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大学生中共党史教育的途径思考

2013-01-22陈淑丽

终身教育研究 2013年2期
关键词:中共党史党课党史

陈淑丽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重要历史阶段,取得了重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是我们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为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优良传统,发挥以史鉴今、以史育人的重要作用,2010年6月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7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党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强党史学习教育。2011年2月,中组部、中宣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这六部门又联合发出《关于在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中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意见》和《通知》的颁布,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指明了方向。青年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肩负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大学生要“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在德智体美相互促进、有机融合中实现全面发展,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1],尤其需要学习中共党史,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努力做到“知史立志、知史爱国、知史履责”。

一、加强大学生中共党史教育的重要意义

加强大学生中共党史教育,既是继承我党历史上历来重视党史育人的优良传统的需要,也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党的历史,从而坚定党的领导和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需要。

1.继承我党历史上重视党史育人优良传统的需要

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育人,特别是用中国历史、党史教育大学生。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核心的党的四代中央领导集体,历来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党史学习教育,重视发挥党史育人的重要作用。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中,曾语重心长地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2]又特别指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3]中华民族富有光荣传统,中国共产党有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这些都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对大学生进行中国历史教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历史教育,可以让大学生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今后的道路还很长、很艰辛,必须要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把中国的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多次强调要加强青年的历史教育,“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4]358,“了解自己的历史很重要”,“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4]206用历史教育青年,主要是用中国的历史,尤其是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来教育青年,激发和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定他们的共产主义理想。进入新世纪,江泽民深刻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是一部蕴涵和体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活生生的教科书”[5],“要运用党的历史经常教育全党和人民”,“要对小学生(甚至幼儿园的孩子)、中学生一直到大学生,由浅入深、坚持不懈地进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教育。”[6]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历史教育,让他们知道一代又一代革命志士英勇斗争的光荣历史,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新阶段,胡锦涛对加强党史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正确地对待历史,善于总结经验,这是一个郑重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熟的重要标志;要切实做好党史的征集、研究、教育、宣传工作,发挥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等等。党的四代领导人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指示和要求,对于加强大学生党史教育,充分发挥党史育人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坚定党的领导和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需要

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中共党史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我们党的发展历程、光辉业绩,从而坚定党的领导。另外,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信念。邓小平曾经指出,“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4]110“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4]144中国共产党正是因为有了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信念,才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战胜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加强大学生中共党史教育,可以帮助青年大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的辉煌历史,懂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学习中国共产党在发展历程中形成的宝贵的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从而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

二、大学生中共党史教育的有效途径

加强大学生中共党史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党的历史,坚持党的领导,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首先需要正确处理大学生中共党史教育与其他教育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根据当下大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大学生的途径,以增强大学生学习中共党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正确处理大学生中共党史教育与其他教育之间的关系

为把大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各高校开设和开展了德育、智育、美育、体育等各种教育课程和教育活动。唯有各项教育课程和教育活动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有效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这就要求在对大学生进行中共党史教育的过程中,要协调好和其他教育之间的关系。当前,大学生中共党史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重视不够、系统性欠缺、针对性不强、与其他教育的协调性不足、保障不充分等问题,需要加以改进。其中,特别需要协调好中共党史教育和其他教育的关系。一方面,要保证中共党史教育的应有地位,充分发挥以史育人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深入挖掘其他教育中的党史内容,发挥好其他教育的应有作用,从而形成党史育人的强大合力。

2.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渗透中共党史教育

习近平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积极推动党史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学生头脑”,《通知》也明确提出,“各校要抓好本校的党史学习教育,把党史作为学校思想政治课和思想品德课的重要内容。”贯彻习近平讲话精神和《通知》精神,加强大学生中共党史教育,首先就需要将中共党史教育渗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7]

