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制度思考

2013-01-22

关键词:实力制度国家

(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23)

自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国政府加强了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伴随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在境外的开设,“中国年”交流活动在欧洲一些国家的顺利开展,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都大大提升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起步较晚,总体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还不能与世界大国地位相匹配。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差距,不但攸关中国的文化安全,而且会制约经济的发展。在中国政府下决心大力建设文化强国的新形势下,我们认为通过制度建设来促进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一个有效途径。

一、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内涵

(一)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内涵

1.软实力。软实力是近年来在国家关系领域被各国政要和专家学者引用频率极高的“热词”。它是由美国国际关系问题专家——哈弗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约瑟夫·奈在上世纪90年代首先提出,用来区分传统观念中对于国家实力的定义。约瑟夫·奈认为软实力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主要内容包括“本国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多国公司的数量和实力、自身主导的国际机制和制度等”[1]。它是由一国的文化吸引力、价值观吸引力以及塑造国际规则和决定政治议题的能力构成。通俗地讲,软实力就是依靠自身独特的吸引力,重塑国家的文化和社会观念,使其对本国产生强烈的认同感,进而在国际交往中,使得本国在不使用武力、经济等强迫手段的情况下,让别国自觉、自愿的去做本国期望的事情,以此来实现本国的战略利益。中国古代兵家思想“不战而屈人之兵”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

软实力的概念带有西方实用主义的文化烙印,即在国际交往中更好地维护本国的利益,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尽可能地在国家不费一枪一弹的情况下,让对方的自觉行为来达成本国的目标,这就是软实力最大的作用。为提升国家软实力,国家必须在文化领域、政治观念、国际规则与制度及国际形象方面等多个领域加强建设,使软实力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软硬兼施”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才能在国际交往中无往不利。

2.国家文化软实力。国际上通常认为,软实力由文化、政治价值观、外交政策和国际形象四个部分组成。在软实力的四个载体中,中外学者一致认为文化是软实力的核心部分,甚至有的学者直接把软实力解释成文化力。文化软实力作为软实力的一个子系统,《理论热点面对面(2008)》一书对其这样定义:“文化软实力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传播力和影响力”[2]。有国内学者认为:“文化软实力就是以文化为基础的国家软实力”[3]。对中国而言,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一个“西学东渐”的理论成果。国内学者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软实力开展研究以来,逐渐将文化作为软实力的主要基础进行研究,提出了“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并且将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综合国力重要组成部分来定位,研究领域扩大到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远远超越了国际政治的研究领域。

实践证明,一个综合国力强大的国家,既是一个经济强国,更是一个文化强国,二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产生强大的合力。没有强大的国家文化软实力,必将使一国失去国际话语权,淹没在人类文明的长河里。唐朝的中国被认为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它将中华文化输出到日本、韩国、越南、泰国等亚洲国家,并形成富有特色的中华文化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料显示,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强国,在国际文化市场上仅美国一个国家就占据了47%的份额,充分显示了美国文化强国的地位。美式快餐、好莱坞电影等众多带有美国特色的文化产品,在世界上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二)制度与国家文化软实力

所谓制度就是在特定的社会范围内统一的调解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一系列习惯、道德、法律、戒律、规章等的总和。制度的内涵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阐述:(1)制度是用来对既存社会关系的确认和维护。(2)依靠制度对社会成员的行为进行规定和限制,它是当前社会成员行为和活动的规范化。制度是获得某种利益和达到某种目的的一种重要保证。

既然制度是事物顺利发展和目标成功实现的一种有力保障,那么我们在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如果缺乏一定的规章制度,就无法形成持久的恒力,势必造成工作的盲目性和低效率,不仅造成国家资源的巨大浪费,还会加剧文化发展的不平衡。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尽快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因此,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应该在加强制度建设上多做工作,提高效率。通过制度建设,鼓励相关单位、机构、团体、个人积极发挥主动性,创造出具有时代感、贴近人民群众生活实际的文化产品,满足社会的文化需求;通过制度建设,为政府文化管理提供依据,保持文化政策的长期性与稳定性;通过制度建设,维持文化市场秩序,规范文化市场行为,积极通过市场的杠杆引导文化健康发展,使文化向产业化、集群化发展。

二、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现实问题分析

从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开始,历届中央领导集体都把文化建设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位置。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中国建设“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党的十八大报告又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些都显示出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毕竟起步较晚,差距较大,还存在许多现实问题。

