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甘蔗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与防控对策

2013-01-22李文凤单红丽黄应昆王晓燕罗志明张荣跃

中国糖料 2013年1期
关键词:蔗区病虫甘蔗

李文凤,单红丽,黄应昆,尹 炯,王晓燕,罗志明,申 科,张荣跃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云南省甘蔗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开远661600)

甘蔗是云南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年植蔗面积、产糖量均位居全国第二,随着甘蔗产业链逐年延伸完善,蔗糖业已经成为云南边疆民族地区主要产业之一,成为地区经济发展重要支柱和农民增收主要经济来源[1]。但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植蔗面积扩大、种植方式改变和蔗区气候异常,甘蔗病虫草等多种有害生物呈逐年上升趋势,给甘蔗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据不完全统计,云南蔗区甘蔗害虫达124种,病害40多种,甘蔗有害生物造成甘蔗生产潜在损失率达15%~30%[2-3]。为科学有效防控甘蔗病虫害,本文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结合当前云南甘蔗生产实际,对甘蔗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根据其发生危害特点,提出了相应防控对策。

1 甘蔗主要虫害类群及发生动态

1.1 甘蔗螟虫

甘蔗螟虫是云南蔗区目前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第一大害虫。20世纪60年代以前,云南蔗区主要有大螟(Sesamia inferens Walker)、二点螟(Chilo infuscatellus Snellen)、台湾稻螟(Chilotraea auricilia Dudgeon),虫口密度低,危害轻;1966年由广西调种时黄螟(Argyroploce schistaceana Snellen)被带入云南,先在开远、弥勒发生,后传遍红河全州及玉溪部分蔗区,成为滇南蔗区主要害虫之一,危害猖獗[4]。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甘蔗生产快速发展和甘蔗品种改良更新步伐加快,条螟 (Proceras venosatus Walker)、红尾白螟(Tryporyza intacta Snellen)等多种蔗螟先后由广东、广西引种被带入云南,逐年扩展成为危害甘蔗主要害虫[3,5]。近年来,由于危害甘蔗螟虫种类多,发生规律不一,化学防治缺少科学指导,使蔗螟长期以来得不到有效防控,再加上植期多样化,高温干旱少雨,为螟虫生存繁殖和越冬提供了优越条件,导致螟虫虫口逐年积累,扩展蔓延迅速,分布广,危害重,并呈日趋加重态势。据调查,目前云南蔗区苗期螟害枯心率一般在9.12%~19.58%,重的达31.16%~61.82%;后期蔗茎螟害株率一般在40.88%~59.66%,重的达80.22%以上,造成大幅度减产减糖[3,5]。由此可见,蔗螟已成为现阶段影响云南甘蔗高产、稳产、优质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全省甘蔗生产正面临日益严峻的灾害威胁。

1.2 甘蔗地下害虫

地下害虫是严重危害云南甘蔗生产的一类重要害虫,主要有甘蔗金龟子 [(大等鳃金龟Exolontha serrulata Gyllenhal)、 突背蔗金龟 (Alissonotum impressicolle Arrow) 和光背蔗金龟 (Alissonotum pauper Burmeister)],蔗头象虫细平象(Trochorhopalus humeralis Chevrolat)和斑点象(Diocalandra sp.),白蚁[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黄翅大白蚁(Macrotermes barneyi Light)]、刺根蚜(Tetraneura hivsuta Baker)等,其中又以甘蔗金龟子、蔗头象虫分布广,危害重[2-4,6-9]。地下害虫为间发性害虫,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和作物布局多元化,危害呈不断加重趋势。受害蔗一般减产20%~50%,严重的无收,蔗糖分降低3%~5%,只能留养宿根1年,直接经济损失上亿元,导致种蔗成本上升30%~50%,严重挫伤了农民种蔗积极性[9]。

1.3 甘蔗赭色鸟喙象

甘蔗赭色鸟喙象(Otidognathus rubriceps Chevrolat)是云南蔗区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严重蛀食蔗茎的新害虫[10-11],原先主要分布于勐海、孟连、弥勒、景东等局部蔗区,其中尤以勐海受害最重。进入21世纪发生面积迅速扩大,目前德宏、临沧、保山等主产蔗区也有发生,且有扩展蔓延之势[3]。因赭色鸟喙象繁殖力强、成活率高,发生期长、虫期重叠、钻蛀蔗株,施药难以凑效,从而造成危害猖獗。此虫危害常致整株甘蔗枯死,是最具威胁性甘蔗害虫之一,受害株率重的达60%以上,蔗农损失惨重。

