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寿县种草养畜技术示范与推广

2013-01-23潘维亭董建平王路正

中国牛业科学 2013年2期
关键词:种草草场牧草

潘维亭,董建平,王路正

草是发展畜牧业的基础,是饲养草食家畜的首选,作为牧草应具备生长旺盛、草质柔嫩、单位面积产量高、再生力强、一年内能收割多次、对家畜适口性好、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磷、钙及丰富的维生素类等。牧草生长和农作物生长一样需要吸收各种必须的营养元素,如果缺乏任何一种必须营养元素,其正常生长发育就会发生障碍,降低牧草质量和产量,草质量和产量直接关系到畜禽的生长和发育,关系到畜牧业效益的高低。永寿种草、养畜技术示范与推广,使以人工种草为主的牧草开发与以黄牛为主的养殖业有机结合,达到以草促畜、草畜同步发展[1]。

1 基本情况

1.1 区位优势

永寿县位于关中北部渭北黄土高原南缘,土地面积大,境内沟壑纵横,形成天然的隔离拼障,全县辖12个镇(区),249个行政村,人口20.3万,总面积889km2,海拔高度572~1 505m,年降水量600mm左右,有荒山草坡2.07万hm2,林下草场2.53万hm2,属西安、咸阳、杨凌1h经济圈,312国道、福银高速、西平铁路贯通南北,交通便利,发展以黄牛为主的畜牧业条件得天独厚。

1.2 政策优势

永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畜牧业,1984年在北部六乡建成黄牛基地,1995年在全县实施牛羊工程,随后又提出果畜富民、畜牧强县、畜牧倍增等,1992年承担了国家飞播种草项目,2011年实施国家“天然草场植被恢复与建设”项目等,为此岀台了许多优惠政策,从而使以黄牛为主的畜禽存栏逐年增加,畜牧业产值连续多年快速增长,与此同时造成草场过牧和不同程度退化,草畜矛盾突岀。在这种情况下大力开展人工种草、推广舍饲养畜技术,探索草场综合开发利用新模式是新形势下的新任务。在省、市、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先后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开展人工种草,恢复草场植被,使种草、舍饲养畜技术全面推广,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3 效益优势

据笔者调查永寿县2008年~2012年黄牛存栏分别是7.3万头、8.1万头、8.5万头、9.3万头、10.1万头,畜牧业产值分别是4.2万元、4.5万元、4.8万元、5.6万元、6.8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是3 100元、3 585元、4 352元、5 457 元、7 025元,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分别是2个、10个、13个、41个、50个,初步测算五年累计创造经济效益20多亿元,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会更大。

1.4 种草、养畜技术的主要内容

种草、养畜技术是通过开展人工种草、推广舍饲养畜,使草场生态得到保护,草场植被得到恢复,并且可生产岀大量牧草,一来用作饲料发展养殖业,二来可提高草场植被覆盖度,防止和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到2012年底全县共完成人工种草0.6万hm2,新建养殖小区105个,建筑面积12.1万m2,改造圈舍1 230户,改造面积8.5万 m2,促进了以黄牛为主的畜牧业快速发展,也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2 主要做法

2.1 成立领导小组

永寿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畜牧业产业化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解决畜牧生产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同时制定出台《关于大力发展畜牧产业的决定》、《畜牧产业信贷资金发放办法》等,特别是在种草、养畜方面,县财政每年拿出300多万元用于对新建和扩建进行补贴,所需土地一律视为农业用地,对参与种草、养畜的农户和下岗职工解决3~8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金融部门发放支农信贷资金1000多万元。永寿县政府每年定期召开全县农村工作及畜牧工作会议,表彰种草、养畜方面做岀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对下一年度工作进行步署,名确任务,从而推动了全县种草、养畜技术的快速推广。

2.2 引进外地成功经验

县农业局多次组织镇(区)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去外地参观学习,吸收先进经验,组织专业员组成技术服务队,随时解决种草、养畜技术示范与推广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2.3 推广人工种草

2.3.1 制定方案、明确目标任务 结合实际制定《永寿县牧草种植技术规范》[3]、《紫花苜蓿种植技术要点》[3]、《永寿县舍饲养畜植技术规范》[2]等发放到种植户,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到第一线,宣传讲解牧草种植技术,面对面指导群众进行牧草种植、舍饲养畜。人工种草地块全部利用退耕地统一规划,集中连片,每个乡镇有千亩以上的种植方,每个村有百亩以上的种植方。

2.3.2 精耕细作、确保种草质量 人工种草品种以紫花苜蓿为主,统一采购、统一发放。紫花苜蓿以产量高,适口性好,品质优良,被称为牧草之王,群众乐于接受,对确定种草地块进行科学种植,种草后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收割以确保质量和产量。