1.核心价值体系遭受冲击。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入,西方国家的各种思潮也开始渗透到中国市场。这些思想通过影视作品、互联网、报刊杂志等媒介传入中国,这必然会对广大民众产生极大冲击。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也开始粉墨登场,对中国传统道德观和核心价值观带来挑战。近年来发生的“小悦悦事件”、“药家鑫案”就是其中典型的事例。如果任其发展,就会削弱人民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2.文化产业发展不充分,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偏低。尽管近年来中国文化产业的增速较快,但是经济总量在国民经济中比重较小,发展不均衡。以2009年为例,2009年中国的文化产业总产值是8400亿元,占GDP的2.5%,而同期在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的比重普遍高于10%,美国更是高达21%,日本也达18.5%。

3.文化创新能力不足,文化产品贸易逆差严重。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是人才的竞争,具有创新精神的文化人才是开拓文化市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在国际文化市场上,美国的好莱坞电影、日本的漫画、韩国的游戏等文化品牌产品无疑都是文化精英们的杰作,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中国虽然生产了世界1/3的电脑和1/2的数码相机,但是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产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不缺“硬件”而缺“软件”,缺少文化创新型人才。在国际文化市场上,美国独占47%的份额,欧盟占34%,日本占有10%,韩国占5%,中国所占份额不到4%。2007年1月的《光明日报》刊文指出,2004年中国从美国引进图书版权4068种,输出14种;从英国引进2030种,输出16种;从日本引进694种,输出22种。2005年中国对美版权贸易逆差有所减少,但仍是4000:24[4]。

4.国际文化传播能力不强,国际文化话语权较弱。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传播媒介,极大限制了中国文化的宣传推介。美国的《纽约时报》和CNN、英国的《泰晤士报》和BBC、日本的《朝日新闻》和新加坡的《联合早报》,这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媒体,通过其自身优势向世界各国宣传本国的思想和文化,担当国家喉舌,产生广泛的国际影响力。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和缺乏有效的宣传手段,西方民众一直对中国存有误解。在他们眼中,中国依然贫穷落后,中国人素质低下。国外一些媒体甚至趁势做一些歪曲事实的报道,极大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在信息社会的今天,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各种方式去传播他们的思想。自由、民主、平等思想更是被推广为世界共有的价值观,似乎世界只有按照西方的标准来做才是正确的。从国际公约规则的制定到产品技术参数的设定几乎都把控在西方社会手中,而我们只能被动接受,国际文化话语权较弱。

5.文化竞争力不强。中国文化有着5000年的深厚积淀,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却难以提升自己的文化形象和文化竞争力。如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孔子很有名,但是在国际文化舞台上的知名度却不如美国的唐老鸭、米老鼠等卡通人物。尽管中国美食声名远播,但是却不如可口可乐、麦当劳、肯德基等为世界所熟知。中国缺乏世界级的文化品牌。国内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欠缺,我们所熟知的端午节被韩国人拿去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却被美国好莱坞拍成动画版的影视作品,并获得巨大的经济收益。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中国许多文化古迹被拆掉用来开发房地产,大量丰富的文化资源遭到破坏。

随着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国家之间的依存度也不断增大,国家文化软实力不强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也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要求:“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主义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5]。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文化软实力要迅速提升,并与中国经济实力相匹配,就必须兼顾国内国外两个因素,立足国内文化建设,开拓国外文化市场。没有国内文化的繁荣,文化软实力就失去了发展的根基;中国文化走不出国门,就无法提升国际影响力。

(二)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制度建设现状分析

近年来中国政府已逐渐开始重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问题,提出从战略高度上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但是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从战略高度上落实和建设中国文化软实力。灿烂多彩的中华文化是支撑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基础,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中国很多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和传统工艺正面临失传的窘境,而我们却缺少相应的制度保障。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在文化软实力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与差距:(1)文化制度不健全。我们的文化制度建设还不健全,对文化建设的规划执行和落实情况不太理想。(2)文化制度不完善。我们还缺乏系统完善的文化建设制度,如政府对文化企业的扶植制度不够系统。(3)文化制度陈旧。我们的文化制度还需要改革与创新,如在文化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方面需要大胆探索。

三、关于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制度思考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由政府来牵头,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共同来建设充满活力、包容万象、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为了提高效率,还可以注重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和做法。纵观世界文化强国,他们的共同做法就是把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和国家文化制度建设紧密联系起来,以制度的形式助力国家文化的发展,在文化大发展的带动下,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迅速提升。例如,美国将文化安全方面的内容写进每年一度的《国家安全战略》,这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制定和政府的行为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同时美国还规定国家新闻总署负责和实施美国对外文化战略,积极开展公众外交。法国的文化软实力起步较早,从1959开始法国政府连续制定了推广法国文化的三个“五年计划”,并将投入的资金列入国家财政预算。英国“从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制定自己的对外文化政策,并在外交部专门成立了公众外交总司,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工作”[6]。与这些国家相比,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起步较晚,文化制度不健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加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