具体来说,就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要继续把党史教育作为相关课程的主线和教学重点,特别是要发挥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党史教育的主课堂作用。在教育内容方面,一方面在明确把握中国共产党发展的主线和主题、本质和主流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教材中所蕴涵的丰富的教育资源,比如党的发展历史教育资源、理想信念教育资源、党的理论创新教育资源、英雄模范教育资源等;另一方面,要及时把党史研究和教育的最新成果,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五位一体”布局等,及时补充到教育内容中,与时俱进地推动教育内容的发展和丰富,以增强教育内容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教育方法方面,要不断改进和创新教育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历史教学的特点,结合大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认知方式和接受方式,改变过去单纯的理论讲授法,采取大学生乐意接受的方式方法,如理论讲授与有趣的历史故事相结合、邀请重大历史亲历者现身讲授、观看相关历史的影像资料、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把历史讲活、讲生动,增强中共党史教育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从而调动大学生学习党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运用丰富多样的大学生中共党史教育的形式和载体

中国共产党丰富的教育资源,必须借助于丰富多样的形式和载体,才能使大学生更好地接受。结合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当前要重点运用好三个方面的形式和载体来开展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工作。

一是要充分发挥大学生中共党史教育的活动载体的作用。具体来说,包括举办纪念“党的生日”的征文比赛、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歌咏比赛,开展优秀共产党员报告会、大学生党史宣讲团宣讲等活动,通过让大学生写、演、讲、说、唱、听等各种形式,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成功经验、优良传统,培养大学生爱党爱国的深厚感情,增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对社会主义的认同。

二是要利用重大节日、重大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以及大学生入党等有利契机,大力加强大学生党史教育。借助有利时机来加强大学生党史教育,能够促进大学生对党史的认识和接受。利用五四青年节、十一国庆节特别是七一建党的良好契机,深入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亲身参与、切身感受,真正做到学到党史、知道党情,跟着党走。当前,高校要特别利用好十八大顺利召开的有利时机,组织“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促使大学生更好地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有关精神。同时,要抓住大学生入党的重要契机,促使大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党的知识,培养对党的深厚感情,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自觉树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信念。

三是充分利用党史教育基地来开展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党史教育基地是大学生了解党的光荣历史、领会党的精神的重要依托和载体。各个高校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利用好革命遗迹、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党史教育基地,组织大学生参观,让大学生学习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可贵品质,以及为中国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宝贵精神,以加深对党的认识和感情,激发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4.努力抓好党课教育这一基本途径

党课是大学生学习党史的基本途径,通过党课的系统学习,可以帮助大学生掌握党的基本理论、了解党的发展历史、培养对党的深厚感情。因此要积极利用好大学生入党这一有利时机,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党课教育。要提高党课教育的实效性,帮助大学生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一方面要丰富党课教育内容,党课的教学内容要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接受方式、认知图式,联系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点、难点、热点和兴趣点,以增强教育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另一方面要改进党课教学方法,在党课教学过程中,要尽力避免单纯的理论灌输,坚持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开展课堂讨论、邀请专家学者和英雄模范做专题讲座或报告、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和方法,加深大学生对党的历史和理论的认识与理解,增强对党的感情与认同。

5.积极利用互联网和手机等现代传媒工具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手机的普及率不断提高,已经广泛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据资料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8.3%;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3.56亿,同比增长17.5%。在网民总数中,其中过去5年内10-29岁群体互联网使用率保持高速增长,目前已接近高位。[8]这些数据显示,处于18-22岁之间的大学生,已经成为互联网的重要力量。当代大学生成长于网络时代,网络所具有的开放性、平等性、交互性、共时性、及时性以及隐蔽性等特点,极大地改变了他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和行为模式,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心理发展等产生了重要影响。面对这种形势,要加强大学生中共党史学习教育,就必须主动占领网络阵地,特别是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校园网络阵地。建设党史网站、红色网站,充分利用博客、微博等互联网传播的新型载体,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指导思想、英雄事迹等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广泛宣传,增强大学生对共产党的认识、情感与认同,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

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辉煌历史,是我们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加强大学生中共党史学习教育,对于坚定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信心,自觉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传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1]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4-25(2).

[2]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3.

[3] 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99.

[4]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 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05.

[6]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246.

[7]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181.

[8]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OL].[2012-11-15].http:∥tech.qq.com/a/20120116/000276.htm.

猜你喜欢

中共党史党课党史
《党课开讲啦》节目为讲党课“打了样”
第一次学党史
“李大钊与中共党史研究”栏目征稿启事
2020年“李大钊与中共党史研究”栏目发文统计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乡村党课可以这样上
“乡音党课”可以多一些
《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