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家庄地区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2013-01-22张志雄

种子科技 2013年6期
关键词:飞虱病株夏玉米

张志雄

(华北制药集团爱诺有限公司,河北 石家庄 052165)

玉米粗缩病是华北地区玉米种植区流行的重要病害[1]之一。玉米是石家庄市最重要的粮食、饲料(草)、经济兼用作物,种植面积在33万 hm2左右,在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近年来,由于极端气候增多,利于灰飞虱的繁殖,加上品种单一等系列原因,造成玉米粗缩病日趋严重[2-3]。笔者对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特点和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方案,以尽可能减轻玉米粗缩病的危害。

1 玉米粗缩病发病原因

1.1 气候条件

暖冬有利于灰飞虱越冬,而春夏季降雨偏多有利于灰飞虱的发育和繁殖,且此时玉米植株免疫力偏弱,所以病害会相对严重。

1.2 叶龄

玉米5叶期以前免疫力偏弱易感病,而10叶期以后抗性增强,即使发病影响也较弱。所以玉米出苗至5叶期是防治关键期。

1.3 灰飞虱虫量

灰飞虱虫量大是造成玉米粗缩病流行的主要原因。目前石家庄地区多为小麦、玉米轮作,播种多数实行免耕直播,冬、春季大田作物品种多、面积大,田间地头杂草较多,给灰飞虱提供了良好的越冬场所和丰富的食料来源,有利于灰飞虱的发生。

1.4 品种抗病性

目前玉米抗病性强的品种不多,加上农户选择品种时,首先选择的是品种的丰产性,这样很容易引起病害的流行。

1.5 田间管理

由于目前大多实行粗放管理,玉米和小麦套种过程并没有彻底对杂草治理,而杂草丛生极易造成毒源积累。

2 玉米粗缩病的危害

病株高度不到健康植株的一半,多数不能抽穗结实,个别雄穗虽能抽出,但分枝极少,没有花粉;果穗畸型,花丝少,多不结实[4]。

3 玉米粗缩病的前因后果

玉米粗缩病是一种玉米病毒病,该病毒主要通过灰飞虱传播[5-6]。病毒可在冬小麦或看麦娘等多种多年生禾本科杂草中越冬,也可在灰飞虱体内越冬,而且灰飞虱一旦带毒,终生带毒,会持久传播病毒。而灰飞虱成虫和若虫主要在杂草的根际越冬,随后开始转移到水稻上繁殖,但一般不会在玉米上繁殖。研究表明,田间灰飞虱的种群数量、带毒率、发生时间对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可以说是决定性的。灰飞虱喜温暖潮湿,所以气象因素主要是通过影响灰飞虱的发生进而影响病害的轻重。5月初至6月中下旬(即玉米出苗至7片叶期)是玉米粗缩病感病敏感期,恰好与灰飞虱盛发期完全吻合,因此晚春玉米及杂草丛生的玉米田发病较重,而直播夏玉米发病较轻,夏玉米播种晚发病就轻。水肥不足,造成玉米免疫力弱,病害会相对严重。

4 玉米粗缩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玉米粗缩病防治应以预防为主、病害治理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其关键点是降低虫量和毒源,以多品种轮植、治虫防病为重点,大力推行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综合治理措施。

4.1 加强监测和预报

在玉米粗缩病发生的重点区域,定期调查病株率和严重度,同时调查小麦和田间杂草上灰飞虱发生密度和带毒率。根据玉米病株率与灰飞虱越冬基数和带毒率,为防治玉米粗缩病作出及时准确的监测和预报。

4.2 选用抗病品种

尽管目前没有高抗玉米粗缩病的良种,但实行品种轮换,对防治玉米粗缩病仍大有益处。如邢抗2号、费玉2号、费玉4号、沈玉17、农大108等品种的耐病性较强。

4.3 调整播期

玉米的播种早晚也是影响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9]。春播玉米应考虑适当提前播种,相反,夏玉米播期推迟到6月15日以后,可显著降低粗缩病的危害。

4.4 加强田间管理

杂草是灰飞虱的重要寄主,清除杂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病害的发生。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深埋或焚烧。加强水肥管理,可增强玉米的抗耐病性。

4.5 化学防治

4.5.1 防治灰飞虱

可用20%啶虫脒6 000~8 000倍液喷雾防治灰飞虱。

4.5.2 防治玉米粗缩病

防治上要坚持多次连续用药。在药剂选择上,可选用22%毒死蜱、氟铃脲并加入灭菌成等病毒钝化剂,提高植株的抗病毒能力,减轻植株发病程度。

总之,玉米粗缩病危害大,减产严重甚至会绝收,防治难度大,一旦发现玉米发病就很难救治。只有加强在病害常发地区的定点监测和预报,推广种子包衣技术,改变单一的种植模式,及时清除杂草,引导农民科学用药剂防治,才能最大程度地控制玉米粗缩病的发生。

[1]方守国,于嘉林,冯继东,等.我国玉米粗缩病株上发现的水稻黑条矮缩病毒[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0,8(1):25~28.

[2]苗洪芹,杨焱杰,路银贵,等.河北省玉米粗缩病有明显回升态势[C]∥农业生物灾害预防与控制研究,2005:226~229.

[3]王忠臣.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方法[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7):39.

[4]李芳贤.玉米粗缩病(MRDV)的发生危害与防治对策[J].玉米科学,2000,8(4):75~78.

[5]FANGS,Yu J,FENGJ,et a1.Identification of Rice black streake dwarf fijivirus in maize with rough dwarf disease in China[J].Arch Virol,2001,146(1):167~170.

[6]张恒木,雷娟利,陈剑平,等.浙江和河北发生的一种水稻、小麦、玉米矮缩病是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引起的[J].中国病毒学,2001,16(3):246~251.

猜你喜欢

飞虱病株夏玉米
50%吡蚜酮WG对水稻褐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Bph36介导的抗性机制及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
有机物料还田对夏玉米穗位叶光合性能及氮代谢的影响
褐飞虱体内共生菌多样性研究进展
云南省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大理试验点结果分析
巴西2020—2021年度夏玉米产量预计减少17.7%
三种稻田常见螯蜂对半翅目害虫的寄主偏好性及控害作用
豌豆抗白粉病资源田间评价试验
夏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中国南北方禽流感病毒蛋白进化差异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