(一)从文化强国战略层面重视文化制度建设

软实力向我们揭示了国家实力传统的来源发生了变化,也预示着国家的战略重心将发生相应变化,大国间竞争的方式也势必得到调整。无形中把文化软实力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上,使其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和参与国际竞争提供重要参考。在国际上很多国家特别是一些世界强国都很重视文化战略的制定,如日本1995年就确立了“文化立国战略”,法国也提出了自己的“文化欧洲”战略,美国更是把文化当做它维持世界霸权的工具,在全世界推行美国价值观。

中国需要从文化强国战略层面重视文化制度建设。(1)将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层面,加强文化制度建设。文化强则国家强,文化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极强的推动作用,而经济的繁荣又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目前,中国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文化发展明显滞后,这就需要国家从战略高度进行统筹规划和协调,需要建立明确的文化发展战略。(2)建立国家文化软实力安全战略评价机制。这个机制应立足于保护国家的文化安全,正确评估自己的文化实力,找出差距,为文化建设提供指导和提明方向。美国等西方国家在文化安全领域走在了我们前面,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每年一度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关于文化安全占有重要地位。由于中国与西方国家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所持有的价值观念也有很大不同。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宣传,防止西方腐朽思想的渗透。(3)以制度建设促进文化软实力战略的执行。当前应该制定出发展中国文化软实力纲领性文件,明确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目标是什么,我们的文化软实力主要内容是什么,针对的对象有哪些,在文化软实力建设中我们的方针是什么,具体负责推广的部门有哪些,我们发展软实力的途径有哪些,等等。各级政府在实际工作中高度重视,紧密配合,缜密筹划,积极部署,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地区文化发展的新路子。重点扶植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积极推进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建设。通过扶植重点文化企业,占领国际文化市场,从而推动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二)加强文化法制建设,规范文化市场行为

法制建设是社会治理的基础。我们提升文化软实力,大力发展中国文化,没有健全的法制是办不到的。将一批文化建设的宝贵经验和好的做法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作为政府、团体乃至个人的行动指南。当前中国文化法制建设问题突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法制不健全,立法盲点较多,某些领域还存在‘无法可依’的情况;第二,法律法规的层次偏低,与文化建设密切相关的许多重要法律尚属空白;第三,有些法律法规互相抵触,政出多门,缺少必要的系统性;第四,许多法律法规缺乏应有的严密性,给实际操作造成困难”[7]。

面对当前文化法制工作的问题,各级政府应健全社会主义文化法制,做到有法可依。提高文化法制建设的层次,填补新形势下文化法制的空白;增强法律法规的严密性和可操作性,便于执法;统一部署,形同协调,杜绝政出多门、相互抵触现象的发生。同时文化立法要具有前瞻性,借鉴国外发展经验,不能让法律走在问题的后面。

文化市场是文化发展的一个载体,只有将文化与市场充分结合起来,依靠市场对文化资源进行配置,文化才能永葆活力。因此,要加大对文化市场的执法力度,规范文化市场行为,严厉打击各种违法文化行为,为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同时积极拓展文化监督渠道,保证各项文化政策法规得到切实贯彻落实。同时,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支持文化市场的健康运行。例如,目前市场上的盗版行为,严重损害了文化原创者的利益,只有严厉打进盗版,才能调动文化创作者的热情,创造出更好的文化作品。只有提升文化产品品位,才能净化社会风气,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三)完善文化产业扶植制度,支持国内文化企业做强做大

政府要完善对文化产业的扶植政策,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植力度。将文化和市场连接起来,既能产生丰厚的经济效益又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国内外都有很多成功案例,在国内,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自进入新世纪以来,一直不断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设。“到2006年年底,上海的创业产业集聚区达50个左右,创意产业增加值预计总量将超过650亿元,占全市GDP比例7%左右”[8]。美国一直都是文化强国,美国文化产业产值占GDP的20%以上。最新一项调查显示,美国最富有的400家公司中有6家是文化产业公司,其中迪斯尼乐园和好莱坞电影更是享誉全球。

与国外相比,中国的文化产业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差距仍然很大。虽然中国文化资源极其丰富,但是我们却没有一个世界级的文化品牌;尽管中国食物美誉全球,但是我们却没有一个像肯德基那样具有广泛影响的食品企业。因此推进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意义十分重大,不但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还能以文化产品为媒介向海外推介中国文化,提升中国国际形象。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高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政府要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扶植制度。(1)加强文化产业激励机制建设。通过国家的优惠政策,政府的大力扶植,鼓励文化企业做强做大,走出国门。(2)建立多元化的文化投资机制。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政府逐渐由投资主体转变成管理者,引导文化企业良性发展。(3)完善文化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国家积极探索文化人才培养途径,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不但要培养文化人才,而且还要注重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比如,当我们的艺术家创作出好的作品以后,就需要专业的熟悉产品海外推广的专业人员进行市场推广,还需要精通进出口贸易的专业人才来使作品走向海外。所以政府和企业要创设优越的环境,为人才的成长开辟广阔的空间。(4)建立文化产业风险投资机制。对于一些投资风险大、周期长、见效慢的文化产业,国家应该成为投资的主体,保证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5)建立现代化文化企业制度。吸收国外成功文化企业管理经验,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企业制度。(6)完善文化创新机制。创新对于一个文化企业尤为重要,企业应该加大文化产品创新的力度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四)注重文化传承制度建设,夯实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基础

