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椎穴合谷刺配合“三重法”临证新用

2013-01-23曹文忠

针灸临床杂志 2013年7期
关键词:大椎毫针大椎穴

曹文忠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沧州市针灸研究所国家“十二五”重点建设专科,河北沧州 061001)

笔者认为[1],大椎属督脉,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之会穴。督脉为阳经之海,大椎位于督脉最高位,其上是风府、风池、翳风,左右比邻风门,其下是陶道,即大椎周围均为风穴,风穴以善治风邪见长,大椎被这些风穴所包围,位置最高,“高巅之上惟风邪可达”,故大椎当为治风要穴。祛风可胜湿,大椎在善治风邪的同时又具备了除湿的功效。根据大椎善治风邪的特异穴性以及风邪、湿邪、风湿合邪的致病特点,大椎可治疗与上述诸邪相关的病证,如头痛、面瘫、口眼歪斜、鼻塞不通、发热咳喘、耳鸣耳聋、颈项僵直、眩晕震颤、抽搐痉挛、行痹着痹、风疹团块、急性中风、失眠焦虑、阳虚水泛、尿少水肿等,这是大椎泻实的治疗作用。大椎位于督脉高端极上,背为阳,大椎为阳中之阳,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气,故大椎是振奋督脉阳气的要穴。阳气充盈则筋脉坚实,阳气不足易感寒邪,感寒则筋脉拘挛,大椎有助阳散寒、温养筋脉的功效。临床多用于治疗各种阳虚感寒的病证,以督脉阳气虚而出现太阳表寒证疗效最好。这是大椎穴补虚的治疗作用。大椎强壮机体的作用与其助阳、升阳、补阳的穴性有关,通过运用恰当的刺灸法能使机体的阳气快速充盈躯干四肢,气行则血行,气血充盈能使虚损虚劳的机体在短时间内得到濡养,临床常用于疲劳综合征、亚健康、提高机体抗病力等“治未病”作用。

1 大椎穴合谷刺及“三重法”的具体内容

1.1 大椎穴合谷刺操作要领

选用3寸毫针,先垂直进针0.1~0.2寸,然后按倒针柄,让针体在皮下沿督脉循行向至阳方向透刺,透刺时施以小幅度提插手法,辅以快速小于180°的捻转,使针感沿督脉、膀胱经向下传导,在气至病所同时,施以拇指向前暴发力搓针法,以加强针感。正气不足者施以简易烧山火法,即施以拇指向前并向下的指力,守气1 min,以肩背腰出现轻微胀热感为度;达此针感后提针使针尖至大椎穴皮下,再沿皮下向左右肩井透刺,手法与大椎向下透刺相同,最后提针至大椎穴下,按倒针柄让针体沿督脉循行向风府穴透刺,使针体与皮肤小于30°。大椎穴此针法为古针法之合谷刺。《灵枢·官针》云:“合谷刺,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此脾之应也”。古代医家认为“肉之大会为谷”,本法刺入肌肉,且左右合如鸡足,又脾主肌肉,故本法用于治疗与脾相关的肌肉痹证。

1.2 “三重法”操作要领[2]

该法是笔者20年来以大样本临床治疗为基础,以提高临床疗效为切入点的多种针具、针法有效组合的一种治法,是国家“十二五”重点建设专科特色疗法。“三重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三重法”是在对病情做出初步或确切的诊断后,依据“以病为腧或以痛为腧”的原则,在原发病灶或穴位,首先用三棱针重刺络,即用中等三棱针在病灶中心及上下左右距中心0.5 cm处重刺5下,针尖刺入皮下肌层,手法轻灵迅速,刺络时押手拇食指按压病灶或穴位使皮肤绷紧,刺手持三棱针拇食中三指呈持笔式,刺手拇食指握紧三棱针针体,使针体紧贴中指指腹,针锋凸出刺手中指尖1~2 mm,用快速翻转手腕法迅捷把针锋刺入皮下1~5 mm,刺入深浅以刺络部位和病情轻重而定,刺手中指迅速上下移动即可控制刺络之深浅。刺络后马上拔罐,选用稍大于刺络部位的火罐,用闪火法重拔刺络处,注意火罐拔上后要左右抻拽,上下震颤,顺逆时针快速旋转,用手掌重力拍打罐顶,每次在火罐即将离开皮肤瞬间,先让罐体发生最大的倾斜,运用腕、肘、肩、腰的合力迅疾把罐体向反方向拔出,这样使罐内已形成的最大负压在最短时间内释放,如此反复闪拔5次,最后一次把罐置留病灶或穴位5~15 min;仔细观察出血情况,控制出血量2~10 ml。关键是重灸法,起罐后即用重灸,用5根捆在一起已提前点燃、燃烧正旺的艾条来施灸,让5根艾条的中心正对着拔罐中心,控制艾条距皮肤3~5 cm,只许上下移动,不可左右移动;严格把握重灸的刺激量,切忌灸伤皮肤,重灸时间控制在30 min内,最佳时间点是在最短时间内使拔罐处的皮肤灸至润红色。重灸法突破了传统艾柱或艾条以温和灸为主的治疗模式,以“短时间、近距离、高温度、燃火旺、直接灸”为其特色,突出“重”。急重症、疑难症、表实证每日治疗2次,连治3天后改为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慢性病、虚损症每日治疗1次。