2.3.3 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提高种草效益 全县累计完成人工种草0.6万hm2,国家投资480万元,群众岀资230万元,初步测算全县人工草场年产干草35万t,改良草场年产干草60万t,经济效益突破2个亿,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会更大。

2.4 推广舍饲养畜

2.4.1 加强宣传 全面推广舍饲养畜是解决林牧矛盾,保护草场生态,防止水土流失,改善人居环境的唯一选择,农户在牛羊养殖方面形成了传统习惯,每年十个月左右的时间采用放牧方式饲养,节约养殖成本,全面实施牛羊舍饲,养殖户不能很快接受,对此技术人员包村入户,现场宣传舍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4.2 制定优惠政策 县委、县政府召集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专题调查研究、确定有效解决方案,从舍饲养畜基础设施建设抓起,对积极配合的养殖户在规模养殖场建设、圈舍改造方面给予经济补贴,同时多方争取国家项目补助资金,累计国家项目投资450余万元,群从自筹500余万元。

3 完善和细化技术方案

3.1 种草

3.1.1 施肥 底肥重施磷肥、轻施氮肥、巧施微肥、多施农家肥,每亩施有机肥1000~2000kg,磷肥30~40kg,尿素5~20kg,氯化钾1kg,并用晶体敌百虫或辛拌磷处理土壤防治地下害虫,做到土壤营养成分平衡[4]。

3.1.2 整地 精耕细作,播种前采取耕、耙、旋、耱、镇压等以整平土地,蓄水保墒,为种子发芽生长准备上虚下实的苗床,耕地深度为20~30cm,深度均匀,无漏耕现象,刚耕过的土地,应耙平地面,耙碎土块,耙出杂草根茎,达到上虚下实。

3.1.3 播种方法 播前种子处理可用机械方法处理,擦破种皮,使种皮表面粗糙起毛或用50~60度热水浸种半小时。播种方法,采用条播、撒播、点播。条播适用于地面平整,用播种机进行大面积种植,行距为15~20厘米,这种方法便于出苗后除草,施肥等管理,撒播适用于各种地块,是较为常用的播种方法,一般在整地后用人工或播种机将种子撒于地表,然后进行轻耙、耱、镇压等,实际当中多采用同其它作物(如小麦、油菜)进行混合性播种,这样有利于出苗,有利用安全越冬,也可减少用种量,点播也叫穴播,适用于坡度较大,种植面积较小的地块的播种,或需要补播的地块。

3.1.4 播种时间 播种时间,也称播种时机,一般有春播、夏播、秋播。春播用于气温较稳定,水肥条件较好的南部几个乡镇,缺点是春播杂草危害严重,易受倒春寒的危害。夏播降水多、气温高,有利于出苗,缺点是易受伏旱影响,若同其他牧草黑麦草、靡子、豆谷类等进行混合性播种,可克服以上缺点。秋播气温、降水适宜,是永寿普遍采用的苜蓿播种时间,多数情况下实行混合性播种。

3.1.5 播种深度 一般紫花苜蓿播种以浅播为宜,宁浅忽深,以2~3cm为宜,土壤墒较好宜浅播,墒情较差宜适当深播,粘重土壤宜浅播,疏松土壤宜适当深播。

3.1.6 播种量 根据土壤肥力、整地质量、播种方法、播种时期及播种时的气候条件等因素来灵活确定。紫花苜蓿每亩播种量为0.5~1kg,当土地肥沃,整地精细质量高,地面平整,土壤墒情好,播种适时,条播或点播,可适当降低播种量,当土地贫瘠,整地粗糙质量差,地块坡度大且为阳坡地,土壤墒情较差,错失最佳播种时间,撒播,可适当提高播种量。

3.1.7 播后措施 专人看管,逐个地块检查,对漏播或出苗差的应及时补播,确保种植密度。苜蓿在幼苗期生长缓慢,抗旱力差,易受杂草危害,可采用浅除、耙切、人工拔除及应用化学除草剂等方法,做好病、虫害的防治,还要防止牛羊进入草地践踏和啃食。根据苜蓿生长的需要,在不同时期内应适时追肥,以提高产量,追肥主要用速效化肥,施用时间在入冬、初春,现蕾以及每次刈割后,每亩施用尿素2~5kg,磷肥10~30kg,可撒施、条施、穴施,有条件应适时灌水或雨前施入效果最佳。

3.1.8 牧草收割 成熟后适时刈割,一般在初花期(10%开花),留茬高度为10cm,收割偏晚牧草纤维化,会降低质量。在确保全县舍饲牛羊对牧草鲜食的需要,开展青贮,利用晴好天气哂制干草,为牛羊越冬贮备充足的饲草。