1.4 甘蔗绵蚜

甘蔗绵蚜(Ceratovacuna lanigera Zehntner)是云南蔗区发生最普遍,危害严重的主要害虫之一,发生面积可达种植面积的80%以上。特别是近年来甘蔗实行秋植或冬植,复杂栽培制度,使绵蚜获得充足食料并转移为害,再加上连年炎热干旱少雨,有利于其快速繁殖和种群发展,有逐年加重危害趋势。被害蔗一般减产13.7%~24.6%,重的达50%以上,蔗糖分降低10%~40%[2-3]。防治不及时不到位,常危害成灾,减产减糖严重。

1.5 甘蔗蓟马

甘蔗蓟马(Baliothrips serratus Kobus)以前为甘蔗次要害虫,目前广泛分布于云南蔗区,局部田块常严重发生。近年尤为突出,蔗区干旱严重,蓟马繁殖快,扩展迅速,虫口密度高,危害加重;再加上干旱时甘蔗心叶展开缓慢,也为蓟马栖息提供了有利条件,往往危害成灾,损失严重[2-3]。

1.6 甘蔗粘虫

粘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以前很少危害甘蔗,目前在云南蔗区分布广泛,是甘蔗大生长期重要食叶害虫之一。近年来,大发生频率增加,危害加重,6、7月间常爆发危害甘蔗、玉米、水稻等禾本科粮经作物,常造成大面积减产或绝收[3],严重制约蔗糖业持续稳定发展,应给以高度重视。

2 甘蔗主要病害发生动态

2.1 甘蔗宿根矮化病

甘蔗宿根矮化病(RSD)是一种普遍发生于世界各植蔗地区重要病害,由一种棒杆菌属细菌(Leifsonia xyli subsp.xyli Lxx)寄生于蔗株维管束中引起[12]。云南于2004年确诊存在RSD,之后曾对蔗区进行普查,结果表明均存在RSD,栽培品种中RSD检出率达100%,田块发病率达86.5%,蔗株平均感染率为69.05%,干旱缺水时感病率达100%[13-14]。RSD一般导致减产10%~30%,干旱与缺素发病更严重,减产率高达60%以上。近年来,云南蔗区大面积种植的ROC10、ROC22、粤糖93-159、闽糖69-421、粤糖00-236等主栽品种因高度感染RSD,逐年退化之势加剧,严重制约了蔗糖业发展[13-14]。由此可见,RSD是目前云南甘蔗生产危害最大病害之一。

2.2 甘蔗黑穗病

甘蔗黑穗病是一种世界性重要病害[12],近年来,在云南蔗区普遍发生,并呈日趋加重态势,特别在旱地蔗及宿根蔗上更为严重。综观云南甘蔗生产史,不同时期当家品种如Co419、台糖134、川糖61-408、桂糖12等在一定程度上就因高度感染黑穗病造成产量和糖分严重损失不得不被淘汰;就当前主栽品种如ROC22、闽糖69-421等也高度感染黑穗病而即将面临淘汰,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蔗糖业持续稳定发展。甘蔗黑穗病由甘蔗鞭黑粉菌(Ustilago scitaminea Sydow)引起[12]。据调查,不同品种、同一品种不同蔗区发病率有明显差异,采自不同蔗区黑穗病菌鉴别寄主鉴定结果:NCO310(感小种1、免疫小种2)、F134(感小种2、免疫小种1)、ROC10(免疫)均感病,初步显示了不同蔗区黑穗病菌存在不同致病性及不同生理小种。目前云南蔗区主栽主推品种桂糖 11、ROC22、闽糖 69-421、柳城 03-182、Q170等易感病[2-3]。

2.3 甘蔗褐条病

甘蔗褐条病是危害甘蔗重要病害之一,病原菌有性阶段为Cochliobolus stenospilum(Drech.)Mat.et Yam.(狭斑旋孢腔菌),无性阶段为Helminthosporium stenospilum Drechsler(狭斑长蠕孢)。1924年在古巴首次发现[12],我国各植蔗省区都有发生报道。该病在云南蔗区分布广泛,以前一般都是零星发生,对甘蔗生产威胁不大。但近年来连续在弥勒、开远、蒙自、勐海、德宏、临沧等蔗区大范围流行,使大面积甘蔗受到危害,尤其是大面积种植桂糖11蔗区、长期连续种植甘蔗宿根田块发病更重,一眼望去就似“火烧状”。目前云南蔗区主栽品种ROC20、桂11、云蔗71-388等易感病[2-3]。

2.4 甘蔗叶焦病

甘蔗叶焦病(Leaf scorch)是一种重要的突发性病害,由半知菌甘蔗壳多孢(Stagonospora sacchari Lo and Ling)引起[12]。20世纪90年代,此病仅在云南局部蔗区少数感病品种上零星发生;2001—2002年,蒙自蔗区因大面积种植高感品种桂糖11而暴发危害,对当地甘蔗生产造成严重影响。近年来,由于气候异常,叶焦病在弥勒、红河、蒙自、开远、元阳、元江等滇南蔗区时常发生流行,危害损失严重,且有日趋扩展趋势,对甘蔗生产威胁性大。目前云南蔗区主栽主推品种桂糖11、云蔗03-258、ROC10、闽糖69-421、粤糖93-159、福农30号、赣南 02-70 等易感病[3,15]。