2 大椎穴施以合谷刺及“三重法”临证新用

从近年来的文献报道看,大椎穴的特异性治疗作用及功效还未被临床广泛运用,原因是选择的刺灸法欠适宜[3]。要想让大椎穴发挥固有的特异性治疗作用,就应突破其常规的刺灸法,同时创新一种适宜大椎穴性发挥又能克服其潜在风险的刺灸法[4]。笔者认为运用合谷刺、“三重法”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强,即刻疗效肯定,尤其是对疑难杂病和急危重症的治疗。兹择选几则医案辑录于下。

2.1 助阳散寒、调和营卫,治疗外感病

大椎于颈部阳位,为阳中之阳,向上向外,性主疏散,为督脉与手足三阳之会,总督全身之阳气,故泻之能启太阳之门,清阳明之里,和太阳之枢[5],有通阳解表、祛风散寒、理气降逆、清肃肺气、镇惊安神等功效,可治疗风寒感冒、发热咳嗽、鼻塞不通、头痛身痛、颈项僵直,肩背拘急等临床常见病。单用大椎穴合刺配合“三重法”即可取佳效。

孟某,女,4岁,发热3天,于2011年11月7日来诊。3天前出现低热,轻咳,服感冒药无效,今日高热38.9℃,呛咳,声嘶哑,有痰咳不出,恶寒,口渴,纳呆,大便4日未行,小便少而黄,舌红苔黄,脉细数。施以大椎穴合谷刺配合“三重法”后2小时,体温降至37.7℃,5小时后续治1次,嘱服通宣理肺丸,痊愈。

韩某,女,50岁,头不自主向右侧转动、颈项向左僵硬性歪斜2年余,于2012年3月19日来诊。2年前因过劳汗出受风感寒后出现颈项僵直、板硬,未予治疗,渐出现颈部发紧并向左侧歪斜,其颈部不自主向左转动,尤其在人多、情绪紧张、疲劳时加重,影响到正常生活,多方治疗均无效。诊为“痉挛性斜颈”。予以大椎穴合谷刺、“三重法”一次即效,配合毫针治疗月余而愈。

2.2 祛外风、熄内风、镇肝风,调治脑中风

脑中风以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和并发症多为主要特征,成为目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安全的多发病和疑难病。脑中风依据病程进展通常分为三期即中风先兆期、急性期和后遗症期,病因病机均与“风”性有关,或风邪外袭直中经络,或肝风内动上扰元神,或肝阳鸱张元阳化风,或风痰阻滞经络不通,故可用大椎善治风邪的穴性以治之,旨在祛外风、熄内风、镇肝风。对中风先兆期和后遗症期的治疗尚有“治未病”的功效。

路某,女,51岁,头晕,精神不振,右上肢持续性麻木3天,于2010年10月22日来诊。因工作紧张、过劳、眠少而诱发。查:血压146/96 mmHg,脑CT示有腔隙性梗塞灶。精神倦怠,面色不荣,语音低微,舌淡黯,苔薄白,脉沉弦。已输液对症治疗2天症状无改善。应用大椎穴合谷刺、“三重法”治疗后,血压130/90 mmHg,又辅以针刺调治一周,诸症悉平。

郭某,男,58岁,以脑梗收住院。入院时神志清,肢体功能可,唯言语不利、蹇涩,针刺廉泉、商丘、通里、风池、哑门、人中诸穴3天无效。第4天,因外感出现恶寒重,发热轻,咳嗽吐粘白痰,血压170/110 mmHg,苔白腻,脉浮紧。予以大椎穴合谷刺、“三重法”,拔罐5 min出黑色粘稠血10余毫升,2小时后言语清晰,加毫针调治5天,言语正常,出院。

2.3 祛风止痉、滋补肝肾,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大椎别名百劳,意谓该穴可治疗百劳虚损。《大平圣惠方》载:“五劳虚损,七伤乏力”。《行针指要赋》曰:“或针劳,须向膏肓及百劳”。结合大椎穴祛风胜湿的作用,大椎穴施以合谷刺配合“三重法”可补虚泻实,有寓补于攻的功效,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运动神经元病、脊髓空洞症、多发性神经炎、重症肌无力等疑难病。临床体会到,单以毫针治疗上述疑难病疗效欠佳,需多种针具针法协同、联合运用。

孙某,男,21岁,腰背、双下肢关节疼痛1年,腰胯强直,不能弯腰,行走困难2月余,于2010年10月17日来诊。1年前曾患感冒,并发腕踝关节肿痛,对症治疗后好转。此后反复发作,进行性加重,多方治疗无效。10个月后出现双下肢肌萎缩,不能久站,行走困难,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查:低热、37.6℃,慢性病面容,脊柱生理曲度消失,骶髂关节强直、板硬,不能蹲起,双腕、膝、踝关节轻度肿胀,血沉103 mm/h,类风湿因子强阳性,体重37 kg,舌淡紫,苔白,脉沉细小数。证属骨痹之尪痹。因身体过于消瘦,针刺不顺利,故用大椎穴合谷刺,并在至阳、肾俞、命门施以“三重法”,治疗一个月后,血沉29 mm/h,低热退,后以毫针治疗为主,辅以“三重法”,共治疗半年,行走如常人,体重增加6 kg。

