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猪场圆环病毒病的诊断与临床控制
2013-01-23
(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农办,浙江余杭 311100)
猪圆环病毒病(PCI),是由猪圆环病毒2型(PCV-2)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该病发病率高,传播迅速,易继发感染,给养猪业带来惨重损失,必须引起养殖场(户)高度关注。
1 病原及主要特点
该病最早发现于加拿大(1991),很快在欧美及亚洲国家发生和流行。PCV-2感染除引起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外,还可导致皮炎和肾病(PDNS)及先天性震颤(CT)等疾病,死亡率为10%~30%,严重猪场暴发本病后死淘率可高达40%以上。
猪圆环病毒(PCV)分为PCV-1和PCV-2。PCV-1对猪无致病性,但能产生血清抗体,在猪群中普遍存在,用其接种2日龄与9月龄猪均不出现任何临床症状;PCV-2对猪有致病性,可引起猪只发病,临床表现为断奶后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和猪皮炎与肾炎综合征(PDNS)。
1.2流行特点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断奶后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主要危害断奶后2~3周仔猪,病毒随粪便和鼻腔分泌物排出体外,经消化道传播,也可经胎盘垂直感染仔猪。呈地方性流行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急性爆发时,发病率可达50%,病死率达20%~30%。如与猪细小病毒或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链球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副猪嗜血杆菌等混合感染,死亡率更高。猪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主要危害生长育肥猪,死亡率为15%~20%。
1.3临床表现
1.3.1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 多发于2~4月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与猪场类型、生产管理模式等因素有关。一般发病率在4%~30%,病死率为70%~80%。临床表现由发病初期的消化功能紊乱而出现食欲不振,被毛粗乱,缺少光泽,渐进性消瘦,皮肤与可视粘膜苍白或黄疸,贫血,肌肉萎缩,衰弱无力,同时出现呼吸困难,持续性或间歇性水样腹泻或黑便;体温升高,精神不振,咳嗽、喷嚏及呼吸困难;部分病例可见皮肤、可视粘膜黄疸,皮下出血。病理变化可见全身淋巴结肿大,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肿大5~10倍;肺主要呈弥散性,间质性肺炎变化,质地硬如橡皮,表面一般呈灰褐色斑驳状;肾脏变化,50%患猪可见皮质和髓质散在大小不一的白色坏死灶,由于水肿导致其呈现腊样外观;脾轻度肿大;大多病猪肝脏有不同程度的萎缩、纤维化。
1.3.2皮肤和肾病综合征(PDNS) 多发于保育猪和生长猪,成年猪散发。3月龄以上猪发病后病死率达100%。急性病例出现临床症状后数天内死亡。发热,废食,消瘦,苍白,跛行,结膜炎,腹泻等。特征性症状为会阴、四肢、胸腹部及耳朵等处可见皮肤炎症。突然广泛出现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稍有突起的红紫色丘状斑点,以后躯最明显,边缘呈紫红色圆形或小规则隆起,皮肤表面呈斑块状黑色痂皮,并逐步向前躯蔓延。如无继发感染,一般死亡率在15%以下。其次可见四肢和眼睑周围水肿,体温可达41.5℃。
1.3.3母猪繁殖障碍 患猪食欲减退,出现流产,死胎,弱仔,木乃伊胎。病后母猪受胎率低或出现不孕等,断奶前仔猪死亡率可达10%左右。
1.3.4间质性肺炎 主要表现为猪呼吸道综合征(PRDC),多见于保育期和育肥期猪,患猪流涕,呼吸加快,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生长缓慢。
1.3.5仔猪先天性震颤 主要表现为出生仔猪全身骨骼肌肉痉挛性收缩,头部、肋部、四肢震颤,站立不稳,行走困难,卧下或睡觉时震颤消失,受外界刺激时可加重症状。最后哺乳不足,表现昏睡,低糖症而衰竭死亡。曾有报道,母猪在不同的怀孕阶段因感染类似PCV病毒时可引起震颤发生。但要区分于缺硒,猪伪狂犬和单纯因母猪无乳综合征引起的初生仔猪低血糖症及猪瘟感染等。
糠醛萃取-高压加氢组合工艺生产高芳橡胶增塑剂的研究……………………………………………………………(3):6
1.4病理变化
