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产地加工技术调查研究△
2013-01-22刘影侯俊玲王文全
刘影,侯俊玲*,王文全,2,3*
(1.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院,北京 100102;2.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 100193;3.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 100102)
甘草产地加工技术调查研究△
刘影1,侯俊玲1*,王文全1,2,3*
(1.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院,北京 100102;2.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 100193;3.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 100102)
甘草产地加工方法不同,导致甘草质量各异。笔者通过对历史文献的调研和对产地生产技术的调查,整理分析地甘草产地加工技术的历史沿革,总结挖掘甘草产地加工技术;研究、分析和整理甘草产地加工技术,提出甘草产地加工需要解决的问题,为甘草规范化加工的研究提供参考,对促进甘草产地加工传统知识和技术的继承、保护和深入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药资源;甘草;产地加工;规范化
甘草系豆科甘草属植物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胀果甘草G.inflataBat.或光果甘草G.glabraL.的根及根茎[1]。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有国老、美草、甜草、灵通等别名。性平,味甘,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2]。关于甘草药材的道地产区,《元和郡县志》记载,“九原县,本汉之广牧旧地,其城周隋间俗谓之甘草城,今榆林府西北河套中”,系指现内蒙古杭锦旗。现代甘草商品通常被分为“梁外草”(产于内蒙古伊克昭盟杭锦旗一带)、王爷地草(产于内蒙阿拉善左旗)等,并认为“梁外草”及“王爷地草”品质最优,为地道药材[3]。本文以道地药材“梁外甘草”产地为核心道地产区,兼顾其他具有特色产区,在文献考证的基础上,进行野外实地调查,调查研究了甘草的产地加工方法及现代研究进展情况的相关资料,同时,结合内蒙古、安国、新疆等地实际加工情况,综述了甘草产地加工各环节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甘草加工中出现的问题,旨在继承、保护和深入研究甘草加工传统知识和技术,为甘草规范化加工的研究提供参考。
1 甘草产地加工方法的本草考证
甘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别名国老(《名医别录》)。甄权在《药性论》中载“诸药中甘草为君,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余种草木毒,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号”。关于甘草的加工方法,古亦有之。《本草纲目》中有记载,“苏颂曰:根长者三四尺,粗细不定,皮赤色,上有横梁,梁下皆细根也。采得去芦头及赤皮,阴干用。”记载了甘草有去栓皮使用的历史。而且,在《本草纲目》对甘草“根的修治(即炮制)”处,有叙述:“时珍曰,方书炙甘草皆用长流水蘸湿炙之,至熟刮去赤皮,或用浆水炙熟,未有酥炙,酒蒸者。大抵补中宜炙用,泻火宜生用。”提到古时对甘草的炮制并非现在的蜜炙,而是用“长流水”炙。作者按照传统和现代炮制理论,理解为用“长流水”作为液体辅料进行拌炒,熟后刮去栓皮。此处,也提到了去除栓皮(即赤皮)的加工、炮制方法。并且结尾处提到,补中宜用去栓皮的粉甘草。但是,目前国内所有市售的甘草饮片,基本都是未去栓皮的甘草。而一般在处方应付时,写甘草、粉甘草,均是生甘草[5]。关于去除栓皮的原因,关于去芦去皮的原因,清代张睿在《修事指南》中载:“去芦者免吐……去皮者免损气。”
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载“生河西川谷积沙山及上郡。二月、八月除日采根,曝干,十日成”。《雷公炮炙论》在甘草条下载有:“凡使,须去头尾尖处……”。《本草蒙筌》“甘草身选壮大横纹,刮皮生炙随用”。明代缪希雍、庄敛之在《炮制大法》载:“须去头尾尖处,头尾吐人,……,以磁器盛之用酒浸蒸,从巳至午,出,曝干或用清水蘸炙,或切片,用蜜水拌炒,如泻火生用”。记载了甘草去芦去皮的历史。因为历代医药学家认为“芦”是非药用部位,故应除去。关于甘草的干燥方法,亦有提及,即自然晾晒十日而成。
2 甘草不同产地加工方法的调查
采收药用部位后产地加工过程,可分为干燥前的净制—干燥加工—规格分级—包装等。基于传统经验形成的药材产地加工方法蕴涵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众多的中医流派和医家用药习惯之不同,以及作为流通商品需要满足不同地域消费者的习惯等因素,形成了独具特色、内容丰富、较为系统的中药材产地加工方法和技术体系[4]。
内蒙古自古以来为甘草道地产区,著名的“梁外甘草”即产于此;新疆草产区在历史上记载甚少,但因其资源丰富,已逐渐成为商品甘草的主要来源;安国加工厂甘草多由甘肃运来,安国齐村甘草加工已占到全国市场30%以上的份额。故笔者对内蒙古、安国、新疆的甘草产地加工情况进行了调查,情况如下:
2.1 内蒙古产地加工方法
内蒙古产地加工工艺主要有:净草—分级—晾晒—洗草—切片—烘干—包装。
