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

2013-01-24

中国畜牧业 2013年21期
关键词:兽医疫病防疫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2〕31号)精神,为切实做好全省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结合河南省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和防治目标

1.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预防为主”和“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方针,立足省情,合理设定防治目标,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落实综合防控措施,实施分病种、分区域、分阶段的动物疫病防治策略,有计划地控制、净化和消灭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和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动物疫病。

2.防治目标。到2020年,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有效保障河南省养殖业生产安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的动物疫病综合防治能力。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12种优先防治的国内动物疫病达到规划设定的考核标准,生猪、家禽、牛、羊发病率分别下降到5%、6%、4%、3%以下,动物发病率、死亡率和公共卫生风险显著降低。牛海绵状脑病、非洲猪瘟等13种重点防范的外来动物疫病传入和扩散风险有效降低,外来动物疫病防范和处置能力明显提高。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机构队伍更加健全,法规政策和科技保障体系更加完善,财政投入机制更加健全,社会化服务水平全面提高。

二、优先防治区域布局

1.优势畜牧产业区。按照《河南省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设定的优势产业区域布局,对现代生猪产业优势区域,加强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生猪疫病防治,优先实施种猪场疫病净化。对现代肉牛肉羊产业优势区域,加强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等牛羊疫病防治。对现代家禽产业优势区域,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等禽类疫病防治,优先实施种禽场疫病净化。对现代奶业优势区域,加强口蹄疫、布鲁氏菌病和奶牛结核病等奶牛疫病防治。

2.人畜共患病重点防治区。对现代奶业优势区域,重点加强布鲁氏菌病和奶牛结核病防治。对现代肉牛肉羊产业优势区域,重点加强布鲁氏菌病防治。对犬只饲养密集区,重点加强狂犬病防治。

3.外来动物疫病传入高风险区。对省际边界地区、野生动物迁徙区、候鸟栖息地以及空港所在地,从国外调入河南省的种用、乳用动物及其精液、卵、胚胎、种蛋集中地区,加强外来动物疫病防范。

4.动物疫病防治优势区。选择自然屏障好、畜牧业比较发达、防疫基础条件好的信阳市、济源市等地,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区。选择规模大、管理水平高、防疫条件好、有积极性的畜牧龙头企业,建设生物安全隔离区。

三、重点任务

1.有效控制重大动物疫病。落实综合防控措施,继续抓好免疫工作,组织开展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和全年补免补防工作,完善强制免疫政策和疫苗招标采购制度,认真做好强制免疫疫苗管理工作,明确免疫责任主体。加大监测预警力度,定期开展动物疫情风险评估。加强检疫监管,严格执行活畜禽市场准入健康标准,严把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关口,严厉打击屠宰、经营、运输病死畜禽违法行为。加强源头防控,强化防疫条件审查和监督管理。改进畜禽养殖方式,净化养殖环境,提高动物饲养、屠宰等场所防疫能力。认真开展高温季节查源和消毒灭源活动。加强兽医实验室和动物诊疗机构管理。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和强制扑杀政策,建立动物强制扑杀、强制免疫应激反应死亡动物补贴评估制度。完善区域化管理制度,积极推进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和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强化应急管理,进一步完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和不同病种的实施方案,加强应急物资储备

牧草品比种植试验库建设和管理,建立完善的应急工作体系和信息体系。

2.科学防控主要人畜共患病。建立联防联控机制,落实综合防控措施。强化对易感人群的宣传教育等干预措施,加强畜牧兽医从业人员职业保护。加强对动物群体疫病的监测与净化,注重源头管理。对重点人畜共患病,分病种落实防控措施。对布鲁氏菌病,制定牲畜定期检测、分畜种免疫、强制扑杀政策,强化动物卫生监督和无害化处理措施。对奶牛结核病,采取检疫扑杀、风险评估、移动控制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强化奶牛健康管理。对狂犬病,实施全面免疫,扑杀病犬。

3.加快净化种畜禽重点疫病。引导和支持种畜禽企业开展疫病净化工作,种鸡场重点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沙门氏菌病和禽白血病的净化工作,种猪场重点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猪伪狂犬病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主要垂直传播性疫病的净化工作。严格执行种畜禽动物健康标准,强化疫病监测和健康评估并及时公布信息。

4.切实防范外来动物疫病传入。建立外来动物疫病监视制度和新发疫病应急处置机制,强化对国外调入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和监管措施,提高外来动物疫病发现、识别、报告及应急处置等风险防范能力。

四、能力建设

1.加强动物疫情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建立以省、市、县三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主体,分工明确、布局合理的动物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网络。省级着眼于预警分析和技术研究,建设集疫情监测预警、重大动物疫病诊断、防控技术研究和技术培训为一体的现代化兽医实验室;市级着眼于疫情监测,建设集免疫效果评估、疫情预警、检验诊断技术推广为一体的技术平台;县级着眼于免疫效果监测和常见动物疫病诊断,建设紧密联系广大养殖场户和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者的服务阵地。在空间、种间、畜间分布上,科学合理设置监测网点,逐步完善监测网络。

2.加强动物疫情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加强省、市、县三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机构和队伍建设,完善突发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加强应急培训和演练,落实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完善应急指挥系统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疫情处置扑杀补贴机制,对在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扑灭过程中强制扑杀、销毁的动物产品和相关物品给予补贴。将重点动物疫病纳入畜牧业保险保障范围。

3.加强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能力建设。推行在乡镇政府领导、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指导和监督下,以养殖企业和个人为责任主体,以村级防疫员、执业兽医、企业从业兽医为技术依托的强制免疫模式。依托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乡镇畜牧兽医服务机构、村级防疫员,构建基层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网络。强化疫苗物流冷链和使用管理。完善村级防疫员防疫工作补贴政策,按照国家规定采取有效的卫生防护和医疗保健措施。开展强制免疫疫苗免疫效果评价。加强兽用生物制品质量监管能力建设,争取建立国家区域性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检测中心。

4.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建设。加强基层监督执法机构和能力建设,严格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保障日常工作经费。强化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管理,推行动物和动物产品指定通道出入制度,落实检疫申报、动物隔离、无害化处理等措施。完善养殖环节病死动物及其无害化处理财政补贴政策。实施官方兽医制度,全面提升执法人员素质。完善规范和标准,推广快速检测技术,改进检疫手段,实施全程动态监管,提高检疫监管水平。

5.加强动物疫病防治信息化能力建设。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动物疫病防治信息化建设,提高疫情监测预警、疫情应急指挥管理、兽医公共卫生管理、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兽用生物制品监管以及执业兽医考试和兽医队伍管理等信息采集、传输、汇总、分析和评估能力。加强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和安全管理。

6.加强动物疫病防治社会化服务能力建设。引导社会兽医力量积极参与动物疫病防治,加快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动物疫病防治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动物诊疗机构多元化发展,完善动物诊疗机构管理模式,开展动物诊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强动物养殖、运输等环节管理,依法强化从业人员的动物防疫责任主体地位。建立健全地方兽医协会,不断完善政府部门与私营部门、行业协会合作机制。

猜你喜欢

兽医疫病防疫
“豪华防疫包”
中国兽医协会第九届兽医大会
春节防疫 不得松懈
梨火疫病的识别与防控
我是兽医志愿者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下)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上)
防疫、复工当“三员”
俄罗斯的防疫“宅”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