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热清治疗不明原因发热的临床观察
2013-01-23程树生
程树生
(河南焦作市博爱县人民医院药剂科,河南 焦作454450)
痰热清治疗不明原因发热的临床观察
程树生
(河南焦作市博爱县人民医院药剂科,河南 焦作454450)
目的 探讨痰热清治疗不明原因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 46 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以痰热清注射液 20mL 加入 5% 葡萄糖溶液100 ~ 250mL 中静滴,1 次 /d,7d 为 1 个疗程,连续应用 2 个疗程。结果 46 例患者痊愈 38 例,好转 4 例,总有效率 91.3%,平均退热时间(10.6 ±2.5)d,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不明原因发热有确切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痰热清注射液;不明原因发热;发热
发热是儿科最常见的主诉,其中不明原因的发热,称为不明热(fever of unknown-origin,FUO)或不明原因发热。由于不明原因发热可由环境、心理因素、饮食、剧烈运动及药物等诸多因素影响发生,常缺乏特征性表现,加之抗生素临床滥用情况的影响,其症状体征更加复杂难辨,诊断困难,为临床常见的疑难疾病。笔者在治疗不明原因发热的过程中,采用痰热清试验性治疗方案,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6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均为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我院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10~59岁,平均(49.0 ±5.3)岁;病程15~25d,平均16.5d;全部患者每日常规测量腋温4次(am6、am10、pm2、pm6),体温波动于38.5~40.1℃,平均体温38.8℃。入选患者临床均表现为发热畏寒头痛,符合Peteisdorf、Beeson提出的诊断标准[1],即:反复发热,体温≥38.5℃,病程持续2~3周以上,经完整的病史问询、体格检查及常规实验室检查仍无法准确诊断,且诊断性治疗(抗感染、抗结核、抗风湿等)无效。排除标准: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有试验药物过敏、精神疾病史者;伴有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或心脑血管疾病。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以痰热清注射液(上海凯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30054)2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100~250mL中静滴,滴速控制在60滴/分以内,儿童按体质量0.3~0.5mL/kg给药,最高剂量不超过20mL,每天静滴1次,7d为1个疗程,连续应用2个疗程,有效者酌情继续静滴3d以巩固治疗效果。对于高热(39.1~41.0℃)患者,同时采用物理降温处理(酒精擦浴额头、腋下、腹股沟等处)。治疗过程中,全部患者均予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但原则上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影响患者体温、血象及免疫功能的药物和治疗方法。
1.3 疗效判定标准
本 文 参 考 相 关 文 献 自 拟 疗 效 评 价 标 准[2]。 痊 愈 : 体 温 恢 复 至 正常范围(36.0~37.2℃),伴随症状消失,停药后1月随访无复发;好转:体温明显下降,最高体温在37.2~38.0℃范围内,伴随症状减轻,但停药后体温、症状有所反复;无效:体温、症状均无改善。好转以上计入有效病例数。
2 结 果
经治疗,本组病例痊愈38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91.3%。其中2例用药4d后体温即回复至正常水平,治疗时间最长者为第21d治愈,平均退热时间(10.6±2.5)d,治疗期间1例患者出现轻度腹泻,2例患者有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不良反应,对症处理后缓解消失。
3 讨 论
不明原因发热是因感染(细菌、结核、真菌、病毒等)和非感染性(结缔组织病、肿瘤等)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但多数患者早期难以明确诊断,反复治疗无效,使得临床治疗变得被动、棘手[3]。分析其原因,可能包括有2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患者就诊前存在不规范用药或用药较混乱的情况,致病情复杂化;二是该患者所患疾病如结核性胸膜炎、肺结核、疟疾等,早期症状不显、热型不规则,典型胸片变化较晚,致早期临床无法明确诊断。故临床医师应采取有计划的、战略性的措施,着眼宏观,在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手段持续查找不明原因发热病因的同时,采取有效手段缓解病人发热症状,缓解机体应激反应[4]。
目前,病因未明的发热患者主要采用4种方法进行退烧退热处理:①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药物抗炎、抗毒素、抗休克及免疫抑制作用明显,对感染、结缔组织病、肿瘤所致的多数发热症状可起到良好的退热作用。但临床并不主张应用激素治疗,主要在于激素滥用可能会引起疾病临床表现的改变,甚至引起二重感染等并发症,为临床诊断造成更多障碍。②抗生素:考虑到抗生素使用可能导致细菌培养等病原学检查阳性率的下降,影响到临床确诊,本组病例质量也未采取该方法;③退热剂:该方法多用于高热患者(39.1~41.0℃)的物理降温,本组病例中的高热患者即采用了酒精、温水擦浴身体的方法进行降温处理。④诊断性治疗:对于病因不明难以确诊,在保证不造成病人病情恶化的前提下,可选用特异性强的治疗药物,计量充足完成整个疗程,本文所用痰热清注射液静滴治疗方法即属于最后一类治疗方案。
痰热清注射液是我国实施指纹图谱检测标准后第一个批准上市的中药注射剂。药物学研究发现,痰热清所含主要成份包括黄芩、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连翘等,均有清热、解毒之功效,主药黄芩味苦性寒,可清热燥湿、泻火清毒;熊胆粉具有解痉、解毒、抑菌、抗病毒的作用;其他如山羊角、金银花、连翘等也具有升浮宣散之力,可消热宜透;同时,该药物成分组成中不含动物药及矿物药,对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起到了良好效果[5]。有体外试验、药物毒性试验表明,痰热清注射液可充分对抗、中和各种临床上常见的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嗜血流感杆菌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快速降低内毒素致热家兔的体温和酵母致热大鼠体温。本文研究也证实,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不明原因发热显效快、疗程短,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荐和应用。
[1]Petersdorf RG,Beeson PB.Fever of unexplained origin:report on 100 case[J].Medicine,1961,40(1):1-30.
[2]孙桂英,邢益平,李军,等.不明原因发热的临床综合诊断[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14):2760-2762.
[3]盛瑞媛.全国发热性疾病学术研讨会纪要[J].中华内科杂志,1999, 38(5):396-399.
[4]代兴斌,蒋楠,魏学礼,等.安宫牛黄丸治疗热毒炽盛证不明原因发热24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0):1695-1696.
[5]王 礼 凤 ,韩 翠 宁.藿 朴 夏 苓 汤 治 疗 不 明 原 因 发 热 2 例 [J].新 中医,2010,42(8):175.
R441.3
:B
:1671-8194(2013)09-027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