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与字——论书籍与封面字体设计
2013-01-21高俊虹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
文/高俊虹(内蒙古大学 艺术学院)
随着出版业的繁荣与市场竞争,书籍设计的审美价值和商业价值越来越得到读书人和书商的认可。书籍的审美可以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和愉悦的心情,设计家通过对装帧的艺术形式使读者对阅读内容产生美好的联想。书籍的整体形象是由书籍的外在形态以及内文版式,装帧材质,工艺技术等综合因素构成。书籍设计不是简单地对书进行保护性的包装活动,书籍设计不同于其他设计是由于其特殊的艺术媒质是书籍。“装帧艺术所表达的形式和内容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现象”1邓中和:书籍装帧创意设计,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第25页。,由于书籍带有文化、商业等信息传播的特质,所以书籍设计的最大特征是集文化性、艺术性与商业性于一体。设计师的任务就是利用设计语言形象地概括出书籍内容,使书籍整体形态呈现反应书籍内容的独特内涵,让观者从视觉、触觉、甚至听觉、嗅觉等综合感官印象来把握书籍要表达的情感。图形、版式、材质等固然重要,但终归是为书名服务的,书名尤如品牌名称,是品牌形象的高度概括。在笔者不能够把如此庞大的书籍系统研究透彻的情况之下,本文选取字体设计这样一个角度展开研究,不是着意要夸大字体的作用。好的书籍设计是由综合因素构成的,但封面字体(主要指书名字体)确实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邓中和先生曾以东晋顾恺之“画人数年不点目睛”来比喻书籍装帧中书名字的设计相当于点书籍装帧的眼睛。2邓中和:书籍装帧创意设计,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第131页。我认为把书名比作心灵之窗眼睛并不为过,书名字体确确实实发生着关键性的作用。眼睛能传情会说话,书籍的任务就是表达,只不过不是用声音,而是靠视觉语言——文字符号无声的、默默地表达。
近日读到有关读者阅读的视觉轨迹与规律的一篇文章,文章中实验表明:与人们关于图片吸引度高于文字的贯常认识不同,实验显示人们对大标题文字的关注率高于大图片。3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传播心理实验工作室:读者阅读中文报纸版面的视觉轨迹及其规律——一项基于眼动仪的实验研究,国际新闻界2007.8。“在测试之前,我们按照目前业界贯常的认识所做的实验假设是:图片的关注度要高于文字。尤其是在第一落点上,被试可能第一眼多是被图片所吸引。但本次测试的实验结论却恰恰相反——对大标题的关注度要高于对大图片的关注度。”虽然这项实验基于报纸媒介,运用到书籍中我认为先不去争论图片与文字孰轻孰重,至少可以说明字体设计在书籍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虽然我们的时代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片铺天盖地一般呈现在人们眼前。书籍设计家也试图用插图、摄影、等形式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书籍设计家的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图形的装饰上。事实上,图形虽然给人带来形象思维,同时给人带来被动、局限地思考,而面对文字读者可以有主动思索和联想的空间。书名及其字体——是书籍整体设计的核心,也是读者在阅读、查找的重点视觉元素。所以本文着重论述容易被人轻视的字体设计在书籍封面中体现的风格特征及其价值和意义。
图1 《儒林外史》封面
图2 《现代》封面
图3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封面
图4 《新疆民族史》书籍封面
书籍封面的书名字体要醒目、易识别,这是读者对字体起码的要求。在书店的陈列架上利于读者识别与查找,在读者的书柜中查找要靠书脊的书名文字,所以书名字体首先具备识别性。书籍的识别性主要通过书名的文字得以语言学上的理性告知,其次通过对字体的造型设计以形象告知。字体设计所营造的气氛足以让读者嗅到书籍气质。比如政治读物的字体比较庄重、严肃,文学小说类的比较自由、浪漫,古典著作比较温文典雅等等。不是所有要强调的文字就用黑体,也不是所有的内文就用宋体。所以在进行字体设计的时候应实时把握书籍的气质。
书籍的气质决定字体风格。书籍是文字的物质载体,文字作为思想的符号是书籍的精神载体。文字传达书籍信息,是书籍的灵魂。字体是文字的表现形式,书籍设计的整体风格直接影响到字体的设计,书籍内容表达的情感,也可以通过字体设计来传达。见字如见人,书与人同样具有气质,不同的气质与性格决定不同的字体风格,所以见字如见书。人类永远需要情感的交流,书籍可以通过文字本身的字意来传达信息,也可以通过字体的形象体态间接传达情感。人的认识活动首先是通过感觉,字体设计给现代书籍开辟更广阔的天地,字体就是书籍的代言人。这也是集感性与理性为一体的字体在书籍设计中的价值和意义。
