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学科视域下CIS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2013-01-22郭向宇

中州大学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英语课堂学习者

郭向宇

(中州大学外国语学院,郑州 450044)

1.引言

将CIS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结合并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实践与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的教育理念,在本质上与美国企业家协会会长吉尔默的请求具有一致性。他说,请大学给我这样的人:会独立思考的人;不相信显而易见事情的人;怀疑已有做法的人;对未来有明晰想法的人;有胆量和想象力,能正视自己的创造潜能的人;懂得创造原理,有能力开发新装置、新技术的人。企业对大学教育的要求促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得不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思考创新教育理念的问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实现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要素之一就在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社会和企业越来越凸显出对创新人才的需求的大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也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热点,促使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思考创新人才“如何培养”的问题。针对当前高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面临的尴尬局面,笔者进行了更新课堂教学观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在英语学习观念,创设有利于英语学习环境的能力及自身角色的定位等方面都呈现出明显的差别,实践结果证明了在跨学科视域下将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是可行且有效的。

2.跨学科视域下将CIS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理论基础

关于CIS的研究,国内外的研究者主要将其与学生管理方法相联系,极少将其与教学,尤其是英语教学相联系。而对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研究,国外研究者大多借助于以马斯洛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及O’Mallet&Chamot的学习策略的分类方法,却未能充分说明情感和分组教学在学习者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影响和调节作用。面对当前高校毕业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的现实,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以跨学科的视角将CIS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实现教学观念上的更新是非常必要的。

2.1 CIS简介

CIS起源于美国,丰富发展于日本,是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的一种现代企业经营战略。它将企业有限的资源通过系统分析规划整合,提炼出企业文化精髓,并将抽象的理念转化为容易被大众和企业员工理解的视觉形象和行为规范,进而达到提高沟通效率,增强企业对内凝聚力和对外竞争力的目的。它主要由MI(Mind Identity)、BI(Behavior Identity)、VI(Visual Identity)三个部分构成。其中MI即理念识别,它通过对企业制定一系列的核心价值观、使命、精神等理念内容,为企业指明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通过传播告知企业的每一个人:我是谁?我在哪里?我要到哪里去?我怎么去?它是企业文化精髓的提炼。BI即行为识别,它以企业理念为核心,为企业规划高度组织化以及统一的高标准作业方式及服务方式。VI即视觉识别,它是一套以企业标志、标准字体、标准色彩为核心展开的完整、系统的视觉传达体系。

2.2 CIS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CIS作为一种能将企业有限资源通过系统分析规划整合,将抽象的理念转化为容易被大众和企业员工理解的视觉形象和行为规范,从而使企业提高沟通效率,增强对内凝聚力和对外竞争力的一种现代企业经营战略,与外语教学中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的学习者的知识观、学习观及学习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相似之处,即对有效的资源加以规划整合,不断提高效率,增强对内凝聚力和对外竞争力。

建构主义强调事物主观、相对的一面,认为意义不是独立于我们而存在的,它重视个人凭借原有经验和现实处境对事物的主动理解。Davidson(1995:109)指出,建构主义的核心是学习者只有在现存理解基础上才能理解新知识,在积极主动的过程中通过连接新的思想和已有知识来构建新知识,学习者需要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实现意义建构过程,而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因此,在一些真实情境中,学习者如何运用自身的知识结构解决实际问题,是衡量学习是否成功的关键。CIS运用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所强调的学习过程正是在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过程中才能实现的。

3.跨学科视域下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尝试

大学英语课堂上应用CIS,其实是借助于各个小组设计的标识、规则、活动和内在的精神、品质等,对该小组的学习理念、行为方式及视觉识别进行全面系统地设计,并通过在课堂内外全方位的传播,塑造独特的小组学习个性,展示小组学习水平和小组形象的个人与小组相结合的策划工程。

