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尖放血治疗目赤肿痛100例
2013-01-24陈永学
陈永学
(山东省安丘市人民医院,262100)
目赤肿痛为多种眼疾患中的一个急性症状,俗称“红眼”或“火眼”。初起时仅一目,渐及两侧,其临床症状为目睛红赤、畏光、流泪、目涩难开。如兼头痛、发热、恶风、脉浮数等为外感风热;如兼有口苦、烦热、舌边尖红、脉弦数等为肝胆火盛。本病之病因病机多因外感风热之邪,致经气阻滞,火郁不宣;或因肝胆火盛,循经上扰,以致经脉闭阻,血壅气滞而成。笔者数年来共治疗目赤肿痛患者100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100例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55岁;病程最短1d,最长3d。
治疗方法
于双耳尖穴(在耳尖上,卷耳取之,尖上是穴)处轻轻揉按待其充分充血,先用2%的碘酊消毒,再用75%的酒精脱碘。带无菌手套,左手捏住耳尖,右手持无菌三棱针在耳尖部快速点刺一下,深度约2mm,医者用手指迅速挤压出血,用消毒棉球擦拭,使出血5~10滴,隔日1次。
治疗结果
42例治疗1次即愈,34例治疗2次而愈,24例治疗3次即愈。治愈率100%。
典型病例
患者,女性,44岁。3d前始感双眼红肿疼痛、畏光、流泪、分泌物增多。自用氧氟沙星滴眼液,口服黄连上清片效不显。诊断为急性结膜炎。于双耳尖穴处点刺放血,次日即感眼痛明显减轻,畏光、流泪、分泌物亦明显减轻。第3日继续双耳尖穴放血1次,第4日痊愈。
体会
目赤肿痛为眼科常见的急性传染病,常可引起流行,好发于春秋季节。患本病后应注意眼的卫生,睡眠要足,减少视力活动,戒怒戒房劳,勿食辛辣之物。耳尖点刺放血属泻血法范畴,使热毒随血而泻,具有通经活络、开窍泻热、消毒止痛作用。目赤肿痛耳尖放血要注意严格无菌操作,以防感染。出血量要尽量多,至恶血完全出尽。疗效的好坏与年龄的大小、发病时间长短等有关。年龄越小、发病时间越短疗效越好。耳尖放血操作简便,疗效快捷,大大缩短了病程,值得临床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