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典型川崎病早期误诊分析

2013-01-24倪盛杨洪秋云

中国民间疗法 2013年3期
关键词:麻疹败血症川崎

倪盛杨 洪秋云

(福建省安溪县医院,362400)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称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小儿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自1967年由日本的川崎富作首次报道以来,世界各地均有报道。该病是一种儿童急性自限性疾病,其基本病理改变为全身性血管炎,主要侵犯大、中血管,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是其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达20%~25%,其中尤以冠脉瘤和冠脉狭窄最为严重,可导致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和猝死。川崎病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儿童获得性心血管病的主要病因,是儿科常见的后天性心血管疾病之一,在我国该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由于早期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容易造成误诊。现将我院2001~2010年间收治的30例川崎病早期误诊病例进行回顾性报道分析如下。

一般资料

2001~2010年收治并最后确诊的不典型川崎病人共30例,男20例,女10例;发病年龄5个月~10岁,平均2.7岁;年龄<1岁4例,1~4岁20例,>5岁6例,4岁以下占全部病例的73%。被误诊情况:支气管肺炎6例,上呼吸道感染12例,败血症10例,麻疹2例,咽结膜热1例,猩红热3例,颈淋巴结炎4例,病毒性脑炎2例。

诊断标准:①发热5d以上。②多形性红斑、皮疹。③双眼结膜充血。④口唇皲裂,杨梅舌。⑤指趾端脱屑。⑥颈淋巴结肿大。条件具备5项即可确诊,或具备4项同时有冠状动脉改变,亦可确诊。

治疗与转归

入院后常规给予抗炎、抗病毒治疗,确诊后全部病例均给予阿司匹林(30~50)mg/kg·d口服,热退后改为(3~5)mg/kg·d口服,疗程6~8周。23例加用静脉丙种球蛋白。全部病例均在加用阿司匹林及静脉丙种球蛋白后次日体温下降,获痊愈出院。有10例发生冠状动脉扩张,另20例在第2周、第4周、第12周、1年时随访均未见冠状动脉扩张。

讨论

川崎病是全身性小血管炎症,近年报道发生率增加,不典型病人占15%~20%,给临床诊断造成一定的困难,初期误诊率达60%~70%。本文30例病例中误诊为败血症10例,猩红热3例,麻疹2例,咽结膜热1例。根据本资料,我们认为误诊的主要原因和教训有:①川崎病早期可以其他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较特异的典型症状出现较晚,易造成误诊。②基层医生对川崎病认识不足,一旦发现持续高热、血象高及明显的呼吸道表现易考虑败血症、肺炎等,询问病史不详,体格检查不全面,对一过性皮疹及颈部淋巴结肿大没有足够认识,而漏问漏查阳性症状和体征是造成漏诊的主要条件。③对于川崎病的皮疹形状经验较少,易误诊为猩红热、麻疹等,没有掌握川崎病眼结膜充血、无分泌物这一主要鉴别点。④由于本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而缺乏特异性实验室诊断指标,临床医生生硬地参照确诊标准,在早期症状不典型时易考虑常见病而导致误诊。⑤病程短,症状、体征不全,诊断标准不足,小婴儿症状不典型等也是误诊的原因之一。⑥滥用激素。基层医院当出现高热持续不退、不明原因的情况下易应用激素,可能出现体温下降、皮疹减轻的情况,掩盖了本病的主要体征。最近美国心脏病协会的专家提出一项新的指导性规则,用来帮助临床医师诊断不完全性川崎病:患儿不明原因发热≥5d,仅符合2项或3项川崎病主要临床特征,应警惕不完全性川崎病可能。对那些不明原因发热5d以上,并伴有川崎病主要临床表现中任何一项的儿童,均需与川崎病进行鉴别诊断。

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基层的广大医师对不典型病人初期2~3d但没有川崎病诊断标准中主要症状的病人,尤其是持续高热病人,要提高警惕,想到川崎病的可能,及早做心脏彩超及辅助化验血沉、CRP等,以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避免产生心血管并发症,以提高我国儿童的健康水平。

猜你喜欢

麻疹败血症川崎
微软进军“工业元宇宙” 川崎要用HoloLens设备制造机器人
探讨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早产儿医院感染败血症早期诊断意义
川崎病的研究概况及诊断治疗进展
伴急腹症的川崎病儿童临床分析4例
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在识别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警惕:全球每五名死亡者中就有一人死于败血症
美国新增60例麻疹病例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周围的人没有患麻疹,为什么还要给儿童接种麻疹疫苗呢?
Trouble in Disney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