一 、书籍封面字体的时代风格
不同的时代产生的字体风格不一样,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美。字体在不断地适应书籍的繁荣而发展变化着,同时也代表着时代的审美理想。书籍在各个时代中形成丰富的历史风格特征,同时字体是书籍历史的见证,也是书籍时代风格的代言人,或古典或现代,或近代或当代,字体在表现书籍内容时显示出适时而得体的形象。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无论这本书的封面是现代人所为还是古代原籍,设计者都以尽量体现小说的时代背景为初衷的。封面采用古典的、厚重的书法字体无疑是恰当的。《现代》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上海创刊的文学刊物。从封面的字体设计上我们便可以感受到那个时期的时代气息。字体充满手工木刻画的稚拙,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宋体字笔画粗细对比鲜明,书名两个字体已经足够体现当时的时代特征,质朴中掺杂着一点优雅、浪漫、摩登的味道。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与《现代》同是关于文学类书籍,从字意上理解,都冠有“现代”二字,而从书名字体的使用情况看,显然《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具有当下意义的“现代”风格,运用标准、简洁、经典的宋体字与《现代》中质朴、浪漫的风格形成鲜明对比。右图一组书籍封面,其字体分别反映了欧洲古典主义风格与欧洲现代主义的简洁风格,二者形成两种鲜明的不同风格的时代特征。所以,文字的体态相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时代风格,特定时代造就了字体的特定风貌,同样也给书籍一定的时代感。
二、书籍封面字体的地域风格
图5 《一层楼》书籍封面
图6 日本期刊封面
图7 《清代玉雕之美》封面
图8 《邓刚幽默(插图版)》封面
不同国家、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书籍来自哪个民族自然就会在封面字体中予以告知。设计师按照书籍所反映的语言文字、历史地域等内容选择不同的字体。封面字体可以显示国家、地域或民族的风格。《帕尔哈德与西琳》是生活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的维吾尔族杰出的诗人阿木都热依木·那扎尔所著诗集,书籍采用维吾尔文字作为封面字体即可反应浓郁的中国新疆的西域风情。《一层楼》是清末蒙古族文学家尹湛纳希学习《红楼梦》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当时的社会现实为题材写成的长篇小说。封面设计采用蒙文书法字体,将地域特征开门见山地进行表述。右图为日本杉浦康平先生为期刊设计的封面,日文字体同样可以清晰地告知读者书籍的地域特点。
三、书籍封面字体的情绪特征
书中自有颜如玉,封面是书籍的颜面,而封面字体有如眼睛象征书籍之窗,所以书与字是有性格和情绪的。“书的气质与情绪来自于字体,如哥特体给人联想到有力、富丽和温暖的感觉,拉丁字体给人高尚、沉静和疏远的,无饰线字体给人的感觉情形、寒冷、现代感,当字体风格与书籍风格一致时,字体的选择就是对的。”1汉斯·彼得·维尔堡著,余秉楠译,《发展中的书籍艺术》,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版,第71页。刚挺有力还是温文尔雅,潇洒飘逸还是秀丽隽永,严正端庄还是轻松幽默,都在书籍字体中得以体现。
图为用汉字字体而体现的性格以及表情都大不相同三幅书籍封面。《清代玉雕之美》书名字体采用行书清新典雅,笔画抑扬顿挫,意趣深邃,富于节奏和韵律美,渗透出清代玉雕的玉质之美与琢工之美。《邓刚幽默》记录了作家邓刚当代有趣的幽默作品,采用洒脱圆浑的混合字体,封面的字体已经快让人捧腹大笑了。以上这两本书籍封面同样采用字母与汉字的结合,《清代玉雕之美》将字体经过精工雕琢,巧妙地将“玉”与“E”形成“JADE”,正像玉雕一样,设计师赋予字体新的价值和魅力。而《邓刚幽默》运用三种字体:一是看上去端庄得体的“邓刚”二字,向下便是聪敏机智、洒脱大方的“幽默”二字,再向下一张开怀大笑口或“口”字,由之而出是一些东倒西歪、意想不到的字体出现,说明了幽默的效果是脱离恒常思维与正统思维的,不是方规蹈距,而是出乎意料之外。封面字体从上到下形成强烈的对比,仿佛我们可以感受到主人公自己一幅严肃自若的样子,而他的幽默早已让下面的观众笑倒一片。另一封面则表情完全不同,采用古典优雅的宋体字以竖排的形式向读者展示《沈从文和他的湘西》,宋体字的方正匀称,温文尔雅,端庄的形象与平和的表情仿佛就是主人公沈先生的神态。字体的竖排方式恰当地体现了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与文人气质。字体反映出宁静和幽远,还有一丝厚重的历史感,鲜明的现代感相互融合的情绪。
