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温病条辨》看吴鞠通变通应用伤寒经方

2013-01-22高恩宇马伯艳刘春红刘德柱张福利

中医药信息 2013年6期
关键词:复脉温病承气汤

高恩宇,马伯艳,刘春红,刘德柱,张福利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温病条辨》为清代医家吴鞠通所著,该书系统论述了四时温病的辨证论治,并在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理论的基础上又创造性地提出了“三焦”辨证理论体系,从而形成了以“卫气营血”和“三焦”为核心的温病辨证论治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标志着温病学已经走向成熟,自此形成了一门新的独立学科[1]。

“三焦”辨证理论的完善是温病学辨证论治体系的重要突破,而其精妙之处不只此一,细心品读,当收获甚丰。

吴氏在诊病中常用到伤寒经方,但又不拘泥于仲景之方。吴氏以伤寒之方为基础,结合温热性疾病的症候特征,改伤寒经方为其所用,机法圆活,融会贯通。正所谓“以仲景为依归,变化因心,不拘常格,往往神明于法之外,而究不离乎法之中,非有得于仲景之深者不能”(《温病条辨》序三),现将吴鞠通变通应用伤寒经方规律总结如下。

1 承气法的应用

此法为吴鞠通根据《伤寒论》记载的承气类方剂,针对阳明腑实证基础之上出现的各类症候,经加减化裁创立的五承气汤方。

《温病条辨》卷二中焦篇第十七条: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其证有五:应下失下,正虚不能运药,不运药者死,新加黄龙汤主之。喘促不宁,痰涎壅滞,右寸实大,肺气不降者,宣白承气汤主之。左尺牢坚,小便赤痛,时烦渴甚,导赤承气汤主之。邪闭心包,神昏舌短,内窍不通,饮不解渴者,牛黄承气汤主之。津液不足,无水舟停者,间服增液,再不下者,增液承气汤主之[2]。此为吴鞠通创立的五承气汤方,其中,新加黄龙汤为吴鞠通根据陶节庵《伤寒六书》加减变化而成,其余四承气汤为根据仲景方化裁而成。其宣白承气汤为肺经痰热壅阻,肠腑热结不通之肺肠并病证而设;导赤承气汤为热结肠腑,小肠热盛者而设;牛黄承气汤为热入心包兼阳明腑实证而设;增液承气汤为阳明腑实,热结液亏者而设。以上四承气汤方其共同病证皆为阳明腑实,而兼夹症候各有所异,故吴鞠通取伤寒方大黄攻下,针对兼夹症候各有所施,将伤寒承气法变通应用,可谓师古而不泥古。除以上四承气汤外,吴鞠通亦将《伤寒论》中的桃核承气汤去辛温之桂枝、甘缓之甘草,加牡丹皮、芍药、当归而成桃仁承气汤。二方同为蓄血证而设,桃核承气汤为太阳之表寒不解,入里化热,与血结于下焦,而桃仁承气汤证为外感温热病邪,热毒内陷而成热与血结证。一病起于寒,一病起于温,故后方减温热药,加凉血散血之品。

2 消痞法的应用

此法为吴鞠通以《伤寒论》治疗痞证所用泻心汤为基础方,根据湿热成痞特征,加减变化而成泻心汤类方。

《温病条辨》卷二中焦篇第三十九条:阳明暑温,脉滑数,不食,不饥,不便,浊痰凝聚,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去人参、干姜、大枣、甘草,加枳实、杏仁主之。第六十四条:阳明湿温,呕而不渴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呕甚而痞者,半夏泻心汤去人参、干姜、大枣、甘草,加枳实、生姜主之。卷三下焦篇第七十五条:噤口痢,左脉细数,右手脉弦,干呕腹痛,里急后重,积下不爽,加减泻心汤主之。此为吴鞠通创立的三泻心汤类方。其根据《伤寒论》所用的泻心汤方变化而成。《伤寒论》所用泻心汤为误下后损伤脾胃之气,邪热内陷,致寒热错杂于中,气机升降失职,故用泻心汤和中降逆消痞。而《温病条辨》之泻心汤类方为湿热互结阻中焦气分而成痞证,两者都因气机不通而成痞证,但病因各异,故吴鞠通以泻心汤为基础方,去人参、大枣、甘草等守中之品,根据湿热中阻的症候特征加减化裁,同中有异,又同中求异,亦奏良效。

3 和解法的应用

此法系吴鞠通以《伤寒论》少阳证小柴胡汤为基础方,经化裁而成加减小柴胡汤。

《温病条辨》卷二中焦篇第九六条:疟邪热气,内陷变痢,久延时日,脾胃气衰,面浮腹膨,里急肛坠,中虚伏邪,加减小柴胡汤主之。吴鞠通言“疟邪在经者多,较之痢邪在脏腑者浅,痢则深于疟矣。”内陷变痢,由浅入深,故“提而使之出也”。吴氏基于仲景的少阳证以和解法,用小柴胡汤方中柴胡与黄芩两药和其表解其里,使在表之邪从外而去,在里之邪从内而清,又减半夏、甘草、生姜、大枣,加谷芽、山楂去胃腑之滞,宣补胃阳,又恐疟邪热气入营入血,故加牡丹皮、当归、白芍内护营血,防生他变。此疟邪为温热性邪气,吴鞠通在仲景方基础上,加凉血散血之品截断温热疟邪入营入血之势。