2.4 升补阳气、顾护卫阳,防治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以冬季多发,近年来儿童发病率亦呈增加之势。中医认为该病发生首责于肺,肺为娇脏,不耐寒热,主皮毛,开窍于鼻。肺气虚卫外不固,防御机能下降,每遇节气变化、起居不慎、过度疲劳等因素则诱发,卫外不固,腠理空虚,风寒之邪便乘机侵入。治宜益气固表、升补阳气、强壮机体。应用大椎穴合谷配合“三重法”即可防治过敏性疾病,尤其对防治过敏性鼻炎效果好。

高某,女,13岁,鼻塞不通,鼻痒流涕,喷嚏连连,冬春季加重2年,于2010年12月22日来诊。因感冒未愈而诱发,入秋开始持续到第2年春天逐渐好转。诊见频打喷嚏,鼻流清涕,泪眼汪汪,精神不振,天气变化上述症状加重,头脑昏沉有紧束感,每服西药即困倦,打哈欠,精力不集中,纳呆,大便不调,舌淡苔白厚,脉沉细。予以大椎穴合谷刺配合“三重法”治疗,共治17次而愈,随访未复发。

2.5 平衡阴阳、调和营卫、防治亚健康

据5年流行病学资料统计,约有14.6%被筛查为亚健康患者,即每年有6千人被检测为亚健康状态。针灸对亚健康状态的心烦失眠、血压偏高、情绪不稳、颈椎综合症、脾胃不和、内分泌失调、腰腿疼痛、痤疮雀斑等症有较好的效果,显示出针灸治疗在“治未病”中的独特优势。

钟某,男,46岁,焦虑,失眠,心烦,胸闷,腹胀便秘1月余,于2011年9月8日来诊。工作生活紧张,饮食不节,过度饮酒,贪凉。心电示ST段低平;肝胆B超示轻度脂肪肝,慢性胆囊炎;血压130/100 mmHg,血脂,TC:6.02 mmol/L,TG:3.86 mmol/L,伴头脑不清,周身疲惫,肩背僵痛,心悸胸闷,纳差,大便不爽等症,舌红苔薄黄,脉沉细。证属虚劳之气阴两虚。因惧怕针刺治疗,故予大椎穴合谷刺配合“三重法”,1次后即有缓解,1周后诸症悉平,2周后相关检查有明显改善。

3 结语

传统针灸理论认为,大椎穴不如四总穴治疗范围广,补益不如足三里、肾俞,祛风不如风池、风府,散寒不如后溪、申脉,胜湿不如中脘、阴陵,清热不如曲池、合谷[6]。毫针深刺之有风险,对其穴性定性于主疏散、主表阳,其治法基本局限于刺络拔罐法。

笔者应用大椎穴施以合谷刺配合“三重法”突破了传统针灸理论对大椎穴临床运用的局限,总结探讨出该穴不仅能止痛、止痒、止痉、止咳、止泻、平喘、消肿、安神、清脑明目,还可以治疗五劳虚损、七伤乏力、骨蒸盗汗、营卫失调等,即大椎穴有补虚又有泻实的功效,这是该穴既能治疗常见病又能治疗疑难病的理论依据。且大椎穴施以合谷刺、“三重法”,避免了毫针深刺潜在的风险,轻灸出现的不良反应,其刺络拔罐时包括了对定喘、陶道、大杼穴的实际运用(三穴均在拔罐范围内),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大椎穴的特异穴性。同时,毫针合谷刺、三棱针、火罐、艾灸叠加综合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单独应用针具或针法的疗效。此治法简化操作流程,可重复性强,为临证经验不足的针灸专业医生提供了一条便捷之路,实为针灸临床常用之法。

[1] 曹文忠,王庆海,李爱敏,等.大椎穴穴性稽考及发挥[J].四川中医,2012,30(12):173 -175

[2] 曹文忠.提高针灸治痛疗效的创新方法“三重法”[J].江西中医药,2012,43(1):50 -53

[3] 翟景慧.近年大椎穴临床研究概况[J].北京中医,2004,23(3):186

[4] 贺奇志,郝吉生,张芳,等.大椎穴针刺安全深度的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2004,24(10):24

[5] 张智龙.针灸临床穴性类编精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14

[6] 孙震寰,高云山.针灸心悟[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14

猜你喜欢

大椎毫针大椎穴
艾灸大椎、百劳、涌泉穴缩短静脉输液反应病程的疗效观察
大椎穴贴敷配合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过敏性鼻炎60例临床疗效观察
眼轮匝肌毫针排刺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
刮大椎穴可辅助退烧
毫针深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分析
温针与毫针治疗颈椎病患者颈部疼痛的疗效对比
地震云
大椎穴适宜的人群和使用宜忌
大椎穴
锋勾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2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