2.5 甘蔗梢腐病

甘蔗梢腐病病菌有性阶段为Gibberella moniliformis(Sheldon)Wineland(串珠状赤霉),属子囊菌纲;无性阶段为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on(串珠镰孢)。于1890年在爪哇最先发现,1921年随着POJ2878育成和推广应用,此病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12]。目前云南蔗区均有分布,20世纪80年代前零星发生,未给甘蔗生产造成威胁。1998年以来随着桂糖11、ROC10、ROC16、ROC25、粤糖93-159、桂糖94-119等感病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梢腐病发生频繁并呈日趋严重态势,已成为甘蔗生长期重要病害。感病品种发病严重,常使大量蔗茎枯死[2-3]。

2.6 甘蔗花叶病

甘蔗花叶病(Mosaic)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甘蔗病害,其病原复杂,由多种病毒引起[12]。云南最近研究有SrMV、SCSMV和SCMV 3种,其中以SrMV和SCSMV为主要致病病原[16-18]。据调查,目前此病已遍布红河、保山、德宏、临沧、西双版纳、普洱、玉溪、文山等8个主产州(市),且有逐年扩展加重危害趋势。近几年我们先后对田间主栽品种调查,均有不同程度发病,以云蔗89-151、粤糖79-177、ROC22、ROC26、粤糖00-236、桂糖11、云瑞99-601、拔地拉等品种发病严重,严重田块发病率高达100%,产量损失3%~50%,蔗糖分下降6%~14%,每年造成数以亿计经济损失[2-3,19]。

3 防控对策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策略,主治重要病虫,兼治次要病虫;加强病虫监测,增强应急控制能力,强化技术指导,开发生态控制和生物防治等综合技术;科学推广安全高效无公害化学防治技术,保护蔗田生态环境,推进甘蔗病虫灾害可持续治理。

3.1 切实加强甘蔗引种检疫,严防病虫随种苗传播蔓延

检疫是病虫防治中一个重要环节,检疫目的是防止危险性病虫从病区向无病区传播。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甘蔗病害120种以上,甘蔗害虫1000多种,不同国家、不同蔗区甘蔗病虫害种类不同,而许多重要的甘蔗病虫害都是通过种苗传播。因此,各级部门必须提高对潜在检疫性甘蔗有害生物认识,切实加强甘蔗引种检疫,严防危险性病虫随种苗传播蔓延,增强减灾防灾能力,确保品种质量和甘蔗生产安全,促进蔗糖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3.2 抓好监测预警,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准确及时预报信息是有效防治病虫害前提条件,各地要积极推行重大病虫发生预警监测制度,切实抓好监测预警工作,以蔗螟、蔗龟、粘虫和甘蔗宿根矮化病、花叶病、黑穗病等主要病虫为重点,采用病原孢子采样器、智能型虫情测报灯、性诱剂测报和PCR快速检测等方法,结合田间定点定时调查,优化完善主要病虫监测预警技术,提高监测预警时效性和准确率。在此基础上,以不同蔗区、单元糖厂为划分单元,在优势产区设立病虫监测点,建立覆盖优势产区虫情监测网,对甘蔗病虫实施有效监测,适时掌握病虫动态,及时发布信息,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3.3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户病虫灾害防治能力

广大农户是实施病虫灾害防控主体,确保农户及时了解病虫灾害发生态势、准确掌握科学防控技术,适时实施预防和控制措施,是及时有效防控病虫灾害,减少灾害损失的关键。甘蔗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各地应积极组织甘蔗病虫防治科技培训,使广大干部、蔗农充分认识病虫危害性和防治重要性,了解并掌握病虫害科学防控技术、方法,提高病虫灾害防控能力。

3.4 大力开展专业化防治服务、推进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

面对纷繁发生的病虫灾害和严峻形势,一家一户的分散防治很难凑效,必须大力发展专业化防治组织。各地要积极探索病虫专业化防治新模式,建立病虫防治快速反应机制和行动预案,组建专业化机防队,以统一化防为重点和抓好关键时期科学用药,加强对蔗螟、蔗龟、粘虫、绵蚜、蓟马和甘蔗褐条病、梢腐病、叶焦病等爆发性流行性病虫统防统治,切实提高防控效率和效果。