首先将采集的原草经过剁、切、剪进行分类。方法是剁切掉过于纤细的须根和支根,以及受过冻伤、损伤、霉烂的部分,再将原草分类加工成条草毛草、节草和疙瘩头。毛草、疙瘩头草通常用于切圆片或做药厂深加工原料;条草、节草多用于切斜片。原草处理后捆扎、晾晒和存放。内蒙古加工甘草是一般不进行去皮处理;干燥方法是按照《中国药典》规定晒干,实际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堆垛晾晒2~3个月,然后洗草,彻底洗掉泥沙等杂质,再在蒸笼里蒸草10~20 min,然后按照不同规格切成圆片或斜片,切片晒干或烘干后用风力(自然风或鼓风机)等把切片中的灰尘、草渣粉末吹掉,按要求分装,包装袋注明重量、级别等。
2.2 新疆产地加工方法
新疆产地加工工艺主要有:净草—洗草—闷草—切草—晾晒(烘干)—选片—分级包装。
首先是净草,要将毛草、疙瘩头中的泥块石子、树枝、霉烂草等杂质挑出来,然后把甘草泡入水池中4~5 h,洗草后捞出堆放在塑料布上,然后用黑色塑料布把甘草堆包起来并压严,闷草3~4 h以后,温度控制在20 ℃以上。新疆在加工甘草时分为刮去甘草和不去栓皮甘草两种。上机切草。干燥时与2010版《中国药典》传统晒干不同,新疆采用烘干方式对其进行干燥。冬季需要先蒸草,同时对切片要进行烘干。斜片甘草需要蒸草3~10 min,圆片蒸草需要10 min左右,烘干一般10~12 min。切片晒干或烘干后用风力(自然风或鼓风机等)把切片中的灰尘、草渣粉末吹掉,然后进行过筛选片分级,分级以后按要求分装,包装袋注明重量、级别等。
2.3 安国鲜切片产地加工方法
安国加工工艺主要有:洗草—分级—切片—烘干—鼓风—包装。
安国的加工方法是将甘草洗净分级后趁鲜切片。首先是洗草,将甘草放入滚筒式洗药机内,洗草10~15 min,将泥土沙石等洗去,达到除杂的目的;然后将洗净的甘草经过剁、切、剪,将原草分类,加工成条草毛草等。安国在加工甘草时,也会根据客户需要,分为刮去甘草和不去栓皮甘草两种。分类后直接趁鲜切片,然后将切片放入烘干室或烘池中进行烘干。烘干的时间与火候是一个关键技术。有经验的人通过手感和观察温度来确定烘干时间长短。烘干到切片中保持10~15%含水量。切片烘干后用鼓风机把切片中的灰尘、草渣粉末吹掉,按要求分装,包装袋注明重量、级别等。
3 甘草规范加工需解决的问题
3.1 甘草是否应该去芦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通常,收回的甘草根晾晒几日后,剪去芦头和侧根打成捆,即可出售。中药去芦,早在汉代就有记载,以后历代医学著作中对许多中药提出去芦要求,直到现在,也是中药炮制的工序之一。然而,近几年来,不少专家学者对部分中药芦头和入药部位,从成分、药理、临床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提出不需要去芦的观点。至清朝,无论是处方的脚注中,还是在修治专论中,对古代认为需要去芦的二十五种中药,清朝医家们很少提出去芦要求。有些历代认为需要去芦的中药,其芦头无“吐人”作用,反而发现芦头和入药部位有相同的化学成分和临床效果[5]。而且这一结论恰和历代有关中药去芦的发展概况是相吻合的。虽然明清时代的医学家们没有对古代中药去芦的目的及有关中药理论提出疑问,但是他们的著作中对中药去芦头要求并不十分严格,尤其是到了清朝,多以不去芦而入处方。对一些已经在成分、药理、临床方面,证实芦头和药用部位间无显著性差别的,应带芦头入药,以免造成人力和中药资源的人为浪费,而对于那些现在还需要作进一步研究的中药及其芦头,从中药去芦的历史发展过程和目前一些科研成果来看,中药去芦的炮制目的以“令药洁净”为比较合理。甘草去芦与否的研究尚未见文献报道,甘草是否应该去芦需要进一步研究。
3.2 甘草是否应该去皮需要深入研究
据古文献考证,甘草加工需要去除栓皮,而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甘草的主要商品规格分为皮草和粉草二大类,皮草为带皮甘草,粉草为去掉粗皮的甘草。其中内蒙古多为不去皮甘草,即皮草;新疆、安国目前有带皮甘草和粉甘草两种规格,多为不去皮甘草。但加工厂会根据客户需要,图外表美观,将甘草去皮加工成为粉甘草,粉甘草多出口日本、韩国等地。据报日本、韩国、东南亚等一些国家及港澳台等地市场年需一级品甘草50~80万kg左右。粉甘草因外观漂亮,客户常要求将一级品加工成粉甘草。粉甘草在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粗皮,每加工1 t粉甘草可产生约100~200 kg的下脚料粗皮。荣齐仙,刘春生[6]等对甘草粗皮中甘草酸含量进行了测定,认为粉甘草在加工过程中去除了一些成分,建议利用遗弃的粗皮;日本的Kuwajima H,Taneda Y等[7]采用HPLC法对去皮与不去皮甘草中的甘草皂苷和甘草黄酮含量进行了分析,发现不带糖链的黄酮类成分在去皮过程中大量流失。去皮加工对甘草质量到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采用多指标活性成分综合对甘草整体质量进行深入研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3.3 甘草产地加工鲜切法是否可行需要研究
多年来甘草饮片临床应用前,需浸泡至八成透以上,捞出润透,再切片。这种加工方法使甘草所含的许多成分随水流失,影响了药效。冯薇[8]等对甘草润制前后药用活性成分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水处理使甘草中多种成分含量降低,而多糖含量显著增高;而采用鲜甘草切片的方式,减少了润制工序,节省工时,可保护有效成分免于流失。同时,鲜甘草切片干燥时水分散发快,光泽好,不易霉坏,减少了损耗。但甘草切片目前主要做兽药、保健品之用,而不供给药店作饮片。甘草鲜切片节省工时,又能保证有效成分免于流失,作为产地加工的新技术,是否可行值得进一步研究。
3.4 烘干方法作为甘草产地加工新技术是否可行需要研究