3.2 养畜

3.2.1 科学合理建设规摸养殖场 规模化、标准化是养殖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在建养殖场时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提高标准,每栋舍之间要有8~10m的隔离带进行绿化,改善养殖场小气候,圈舍冬暖夏凉,生活区和养殖区分开,净道和污道分离,设置隔离间,消毒池、消毒间等,达到标准化、高效化养畜[2]。

3.2.2 重视优良品种的饲养 以肉牛育肥为例,优良品种是关健。可选择的国外引进肉牛品种主要有夏洛来、利木赞、短角红、西门塔尔等,国內地方肉牛品种主要有晋南牛、秦川牛、南阳牛和鲁西牛等。实际当中要选择健壮、早熟、早肥,饲料报酬高,体格高大,骨骼粗壮,肌肉丰满,头正肩长胸宽,背腰平直结合良好,四肢粗壮结实,两前肢相距较宽。向标准化迈进,提高良种覆盖面。

3.2.3 加强饲养管理 以肉牛育肥为例,每日喂2次,间隔12h,早晚各喂1次,确保牛有充分的休息、反刍时间,提高胃肠道消化机能。精、粗、青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拌在一起饲喂,做到先粗后精,先喂后饮,喂后饮温水,做到青草与干草搭配,粗料与精料搭配,禾本科牧草与豆科牧草搭配,各种饲料搭配要相对稳定,不要经常变化,如必须更换时,必须逐步过渡,以保证牛正常消化。

根据牛的品种、体重大小、性别年龄、体质强弱及膘情合理分群饲养,保持牛体卫生,每天刷拭1次,冬季注意防寒,夏季注意避暑,每天要适当运动、保持6~8h的日光照射。

3.2.4 引进新技术 新技术、新方法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这方面永寿县高度重视,先后引进肉牛改良技术、肉羊改良技术、肉牛杂交技术、黄牛人工授精技术等。

3.2.4 搞好兽医卫生及防病工作 定期消毒,每出栏一批牛,都要对牛舍彻底清扫消毒。夏季3~5d、冬季7~10d消毒一次,周围有疫情时应增加消毒次数,平时搞好圏舍内外环境卫生,建全兽医卫生管理制度,牛场采用封闭式管理,大门口、每栋牛舍门口都应设置相应的消毒池,减少人员的进出,确保安全经营。每年进行1~2次全面体內外驱虫,将体内外寄生虫的危害降到最小,驱虫方法可采用肌肉注射或拌在饲料内饲喂。结合本地疫病流行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严格按疫苗保管、运输、使用规程操作,做到头头注射,个个免疫。

3.2.5 提高抗御市场风险能力 养殖周期性波动大、疫病风险大,容易出现大起大落,市场预测比较难,农户挣得起赔不起,在扩大养殖规模时顾虑较多,这方面除政府补贴、财政贴息贷款外,还应设立养殖风险基金,由专门的组织和机构管理使用,确保全县种草、养畜向产业化健康发展。

4 小结与体会

1)在种草、养畜技术示范与推广中,将人工种草当做种庄稼一样严格要求,采用旱作农业栽培技术,认真对待,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可提高牧草的产量和质量。

2)在种草、养畜技术示范与推广中,养畜突岀规模化、标准化,从而促进了全县以黄牛为主的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实现了以草促畜、以畜带草的目标,使草畜同步发展,畜牧业在农业中所占比例逐年增长,成为群众增收的新亮点。

3)种草、养畜技术示范与推广,锻炼和提高了业务人员素质。

4)种草、养畜技术示范与推广,改善了草场及周围生态环境,使草场植被得到恢复、覆盖度提高,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改善了人居环境[5]。

5)种草、养畜技术示范与推广,促进了牧草的综合开发利用。

[1]董建平.草场生态保护技术初探[J].畜牧兽医杂志,2011,3(30):28-30.

[2]师军锋,等.提高黄牛繁殖率的保障措施[J].中囯牛业科学,2012,38(1):73-75.

[3]王路正,等.永寿县紫花苜蓿种植技术要点[J].农技服务,2011,28(11):3-4.

[4]齐会生,等.牧草栽培配方施肥技术初探 [J].农技服务,2011,28(5):497-498.

[5]董建平,等.提高永寿县草场建设经济效益的措施[J].农技服务,2008,25(11):165-166.

猜你喜欢

种草草场牧草
祁连草场
生日礼物种草合集
牧草病虫害及牧草保护工作探析
养兔牧草品种咋选择
万亩草场雪凌奇观
天然草场退化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探究
牧草的种植管理与利用
新草场有多远
节日“种草”
美容须防被“种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