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局部地区蜂群不明原因死亡

2013-01-23季向清毕桂春

中国蜂业 2013年1期
关键词:新王继箱群势

季向清 毕桂春

(黑龙江东宁县老黑山中心小学,157200)

黑龙江局部地区蜂群不明原因死亡

季向清 毕桂春

(黑龙江东宁县老黑山中心小学,157200)

2011年秋季,我地区出现大量蜂群整群在短时间内不明原因死亡或不知去向,即便有部分蜂群能够勉强越冬,到越冬中期基本整群死亡,给养蜂户造成严重损失。

一、表现及特征

1.我地区基本上在3~4年会有规律出现一次秋季高温、干旱、少雨天气。

2.当年椴树丰收地方蜂群受灾轻,而椴树歉收的地方蜂群受灾严重。

3.秋繁前期蜂群越强,后期损失越严重。

4.秋繁前不严格治螨,因前期群强,蛹脾多,加之后期气温高,蜂螨大量繁殖,螨害严重。

5.秋繁时外界蜜粉源少,群内饲料不足,奖励饲喂不及时,适龄越冬蜂不足,老龄蜂过多。

6.秋群前期,群强子多,群内没有产卵空间,培育越冬蜂时,巢内空间小。当群内有空间时,外界蜜粉源已过,气温下降,蜂王产卵急剧下降,造成蜂群前强后弱现象。

7.饲喂越冬饲料前蜂群强壮,当喂完越冬饲料后,未等进入越冬期而整群工蜂及蜂王不知去向,箱内蜜脾完好无损,有个别蜂群剩下几百只甚至几十只工蜂,蜂王和其余工蜂不知道去向,蜂箱内无死蜂,场内死蜂极少。

8.进入秋季,秋繁结束时,越是强群巢门口每天早上都能看到几只或十几只幼蜂和青年蜂死亡现象,弱蜂无此现象。

9.一部分蜂群进入越冬中期,虽然窖内温湿度正常,无其他危害,而越冬群不安定,噪音大,蜂团大或散团,有大量工蜂从巢门爬出死亡,或者全部散团,爬满全部巢脾和蜂箱四周而冻死。另一种现象在越冬中期,整个蜂群在饲料充足、通风良好、窖温正常的情况下蜂团没散开而整团死亡。

10.黄色蜂种比黑色蜂种损失严重。

二、原因分析

1.因秋季高温少雨,外界蜜粉源很少,蜂箱内严重缺饲料,工蜂大量采集甘露蜜。我地区每3~4年就会出现秋季高温、干旱、少雨年份,浅山区和深山区大量乔木植物分泌甘露蜜,致使采集蜂严重中毒,并同时危害幼蜂,因采食甘露蜜出现消化不良,腹涨,工蜂急于出巢排泄,不顾外界气温高低迫切出巢,因腹涨无力飞行而大量爬行,劳累过渡而死亡。

2.螨害严重造成工蜂体弱。因秋季前期群强子多,外界高温比正常年份螨繁殖代数多,很多蜂农按常规治螨(喂完饲料后治螨),一旦遇特殊年景,吃了螨害的亏。出现在喂越冬饲料前幼蜂天天死亡,喂完后,因工蜂受螨害体弱,酿制越冬饲料后过度劳累而死亡。并且螨全部寄生在蜂体上,工蜂急于摆脱,结果筋疲力尽过早死亡。

3.每当年椴树丰收年,流蜜期过后,蜂群群势下降,在产蜜期蜂箱内蛹脾少,秋繁时群内产卵空间大,前期子少,蜂螨繁殖率相对低,进入深秋老龄蜂及壮年蜂相对少,幼蜂多,采集的甘露蜜少,损失较轻。

4.黄色品种育虫节律差,在外界蜜粉源条件差的情况下,蜂群内虫蛹的数量比黑色品种多,群势比黑色品种强,给蜂螨繁殖创造条件,螨害比黑色品种严重。因群强采集甘露蜜数量比黑色品种多,受害严重,而黑色品种与黄色品种相反,所以受害较轻。

5.秋季强群比弱群受害严重,老王群比新王群受害轻。越是强群,子越多,结果损失越严重。老王群停产早受害轻,新王群停产晚,群内蜂蛹螨害严重。老王群在培育适龄越冬蜂时不奖饲,造成秋繁不利,深秋时群势严重下降,大部分老蜂在喂完饲料后死亡,群势急剧下降,无法达到越冬群势标准。虽然新王群停产晚,子多因螨害和甘露蜜中毒,工蜂体弱,加上大量集中饲喂越冬饲料,造成工蜂过度劳累而死亡。

