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高频震荡通气治疗的临床评价

2013-01-22周轶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5期
关键词:呼气通气综合征

周轶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早产儿常见的急危重症疾病,是导致呼吸衰竭的最常见原因[1]。最常用的治疗手段是机械通气。我科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采用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并与常规机械通气进行比较,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56例,诊断标准均符合相关文献[2]的报道。按照数字随机分配原则分成常规机械通气(对照组)和高频震荡通气(观察组)各28例,其中对照组中男16例,女12例;出生时胎龄28~35周,平均(32.4±3.6)周;体重950~2200 g,平均(1505±495)g;观察组中男15例,女13例;出生时胎龄27~36周,平均(31.9±4.1)周;体重980~2250 g,平均(1550±515)g在性别、胎龄、体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①常规机械通气组参数:吸入氧浓度:0.5~0.8,吸气峰压:18 ~25 cmH20,呼气末压:4 ~6 cmH20,吸气呼气比:1:1.0~1.5,呼吸频率:40~50次/min。②高频震荡通气组参数:频率:10~15Hz,吸气时间百分率:33%,平均气道压:10~15 cmH20,压力振幅:35~45 cmH20。

1.3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使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临床治愈25例,治愈率为89.3%,观察组患者临床治愈26例,治愈率为9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发生气胸、肺出血、颅内出血等并发症8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8.6%,观察组患者发生气胸、肺出血、颅内出血等并发症2例、并发症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平均上机时间为(7.2±1.5)d,观察组患者平均上机时间为(3.5±0.7)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又称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早产儿和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缺乏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机械通气的使用是该病的死亡率得到了明显的下降,但是相应的并发症有增高的趋势。文献报道[3],高频震荡通气的优势在于能够将接近人体平均气道压的呼气末压将高频的、小潮气量的气体送入肺内,复张萎陷的肺泡,有利于人体的气体交换,而容量和压力的变化较小,产生的心血管系统影响极低。本组研究中,两种不同的通气方式均能够达到良好的治愈率,并且两组的治愈率并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治疗效果相同。但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上机时间明显的少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的差异,表明观察组在治疗效率和安全性优于对照组,与陈宏香[4]等的研究结论相符合。

综上所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高频震荡通气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肺氧合功能、缩短患儿上机时间、减轻患儿痛苦、降低并发症发生、挽救患儿的生命。

[1] 刘志军,李思涛,郝虎,等.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安全性分析.临床儿科杂志,2008,26(3):191-194.

[2] 宁岑,杨杰.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6,21(4):227-229.

[3] 王成虎,翟颖如,曹移民.高频振荡通气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中国医师杂志,2011,13(9):1200-1202.

[4] 陈宏香,张文明.高频振荡通气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3例临床分析.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9,16(6):575-576.

猜你喜欢

呼气通气综合征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智能口罩可直接检测呼气中的病毒
Chandler综合征1例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考前综合征
不通气的鼻孔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呼气中挥发性标志物的筛选
13碳-呼气试验质控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Lance-Adams综合征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