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例妊高征的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对策
2013-01-23廖寿雁
廖寿雁
(江西省龙南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江西 赣州 341700)
71例妊高征的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对策
廖寿雁
(江西省龙南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江西 赣州 341700)
目的 研究分析引起妊高征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探讨相关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我院妇产科从 2010 年 10 月至 2011 年 10 月的 71 例妊高征患者作为观察组,并且随机选出同期 71 例正常孕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分析其高危因素以及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妊高征患者病发的主要原因与年龄、体质量指标、心理状况以及家族病史等相关。结论 对于妊高征患者需要加强相关护理观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从而尽量降低妊高征的发病率。
妊高征;危险因素;临床对策
妊高征指的是妊娠晚期比较常见的一种妇产科并发症,其主要的临床症状为高血压、水肿以及蛋白尿,这种疾病对于母婴的健康有着严重影响,该病的发病率大约为9.5%[1-2]。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导致患者抽搐、昏迷甚至死亡,目前也是孕妇和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3]。在本次研究中选择我院妇产科的71例妊高征患者作为观察组,并且随机选出同期71例正常孕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分析其高危因素以及有效的护理措施。现将研究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妇产科从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的71例妊高征患者作为观察组。在观察组中患者的年龄<25岁的有23例,26~35岁的患者有46例,>35岁的患者有2例。初产妇患者有43例,经产妇有25例,双胞胎有3例。患者的怀孕周期如下:怀孕周期<28周的患者有4例,怀孕周期为28~36周的患者有22例,怀孕周期在37~41周的患者有42例,>42周的患者有3例。在观察组患者中顺产的患者有23例,剖腹产的患者有31例,吸引产的患者有8例,死胎引产的患者有8例,未产出院的患者有1例。选取同期71例正常孕产妇作为对照组。
1.2 方法
所有调查的临床资料均完整,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心理状况、妊高征家族病史、疾病史以及妊娠情况资料,分析引起妊高征的高危因素。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数据用(χ—±s)表示,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比较使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2 结 果
两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是以体质量(千克,kg)除以身高(米,m)的平方,即BMI=体质量/身高/身高(kg/m2);以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反应患者的心理状况。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心理因素、家族病史、高血压病史、肾病以及多胎妊娠的资料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 讨 论
就目前的医疗研究进程来看,对于妊高征的发病机制还不明确,其主要与高龄、体质量偏胖、心理压力比较大一级家族病史等因素相关[4-5]。只有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才能有效降低此病的发生率。以下相对于各个因素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3.1 年龄心理因素
近年来对于胎儿的营养供应要求在不断上升,家庭对于婴儿营养方面也越来越重视,所以对于高龄妊娠中晚期孕产妇来说,肯定会承担不小的心理压力,并且这种压力会随着孕产妇年龄的增加而增加[6]。孕产妇如果长期的处于紧张的情绪下就会使得血流量减慢或者减少,这样就会导致患者的胎盘出现不同程度的缺血和缺氧的现象,这样就容易使得孕产妇产生妊高征。所以医护人员应当仔细的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如果患者出现上述的不良心理状况应当尽早的给予患者最贴心的关心和帮助,在同患者进行交流的时候应当采用最和蔼的口吻[7]。给患者心理做疏导,尽量帮助患者解决实际困难。护理人员需要向孕产妇讲述胎儿发育的过程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患者的家属也要配合护理人员做相应的心理疏导。此外,还需要强化孕前检查和孕期检查。
3.2 体质量指数
一般来说妊娠中晚期的孕产妇体质量指数超过30就可以认定为肥胖。虽然适度的肥胖对于婴儿的生长发育有着一定的帮助,但是过度肥胖就很容易导致妊高征的发生。所以护理人员需要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饮食方案,对于食物中蛋白质、维生素以及铁剂要合理补充[8]。
3.3 家族妊高征、高血压病史以及肾病史
近年来相关研究发现,妊高征与孕妇隐性基因或者是隐性免疫反应基因有着相关性[9]。所以护理人员对于孕产妇中有家族遗传妊高征病史、高血压病史以及肾病史者应当遵医嘱加强孕前检查,并且详细记录孕产妇血压和体质量变化指数。
总而言之,对于高龄、体质量偏胖、心理压力比较大一级家族病史等中晚期孕产妇需要加强相关护理观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从而尽量降低妊高征的发病率。
[1]雷马 香,刘彼 娴.妊 娠高血 压 疾 病危险因素的病 例对照研 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9,26(3):177-179.
[2]许明智,李文波,贾福军.郾汉密顿抑郁量表的因素结构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3):277-278.
[3]程广杰,周皓.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4):137-138.
[4]钟淑敏,党艳丽.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预后因素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1,13(3):259-261.
[5]贺笑茜,崔澂,郝淑维.CD106、CD62L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外周血及蜕膜组织中的表达[J].河北医药,2011,2(12):56-57.
[6]粱娟,王艳萍,朱军,等.中国2000-2005年孕产妇死亡趋势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30(3):257-260.
[7]张建平,刘玉昆,李海刚,等.胎儿宫内生长迟缓患者的胎盘免疫病理学观察[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36(4):202-205.
[8]郭占胜,李 辉霞,秦家 碧,等.长沙县农村 地区孕妇妊娠高血 压综 合症危险因素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1,3(3):23-24.
[9]雷马香,刘筱娴.妊娠高血压疾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9,3(4):56-57.
R714.24+6
:B
:1671-8194(2013)09-0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