文字既是语言信息的载体,又是具有视觉识别特征的符号系统。在谈话和演讲中,语气、语调以及面部表情、姿态手势是言词的辅助和补充,个人的笔迹往往反映出书写者自身的性格和精神状态,而印刷版面中字符的字体、规格及其编排形式,则有可能称为文字内容的直观表现和演绎阐发。2党晟编著,字体·符号·版面设计,山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93页。封面字体同时用理性告知,也用感性传达,不仅传达故事发生的时代特征,地域特征,还有故事的情景,以及主人公的性格、情绪。字体中任何色彩、造型甚至一根线条,都能影响到人的感觉、知觉、记忆、联想、感情等,从而产生特定的心理与书籍产生联想和共鸣。封面如颜面,字体如睛目。
图9 《红旗》封面
图10 《中国最美的书》封面
图11 《阿Q—70年》封面
四、书籍封面字体形象化
封面字体的形象化实际上仍是情绪化特征的延伸,只是将字体的表情处理得更为夸张与形象。《中国最美的书》将书籍封面的文字信息概括归纳为“書”字上,然而重点信息不像往常一样放在中间偏上的黄金地段,而是放在左下角,是出乎一般人意料之外的,设计师运用繁体“书”字的象形原理,塑造出书书相摞的形象,完全符合书籍内容的主题。《阿Q——70年》是有关研究阿Q 的论文集。鲁迅笔下的阿Q深刻触及了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许多重要精神现象的艺术形象,自诞生70年来,一直受到千千万万读者和专家的关注。封面将“Q”字与人物头像漫画相结合,使得“Q”字成为头像的剪影,于是“Q”这一抽象字体符号以生动的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守望的距离》与《各自的朝圣路》同为出自一个作家之手的系列书籍,是关于哲学与文学、理性与感性为一体的哲理性散文。两书封面风格相似,除了遥远的、孤独的人形象之外,便采用大量空白,用作者的话说:“无聊是意义的空白。然而,如果没有这空白,又怎么会记起我们对于意义的渴望呢?”文学家泰戈尔也说:“不要试图去填满生命的空白。”本书大量的空白给了人们欣赏字体设计的时间,无论是“守望的距离”还是“各自的朝圣路”都赋予字体拟人化的情结。“距离”二字产生守望的距离,将抽象文字概念,可视为形象化的语言,形象与意境融为一体。《各自的朝圣路》其字体尤如六个走在路上的虔诚的朝拜者,正如书中所说,“一条朝圣的路都是每一个朝圣者自己走出来的,只要你的确走在自己的朝圣路上,你其实并不孤独”,这正是封面字体设计体现的深邃内涵。
五、书籍封面字体的节奏韵律
封面文字一般包括书名标题、副标题、作者、出版社等内容。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美学家狄德罗曾说,美是由关系构成的。文字设计将诸关系条理化,通过节奏和韵律将表达内容的主次分清,让读者依照一定的视觉流程有秩序地、轻松流畅地阅读,而不是杂乱无章地排列使读者费力地阅读。赏心悦目的感觉来自于字体的层次和节奏。
例如《希特勒档案》一书,Hitler---REGISTER BAND—1989-1945—DVA—Lan Kershaw,封面五部分文字信息分别是五个节奏,由强到弱渐次排列,人的视觉流程基本就按照设计师所导演的步骤去解读。封面字体节奏化设计将文字间的关系逻辑化、条理化。如《染色体革命》一书,REVOLUTION,THE GENOMIC,UNVEILING THE UNITY OF LIFE,Rob Desalle and Michoel Yudell Editors 分别为四个阶梯,将书名、编著、出版社等信息依次排列,这种排列是设计师有意设计与安排的,读者才会轻松愉悦地获取如上信息。本书同《希特勒档案》一样将需要强调的重点内容字体笔画加粗,字号依次减小,从色彩上也做了重要的节奏变化。《眼与眼镜学》一书,眼、眼镜学、著者、出版社及其拼音文字组成的文字节奏化设计将书籍的重点锁定为“眼”,其次为眼镜学。《新领袖》一书,THE NEW LEADERS,BUILDING TOMORROW’S LEADERSHIP,DANIEL Goleman,EDITOR 分别按照书名标题、副标题、作者、出版社四个阶梯进行节奏的处理。书名字体虽未加粗,但采用黑底反白的方式同样对主题进行渲染强调。即使封面没有图案的装饰,封面字体呈现阶梯式的节奏变化给人产生丰富的韵律感。在书籍内文的版式字体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字体、字号、字距、行距等,使读者轻松、流畅、舒适地阅读。这就需要版式中的文字呈现最恰当的疏密、虚实与灰度的面貌。
图12 《守望的距离》封面
图13 《各自的朝圣路》封面
图14 《希特勒档案》封面
图15 《染色体革命》封面
图16 《新领袖》封面
图17 《眼与眼睛学》封面
小结
封面字体设计以丰富的结构形态体现书籍鲜明的个性形象,也是书籍内容的凝聚和浓缩。文字既是语言的表述,又是图形符号的传达。“设计的目的是使人把题材区别或识认出来,即使是一件最理智、最中性的设计图样,也有可能通过联想,产生强烈的感情效果。”1鲁道夫·阿恩海姆著,腾守尧译,《视觉思维》,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96页。书籍封面字体设计能够引导读者对书的内容产生理智互动,并且增强书籍主题内容的情感表达,对书的作用是深刻而广泛的。