1.4.1剖检病变 全身淋巴结肿大,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支气管淋巴结及颌下淋巴结,肿大2~5倍,切面硬度增大,可见均匀白色,有的淋巴结有出血和化脓性病变。肺肿大、比重增加,坚硬似橡皮样,严重的肺泡有出血斑,有的肺尖叶和心叶萎缩或实质性病变。肝色暗,萎缩,肝小叶间结缔组织增生,脾肿大,呈肉样化,肾水肿(可达正常的5倍左右),呈灰白色,被膜下有坏死灶,胃食管部黏膜表现为水肿和非出血性溃疡,回肠和结肠段肠壁变薄,盲肠和结肠粘膜充血、出血或淤血。
1.4.2组织学病变 病变广泛分布于全身器官、组织。肺有轻度多灶性或高度弥漫性间质性肺炎;肝脏有以肝细胞的单细胞坏死为特征的肝炎;肾有轻度至重度的多灶性间质性肾炎;心有多灶性心肌炎。淋巴结、脾、扁桃体和胸腺常出现多样性肉芽肿炎症。
2 临床诊断
2.1诊断要点 该病诊断必须与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病原或抗体检测相结合才能得到准确结论,最可靠的方法为病毒分离与鉴定。一般而言,根据本病主要发生在断奶和育肥猪,表现为消瘦,衰竭,呼吸困难,皮炎及淋巴结、肺、肾的特征性肉眼病变等,即可做出初步判断,如要确诊则需进行实验室诊断。
2.2实验室诊断
2.2.1电镜法 利用电镜技术可以直观、准确的鉴别病毒,根据病毒本身所具有的形态、结构和大小等不同特征,可即刻做出诊断。从患猪脾脏和淋巴结组织的超薄切片中,即可观察到大量直径17 nm、圆形、无囊膜的PCV病毒粒子。
2.2.2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法 采用纯化PCV-2抗原免疫实验兔,得到兔抗PCV-2高免血清。利用该高免血清结合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组织中的PCV-2抗原,再采用生物素标记的抗兔二抗与兔血清结合,最后用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素染色,即可发现阳性细胞内存在大量浓染的圆形结构,大小和形状与包涵体相似。
2.2.3免疫荧光技术 免疫荧光技术(IFA)可用于PCV的抗体检测及抗原组织定位研究。将接种PCV-2且经多次传代的PK-15细胞分散到96 孔细胞培养板上,制成抗原诊断板,检测血清中PCV-2抗体。目前一般认为IFA是实验室检测PCV-2的一种快速、灵敏、成本低的方法,但操作上较复杂,不宜作为临床快速诊断。
2.2.4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可检测抗体,也可检测抗原,具有灵敏、简单、快捷的特点。一般可利用PCV-2-ORF2基因原核表达产物建立ELISA检测方法,如以重组杆状病毒表达PCV衣壳蛋白作为ELISA抗原,则可提高HRP标记的二抗稀释倍数,降低背景的非特异性。
3 防控措施
3.1生物安全措施 防控本病,必须加强饲养管理水平,适当降低饲养密度,实行全进全出制;改善环境卫生,注意平时防暑防寒和驱虫灭鼠工作;严格控制进出人员和车辆,避免从疫区引进猪只;加强对猪场进行严格的消毒制度。
3.2加强饲养管理 一是注意引种,做好隔离等工作;同周内断奶的仔猪最好在同一栏内饲养,原则上一窝一圈,猪圈壁式分隔。二是坚持全进全出,在空栏、清洗和全场消毒时,可采用能有效杀灭圆环病毒的强效菌毒杀星进行带猪消毒。三是加强环境调控,氨气<10 mL/m3,二氧化碳<0.1%,相对湿度<85%;做好通风和温度控制及调整工作,3周龄内仔猪最适温度为28℃,以后每隔1周降低2℃,直到常温。四是饲养密度控制(保育期>0.33 m2/头,育肥期>0.75 m2/头)。五是保育舍内应设有独立的饮水加药设施。六是严格的保健措施(断尾,断齿,免疫注射时严格消毒)。七是设立病猪隔离室,及时将保育舍或生长期的病残猪隔离治疗或扑杀,加强营养和饲养管理等。
3.3免疫接种 目前很多厂家已研制开发了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养殖场可结合本场实际,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另外, 应加强猪伪狂犬病、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免疫接种。注意病毒性弱毒疫苗可产生免疫干扰作用,两种病毒性弱毒疫苗接种间隔应不少于10 d。部分疫情严重的猪场,可采集猪圆环病毒病病猪含毒较高的脏器,如淋巴结、肺、脾等组织,捣碎研磨、灭活后制成组织灭活苗,进行自家苗免疫注射,注射后12~15 d可明显减少新发病例,并使疫情逐渐平息。
3.4药物防治
母猪用药:母猪产前1周和产后1周,可在饲料中添加支原净(100 mg/kg)+金霉素或土霉素(300 mg/kg)。
断奶仔猪用药:仔猪断奶前1周至断奶后1个月,可用支原净(150 mg/kg)+金霉素或强力霉素(150 mg/kg)拌料饲喂,同时用阿莫西林(500 mg/L)饮水。
13-15周龄及18-22周龄生长育成猪用药:①复方黄芪多糖配合氟苯尼考肌注,每日一次,连用3-5 d。②维生素B1,维生素B2、牲血宝、肌苷肌注,每天一次,连用3-5 d。③体温升高时可用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