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诸暨市水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建议

2013-01-22孟瑜清

中国果业信息 2013年12期
关键词:诸暨诸暨市效益

文/孟瑜清 袁 晶

【导读】 诸暨地处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光、热资源较为丰富,小气候类型多,为水果产业提供了较好的生长条件。近年诸暨水果产业发展迅速,成为近年来面积增长最快、单位面积效益较高的产业。文章在分析诸暨水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诸暨水果产业的发展思路及对策。

浙江省诸暨市地处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光、热资源较为丰富,小气候类型多,为水果产业提供了较好的生长条件。进入21世纪,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水果需求的增加,诸暨水果产业发展迅速,成为近年来面积增长最快、效益较高的农业产业。

一、产业现状

2003—2012年的10年间,诸暨水果面积增加了1倍多,产量增加了2倍。预计2013年,全市水果面积约为0.34万hm2(5.09万亩),产量3.5万t,产值可达2.5亿元,从业人员5 000余人。水果种植效益超过蚕桑、茶叶等诸暨传统的优势农业产业,已成为产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诸暨市水果生产分布于全市27个镇(乡、街道),无论平原、山地都有种植。主产区集中在江藻、浣东、安华、直埠、枫桥、赵家和同山等7个镇(乡、街道),面种占全市水果面积的92.5%,产量占全市的95%。目前,全市已形成一批规模化产业水果专业村、户,其中,种植面积在33.33 hm2(500亩)以上的水果专业村有22个,在6.67 hm2(100亩)以上的水果基地有58个,在3.33 hm2(50亩)以上的水果基地有73个。

诸暨市水果种类有20多种,葡萄和樱桃等为本市的传统、优势水果,也为主栽品种,占全市水果栽培面积的40%左右;猕猴桃和蓝莓等新兴水果近两年发展势头强劲,两者栽培面积已超过333.33 hm2(5 000亩)。境内水果呈明显的块状分布,葡萄主要集中在江藻、直埠和安华等3个乡镇,梨主要分布在枫桥和东和一带,李、桃分布在浬浦和东白湖等地,杨梅主要分布在北面的店口和阮市等地,樱桃和枇杷主产地是同山和赵家,猕猴桃主要分布在陈宅和璜山,蓝莓分布在草塔及其附近乡镇。

诸暨境内水果成熟上市时间可从12月中下旬持续到次年的10月底。12月至次年4月采摘的有江藻、同山和赵家等地的草莓、樱桃;5—6月采摘的有同山、草塔、阮市和店口等地的枇杷、蓝莓和杨梅;7—8月上市的有枫桥、江藻、直埠、安华和璜山等地的梨、葡萄和桃;9—10月上市的有陶朱、暨阳、陈宅、东和等地的葡萄、柿与猕猴桃等。诸暨水果以鲜销为主,其中,市内销售占80%,市外销售占20%。近年来,随着水果采摘游的兴起,各类水果节、采摘观光游等活动成为诸暨水果产业发展新亮点。据不完全统计,诸暨全市有20%的鲜果是通过采摘游等方式销售的。

为提高果品质量和食用安全水平,近年来政府部门加强了水果栽培先进实用技术的研究与推广,重点推广了设施栽培、果实套袋技术、控产提质技术等一系列优质栽培技术。目前全市水果设施栽培面积达到0.2万hm2(3万多亩),占水果总面积的60%以上;通过有机认证、绿色食品认证的水果基地各1个,无公害食品认证的基地12个,面积达0.17万hm2(2.5万亩)。

二、存在问题

一是专业技术员偏少,水果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仍是短腿,科技普及率不高。二是盲目发展问题比较突出。近几年工商业主看好水果产业的投资前景,每年均有大批工商资本进入,但绝大多数工商业主对不同水果品种的立地条件、生物学特性、栽培管理技术等缺乏了解,在不进行引种试验的情况下盲目大面积发展,增加水果产业发展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三是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目前从事水果产业的人员平均文化水平还不到初中毕业,年龄在55~60岁的人员占60%以上,生产上接受新知识较慢,学习新知识欲望不强,水果产业仍以传统经营理念为主,重规模轻效益,重产量轻质量,重外形轻内质,重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化肥的使用,轻栽培技术的提高和产品的安全,导致优质安全的精品果率低,果实好看不好吃,总体效益不高。同时,生产经营规范化、栽培管理标准化、经济效益高效化的龙头企业和示范基地建设还是空白。四是组织化程度不高。诸暨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60多家,但这些合作社示范带动力普遍不强,尤其是能带动社员进行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销售的水果专业合作社还是空白。五是无公害水果基地和产品偏少。虽然全市已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和无公害产品认证的基地和产品达26个,基地面积达0.17万hm2(2.5万亩),但仍不及全市水果总面积的一半(仅49.1%)。六是水果产业附加值低。诸暨境内水果大多以鲜销为主,加工企业少,不少果品因不能及时销售出去而腐烂损耗掉,对果农的收益和种果积极性造成很大影响。全市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率低,还不到10%,产品档次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三、发展对策

诸暨市水果产业发展应该以果品优质安全为重点,以提高水果产业经济效益为中心,充分发挥当地传统水果品种的产业优势,进一步提升产业档次。同时,根据不同水果的生长条件和区域生态优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力争每667 m2水果产值平均达1万元以上。

一是加强水果生产一线科技人员的培养和补充。目前诸暨仅有市级水果专业技术人员2名,乡镇一级基本没有水果专业技术人员,严重影响了新技术、新设施的推广,也影响了整个水果产业效益的提升。建议增加诸暨市级水果专业技术人员1~2名,水果种植面积在200 hm2以上的乡镇(街道)配备水果专业技术人员1名。二是积极搞好新品种引种、试种试验及种苗繁育,降低产业发展风险。只有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优良品种,才能确保生产者愿种、消费者愿买。一般来说,优良品种能否适应当地生态条件,需要试种5年左右。因此,建立母本园是减少产业发展风险的有力保障。三是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提高产业效益。根据全市乡镇(街道)的生态环境和种植习惯,积极引导农民种植适合当地生产条件的高效水果品种。在生态环境较好的山区乡镇,结合农家旅游,重点发展成熟期在6月底以前的、适合自采为主的优质水果品种,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扶持。另外,建设和扶持以“一村一品”为基础的水果专业村,充分挖掘水果的规模优势和特色优势,追求水果产业效益最大化。四是培养和扶持规范化的专业合作社,提高水果产业的组织化程度。专业合作社规范社员在水果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生产经营行为,合作社作用的发挥对产业健康发展影响很大。重点培养、扶持一批运作规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的专业合作社。

五是加强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提高无公害水果种植面积和精品优质果率。诸暨水果生产管理以传统的粗放式管理为主,标准化生产技术普及率不高,果品以大路货为主,精品优质果率低。政府可以在水果主产乡镇选择2~3个基地,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按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果品精品化、效益最大化进行建设,进而辐射带动周边基地,全面提高诸暨水果质量档次和销售价格。

猜你喜欢

诸暨诸暨市效益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诸暨人爱荷至深
快实效 大体量 重深度 显高度——县市报开展“两会”报道的融合探索与实践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卢立军作品选
诸暨市学勉中学
诸暨市浣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