中国文化具有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就世界范围而言,具有五千年历史历史的中国文化,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博大精神,在世界文明史上可谓自成体系,独具特色。”但是当前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很多优秀的文化传统濒临消逝。文化构成了“民族归属感和文化身份识别最初也是最主要的来源”[9],中国必须以传统文化为基础,注意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而我们出台的文化保护措施因缺乏可操作性成为一纸空文,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更是面临失传的窘境。中国应该在文化传承制度建设上下工夫,以制度挽救那些濒临失传的宝贵文化。(1)完善文化传承的法律法规,明确文化发展责任,拓展文化保护的新途径,探索文化保护的新模式。(2)加大对民间文化活动的支持力度,促进民间文化保护多元化。文化只有走进群众中,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和推崇才能焕发活力。如河南的祭祖大典,每年举行一次,大大增强了海内外华人华侨对祖国文化的认同。(3)文化传承重在资金扶助,必须建立长效的资金投入制度,逐渐引导投资主体多元化。(4)完善政府引导机制,发挥政府在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中的中心作用。(5)完善文化交流和互动机制。只有在不断学习和融合中传统文化才能在现代焕发出新生机。如果我们在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忽视传承,离开传统,就会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加强制度建设,深刻挖掘传统文化的有益价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使古老的中国文化在今天依然焕能发出耀眼的光芒。

(五)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制度建设,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文化具有强大的塑造功能,对于文化母国而言,文化塑造功能就是推介自己的优秀文化,以达到对他国文化的重塑。如历史上的日本,在唐朝时引进汉文化,推崇儒学。这种文化塑造功能正是文化软实力的强大力量所在。为了更好地维护中国的文化安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我们必须积极推进文化“走出去”方针。当今的世界强国,都在积极向外界推行本国的文化,成效显著。例如,法国建立“法语联盟”等传播法语和法国文化推广机构,每年有专款扶植。中国近年来也在积极地向世界推行自己的文化,成果显著。“截至2010年10月,各国已建立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课堂,共计691所,分布在96个国家(地区)”。从教育部获悉,“2011年,全年在华学习的外国留学人员总数首次突破29万人,共有来自194个国家和地区的292611名各类来华留学人员”,十年来增长了近5倍,这些留学生将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将中国文化带向世界各地。

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需要我们建立一套完整的文化推广长效机制,主动把中国文化播到世界各地,逐渐使国外民众接纳和认同中国文化。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对外交流主体单一,对外交流途径少,交流领域较窄,缺乏有效的对外交流制度支撑。鉴于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外交流,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1)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多元参与主体的文化对外交流制度。我们应该鼓励民间组织和文化团体甚至是个人参与到文化交流中来,不断提升非政府组织的文化交流地位和和拓展文化交流空间。(2)建立有效的对外文化交流资助制度。无论是官方的还是民间的,对外交流活动都离不开资金支持。对于一些意义重大的文化活动国家要给予资金支助。同时积极鼓励民间和其它非政府组织从事对外文化交流活动。(3)加强文化传播领域的制度建设。我们在拓展对外交流领域的同时,也应该制定文化传播领域的规章制度。(4)建立有效的文化传播机制,让世界了解中国,接受中国。科技飞速发展,新的传播方式不断产生,当前主要的传播媒介有报刊、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微博、facebook等。每种形式发挥的效力和传播方式都不一样。因此,我们要研究它们的特点,做好相关的立法和制度建设工作,使中国文化在走向世界的征途上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1]约瑟夫.S.奈.硬权力与软权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0.

[2]中宣部理论宣传局.理论热点面对面(2008)[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46.

[3]童世骏.文化软实力[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4.

[4]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要论选(第一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1.

[5]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9.

[6]龚铁鹰.软权力的系统分析[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16.

[7]王永浩.关于加强中国文化立法工作的思考[J].社会科学家2006,(6):20-23.

[8]赵磊.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面临的机遇和挑战[A].唐晋.大国策: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软实力[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

[9]艺衡.文化主权与国家文化软实力[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8.

猜你喜欢

实力制度国家
实力抢镜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制度空转,是“稻草人”在作怪
王晓晨:逆袭靠实力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把国家“租”出去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
某些单位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