4 清热滋阴法的应用

吴鞠通依《伤寒论》黄连阿胶汤创制了加减黄连阿胶汤与连梅汤,其组方以黄连阿胶汤为基础,参照病证主次化裁而成。

《温病条辨》卷二中焦篇第九七条:春温内陷,下痢,最易厥脱,加减黄连阿胶汤主之。此方去仲景方中交通心肾之鸡子黄,加入生地与炙甘草。春温内陷,热必伤阴,故以救阴为主。方中以黄芩从黄连清热坚阴,以生地黄、白芍从阿胶育阴,炙甘草调和诸药。

《温病条辨》卷三下焦篇第三十六条:暑邪深入少阴消渴者,连梅汤主之;入厥阴麻痹者,连梅汤主之;心热,烦躁神迷甚者,先与紫雪丹,再与连梅汤。本方由《伤寒论》黄连阿胶汤去黄芩、芍药、鸡子黄加乌梅、生地黄、麦门冬而成。其病证较黄连阿胶汤之阴虚火旺,心肾不交,更偏于阴液耗伤,故加大滋阴药的比例,乌梅与生地黄、麦门冬相合酸甘化阴,以复阴液。

5 治痢法的应用

此法为吴鞠通根据白头翁汤创制的加味白头翁汤。《温病条辨》卷二中焦篇第九九条:内虚下陷,热利下重,腹痛,脉左小右大,加味白头翁汤主之。此方为吴鞠通在白头翁汤基础上加入白芍二钱与黄芩三钱而成。吴鞠通论此条文时阐述此证为内虚湿热下陷而成,“脉右大者,邪从上中而来;左小者,下焦受邪”,而仲景列白头翁汤为治热注下焦之证。吴鞠通根据三焦辨证理论,点明了邪从中上焦而发,故加入黄芩以清中上焦之热;白芍去除恶血,生新血,且能调血中之气,为治疗血分之药。从此条文可以看出,吴鞠通对三焦辨证论治的深熟及知致病之由,以经方为依据,灵活运用。

6 复脉法的应用

此法为吴鞠通以仲景炙甘草汤为基础方,经加减而成加减复脉汤。《温病条辨》卷三下焦篇第一条:“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邪在阳明久羁,或已下,或未下,身热面赤,口干舌燥,甚则齿黑唇裂,脉沉实者,仍可下之;脉虚大,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者,加减复脉汤主之。”此为温病后期真阴亏损之证。其脉虚大为真阴损伤,脉道不充,故去仲景方中参、姜、桂、枣之补阳药,加白芍复阴之品。虽同为复脉,但吴鞠通所创加减复脉汤为真阴亏损证而设,复脉为复其津液,而仲景之复脉汤为寒邪伤阳后阳虚鼓动无力而现脉结代,心动悸,故以参、桂、姜、枣补阳以复脉中之阳,故虽同为复脉,但一复脉中之阴一复脉中之阳,阴阳不同用方有异,乃“用古法而不拘用古方,医者之化裁也。”吴鞠通依加减复脉汤,针对阴伤太甚,阴阳有脱离之象者,去麻仁,加生龙骨四钱、生牡蛎八钱而成救逆汤方;针对服救阴之药滑润而成大便溏者,以加减复脉汤去麻仁,加牡蛎一两而成一甲复脉汤;如津液干涸而见手指但觉蠕动者,于加减复脉汤中加生牡蛎五钱,生鳖甲八钱而成二甲复脉汤;如下焦真阴将尽,水不济火,心之体欲失而成心中憺憺大动者,故以二甲复脉汤内纳生龟板一两镇肾气、补任脉、通阴维而止心痛。

综上所述,吴鞠通变通应用伤寒方之理在寒温有别,温热之邪与湿热之邪为致病因素,故法当清温热除湿热补阴津,方药配伍以仲景方为基础,去温热甘缓药,加清热除湿育阴凉血之品,将伤寒方加以改进而为其所用。此外,从《温病条辨》可以看到正是吴鞠通对《伤寒杂病论》的透彻研究及对仲景思想的深刻理解,才能将仲景之方娴熟地变化应用,其遵古而不泥古,继承又有创新,实为后世医家之楷模。

[1] 杨进.温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

[2] 吴鞠通.温病条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62.

猜你喜欢

复脉温病承气汤
从“复脉辈”初探中医理论之阴阳观*
基于复脉汤浅探复脉法*
调胃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作用分析
国医大师李士懋应用三甲复脉汤治疗高血压验案举隅
基于温病古籍的寒疫辨治规律分析
The Study of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Xuanbai Chengqi Decoction(宣白承气汤)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
麻杏石甘汤改善肺间质水肿、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改善休克脱证的作用机理
论伤寒春变温病夏变热病
温病瘥后调理浅探
《温病条辨》滋养肾阴十法及其临床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