由以上古代文献考证,甘草的干燥方式为晒干十天或阴干。2010版《中国药典》对甘草的干燥方式为晒干。然而,由于晒干方式一般需要2~3个月,所需时间较长。在实际产地加工过程中,常用烘干方法进行干燥。晒干与烘干不同干燥方式对甘草质量的影响,亦未见文献报道。烘干的时间与火候是一个关键技术。有经验的人通过手感和观察温度来确定烘干时间长短。烘干方法作为产地加工新技术是否可行需要研究。
针对目前甘草产地加工与古文献考证中不一致且缺乏深入研究的现状,提出以上需要解决的问题,为甘草规范化加工的研究提供参考,对促进甘草产地加工传统知识和技术的继承、保护和深入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80-81,34-35.
[2] 康廷国.中药鉴定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15-119.
[3] 解军波,王文全.甘草道地产区演变史学探讨[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9,23(3):35-36.
[4] 段金廒,宿树兰,吕洁丽.药材产地加工传统经验与现代科学认识[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24):3151-3157.
[5] 贾天柱.中药炮制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12-213.
[6] 荣齐仙,刘春生,段天璇.甘草粗皮中甘草酸的含量测定[J].中药材,2006:891-892.
[7] Kuwajima H,Taneda Y,Chen WZ. Variation of chemical constituents in processed licorice roots: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saponin and flavonoid constituents in bark removed and roasted licorice roots[J]. YAKUGAKU ZASSHI-JOURNAL OF THE PHARMACEUTICAL SOCIETY OF JAPAN 1999,119 (12):945-955.
[8] 冯薇,王文全,赵平然,等.甘草润制前后药用活性成分比较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8):1804-1806.
TheSurveyandResearchonPrimaryProcessingTechnologiesof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
LIU Ying1,HOU Jun-ling1*,WANG Wen-quan1,2,3*
(1.SchoolofChinesePharmacy,Bei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Beijing100102,China; 2.InstituteofMedicinalPlantDevelopment,ChineseAcademyofMedicalSciences&PekingUnionMedicalCollege,Beijing100193,China3.EngineeringResearchCenterofGoodAgriculturalPracticeforChineseCrudeDrugs,MinistryofEducation,Beijing100102,China)
The difference of primary processing methods leading to the influence on the quality of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Based on the ancient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primary processing technology surveys,the authors sorted out and analyzed the primary processing technology in historical evolution,and summarized the primary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G.uralensis.The primary processing problems were put forward through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primary processing technology,result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high quality standardized processing methods.These results will promote the inheritance,protection and further study on the traditional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ofG.uralensisprimary processing.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Primary processing;Standardization
2013-01-12)
△
中医药行业专项(201107009)
*
王文全,Tel:(010)84738334,E-mail:wwq57@126.com;侯俊玲,Tel:(010)84738334,E-mail:mshjl@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