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梗死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和临床护理

2013-01-24刘桂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4期
关键词:发绀偏瘫患肢

刘桂霞

(山东省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山东 莱阳 265200)

脑梗死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和临床护理

刘桂霞

(山东省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山东 莱阳 265200)

脑梗死;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临床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不正常地在深静脉凝结[1],是脑梗死的并发症之一[2],临床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怒张。若没有得到及时护理或护理措施不得当,可导致患者患肢出现肿胀、皮炎、溃疡等改变,并可发生致命的肺栓塞,影响患者的康复和预后。我们通过近年来遇到的9例脑梗死合并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例脑梗死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均经头颅CT确诊。其中,男性7例,女性2例;年龄介于50~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岁;从合并疾病看,有高血压病史者7例,糖尿病病史者4例;神志清醒者8例,昏迷者1例;左侧偏瘫者6例,右侧偏瘫者3例。脑梗死发生后1周内出现患侧下肢静脉血栓者1例,2周~4个月5例,1个月以后3例;从临床表现看,患肢均出现肿胀及疼痛,都经过多普勒检查证实深静脉血栓。

1.2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判断和观察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是:脑梗死患者偏瘫下肢出现原因不明的疼痛,凹陷性的肿胀,皮肤颜色变为发绀,甚至出现胸闷,口唇发绀,呼吸困难等。发现以上情况应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或继发性肺栓塞,多普勒检查能证实此病。

1.3 结果

全部病例均取得了明显的疗效。2周内痊愈6例,2周后痊愈2例,除1例患者病情危重自动出院而中止治疗外,末发现有肝肾功能,血尿常规,血小板异常,无出血及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

2 脑梗死合并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

2.1 加强健康教育

在无预防措施的情况下,患小腿深静脉血栓的机会为40%~80%,下肢近侧深静脉血栓的机会为10%~20%,致命的肺栓塞机会为1%~5%[3]。护理人员要加以重视,耐心向患者讲解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因、危险因素、常见的病状及后果,提高患者的警觉性;告知患者如有不适,及时告诉医护人员;同时,避免高胆固醇饮食,给予低脂富含纤维素饮食,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并向患者讲解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正确的活动方法。

2.2 早期活动,促进静脉回流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应抬高瘫侧下肢20°~30°,下肢远端高于近端,尽量避免膝下垫枕、过度曲髋,也可穿弹力加压长袜,以减少静脉淤滞和增加静脉血液回流;鼓励患者早期活动,加强功能锻炼,不能活动者,则由护士或家属被动按摩下肢腿部的比目鱼肌和排肠肌,并做足踝被动运动;左手固定踝部,右手握住前足做踝关节屈伸运动、足内外翻运动和由屈内翻、伸外翻组合而成的“环转”运动,每天10次左右。

2.3 穿刺部位选择的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是上肢的3倍,因此,在静脉输液或采血时,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穿刺部位,避免患侧下肢静脉穿刺,特别是反复穿刺;在静脉注射时,对血管有刺激的药物,如20%甘露醇等,避免在同一静脉进行多次穿刺;穿刺部位如出现炎症抽血,应立即重新建立静脉通道,以避免静脉炎的发生。如必须反复穿刺抽血,可选择一处血管采用留置套管针,穿刺后用肝素钠盐水封管。穿刺时尽量缩短扎止血带的时间,减轻对局部和远端血管的损害,防止各种微粒进入静脉通道。

2.4 药物预防护理

对具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早采取药物干预,按医嘱给予肝素、华法令、阿斯匹林等抗凝药物,降低血液粘滞性,防止血小板凝集,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用药过程要检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密切观察疗效、不良反应及FiB、PT的变化。

3 脑梗死合并下肢静脉血栓的病情观察和临床护理

3.1 严格执行床头交接班制度

每班护士均需要检查患者患肢的体位并给予抬高。密切观察足下肢是否有水肿、发绀,足背部动脉减弱、皮温低等循环现象。若发现患肢肿胀、足趾皮肤颜色发绀、自觉呼吸困难、胸闷、口唇发绀,均应立即通知医生给予相应处理。

3.2 患肢的临床护理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1~2周内最不稳定,栓子极易脱落,应严格卧床休息,抬高患肢20°~30°,膝关节屈曲10°~15°,可使髂内静脉呈松弛状态,以促进静脉血液回流。要注意保暖,室温保持在25℃左右。不得按摩或作剧烈运动,以免造成栓子脱落。水肿皮肤避免穿刺,原由穿刺针腿处渗液时应保持干燥,局部消毒,防止感染。

观察疗效:用药后每日测量患者下肢周径,每2h观察患肢色泽、温度、感觉和脉搏的强度,有无呼吸困难及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严密观察出血倾向,如牙龋出血、鼻衄,注射部位、泌尿、消化道出血及脑出血等症状。并每周查凝血酶原时间2次。溶栓后不宜过早活动,患肢不能过冷过热,以免部分溶解的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

4 讨 论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静脉内凝结并阻塞静脉腔,导致深静脉回流障碍,引起血栓远端静脉和肢体肿胀、疼痛等临床症状。脑梗死尤其合并高血脂、糖尿病患者,因血液成分改变而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当偏瘫后,由于长期卧床活动减少,未及时进行患肢按摩和被动运动,使患侧肌肉松弛,不能有效舒缩血管。同时,静脉输血时,有时喜欢从偏瘫侧肢体输入,使患者家属减少对患肢的被动运动。为降低颅内压,大量使用脱水剂或静脉采血时,使血液浓缩、血管壁损伤、静脉血流进一步减慢、淤滞、局部组织缺氧和代谢环境改变而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因此,要针对病因,有的放矢,鼓励及指导患者早期行患肢功能锻炼,加强预防性护理,以促进静脉血液回流,才能避免脑梗死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一旦发生脑梗死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必须积极做好治疗和护理工作,避免疾病的进一步发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使病人早日康复,回归社会正常生活。

[1]杨莉霞.脑梗死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J].医学创新研究, 2007,4(6):70-71.

[2]张新苗.8例脑梗死合并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分析[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2,15(2):120.

[3]代莉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 2002,18(2):55-56.

R473.74

:B

:1671-8194(2013)04-0315-02

猜你喜欢

发绀偏瘫患肢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多次体肺分流术的体会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大蓝环章鱼
·知识角·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