3.5 积极培育和种植抗病虫品种

防治甘蔗病虫害最为经济有效措施就是选种抗病虫品种。目前,云南蔗区病虫害发生越来越普遍,危害损失越来越严重。要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途径就是加强抗病虫育种工作,不断培育和筛选能抗蔗区重要病虫新品种,供蔗农种植,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控制蔗区病虫爆发流行。

3.6 大力推广使用脱毒健康种苗

甘蔗作为用蔗茎腋芽进行无性繁殖作物,多年反复种植,极易受到病虫反复侵染,造成产量和品质下降。防止种传病虫害,最经济有效措施就是生产、繁殖和推广使用脱毒健康种苗。因此,建立健康种苗繁殖、生产规范化制度,推广使用脱毒健康种苗,有效防止病虫随种苗传播蔓延,增强减灾防灾能力,确保品种质量和甘蔗生产安全,十分必要,这对蔗糖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7 积极开展物理防治、生物防治

一是利用蔗螟、蔗龟、白蚁等成虫强趋光性,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可降低虫口基数,保护蔗苗,减轻危害;二是蔗园天敌资源十分丰富,在查到天敌昆虫中,具有保护利用价值优势种主要有:拟澳洲赤眼蜂 (Trichogramma confusum Viggiani)、 螟黄足绒茧蜂 (Apanteles flavipes Cameron)、 大螟拟丛毛寄蝇(Sturmiopsis inferens Townsend)、大突肩瓢虫(Synonycha grandis Thunberg)、双带盘瓢虫(Lemnia biplagiata Swartz)、绿线食蚜螟(Thiallela sp.)、黄足肥螋(Euborellia pallipes Shiraki)等,它们对甘蔗害虫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因此,必须合理用药,保护利用天敌,达到以虫治虫目的。

[1]张跃彬.中国甘蔗产业发展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2]黄应昆,李文凤.甘蔗主要病虫草害原色图谱[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2.

[3]黄应昆,李文凤.现代甘蔗病虫草害原色图谱[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4]黄应昆,李文凤.云南甘蔗害虫及其天敌资源[J].甘蔗糖业,1995(5):15-17.

[5]罗志明,黄应昆,李文凤,等.高原生态蔗区甘蔗螟虫猖獗原因与防治对策[A].云南省昆虫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

[6]黄应昆,马应忠,华映菊.云南主要蔗龟的生物学研究[J].昆虫知识,1994,31(3):156-158.

[7]廖贻昌,杨 雰,李文凤,等.甘蔗细平象的研究[J].昆虫学报,1995,38(3):317-323.

[8]杨雰,李文凤,黄应昆,等.甘蔗斑点象生物学及防治的研究[J].昆虫知识,1996,33(6):332-335.

[9]李文凤,黄应昆,卢文洁,等.云南甘蔗地下害虫猖獗原因及防治对策[J].植物保护,2008,34(2):110-113.

[10]黄应昆,李文凤,杨琼英,等.甘蔗赭色鸟喙象生物学及防治研究[J].昆虫知识,2000,37(6):327-333.

[11]黄应昆,李文凤,罗志明,等.甘蔗赭色鸟喙象危害成灾因素及综合防治[J].植物保护,2001,27(3):23-25.

[12]J.P马丁等(陈庆龙译).世界甘蔗病害[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2.

[13]黄应昆,李文凤,赵 俊,等.云南甘蔗宿根矮化病病原检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22(5):25-28

[14]李文凤,王晓燕,黄应昆,等.云南耿马蔗区甘蔗宿根矮化病的调查及病原检测[J].甘蔗糖业,2011(6):22-25.

[15]单红丽,李文凤,黄应昆,等.甘蔗叶焦病发生危害特点及防控对策[J].中国糖料,2012(2):52-54.

[16]李文凤,丁铭,方琦,等.云南甘蔗花叶病病原的初步鉴定[J].中国糖料,2006(2):4-7.

[17]李文凤,董家红,丁铭,等.云南甘蔗花叶病病原检测及一个分离物的分子鉴定[J].植物病理学报,2007,37(3):242-247.

[18]Li,W.F.,He,Z.,Li,S.F.,et al.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a new strain of Sugarcane streak mosaic virus(SCSMV)[J].Arch.Virol.2011,156(11):2101-2104.

[19]黄应昆,李文凤,卢文洁,等.云南蔗区甘蔗花叶病流行原因及控制对策[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22(6):935-938.

猜你喜欢

蔗区病虫甘蔗
基于时空尺度的广东农垦蔗区土壤养分变化分析
广西糖料蔗种植区干旱遥感时空分析
境外蔗区(缅甸佤邦勐波县)土壤理化状况分析与评价
果园病虫无公害防治助农提质增效
山西省果树中后期病虫预报
玉米中后期病虫防控技术
甘蔗的问题
甜甜的甘蔗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广西蔗区农药废包装回收处理的现状、成效及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