3.1 CIS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背景

在目前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很少采用小班教学,教师很难在课堂上照顾到每一个学习者。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中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分组教学与合作学习。根据CIS,可以将小组假想为公司的形式,请各个公司(学习小组)在公司员工(小组组员)的共同努力下,商讨共同的MI理念,形成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具体实施的BI,同时设计出代表公司形象的VI。在此过程中,各个公司都选出了自己的CEO,教师在CEO负责制的基础上可以帮助每个“公司员工”认清自己的价值,并实现在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过程中进行学习。

早在上世纪末,我国的大学英语课堂就引入分组教学、合作学习等模式,但大学英语课堂却依旧未能摆脱困境,一个值得思考的原因就在于它未能使小组教学理念深入到小组成员中去,未能将每个成员的积极主动性调动到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学习交流。CIS全面实施的目的在于使企业(小组)内外的所有有关组织及人员都明了该企业(小组)在干什么和为什么而干,从而能够获得“认同”,进而获得一种亲和力与心理上的共鸣,只有这样,企业(小组)的理念与战略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3.2 CIS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实践简述

跨学科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它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既然CIS是一门综合性、实用性的科学,那我们就可以将其从管理学领域运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其可行性主要体现在CIS的三个构成部分:MI,BI和VI,他们分别相当于人的大脑,人的行为及人的形象。

本次教学实践选择中州大学2011级食品加工专业为实验班(53人),2011级食品检测专业为对照班(53人),两个班均为随机分班,学生入校时成绩相当,无人为的竞争氛围。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为定量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及归纳总结法,并通过访谈、邮件、QQ交流等形式,对教师的课堂互动模式及学生的课堂表现等情况进行调查,设计相关问卷,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CIS理论为基础,设计出两套不同的课堂互动模式。本研究初步形成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CIS理论为基础的课堂互动模式和步骤,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合作方法在实验对象班级加以实践与观察。定期进行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演示并分析教学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语言知识的习得不是一个从教师到学习者的简单过程,而是一个由学习者自己发现和探索的过程。CIS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在尊重语言习得规律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估的主体地位。在小组与小组的合作及小组内部的合作中体现了教师与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顺利进行意义协商,促使学习者在课堂大胆地向周围的人反馈自己的理解困难,发现自己语言使用过程中的问题等建构主义学习观中的原则。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应更加注重教师和学习者在更有意义的任务中进行互动,并将语言材料与学习者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真实的语言材料是为真实的交际而产生的语言,而不是以语言教学或学习为目的而产生的语言(Nunan 2001:79)。考虑到大部分高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并未实现小班教学的现实情况,笔者以中州大学2011级食品加工专业的实验班(53人)为例。在班委和教师调查访谈过程中,在自愿与推荐相结合的基础上产生了10位CEO,10位CEO经过introduction(自我介绍),presentation(才能展示)等环节之后进行招兵买马,10个公司由此产生。之后他们在平等商讨的基础上给自己的公司设定标识、目标、计划、原则等员工共同遵守的规则及活动计划。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各位CEO将公司的课堂活动作为各个公司的红包,而每个员工每次的课堂表现情况是为自己挣工资。这种个人挣工资与公司挣红包的结合会在极大程度上刺激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使大家学会团队合作,培养其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同时,根据市场竞争规则,10个公司在一个月到一个半月之后,将会产生末位淘汰,也就是说挣红包最少的公司将被挣红包最多的公司吞并。因为有了共同的目标MI,他们在将目标转化为BI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内部的团结合作,也会积极树立自己公司的形象VI。这一过程充分调动了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由Observer(观察者)转变成doer(实践者),打破传统大学课堂的被动的学习氛围,也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用跨学科的眼光去理解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能帮助我们在教学改革实际工作中拓宽思路,为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有益借鉴。

[1]张德,吴剑平.企业文化与CI策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张军.CIS战略与企业形象塑造[J].中国市场,2007(1).

[3]Tharenou P,Donohue R,Cooper B.Management Research Methods[M].Sydne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

[4]Zimmerman R D.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of Personality Traits on Individual’s Turnover Decisions:a Meta-analytic path Model[J].Personnel Psychology,2008(61).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英语课堂学习者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用爱浇灌英语课堂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让学生感受英语课堂之美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翻转课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高效英语课堂的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