、做”一体化[5]。 打破技术理论与实践知识的界限,把两类知识整合到统一的课程内容中。 ⑧自学式:根据难易程度进行自学,如《护理学基础》课程中已涉及过的内容(发热、腹泻、血压等),培养学生理解、运用和终生学习能力。

实践教学中,如何体现课程特性和应用学科的本质特点,科学合理组织安排至关重要:①设计教学大纲:及时编写适应课程教学改革需要的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指导,提供参考书目,让学生接受最新相关知识的系统教育。 ②优化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比例达到总学时比例的50%, 按照有利于提高学生健康评估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原则确定内容。 在掌握经典的、常规的身体评估方法的同时,注重服务对象的健康资料采集、心理和社会的全面评估,突出人文学科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体现以“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理念。 ③改革教学模式:严格指导教师遴选制度,缩小示教和分组规模,按“评估-计划-实施-评价”组织教学。 采用多媒体技术、心和肺检查模型、利用模拟病房和病人等方法设立临床实践模拟教学环境,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④增加实践技能培训:将实践技能作为课程学习最基本的要求,做到熟练、规范。 利用业余时间开放模拟实验室,学生自我管理,教师负责指导。 ⑤增加设计性、综合性、自选性实验:在掌握健康评估基本技能的基础上, 增加全面评估、 与健康教育有关的实验,以小组为单位,针对典型病例,设置临床情境。 如在进入医院或社区前,让学生针对某一病例或围绕某一健康主题,设计宣传卡,要求美观、新颖、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审美、设计等方面的能力。 ⑥发展第二课堂:有计划地开展护患沟通比赛、心电图操作比赛、到社区服务中心及养老院进行社会、家庭评估,扩大实践教学场所。 加强“医学生假期社会实践项目化运作”管理,调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实现实践成果的量化管理,以“学分”方式,记入学业成绩。 ⑦临床见习和实习:精心安排教学医院,制定目标、内容及带教方法,完成护理病历书写。 带教认真批改作业,并及时反馈存在的问题。

2.3.2 考核方式及评价 有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教法、学法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考核方式[6]。 改变一张考卷定乾坤,考前要求指重点、划范围、押题的现象,建立完整的考试体系。 除笔试外,还有病例分析、专题设计、床边评估、健康评估表设计,采用口试、笔试、技能操作考核相结合,考核场所不仅在模拟病房,还到医院、社区、家庭,主要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独立工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客观思维能力,涵盖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等方面,使考核全面化综合化。

3 结论

在《健康评估》课程建设改革的实施过程中,以体现职业能力为核心,发展综合能力为目标,坚持“体现整体、突出护理、强调实践、培养能力”原则,引进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教育技术,涵盖课程目标、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考核评价等方面,为培养具有从事护理工作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 独立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 人文素质好、有一定发展潜能的应用型高等护理人才奠定基础。

[1]蔡小红.高职护生健康评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5(16 上):84-85.

[2]刘晓芳,胡艳宁,龙秀红,等.护理人员健康评估教育现状及需求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9,24(23):11-13.

[3]成少利.多媒体在医学教学中运用的优势与弊端[J].西北医学教育,2005(4):394-396.

[4]徐泽宇.直观教学法在《诊断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和应用[J].医学研究杂志,2006,35(2):79-80.

[5]蔡小红,闻彩芬.基于工作任务的健康评估项目课程设计与效果分析[J].护理研究,2010(35):88-89.

[6]范慧芳,杨丽洁.《健康评估》课程多种教学方法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9(24):58-59.

猜你喜欢

健康评估评估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转型背景下健康评估核心课程教学改革与思考
不同生源学生《健康评估》课程考试成绩分析
护生临床应用健康评估知识的调查分析及改革思考
中职健康评估情景教学类型及要求
评估依据
最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