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剂治疗颈源性高血压50例的观察和体会
2013-01-23王荣华
王荣华
(吉林省大安市临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吉林 大安 131300)
中药方剂治疗颈源性高血压50例的观察和体会
王荣华
(吉林省大安市临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吉林 大安 131300)
颈源性高血压;中药方剂治疗;体会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力的增强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压力逐渐加大。越来越喜欢长时间上网的人数逐渐增加,具有长时间看电视、长时间低头、伏案作业或高枕入眠等行为习惯的人较多,很容易使人体中灵活性最大、活动频率最高的脊髓节段颈椎因承受负荷过大而劳损,甚至发生退变以致影响到邻近组织,并可因自主神经和血管受累导致血压升高,从而出现一系列高血压病的症状。此类患者因病因主要在于颈椎,故而这种颈源性高血压用降压药物治疗并不理想。笔者应用中药方剂治疗50例颈椎性高血压患者,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患者均为来我院就诊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30例;年龄介于30~74岁之间,平均年龄58岁。收缩压通常在140~164 mmHg之间,舒张压在90~106mmHg之间。所有患者均排除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所有患者的门诊或住院期间X线检查显示:颈椎曲度变直甚或反曲,或椎体增生,或钩椎关节左右不对称,项韧带钙化等表现。
1.2 诊断标准
患者具有以下特征者,可明确诊断:①临床表现:头痛、头晕、心悸,视力模糊,后颈枕部麻胀或疼痛,上肢内侧至无名指、小指麻木;②X线片、CT、MRI等检查均符合颈椎病诊断标准;③血压变化与颈部症状相关,排除原发性高血压、肾性高血压及其他原因导致的血压异常;④患者多伴有面色潮红,出汗多,心率加快等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⑤应用降压药试行性治疗,症状无改变或改变不明显;⑥中药治疗后血压下降或恢复正常水平。
1.3 治疗方法
临床治疗时,依据辨证施治的原则给予相应中药方剂:①肝肾亏虚为主者,应用天麻钩藤饮随证加减,以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②痰浊中阻、清阳不升者,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此为温凉并济,补泻兼施之剂,为气虚痰厥,头病眩晕之专方。③筋脉痹阻、气血淤滞者,应用桃仁四物汤化裁以主之,中医认为:“调血者,当求之于肝也”,是方乃肝经调血之专剂。
1.4 疗效判定标准
①痊愈:颈椎病症状表现消失,血压恢复正常,随访6个月无复发。②显效:颈椎病症状明显改善,血压正常,偶有复发,但治疗后血压可恢复正常。③有效:颈椎病症状缓解,血压降至临界水平,易复发。④无效:症状及血压无改善或病情加剧。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病例数。
2 结 果
2.1 治疗结果
50例患者中,痊愈24例(48.0%),显效15例(30.0%),有效10例(20.0%),无效1例(2.0%),总有效率98.0%。
2.2 典型病例
患者,女,53岁,机关干部,伏案工作30余年。近三年来年始经常头痛、头晕,自诉头颈部僵硬,胀痛,右上肢内侧至无名指小指麻胀,X线片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4~6椎体骨质增生;彩超提示:双侧颈动脉斑块形成,内膜毛糙。曾自服“尼群地平”、“降压灵”症状无明显改善。患者就诊时血压160/96mmHg,舌红苔黄脉弦。予天麻钩藤饮加味:蜈蚣1条,地龙10g,祛风通络,行气止痛,川芎10g,桃仁10g,活血化瘀,理气养血。煎服7付后症状明显改善,服用14付后自觉症状完全消失,血压降至114/82mmHg,坚持服药40d,随访6个月无复发。
3 讨 论
颈源性高血压是指颈椎病时颈椎小关节错位或增生的赘骨直接压迫并刺激椎动脉,颈神经根;或颈椎椎骨狭窄,造成椎动脉受压,导致椎动脉狭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反射性地使血管运动中枢兴奋性增高,引起血压增高。颈源性高血压在临床中极易误诊,很多患者都是按照普通的高血压治疗,但症状并没有得到明显缓解,有的医生反而误以为降压药效果不好而不断更换药品。
中医将本症列入“痹证”、“眩晕”等范畴。本病的发病机制是因劳损外伤,风寒湿邪侵袭人体。搏结于颈项筋骨关节,加之气血不足,复感外邪,而致颈项部经脉痹阻,气血瘀滞而为病,而颈项为诸阳经之通路,颈项部经脉痹阻而致气血不能上荣于头面清窍,经脉空虚,髓海不足,脑失濡养,故而眩晕发作,肝肾亏虚,痰瘀内阻,筋脉失养是本病的病机关键。
本病的治疗关键在于舒筋活血,平肝潜阳,滋补肝肾。应根据患者的主证,予以辨证治疗。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由天麻、钩藤、石决明、栀子、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和茯神组成,方中天麻平肝熄风,钩藤清热平肝,方中为君;石决明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栀子、黄芩清泻肝火,平肝降逆,方中为臣;川牛膝引血下行,益母草活血利水,两者相伍使肝阳下潜而不浮越于上;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夜交藤、茯神宁心安神,为佐药,适用于肝阳上亢之高血压。现代研究还表明,本方有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粘度、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可防止血管痉挛的发生。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即二陈汤加白术、天麻,有燥湿化痰、平肝熄火之功效,主治风痰上扰所致的眩晕头痛、胸闷呕恶、舌苔白润、脉弦滑[2]。桃仁四物汤(《万氏女科》卷一)由归尾、川芎、赤芍、丹皮、香附、元胡、红花、桃仁和生地组成,主治筋脉痹阻、气血淤滞者。
治疗过程中,要教育患者注意改变行为和生活方式,避免长时间性低头和伏案工作,加强颈部肌肉锻炼,选用软硬适宜、高度以个人拳头竖起为准的枕头,尽量将枕头置于颈部而非头枕部,使颈部肌肉得到充分休息,以改善脑部的血氧供应。
颈源性高血压患者应该坚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适当多运动,减少精神和心理压力,以稳定血压。高血压患者如同时伴有颈部不适,就一定要注意判断是否为颈源性高血压。此病的治疗重点应放在原发病的治疗而不是降压,有些降压效果不佳的患者,不妨治治颈椎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亦有应用其他中医方法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的报道[3-5]。
[1]宫晓燕,王健,杨海淼,等.中医学实践指南[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146-147.
[2]吴崇奇,朱进忠,毛雪静,等.中医方剂学[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21.
[3]杨宗胜,白海冰.整脊疗法治疗颈源性高血压15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6):400-401.
[4]杭柏亚,李裕顺.45°斜搬法治疗颈源性高血压106例临床分析[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8,6(2):48-49.
[5]吕建军,王中林.推拿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10,25(3):542-543.
R255
:B
:1671-8194(2013)02-027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