6.蜜蜂麻痹病危害:因被蜂螨危害的工蜂身体被刺穿有伤口而感染麻痹病,患病工蜂爬出箱外失去飞翔能力,行动缓慢,不久死亡,不但青、壮年蜂包括刚出房不久的幼蜂也同时感染死亡。

7.越冬中期整群不散团死亡,主要因黑龙江省在1月份是最寒冷月份,窖内温度最低。由于越冬蜂群弱,加上工蜂因甘露蜜中毒和受螨害体质差,将结团位置的储蜜吃光,因群弱温度低,蜂团无法移动取食,在原位置整团饿死和冻死。

8.越冬蜂群中期整群不结团死亡,主要原因甘露蜜中毒轻,加之越冬时间延长,工蜂体内粪便积累增多,无法排泄,不能进入半休眠状态,因腹涨骚动不安,最后,在蜂箱内下方死亡或蜂箱四周冻死。

三、预防措施

1.东北地区养蜂,全年不论螨多还是螨少,必须分三次治螨。第一次在蜂群出窖后,子脾未封盖前进行一次治螨;第二次在7月末,8月20日前进行二次治螨;第三次在喂完越冬饲料后,进行一次彻底治螨。采取固定和季节性治螨,蜂群全年不受螨害。

2.当年如果椴树小年或歉收年份,在7月末,8月10日前,将强群一分为二,强群内的新老蛹脾带蜂提出培育新王。当新王产卵,群内蛹脾基本出完,此时新王产的卵培育出的是适龄越冬蜂,而原群因无新老蛹脾,壮年蜂回原巢将原群适当加空脾,结合奖励饲喂,有产卵空间,为培育适龄越冬蜂打好基础。实践证明,采取此方法,对培育越冬蜂效果很好,避免原群在培育越冬蜂前期群内产卵空间少,自然限制蜂王产卵问题,同时避免了蜂群前强后弱现象。多培育一些新王,为越冬定群优中选优打好基础,又避免强群采集甘露蜜的危害。我采取此方法几十年,在同一地区养蜂未受甘露蜜危害,越冬繁殖过后合并多余蜂群,越冬群势壮。

3.当秋季外界无蜜粉源时,发现强群在高温天气时,工蜂采集勤奋,大腹回巢无粉带回,而又不是作盗群,说明该群蜂采甘露蜜,并且发现早上巢门口出现少量的死幼蜂。如果是标箱群可将继箱用上,将原巢箱中的蜂王及新老蛹脾带蜂提到继箱上,继箱留足越冬脾。空脾和1框卵或小幼虫,大虫脾留在巢箱。将继箱与巢箱中间用覆布隔严,继箱开前巢门,并对继箱的越冬群进行饲喂,按越冬饲料量40%,老蜂全部飞回巢箱,因无王工蜂出勤少,减少甘露蜜的采集。当外界气温变化无甘露蜜时将巢箱蜜脾提出,上下合并,去掉继箱。如果是卧式箱,可将空箱按同样方法处理,老龄蜂采集甘露蜜装入原箱,而继箱全是青年蜂,因饲喂出勤率很低,所以甘露蜜危害很小,在甘露蜜的年份防止中毒危害很有效。

4.从8月10日开始,对全场蜂群进行大调整,采取特强群补弱群,中强群联合分蜂,达到全场蜂群基本平衡,子蛹脾每箱数量基本相同,每群留6~7张脾,以留子蛹脾为主,扩大蜂路(按越冬标准留),其余空脾全部提出,隔板外留粉脾,开始进入秋繁。秋繁结束后,每年基本能达到4~5张整蛹脾,每个越冬群都能达到6框足蜂,也是越冬最理想的标准。但奖励饲喂数量要达到饲喂越冬饲料量40%,此时外界蜜粉源较好,秋繁可利用老蜂酿造越冬饲料,不起盗蜂,因箱内蜜粉足,减少采集甘露蜜,是一举四得好方法。

笔者在同一地区养蜂几十年,因判断准确,管理精心,预防措施得当,从未受过损失,很多蜂友按照此方法管理,也未受损失。笔者看到部分蜂友蜂群损失严重,很痛心,左想右想,觉得有必要总结出来告知广大蜂友,希望对有此现象地区的蜂友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新王继箱群势
弱群自然合并的启发
ATP年终总决赛再迎“新王”
新王诞生 连载二
如何处理好分蜂与产蜜的关系
中蜂浅继箱的利用
工蜂产卵的后期行为观察
养蜂有感
小麦胚芽作为意大利蜜蜂春繁期饲料蛋白源的研究
谈全场换蜂王
徐祖荫谈中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